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宝宝哭闹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抱着宝宝摇晃,以此来安抚宝宝的情绪。但年轻的父母要注意,这种摇晃可能会引起婴儿摇晃综合征,婴儿可能会出现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等症状。那么什么是婴儿颤抖综合症呢?婴儿颤抖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如何预防婴儿摇晃综合征?妈妈来了。com百科为您解答。
什么是婴儿颤抖综合症?
所谓“Shakeninfantsyndrome”,是指婴幼儿以不恰当的方式突然剧烈摇晃,或婴幼儿长时间无数次的快速摇晃,极易造成婴幼儿脑损伤甚至死亡。
妈妈。com专家提醒家长,在婴儿1-2个月大的时候,由于头部发育不完全,颈椎承受不了大脑的重量,在打盹的过程中剧烈摇晃,会使宝宝的大脑看起来像豆腐一样,容易引起脑震荡甚至脑出血。婴儿颤抖综合症很可怕,因为它会导致癫痫、智力低下、四肢瘫痪甚至死亡。
婴儿颤抖综合征的表现
目前临床病例多发生在0-4岁的婴儿,但主要常见的对象是0-8个月的婴儿,因为婴儿的颈部柔软脆弱,身体比例与成人不同。婴儿头部的重量也占整个体重的1/4左右。另外,宝宝的颅底比较平坦,大脑不易固定,颈部缺乏支撑力。因此,当大人或外力给予部剧烈抖动,或把宝宝背在大人背上,却疏于给他们颈部支撑时,就可能导致宝宝永久性脑损伤,产生诸多后遗症,造成无法抹去的遗憾。
1.脑出血。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脑组织都像豆腐一样脆弱,为了保护脑组织的安全,需要避免受到外力的撞击,尤其是1岁以下的宝宝,更要注意头部的安全。因为婴儿出生时大脑的重量接近成人的一半,但只有成人的二十分之一左右,而且婴儿颈部肌肉的肌力弱到不足以支撑婴儿的头部。另外,宝宝的颅底和内面光滑,脑组织固定不牢。当受到强大的外力时,很容易抖动,连接脑表面和颅骨下静脉的血管也会抖动。晃动脑组织容易被突然变化的外力“撕裂”,引起硬膜下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急症,以及眼球玻璃体剧烈晃动引起的视网膜出血。
2.意识不清。
出血后颅内压会迅速升高,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厌食、呕吐、嗜睡、抽搐、四肢无力、意识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这种人为剧烈摇晃引起的脑出血,可引起多种神经系统症状,即“婴儿摇晃综合征”。颤抖综合征的婴儿,一开始可能只是嗜睡、食欲不振或坐立不安,然后就会出现抽搐或意识不清。癫痫发作可能是偶发性或局部性抽搐,但也可能频繁发生,严重时甚至引起昏迷或死亡。
婴儿颤抖综合征的危害
剧烈的摇晃可能会引起摇晃综合征,但即使摇晃动作并不剧烈,如果长时间反复,积累几次,也很容易让宝宝出现这种症状。颤抖综合征的婴儿一开始可能只是嗜睡、食欲不振或坐立不安,随后会出现抽搐或意识不清。癫痫发作可能是偶发性或局部性抽搐,但也可能频繁发生,严重时甚至引起昏迷或死亡。
婴儿颤抖综合症的直接伤害在大脑。脑出血导致脑组织肿胀,进而压迫脑神经。脑神经受损后,无法恢复原状。存活下来的婴儿大多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将来会出现学习障碍、语言障碍、运动迟缓等。
所以要尽早进行康复治疗,通过适当的训练和学习,让宝宝其他未受伤的区域神经产生和代偿受伤神经的功能,促进宝宝发挥最大潜能。此外,还要提醒家长,受过脑损伤的宝宝需要更细心的护理,以免再次脑损伤。
