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你的孩子在舒适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你知道吗,当有一群这样的孩子还在挨饿时,他们的父母除了出去打工养家之外,别无选择。他们本该和父母一起度过快乐的童年,却只能一个人在农村长大。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苦涩名字:留守儿童。
什么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要从小学会照顾自己。
谁是留守儿童?那些父母出去外地打工,留在农村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留守儿童。他们通常和他们的远亲住在一起,甚至是他们父母的其他亲戚和朋友。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在广大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享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引导和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来自父母的情感关怀和照顾,容易导致认识和价值观的偏差,人格和心理发展异常,有的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留守儿童教育
现在的留守儿童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第二,上一代监护。但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导致孩子产生依赖他人的感觉,从而形成胆小、孤僻、内向的性格,有的孩子还会产生任性的心理行为。除此之外。留守儿童的教育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学习情况一般。
由于这些孩子在家期间都是和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友住在一起,监护人文化程度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教轻教,导致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差,纪律性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被动,学习成绩差。
2.恶劣的道德行为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分不清事物的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看待问题,容易受到社会上消极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比如:经常撒谎,骂人,不听话,悄悄拿同学的东西。
3.双职工父母的一些观念有负面影响。
那些认为自己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靠努力工作赚更多钱的“打工父母”,脑子里有一种“读书无用论”的新观念,所以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所以“能读书,学不好也挣钱”的想法在孩子脑子里很普遍。一些没有挣到钱的工作父母认为他们的命运很糟糕,他们整天抱怨,他们不关心孩子的一切,不负责任。“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背负着父母沉重的情感包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家庭饥饿”
除了教育,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值得关注。家庭教育和亲情的缺失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1.心理隔离和情感世界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情感上缺乏健全的关怀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遇到困难时无法从父母那里找到情感上的支持,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错误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情绪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
2.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家庭饥饿”
深情的安慰和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大多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期。他们对自己的变化和人际交往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烦恼,需要渠道和他们倾诉,需要亲人安慰。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很难半年,甚至多年给孩子打个电话、写封信、见个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有些父母和孩子多年不见面,导致孩子忘记了父母的面孔,更谈不上亲情。
3.学校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的成绩或不听话是直接影响老师对学生看法的主导因素。老师更看重成绩好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得不到机会或机会很少。然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引起老师的重视和信任,所以会抑郁悲观,经常以“不好”和“更不听话”的方式与老师对抗。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有的老师甚至用挖苦的方式给这些“留守儿童”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对于留守儿童,许多地方都进行了改革,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让我们看看有什么措施可以帮助这些留守儿童!
成都:建立托幼机构。
成都市财政每年按照各区(市)县20万元的标准拨付专项资金,然后各区(市)县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家庭服务中心,开展医疗、家庭服务、心理咨询等工作。在乡镇,各地将设立学生儿童托管公益机构,充分利用乡镇合并后的闲置资产作为托管所,对属地留守儿童进行管理、看护和抚养。
河南:推广全日制寄宿学校
河南华县推动农村建立全日制寄宿制学校,学校设立专职管理员,负责集中管理住校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和日常生活。这些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儿童”建立学习生活档案,并设立家庭热线。外出打工的父母可以经常与学校和孩子保持联系,经常了解和掌握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安徽: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安徽县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托管机制。各乡镇都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乡镇分别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领导为每个“留守儿童”确定了一个联系人,指导监护人。学校原则上每周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走访,让学校、监护人、联系人相互沟通,定期告知其在外打工的父母。
关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重视。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只能无条件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只有当我们在改善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同时注意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我们才有可能帮助这些孩子。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来解决根本问题呢?
1.父母不离家,孩子不吃亏。
根本的政策是从法律上保护农民的权益。如果现在只让农民种田,并不能改变农民收入低的问题和贫困农民的命运。只有农民在农村的收入有了保障,他们的子女才不会遭受分离。要改变这种状况,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解决“三农”中的顽疾入手,这才是真正的“自下而上”。
2.儿童福利需要国家来解决。
中国传统的福利制度不完善,社会特征不突出。在农村,个人生存权和发展权得不到充分保障的孩子,由家庭和家族力量解决。这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之一。然而,这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理念相悖。按照现代理论,社会个体的福利责任主要属于国家和社会,也就是说,要借助社会和国家的力量来解决个体可能遇到的困难。
3.消除户籍制度障碍。
目前全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不是彻底废除户籍制度,而是逐步弱化甚至废除与城乡分割相关的各种制度。政府要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教育等制度壁垒,这才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