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气温的降低,孩子患肺炎的可能性逐渐增大,支气管肺炎更甚。那么什么是支气管肺炎呢?怎么做食疗?宝宝会有哪些显著的肺炎症状?新生儿肺炎疫苗需要打吗?
新生儿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多见于婴幼儿。肺炎多发生在冬春季和气候变化快的时候。华南夏季疾病较多。支气管肺炎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室内居住环境狭窄,不通风,空气不新鲜,容易得肺炎。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的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尤其是死亡率和死亡率。小儿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
肺炎的症状很多,如发热、咳嗽、拒食、嗜睡、呕吐、易怒、呼吸急促、气短、喘息等。通过X线胸片、CT、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气分析和病原学检查可做出明确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常与小儿肺炎相混淆。小儿肺炎是一个统称,可根据病理形态、病原体、病程进行分类。按病理分类,可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根据病原体分类,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按病程可分为急性、迁延性和慢性。因此,支气管肺炎是肺炎的一个病理分支。
支气管肺炎患儿的食疗
小儿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小儿支气管炎的孩子会一直咳嗽,同时,身体也会变差。服药的同时进行饮食护理同样重要。
1)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如白菜、菠菜、油菜、萝卜、胡萝卜、番茄、黄瓜、冬瓜等。并补充各种维生素;多吃大豆和豆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
2)忌吸烟:香烟含有有害物质,刺激呼吸道。二手烟对周围人的伤害也很大。
3)忌刺激性食物:辛辣之物,如辣椒、胡椒、大蒜、洋葱、韭菜等。刺激呼吸道;味道不能太咸,也不能太甜。
4)强化饮食:通常是具有健脾益肺、益肾理气化痰功能的食物,如猪、牛、羊及枇杷、橙子、梨、百合、大枣、莲子、杏仁、核桃、蜂蜜等。都用了,有助于增强体质。
忌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刺激气管,不利于分泌物的排泄。此外,寒性食物损害脾胃杨琪,导致内生痰,阻塞气道,加重哮喘和咳嗽。
婴儿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支气管肺炎是一种急性病。如果控制得快,很多是可以治愈的。如果耽误太多,往往会导致病情恶化,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有治疗条件的地方,要及时去医院。宝宝是高危人群,有什么症状?
1)发病突然,伴有发热、咳嗽、气短、喘息等症状,宝宝会表现出拒奶、呕吐、腹泻等。
2)严重的宝宝会呼吸困难,嘴唇和指甲会呈蓝紫色。
3)婴儿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水肿。
4)感染细菌的婴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总数增加;然而,婴儿感染的病毒减少或显示正常。
5)肺部X线或透视显示肺纹理增粗,有点状、斑片状阴影。
家长要做好宝宝的日常护理,让宝宝多休息,多喝水,避免油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防止宝宝着凉。
肺炎疫苗有必要打吗?
近年来,由于肺炎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肺炎已成为一种越来越难治的疾病。作为预防肺炎的有效方法,一些家长开始考虑给孩子接种肺炎疫苗。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疫苗没用,那么真的有必要吗?
虽然大多数婴儿肺炎可以治愈,但也有少数严重的并发症,如中耳炎、脑膜炎、脑炎、败血症等。也可能是后遗症,影响孩子正常听力或智力发育,抗生素耐药。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建议给宝宝打肺炎疫苗。
婴儿肺炎疫苗适用于3个月至2岁的婴儿和2至5岁以前未接种过疫苗的儿童。而且要连续四次才有效果。但是,接种疫苗并不意味着完全不会得肺炎。疫苗只能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对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肺炎仍然没有效果。
新生儿肺炎严重吗?
如果新生儿患的是重症肺炎,那就很严重了,甚至会出现危及生命的心力衰竭。肺炎多见于新生儿,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即使呼吸困难,也容易被父母忽视。新生儿拒绝吃奶,总是哭闹或体温低。甚至出现口吐白沫、咳嗽、扑鼻等症状。呼吸不规律,点头呼吸,双吸气或呼吸暂停,嘴周围发青等典型症状,这已经很严重了。虽然肺炎发病率高,但如果及时就诊,得到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治愈率也高。
预防非常重要:
1)注意保暖。
2)供氧。新生儿发青发紫时。
3)雾化吸入。湿润呼吸道,促进分泌物排出。
4)抗生素。根据致病菌选择相关抗生素。
新生儿肺炎怎么办?
面对新生儿肺炎,家长该怎么办?
1)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阳光充足,室内空气清新,不要关门窗,禁止吸烟。用湿布打扫房间。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为50-65%。
2)注意饮食:尽量清淡、营养、易消化。孩子需要足够的水分,要多注意水分,多吃高热量、高维生素、易吸收消化的食物。
3)注意休息:安静的休息环境很重要。运动或烦躁会增加身体的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
4)用姿势拍背:虽然要保持安静,但也不要一直躺着。长时间躺着容易引起肺部充血,所以要经常变换姿势,勤翻身或抱起拍拍背,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排除痰液。
5)发热护理:出现持续高热时,不要盖被子,解开扣子,服用退烧药的同时注意物理降温,及时送医院。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