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出现一些有意激怒父母的行为,我们需要先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通常这类行为背后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三大类。
为什么孩子会故意激怒父母以获得负面的关注?
孩子如果出现一些有意激怒父母的行为,我们需要先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通常这类行为背后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三大类。
一、寻求关注的孩子
我家宝贝有一段时间情绪急躁,跟我们说话总是大喊大叫的。最开始我觉得是她是因为没学会等待,所以容易着急。
后来有一次,我观察到她喊爸爸的时候,她先是喊了一声爸爸,但是爸爸在忙自己的事情,让贝拉等一会儿。她等了一分钟又喊爸爸,爸爸没回应,她就开始着急,大嗓门地喊了。
其实孩子在最初寻求关注的时候,并没有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但是如果对关注的需求被忽视了,孩子就会喊叫甚至哭闹。
孩子会觉得继续好好说没有用,只有大喊大叫才能让爸爸妈妈注意到我,那我就大喊大叫吧。
我们忙碌的时候,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孩子的需要不经意间会被忽视掉。所以孩子在身边的时候,我们可以更细心地关注一下孩子的需求,当孩子以正常的来表达时,马上给予孩子正反馈,让孩子知道不需要情绪化的就可以获得关注。
平时的时候,譬如前段时间期间,孩子看到我们在家肯定很想和我们玩,但我们还要云办公,不可能一直陪孩子,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先和孩子玩一会儿,然后再开始一天的工作,孩子获得了一些关注,情绪上也更能安定下来。
父母的关注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正向地回应孩子的情感很重要。
但在某些时候无法满足孩子时,我们可以有界线、温和而坚定地回应孩子。
譬如,可以让孩子知道,“当妈妈坐在书桌前时,是妈妈工作的时间,这个时候希望你能支持妈妈的工作,一个人玩一会儿,妈妈十分钟后找你玩儿?妈妈很爱你,你等一下妈妈好吗?” 孩子可能会不太情愿,但是多强调几次,孩子会同意的。
但是十分钟后我们一定要履行承诺陪孩子,让孩子确信,“妈妈只是这会儿不在身边,妈妈忙完了一定会陪我的。”
二、陷入和父母权力之争的孩子
我们希望孩子能整理家务、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自己读绘本、自己刷题、健康饮食、规律作息…… 我们对孩子有很多的期待,我们也朝着这个方向来培养孩子、引导孩子。但这个过程,但凡经历过,都知道有多么的不顺利。
所以过程中我们也会有情绪,也会发脾气,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这些累积在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坏情绪”就会成为权力之争的引子。
我女儿刚三岁时,就会在我要求她做一件事情,但她不想做的时候,怒气冲冲皱着眉说,“这不是我决定的”、“我没有这样决定”,来表达她强烈的不满。即使这样,有些必须要做的事情,譬如上幼儿园、打疫苗、看牙医这些我还是会坚持。
但是坚持的时候,我会说,“打疫苗是为了保护你的健康,这样就不会得流感;看牙医是因为有些蛀牙虫很狡猾,但是医生有办法发现它们,这样就不会蛀牙了。”
即使孩子再不情愿,很多事情也是必须要做的,但我们坚持的时候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耐心地解释,而不是“我说要做就必须要做”,这种命令的口吻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当她跟我发脾气时,我也会表达感受,“你刚才那样跟我大喊大叫,我很不舒服,也很难过,还有点生气,但我不想对你发火,我现在不能跟你玩了,我要自己安静下平复一下情绪。”
我表达我的不舒服,但也示范了出现情绪后应该怎么做。
如果我们没有拿出家长的身份、说教的态度,而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尊重时,孩子会感受到,也就不会故意和我们敌对。
三、报复父母的孩子
如果父母打骂了孩子、承诺的事情没做到、兄弟姐妹之间不公平、再或者父母之间的矛盾让孩子对其中一方愤怒等等,孩子内心经历了心理创伤,但是父母却忽视了,孩子的伤痛需要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可能就会表现在行为的叛逆,故意激惹父母来引起关注。
如果是这样的情形,父母需要道歉,跟孩子一起修复关系。
在《请回答1988》中德善家有三个孩子。大姐宝拉,和弟弟余晖总是能轻易地得到父母的关爱,而排行的德善总是会被父母忽视。
宝拉和德善的生日只差三天,每次都是两个人一起过生日。但这一次德善不愿和姐姐一起过生日,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妈妈考虑到家里并不是很富裕,就忽视了她的想法。
所以姐姐生日这天,只有一个蛋糕,当姐姐许完愿,吹灭蜡烛之后,再重新点燃蜡烛,让德善许愿。德善没有许愿,她发了一通脾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夜晚,父亲在小胡同前等着德善,对德善道歉说:“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试着去理解和体谅孩子的感受,告诉孩子,“你这样我很受伤,但我知道,你现在也很难过,爸爸/妈妈很抱歉……” ,让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的委屈,也理解他。
当孩子感觉被了解了的时候,他才会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候孩子会表达一些对父母的不满,父母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在否定自己或者攻击自己,孩子的感受是真实的,诚恳地跟孩子道歉,当孩子的创伤被看见并被治愈,孩子就没有报复的心理需要了。
早上打叫我起床?
