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始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疾病。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症状是迅速的、不自主的、突然的、重复的、无节律的、僵硬的、单个或多个部位的肌肉抽搐或发声抽搐。根据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和有无发声抽动,临床分三种类型: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和抽动秽语综合征。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看看“妥瑞症的表现”的相关问题。
抽动障碍的表现
抽动障碍有哪些表现?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除了我们经常提到的以儿童面部、手脚和身体不自主抽动为特征,并伴有喉音异常和淫秽语言的综合征组外,还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区别。
1.情绪激动、过度运动、过度疲劳、感冒等疾病都可能加重症状。
2.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等不可控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可能导致学习困难,成绩下降。
3.至少一半以上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同时患有多动症。
4.症状反复无常,无法控制。不仅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还会被人讨厌、嘲笑或指责。
5.少数危重患儿有自伤行为,如咬手指、割破皮肤、击打身体等。从而导致自己身体受伤,并做出挖鼻子甚至放进嘴里等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动作。
一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经验:一般始于儿童期或青春期;不自主的、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单个或多部位的肌肉抽搐,或单个发声,可用意志抑制数分钟或数小时,包括面部肌肉抽搐、头颈部肌肉抽搐、骨干肌肉抽搐、上肢抽搐、下肢抽搐等。
以上一些症状同时出现。有的人先有一组症状,过了一段时间再换另一组或者再加一组症状。癫痫发作时,可以有意识,短暂控制自己。入睡后可以减少或消失。当你感冒、腹泻、疲劳、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时,就会加重或复发。
抽动障碍的病因
抽动障碍的原因有很多。让我们一个一个地向边肖学习吧!
1.遗产
研究证实遗传因素与抽动秽语综合征有关,但遗传方式尚不清楚。家族调查发现,10% ~ 6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双生子研究证实,同卵双生子的发病率(75% ~ 90%)明显高于同卵双生子(20%)。寄养研究发现,寄养亲属中抽动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血缘亲属。
2.神经生化异常
抽动障碍可能有DA、NE、5-HT等神经递质紊乱。多数学者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生与纹状体多巴胺释放过多或突触后多巴胺D2受体超敏反应有关,多巴胺假说也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病因中的重要假说。有学者认为本病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亢进、内源性阿片肽、5-HT异常等有关。
3.异常的大脑结构或功能
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CSTC)环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与抽动障碍的发生有关。MRI研究显示,抽动障碍儿童和成人的基底节尾状核体积明显减少,而左侧海马局部灰质体积增加。发声抽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抽动障碍患者基底神经节和下丘脑的激活异常,推测发声抽动的发生与皮质下神经回路活动调节异常有关。
4.心理因素
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会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因素,或引起儿童紧张、焦虑的原因,都可能诱发抽动症状或加重抽动症状。
抽动障碍的症状
抽动障碍的症状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抽动障碍的儿童常表现为咧着嘴笑、撅嘴、缩鼻子、行为怪异等。都是孩子面部肌肉抽搐引起的。
2.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儿童还可能出现眼肌抽搐。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常可导致患儿出现扬眉、皱眉、眨眼、斜视、翻白眼、凝视等。
3.儿童喉音抽动常可表现为异常声音,如干咳、清嗓、咆哮,或不停地吐痰,或结巴、说话不当和重音、不自主地骂人、骂人等。
4.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也会导致儿童肢体肌肉抽搐。儿童上肢抽动时可表现为握手、抬臂、扭臂、搓指、握拳,而儿童下肢抽动时可表现为腿抖、踢腿、踮脚、旋转、危险姿势行走、步态异常等。
5.抽动障碍患儿可出现颈部肌肉抽搐,常表现为点头、摇头、扭颈、耸肩。
6.抽动障碍患儿躯干抽搐,常可导致患儿挺胸、扭腰、扭动身体。其中,腹肌抽搐不易被家长发现,家长要多加注意。
抽动障碍怎么办?
抽动障碍怎么办?根据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方法。对于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者的抽动症状,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心理治疗。如果患者因心理因素而患病,应积极去除心理因素。
1.药物治疗
(1)氟哌啶醇有效率为60% ~ 90%。每天一到两次,观察3到7天。如果副作用不明显,增加剂量。剂量应根据治疗效果和副作用进行调整。药物主要有镇静作用和锥体外系副作用。
(2)泰必利有效率为76% ~ 87%,特点是锥体外系副作用少,适用于7岁以上患者。每天2 ~ 3次。常见的副作用有嗜睡、乏力、头晕、肠胃不适、兴奋、失眠等。
(3)可乐定能改善抽动症状,有效率为50% ~ 86%。这种药还可以改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症状。对于使用中枢兴奋剂治疗多动症而诱发的多动症或抽动症状的患者,是首选。目前国内主要使用透皮贴剂。副作用包括嗜睡、低血压、头晕、口干等。
(4)据报道,利培酮对治疗这种疾病有效。药物主要有镇静作用和锥体外系副作用。
2.心理疗法
主要有心理支持疗法、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心理支持和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调整家庭系统,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症状波动的原因,消除学校和家庭环境中可能对症状的产生或维持产生作用的不利因素,缓解患者继发于抽动症状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有证据支持行为疗法,如习惯逆转训练,在纠正抽搐症状方面是有效的。
抽动障碍患儿的护理
抽动障碍患儿大多伴有紧张、焦虑情绪,会影响疾病的恢复。所以,帮助抽动障碍的孩子学会放松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帮助抽动障碍的孩子放松呢?
自我暗示放松训练法。即运用引导语、自我暗示、自我指挥,消除紧张恐惧,增强意志力,保持平静平衡的心理状态。
比如患者脑子里有这样的暗示:“虽然这种感觉不好,但是不要怕,我可以改变它”;不适是暂时的,我会自己克服。指导短语是通过患者和家长之间的协商来设计和制定的。它们应该容易理解和记忆,不应该被机械地复制。
同时,这些暗示句要简短、凝练、通顺、流畅,具有鼓励、自我指挥、自我镇静的作用。通过训练,当孩子遇到紧张恐惧的情况时,念叨这些句子可以很快平静下来。
全身放松”行为疗法。也就是让患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循序渐进地练习如何放松全身的随意肌紧张。做活动前,以舒适的姿势靠在沙发或躺椅上,闭上眼睛;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头部,咬紧牙关,让两个脸颊都有紧绷感,然后放松牙齿,磨牙的肌肉就会感觉放松。
逐一放松头部的所有肌肉;然后把注意力转到脖子上,先试着让脖子的肌肉紧张起来,感觉酸酸的,痛痛的,紧绷的,然后放松脖子所有的肌肉,感觉放松。注意你的手,紧紧握住直到你的手麻木酸痛,然后逐渐松开手,放在舒适的位置,保持柔软。
每天定期这样做两次。坚持不懈会让你的心情和身体放松。睡前做一次,有助于入睡。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