婴儿摇晃综合征的预防
一般来说,婴儿摇晃综合征绝大多数是由家庭暴力或保姆虐待婴儿引起的,但也有婴儿哭个不停,试图安抚孩子的大人鞭长莫及,在心烦气躁的情况下,瞬间失控,用力摇晃婴儿。
不要剧烈摇晃宝宝。
婴儿哭是有原因的。可能是他没睡好,想好好喝,淋湿了,身体不适等等。家长要给予爱和耐心,找出孩子哭闹的原因,避免用力摇晃宝宝。
抱着/背着宝宝的脖子支撑。
除了剧烈摇晃宝宝,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对宝宝的脖子进行有力的支撑和固定,避免摇晃宝宝的脖子。婴儿的脖子可以自己支撑头部。在此之前,只要抱着宝宝,家长就要用手掌托住宝宝的脖子。
如果使用牙套,要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有支撑颈部作用的牙套,避免没有支撑力的摇头。但是现在有些宝宝好像很早就能自己伸直脖子了。一般来说,宝宝能翻身,就说明头部的支撑足够了。
不要和宝宝玩太激烈的游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剧烈摇晃宝宝,和宝宝玩游戏也可能导致“宝宝摇晃综合征”。包括以下游戏:
1.把婴儿抛向空中。
2.把婴儿扔到床上。
3.抱着宝宝旋转。
4.让宝宝坐在大人的膝盖上,用力仰躺。
5.过度依赖摇篮。
将孩子抛向空中、接住、将孩子抱在怀里、旋转等游戏。都可能对宝宝造成伤害。和大人一起做游戏的时候,宝宝有时候会笑的很大声,但并不代表宝宝很开心很舒服,有时候可能是因为太害怕而笑不出来。
如何正确安抚哭闹的宝宝?
婴幼儿的颅底比较扁平,大脑不易固定,颈部缺乏支撑。因此,当成人或外力给予部门剧烈摇晃,或婴儿被背在成人背上,却疏于给予其颈部支撑时,就有可能对婴幼儿造成永久性脑损伤,产生诸多后遗症,造成无法抹去的遗憾。
1.控制宝宝的情绪。
妈妈百科提醒,虽然宝宝的哭闹会让父母心烦,但“哭”是宝宝对外交流的语言,只能用不同的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诉求。如果父母能经常和宝宝一起做游戏,观察和理解他的喜怒哀乐,并给予及时的回应,就能和宝宝建立起亲密的互动关系。在充分掌握了宝宝的情绪状态后,家长就可以“看自己能做什么了”。
婴儿哭泣的五个原因
1撒娇。哭的声音偏高,哭了好久一滴眼泪都没掉。这是撒娇的哭,我要妈妈抱抱我。
尿布湿了。如果听起来刺耳,哭闹声尖锐,混有低音,就是宝宝尿布湿了。希望妈妈能快点帮我换尿布。
饥饿。仔细听宝宝的哭声,可以发现哭声中有一个音节“M”,表示宝宝饿了。
想睡觉。哭声听起来很低,说明宝宝想睡觉。
生病。如果哭闹持续且反复出现,可能说明宝宝生病了。如果哭声尖锐异常或者声音由强变弱,家长就需要警惕了!
如何分辨宝宝哭闹的意思
家长要努力识别新生儿啼哭的含义。
先检查尿布是湿的还是饿的。
检查是否有皮疹、蚊虫叮咬或温度过高引起的不适。
观察宝宝的表情、肢体动作、体温,判断是否有异常。
如果还是哭闹15分钟以上,胃口不好,可能是肠胃炎或其他疾病,要尽快就医。
2.给宝宝按摩
家长可以帮宝宝按摩,也可以通过亲密的肢体接触来缓解宝宝的情绪。家长可以拿着玩具或者出去散步,吸引宝宝转移注意力,让宝宝不哭。如果你觉得自己快要失去耐心了,不要勉强。应该请其他有经验的家庭成员帮忙哄宝宝,给自己放松的时间,避免因为情绪失控做出令人遗憾的事情。
3.及时送医治疗。
如果宝宝在长时间安抚后仍不能停止哭闹,此时最好考虑送宝宝去看医生,因为在2 ~ 3个月大时,有婴儿肠绞痛的问题,而在5 ~ 9个月大时,肠套叠是最常见的年龄段,需要专业儿科医生的检查和综合评估,才能真正解决宝宝的哭闹问题。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