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古代孟母三迁,如今赵薇已花1.2亿买下天价学区房。似乎从古到今,只有时间变了,不变的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那颗破碎的心(还有遍地的碎钱)。那么,学区房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家周围有好学校,孩子可以就读。然而,如此简单粗暴的解释,怎么能满足家长们巨大的胃口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学区房的入学条件和购买学区房的注意事项!
学区入学条件
以为有了学区房,孩子就能顺利进入名校,达到人生巅峰?其实学区房的入学条件就像变幻莫测的女人心,三天一点变化,五天一大变化。签约时很可能用的是学区房,但过户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学区房的入学条件取决于所在城市的政策,但即使是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区对“就近入学”的规定也可能不同。比如广州,因为生源过剩,一些名校限制了“就近入学”入学学生户口的转移时间,导致孩子即使买了学区房也无法进入自己喜欢的重点学校。
所以买学区房前,家长一定要去当地学校详细咨询一下学区房的入学条件,包括入学年限,同套房的名额标准等。并确保自己的购买行为与学校录取要求一致。
学区是什么意思?
学区是什么鬼?其实这是学区房招生的衍生品。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不惜花大价钱在教育质量好的小学学区房购买房产,以获得进入名校的机会。此外,一些重点中学附近的楼盘也会受到学生家长的青睐。毕竟买房产住在学校附近,有利于家长管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孩子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学区房已经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促销手段。好的学区房价格一般比其他房子高20%。虽然价格不菲,但往往备受瞩目。
学区房的出现反映了教育体制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即不是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教育的不公平也因此凸显。
买学区房的好处
为什么学区房贵,但家长还是赚得头破血流,想尽办法挤进去?这就不得不提学区房的好处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学习环境和氛围
孟母搬了三次家,只是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因此,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几乎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学校周边文化氛围浓厚,人文环境良好。孩子呆在这样的环境里,会得到很好的熏陶,身心发展会更好。
二是交通便利,环境安全,配套完善。
名校周边一直是人流密集的地方,也是政府会加大力度确保安全的区域。住在这里,还能感受到学校带来的成熟配套带来的便利,生活的便利,孩子成长的安全环境。
第三,双倍投资教育地产,升值空间大
买学区房也是一种投资行为。只要重点小学、名校小学不外迁,学区房升值空间巨大。等孩子毕业了,可以卖掉升值很多倍的房子。
购买学区房应注意的事项
为了孩子,很多家长争相选择优质学校附近的学区。随着2015年秋季入学的到来,学区房将迎来又一个热销期。如果你也是“学区房房奴”中的一员,那么你有必要看看下面这些购买学区房的注意事项。
“近”名校的学区和“入”名校不完全一样。受生源数量和招生政策的影响,各校每年的招生面积都会有适当的调整,这必然会影响到有就近入学需求的购房者。所以家长在购买学区房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当地的入学政策。比如买房前去区教育局了解一下招生政策,关注一下近几年的名校招生范围,尽量选择一些常年属于名校,离学校比较近的楼盘。
同时,家长在购买学区房时要注意户口迁移。在一些学位紧张的学区,入户协议有时会优先于录取顺序。所以,买新房的时候,记得过户。因为除了少数不需要户口的楼盘,大多数情况下,小学入学都是和房产证、户口挂钩的。
此外,除了靠近优质学校,楼盘周边的配套也需要考虑。良好的教育很重要,但我们不能忽视良好的生活环境。家长投资学区房,不能只为了教育而购买房产。楼盘的生活配套,如社区商业、医院等也很重要。除此之外,楼盘的品质、口碑、设计质量等各方面都是买房时要考虑的。
教室和学位室的区别
很多购房者都有这样一个误区:只要房子周边有学校,在学校附近买房,就一定能入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很多购房者混淆了学区房和学位房的概念。只有一字之差,学区房和学位房却有天壤之别!那么,学区房和学位房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所谓“学位房”,就是业主买房后可以拿到相关学校的学位。一般来说,计划里都有学位名额,因为是引进学校,或者和一些名校有共建合作关系。这种情况下,业主子女不需要和其他子女一起参加指定学校的入学考试、电脑派位等手续。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位室由于名额有限,无法保证100%的直读率;还有一些楼盘,其实只在名校招生范围内,却把自己包装成了学位房。
“学区房”由政府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划分。根据最新政策,如果业主户口已迁入学区,那么其子女可以在户口所在地分配的学校入学,即“就近报名入学,无需考试”。但是,学区房存在变数。有可能某区去年占了一定数量的学校,今年换了另一个学校,原来的学位就作废了。另外,即使是在学区,还是要参加入学考试到指定学校就读,由电脑派位。
关注【Mama.com】微信,获取更多关于母婴的精彩资讯和福利:打开微信添加好友找到【Mama.com】或【妈妈_ cn】。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