贫血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虽然每个人的病情不同,但主要临床表现大体相同,如乏力、头晕等。血红蛋白可以携带人体内的氧气,供给全身所有组织。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和/或消耗增加,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降低。那么,什么是贫血呢?
贫血,根据病因机制的不同,可细分为失血、红细胞生成减少和过度破坏三类,即溶血性贫血。各种出血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便血、女性子宫出血等,都会引起血液消耗过多,出现贫血。
发生贫血时,由于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其携带的氧气会相应减少,组织可利用的氧气减少,导致能量减少,人体会出现疲劳、头晕等不适。红细胞生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骨髓造血功能不足,骨髓是人体成年后的主要造血器官。
随着年龄的增长,黄骨髓转化为红骨髓的能力减弱,从而减少血液的产生,引起贫血。还有就是造血原料的缺乏。铁、叶酸等。是红细胞形成的主要原料。当人体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导致造血原料缺乏时,也会减少血液的产生,导致贫血。此外,肾脏疾病发生时,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也会减少红细胞的生成,形成贫血。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