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入冬后,天气越来越冷。很多妈妈热衷于给宝宝添加各种取暖神器,但是这些真的适合宝宝吗?据新闻报道,广东一家庭在给热水瓶充电时,热水瓶突然爆炸,导致一名6岁女童面部大面积烧伤。所以妈妈要谨防身边的取暖神器变成“暖弹”。哪些加热神器要慎用?如何给宝宝保暖,让宝宝度过一个温暖安全的冬天?
宝宝冬天怎么保暖?
冬天使用取暖产品是很常见的,但是如果这些取暖产品使用不当,就会成为“保暖杀手”,伤害宝宝。因此,妈妈最好少给宝宝用。以下四种取暖用品要慎用:
1.热水瓶
风险因素:
其实传统热水袋和电热水袋都要慎用,因为热水袋是直接接触身体的。如果使用过程中盖子突然松动,热水会烫伤宝宝,如果中途出现短路或者爆炸就更危险了。
2.电热毯
风险因素:
电热毯是一种接触式电加热器。虽然绝缘性能好,但通电后会发热。但如果长期使用,持续供热,会让宝宝皮肤流失大量水分。如果宝宝全身捂得严严实实,散热不好,冬天就会出现“中暑”的症状。此外,电热毯散发的热气会刺激宝宝的皮肤,容易引起皮肤红肿、瘙痒等不适。
3.浴霸
风险因素:
浴霸是通过红外灯泡的热辐射来提高室内温度的,使用时会产生强光。如果强光长时间直射宝宝的眼睛,会伤害宝宝的视网膜,严重时甚至会损害宝宝的视力,使宝宝的视力难以达到正常水平。
4.加热器
风险因素:
加热器吹出的热空气的温度非常高。如果宝宝靠得太近,很容易被烫伤。另外,经常使用暖风会使室内空气干燥,会使宝宝的喉咙和舌头干燥。
冬天给宝宝保暖的误区
虽然很多妈妈害怕宝宝在寒冷的冬天着凉,但也不能盲目使用取暖神器取暖。另外,要给宝宝保暖,不能给宝宝穿任何衣服和鞋子。有些衣服和鞋子是不能给宝宝穿的,如下:
1、紧身衣、紧身衣
有些妈妈会给宝宝买紧身衣、紧身衣。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因为紧身衣和紧身衣会紧贴宝宝的身体,阻碍宝宝的身体散热,进而影响其温度调节,还会束缚宝宝的手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2.脚套
很多婴幼儿衣服都有脚套,也可以保暖,但是宝宝出生两个月后就不需要穿这样的衣服了,因为脚套会阻碍宝宝脚的发育。
3.雪地靴
雪地靴是冬天御寒的法宝。皮毛蓬松,舒适柔软,很多妈妈都爱给宝宝买。但是妈妈们要知道,如果宝宝长期穿雪地靴,可能会损伤脚底的筋膜和软组织,因为雪地靴没有很好的保护脚部,宝宝穿雪地靴经常会跑,容易摔倒。
宝宝冬天怎么穿衣服?
冬天最正确的保暖方法是给宝宝穿上合适的衣服。但是不同年龄的宝宝对保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妈妈可以据此给宝宝穿衣!
新生儿(0-30天)
刚出生的宝宝活动少,穿纯棉、柔软的长袖连体衣比较合适。另外,为了御寒,要给他们裹上被子,注意肚脐保暖,因为宝宝的肚脐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发育好,很容易着凉。
婴儿(1-12个月)
这个时期的宝宝非常好动,爱爬,尤其是接近1岁的宝宝还会走路。所以衣服最好是上下分开的棉衣和裤子,这样才不会束缚宝宝的手脚,让宝宝活动更自如。如果要带宝宝出门,也要戴上棉帽和手套,保护宝宝不受寒。
幼儿(12个月以上)
宝宝一岁的时候喜欢在户外玩,容易出汗。所以他要穿长度稍长、吸汗性强的衣服,穿上保暖的外套,这样即使宝宝跑起来也不容易露出肚子,避免着凉。
冬季宝宝过热的危害
很多妈妈都会犯的同一个错误,就是给宝宝多穿衣服,把宝宝变成里三层外三层的“蒸饺”。其实很容易诱发“实热证”。“中暑综合症”怎么办?如何预防?
“捂热综合征”又称隐匿性缺氧综合征,是冬季常见急症之一,多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发病原因主要是婴儿穿太多衣服,长期处于捂热状态,体温不断升高,引起高烧、出汗、脱水、面色苍白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缺氧,神经损伤,还可能留下癫痫、脑瘫、失明、失语等后遗症。所以要做好预防工作。
要预防“发烧综合征”,冬天给宝宝穿衣服要把握好一个度。建议通过观察宝宝两个部位来了解宝宝的体温,适当减少衣物。如果宝宝的手心和后背是暖的,说明衣服合适。不要把婴儿包得太紧。如果宝宝的手心和后背都在出汗,而且出汗比较多,说明宝宝穿的太多了,需要脱一些衣服。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