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泡打粉是制作糕点时不可或缺的添加剂。它其实是小苏打和一些物质的复合添加剂,可以让面团更好的发酵。然而,越来越多的说法认为发酵粉有害。这种食品添加剂对我们有害吗?
烘焙有害吗?
发酵粉是制作糕点的重要材料,但是现在有很多说法说发酵粉有毒。这是怎么回事?烘焙真的有害吗?
事实上,发酵粉是否有害取决于它的成分。一种碱性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一般对人体无害,但另一种泡打粉是明矾和铵明矾。明矾中含有铝,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尤其是其中的铝盐会导致脑细胞萎缩死亡。这些物质对我们有害。
含铝盐的泡打粉在社会上仍然被广泛使用,因为它几乎不需要发酵过程,而且面点可以很快起来,更节省时间。所以一些无良商家会使用这种发酵粉,而喜欢在外面买糕点的人,如果经常吃这种发酵粉做的糕点,时间久了会危害身体健康,还是少吃为好。
发酵粉的使用
既然泡打粉在做糕点中这么重要,那怎么用呢?学做糕点的人不妨看看它的用法。
第一步:将所需面粉放入锅中,按照面粉的2-3%准备泡打粉。
第二步:将泡打粉放入面粉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第三步:用手将面团揉成合适的面团后,让面团静置一段时间。
第四步:很快面团就要发酵了。当你看到上面有很多小孔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做糕点了,可以蒸,也可以烤。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泡打粉的用量要根据面粉的量来决定,泡打粉和面粉的比例要保持在1: 99左右。如果发酵粉用多了,会大大影响面食的口感。而且,泡打粉本身是有分类的。根据膨胀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快速发酵粉、慢速发酵粉和双反应发酵粉。如果选择慢发酵粉,只有加热才能膨胀。如果快的话,只需要融化成水开始膨胀,自然两种反应都会发生。烹饪食物时我们最好选择双效泡打粉,制作油炸食物时最好选择快速烘焙。
发酵粉的作用
泡打粉的主要作用是让面食快速发酵,变得蓬松。泡打粉其实是一种复合膨松剂,由小苏打、酸性物质、玉米淀粉组成。小苏打过去被广泛用于制作糕点,它溶于水时能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从而使食物蓬松。发酵粉之所以要在小苏打的基础上添加酸粉和玉米粉,是为了中和小苏打的碱性,保持发酵粉的酸碱平衡,这样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生成,使面团膨化过程更加明显和快速。
发酵粉常用于制作中式馒头、小笼包或西式糕点中的面包和蛋糕。在制作这些糕点的过程中,面团可以快速发酵,最终制成我们看到的膨化、松软的食品。可以说,泡打粉在制作糕点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哪里可以买到发酵粉?
发酵粉在大型超市有卖,在一些杂货店也有卖。因为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还是很容易买到的。另外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网上购买,这样你的选择就多了,一些大型的购物网站都可以买到。
那么怎样才能买到比较好的泡打粉呢?以网购为例。我们先来看看几大品牌的泡打粉。网上一看,发现泡打粉基本都被安琪承包了。50克的安琪百钻双效泡打粉价格在3~5元左右,而50克的安琪百钻无铝明矾双效泡打粉只要一两块钱。这种发酵粉是做蛋糕最常用的。除了Angie,还有一些进口泡打粉可以选择,是美国Ramred的。非常适合做面包、酥饼等西式糕点。这些发酵粉产品大家都可以在网上买到,看你自己的购物习惯了。自己买泡打粉最重要。
泡打粉可以替代什么?
虽然做糕点时需要发酵粉,但也不是不可替代的。如果家里没有泡打粉,还有什么可以代替?
1.发酵粉
酵母粉其实是一种推荐的发酵添加剂,口感和味道都比发酵粉好。如果不足,酵母粉发酵会比较慢,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酵母粉和发酵粉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与发酵粉不同,酵母粉是由小苏打制成的。它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繁殖后,可以分解麦芽糖、葡萄糖等物质,从而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其作用与发酵粉几乎相同。做糕点的时候,可以选择用酵母粉代替发酵粉。
2.碳酸氢钠
小苏打可以代替发酵粉作为最后的手段。事实上,早些年小苏打经常被用作面食的起点。我们小时候吃的馒头可能是小苏打做的,但是你一定要记住,这种馒头里面的强碱味真的不是很好吃,而且它做出来的面团也不蓬松,不像现在的馒头那么白那么肥,不建议使用。
发酵粉做面包宝宝可以吃吗?
泡打粉中的一些物质可能对身体有害,所以很多宝妈都在疑惑,泡打粉面包能不能开开心心的给宝宝吃?
这时候宝妈们就要好好看看了。关键是面包用的发酵粉是什么。如果是含铝的发酵粉,一定不能给宝宝吃,因为铝会导致骨质疏松,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还会损害大脑和智商。当然,这些只有在铝超标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但以防万一,含铝的发酵粉做的面包不要给宝宝吃,对宝宝的伤害要大得多。
那么泡打粉做的面包不能吃吗?当然不是,你可以选择用无铝泡打粉做面包。这个发酵粉是安全的,符合国家食品要求,宝宝也可以吃。
但在6个月之前,宝宝的肠胃发育还不完善,要继续给宝宝吃纯母乳。宝宝6个月大才能开始添加辅食,所以即使吃泡打粉做的面包,也要等到宝宝6个月大,要看宝宝的肠胃消化能力。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