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都说春天是宝宝成长的关键时期,所以保证优质睡眠就更重要了。但是,最近我被一条“宝宝张着嘴睡觉时间越长会越丑”的消息炸了,真的把宝宝吓坏了!的确,张着嘴睡觉很容易导致口腔和呼吸系统疾病,每一分钟也会影响面部的正常发育。妈妈们有没有注意宝宝有没有张着嘴睡觉的坏习惯?到妈妈这里来。com学习宝宝张口睡觉的纠正方法!
婴儿张开嘴睡觉的危害
宝宝张着嘴睡觉,说明TA在用嘴呼吸。正常情况下,鼻子是宝宝呼吸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宝宝缺少了通过鼻腔过滤空气中的细菌、病菌、灰尘的环节,如果空气直接从口腔进入肺部,会对身体特别是面部造成很大的伤害。
1.下巴凹陷
如果宝宝长时间张着嘴睡觉,下颌骨很可能发育受限,形成下颌缩面,嘴周围可能会有凹陷和变形。
2、长“鼻子朝天”
张着嘴睡觉会造成宝宝腺样体肥大,进而挤压气道,导致鼻根下陷,长成“朝天鼻”。
3.形成龅牙
张着嘴睡觉还会导致宝宝上唇翘起,牙齿排列不整齐,咬合异常,形成龅牙。
4.轻微影响智力发育。
张着嘴睡觉可能会导致氧气摄入不足,降低睡眠质量。如果长期这样,宝宝的记忆力会变差,甚至智力发育也会受到轻微影响。
为什么婴儿睡觉时张着嘴?
母亲们明白婴儿张着嘴睡觉的潜在危害。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婴儿养成这种“习惯”?主播找出了导致宝宝张着嘴睡觉的四大原因,妈妈们赶紧看看带宝宝的时候哪里出了问题!
1.婴儿养成的坏习惯
如果张着嘴睡觉只是宝宝养成的坏习惯,身体没有什么异常,妈妈也不用太担心,这个坏习惯是可以纠正的。
2.由呛奶引起的
对于还没有断奶的宝宝来说,由于呛奶导致呼吸不畅,然后用嘴呼吸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不需要治疗,只要纠正给宝宝喂奶的姿势就可以了。
3.感冒引起的鼻塞
这是感冒婴儿最常见的疾病。用嘴呼吸通常是婴儿感冒的先兆。妈妈平时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反应。
4.腺样体太肥大了。
腺样体位于婴儿鼻子后面、喉咙上方的鼻咽部,属于淋巴组织。如果宝宝患有鼻炎、扁桃体炎等。腺样体会迅速增生肥大,从而压迫呼吸道,导致宝宝张口呼吸。
宝宝张着嘴睡觉正常吗?
宝宝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期,张口睡觉对颜值的“杀伤力”不可小觑!日常生活中,不仅张嘴睡觉容易降低宝宝的颜值,还应该小心以下坏习惯:
长期单向侧睡形成“大小脸”
妈妈点评:长期单向侧睡会改变宝宝面部的皮肤纹理,同时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造成牙列畸形,严重影响宝宝的面部美观,所以妈妈要在宝宝睡觉时调整TA的睡姿。
双手托腮导致面部歪斜。
妈妈点评:宝宝长时间用手托腮会影响面部的血液循环,导致面部歪斜,所以妈妈看到后要及时制止,减少托腮的次数和时间。
单侧进食导致面部不对称。
妈妈点评:长期单侧进食,尤其是咀嚼坚果和硬物,会导致咬合不对称、咬肌增大等问题,最终导致两侧面部不对称,所以宝宝要同时在牙齿两侧咀嚼食物。
咬唇导致嘴唇畸形。
妈妈点评:3-4个月的宝宝咬嘴唇很正常。这是因为吸吮并不满足,但宝宝8个月后仍会咬嘴唇,妈妈们要注意了。宝宝经常咬嘴唇,容易导致嘴唇和舌头的压力不平衡,造成嘴唇畸形。比如咬上唇容易变成“包天”,咬下唇容易让下唇变厚。
驼背坐着导致眼皮下垂。
妈妈点评:宝宝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如果养成驼背、久坐不动的坏习惯,很容易影响面部美观,导致驼背缩颈、鼻子缩短、太阳穴凹陷、眼睑下垂、下巴后缩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所以,随着宝宝一点一点长大,纠正坐姿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宝宝睡觉张着嘴怎么纠正?
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妈妈发现宝宝在张着嘴睡觉。她首先要观察宝宝白天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如果发现有鼻炎、扁桃体炎等疾病的迹象,要立即去医院治疗。当然,如果宝宝已经养成了张着嘴睡觉的坏习惯,妈妈也要通过以下方法及时纠正:
1.让宝宝睡觉,戴上专用口罩。
特殊的面纱式口罩对养成张口呼吸习惯的宝宝非常有效。晚上睡觉的时候让宝宝戴上,注意把鼻孔留在外面,可以很好的引导宝宝通过鼻腔呼吸。这种头纱口罩一定要柔软透气。建议购买正规药店或医院的正品。
2.加强上下唇和脸颊肌肉的训练。
上下唇和脸颊肌肉的训练可以帮助宝宝改善异常咬合。妈妈可以在宝宝的上下唇夹一张硬纸,迅速取出。这样一天重复三次。注意清洁光滑的硬纸,避免伤害宝宝娇嫩的口腔皮肤。
3.训练你的宝宝闭上他的嘴。
闭上嘴巴也可以训练宝宝的嘴巴和周围的肌肉。3岁以下的宝宝建议妈妈示范,引导你学会闭上嘴巴。3岁以上的,不妨教TA吹口哨、嚼口香糖、吹泡泡,做颊肌锻炼。
4.鼓励宝宝闭上嘴,用鼻子呼吸。
一般来说,宝宝4岁以后,可以多做户外运动。这时,妈妈可以鼓励宝宝在做操或慢跑时闭上嘴用鼻子呼吸,养成彻底改掉用嘴呼吸的“坏习惯”的习惯。
以上已经介绍了几种纠正宝宝张口睡觉习惯的实用方法。当然,如果宝宝在鼻塞的情况下用嘴呼吸(看医生),妈妈可以在睡前给宝宝喂一些白开水,然后用温热的毛巾盖住宝宝的鼻翼,可以大大缓解鼻塞的症状。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