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炉加热
微波炉是一种用微波炉加热的厨房电器,内置磁控管,可以辐射微波,使食物吸收微波后会振动,内部分子相互摩擦产生大量热量。因为这个热量是食物自身产生的,不需要传热介质,不依靠对流,所以温度上升很快。而且烹饪时,周围的空气和食物容器不受微波影响,热量损失小,热效率高。
微波加热还有五个优点。第一,节省时间。只要把食物放在烤箱腔内,微波就可以从各个方向穿透,加热速度非常快,比传统的加热方式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第二,经济。微波加热功率损耗低,热效率高。与传统方法相比,可节电60%以上。第三,污染小,没有有毒烟气。做饭时,因为内部加热,没有明火,没有油烟,所以不会影响厨房环境。第四,不影响厨房温度。传统的取暖方式,如使用燃气灶,会增加燃气具周围的温度,从而影响室内温度。第五,方便。只需将食物放入烤箱腔内即可完成加热过程。
之所以用微波加热,是因为微波再加热食物时,不会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吃起来还和以前一样美味。加热时,只需将盛有食物的器皿放入微波炉中,无需搅拌。整个过程非常快,导致来不及产生本该产生的化学反应。所以,把剩菜重新加热,味道堪比刚做好的菜。
微波加热能杀菌吗?
用微波炉加热,很多人还是关心它能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因为有些食物含有细菌,如果放在微波炉里,细菌是杀不死的,吃了还会影响人的健康。所以,有必要谈谈这个问题。
根据防疫站的结果,500瓦的微波炉可以处理192万个大肠杆菌细胞/克。加热30秒后,只剩下260个细菌/g。60秒后,所有的细菌都被杀死了。因此,微波炉具有强大而有效的杀菌能力。平时使用时,不用担心冷藏食品中的细菌,也无法用微波杀灭。
微波炉之所以能杀灭细菌,是因为微波对生物体有两种作用,即热效应和生物效应。热效应是指在强微波的作用下,生物体的温度急剧上升,使细菌的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而死亡。生物效应是指在低强度微波的作用下,生物体的温度不会明显升高,但由于生物体中的细胞液比其他介质具有更好的吸收微波的能力,细胞膜在微波场中迅速破裂,导致细菌死亡。
如何用微波炉加热食物?
用微波炉加热食物,需要掌握一些烹饪技巧,这样做出来的食物才好吃。而且微波炉基本上可以胜任一般烹饪方式中的所有烹饪方式。详情如下:
1.用旺火炒
将食品原料加工成小而均匀的炒料,如片、条、丝、丁等。放入微波炉中,用大功率预热,然后盖上盖子,用大功率烹调。因为汁少,用油传热,烹饪时间短,可以做出好吃的东西。
2.烧、煮、炖
煮、煮、炖三种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汤的量和稠的不同。就是加入少量的油,用高功率炒原料,然后加入调味料,盛入汤中,用中功率煮。因为汁少,煮的时间长,最后高倍勾芡汤。煮炖是原料和大量的汤或水,用大功率煮盖,再用中功率煮很长时间,直到酥烂。
3.汽蒸
微波烹饪更适合蒸,其菜肴具有保持原有风味、减少营养流失、保持原料固有形态的特点。制作方法简单,功率容易掌握,所以在家里就可以用微波炉蒸出一道新奇的菜。烹饪时一定要用保鲜膜盖好,掌握好火力和时间,充分利用搁置炖的方法,保持食物鲜嫩。
微波炉加热食物时间表
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时间一定要控制好,否则加热时间过长会使食物变硬。如何控制时间,做出好吃的菜?大家快来看看。
各种食物的温热时间
30克冷饭需要50秒,250克炒饭需要2分钟,180毫升酒需要1分钟,200毫升牛奶需要1分钟,80克烤鱼需要1分钟,80克汉堡需要1分钟,200克蔬菜需要2分钟,250克炒面需要2分钟,150克肉需要1分钟,150克炸鸡需要1分20秒。
各种食物的烹饪时间
1公斤猪肉需要9分钟,1公斤排骨需要10分钟,1公斤猪肘需要16分钟,1公斤牛肉需要6.5分钟,1公斤鸡肉需要17分钟,1公斤鱼需要10分钟,1公斤土豆需要13分钟,1公斤花菜需要11.5分钟,1公斤萝卜需要9分钟。
各种原料的解冻时间
解冻200克绞肉需要5分钟,解冻200克瘦猪肉需要4分钟,解冻250克排骨需要6分钟,解冻200克牛肉需要4分30秒,解冻250克鸡片需要6分30秒,解冻1400克全鸡需要20分钟,解冻200克火腿需要3分45秒,解冻200克生鱼片需要4分钟,解冻300克鲤鱼需要6分钟。
微波加热食物禁忌
微波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使用时要知道一些禁忌,比如加热一些物品,要注意以下几点:
酸奶盒
酸奶盒是一次性塑料容器,不能直接扔进微波炉,因为不能承受高温,会变形或融化,甚至会稀释化学物质,渗入酸奶。
泡沫箱
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但是为了防止少数人用这个取暖。记住泡沫也是塑料,不适合用微波炉加热,除非标明可以加热。
鸡蛋
用微波炉煮鸡蛋会很麻烦,因为加热的时候鸡蛋里会有大量的水蒸气,无处可逃可能会引起爆炸。
用金属装饰的盘子
金属容器不宜放入微波炉,因为金属受热会发生反应,破坏炉腔,金属摄入过多也会使人中毒,一定要小心。
无盖番茄酱
番茄酱直接放进微波炉,没有盖子,可能会引起爆炸,千万不要做。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