毫无疑问,一个人没事找事的说早安和晚安,一定是因为对你有好感,想追求你。
你呢,再明显不过的举动,不要装傻,如果你是单身,也对他有好感,可以试着相处,了解他的人品和未来,人品过关可以考虑做男女朋友,觉得人不行也没感觉,就果断拒绝,不必要吊着一个人。
如果你已经有男朋友了,不管你现在感觉多么好,都赶紧停止再回复他,一方面你的不拒绝就是给人暧昧的机会,另一方面你内心其实对你的男朋友就是一种背叛,是因为寂寞所以享受别人对你无条件的关心和爱,让你不寂寞。即使你没出轨,但跟一个每天跟你道晚安晚安的人聊天,也是对你爱人的一种背叛。
每天道早安晚安只能对自己的爱人,每天的好心情,每天的美丽,每天的笑容都是留给你爱的人的,其他人的目光你无需回顾和在乎。
聊天的时侯她让她儿子叫我叔叔?
你女朋友的儿子除了喊你“叔叔”,还能喊你什么?
只是暂时相处,关系没有完全确定,还没有结婚。如果直接喊你“爸爸”,就搞笑了。你女朋友换一个男朋友,孩子岂不就得认一个“爸爸”。结果可能认很多“爸爸”。
也不能喊你“哥哥”或“爷爷”之类的吧,差着辈分呢。
想问下男生之间会互相叫宝贝吗?
首先要弄明白“宝贝”一词的使用语境。“宝贝”有以下意思:第一,贵重少见的贝壳;第二,珍奇的东西;第三,对亲爱者的昵称,多指年轻的小辈;第四,表示疼爱;第五,对人的谑称或蔑称。在现代话语体系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宝贝”指珍奇的东西和对亲爱者的昵称,尤其是对亲爱者的昵称使用更加频繁和广泛。父母对子女称宝贝、恋人之间互称宝贝的现象和事例举不胜举,我自己也经常将女朋友称作宝贝。一般意义下、绝大多数情况下,恋人情侣之间,男的称女的宝贝,有表示在乎她、关心她、爱她、疼她之意。目前,男男之间互相叫宝贝的现象很少,如果男男之间互相叫宝贝,试想在传统观念如此根深蒂固的,双方需要面对多少诧异、惊奇甚至嘲笑的目光,会被视为异类。但并不是男男之间互相叫宝贝是绝无的,有些情况下也会发生,如铁哥们之间有时会戏称宝贝,表示玩笑、戏耍、捉弄之意,说明很熟和友谊情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之意。再如,我遇见过年轻男的打游戏时,说过“宝贝,你怎么掉线了,又挂了”等等,是讽刺的一种表现。以上男男互称宝贝玩笑成分居多。当然,不排除男恋,其互称宝贝以表达感情。
一个女人要为一个男人生孩子?
这个问题问得出奇,首先家是男女婚姻双方共有的家,生的孩子是夫妻双方共有的孩子;不生孩子,那来的人口,那来的人类发展?再说人类活着,从出生、长大到中年到老,总会生病,要人照料,老了失去劳动力,要人给饭吃,直到老死。即生、老、病、死、故。谁人料理?没有人口发展,谁人料理,谁来料理?当今好多人觉得生孩子是为男人而生,夫妻双方,女的没份呀?病了怎么办?老了失去劳动力怎么办?你不生孩子,她不生孩子,大家不生孩子,老了病了没人口发展没人照料,那人类不是要灭绝了吗,你赚那么多钱还有意义吗?所以夫妻双方生孩子不能说是为男方而生,也是为女方自己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