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谋生,通过努力工作获得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但他们留在农村的家里,陪伴父母的时间很少,包括内地城市和父母双方都外出在繁华城市工作。这些孩子,本该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却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呢?
留守儿童教育
很多人会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确,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隔代监护,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很多。对于这种监护,外出的父母更放心。但这种监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逾越的问题。
第一,因为血缘和血缘关系,监护人往往采取溺爱的管教方式。给予更多的物质和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和放任,却少了精神和道德上的控制和引导。
第二,祖孙之间年龄差距大,观念不同,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往往会有很大的分歧。“代沟”明显,难以沟通。一般来说,爷爷奶奶往往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孙子,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喜欢追赶新潮流,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标新立异等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孙子们很难接受。另外,老人年纪大了,精力不足,身体不好,有的老人还要照顾好几个“留守儿童”,实在是力不从心。
以上情况说明,爷爷奶奶很难承担监护教育的责任。就是二代监护,也就是由亲戚或者像叔叔、伯伯、伯母、姨、舅等其他人抚养的监护。由于监护的对象不是自己的儿子,监护人在抚养过程中难免会有些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一代的监护多属于物质的、放任的管教,容易养成孩子任性的心理行为。对于敏感的孩子来说,容易产生依赖他人的感觉,从而形成害羞、孤僻、内向的性格。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
从留守儿童的亲子分离、监管不力等现象中,我们看到的是目前儿童的生存危机,以及因亲情缺失、情感冷漠而暂时看不见、对儿童一生产生更重要影响的隐性发展风险。
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家庭结构没有破裂,父母都很完美。然而,父母双方或一方远离子女的事实极大地改变了家庭的上述特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面对面互动、互动频率高、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等特征被大大削弱甚至不复存在。所以家庭对孩子的正面影响在效果上必然大打折扣。
留守儿童家庭缺乏安全感,缺乏父母的引导,缺乏与父母的积极情感互动,缺乏心理支持,这些都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亲情所导致的。孩子难免会对父母产生情感上的冷漠,从而导致更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积月累的话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留守儿童学习不良的原因
留守儿童普遍学习差。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形成学习主动性差,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这些孩子学习吃力。尽管在校期间有老师的监督和约束。但回到家,爷爷奶奶监管不力,导致这些学生形成了上紧下松的习惯。学校和家庭无法形成教育合力,作用不大。我个人认为,要缓解这些“留守儿童”学习吃力的现状,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就是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应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互动,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逐步摆脱以前的厌学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同龄人的嘲笑(父母离异留在农村的孩子)。时间长了,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和影响,更糟糕的是,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所以对他们的教育非常重要,尤其是家庭教育一定要到位,让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轻松紧张,童年生活充满乐趣。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缺乏安全感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中最大的心理隐患。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由亲子关系的特点决定的。孩子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安全感,这是亲子关系稳定的标志,也是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母亲离开后,孩子会产生分离焦虑,导致孩子的情绪危机,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以突然抑郁或焦虑的形式表现出来,与目前的生活压力无关。所以,孩子早期与父母依恋的形成会影响一生。许多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这与他们的依恋受损、缺乏安全感不无关系。
缺乏模仿对象,影响正确的社会认知。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孩子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现代通讯手段与父母交流。虽然他们有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一起生活,但他们在家陪伴父母的时间并不长,对家庭生活和亲子互动的感受往往不完整,极大地影响了正确的社会认知。
缺乏积极的情感互动,导致人格异化。留守儿童在很大程度上切断了与父母或其中一方的直接联系。没有父母和孩子创造的亲密的家庭环境,孩子容易孤独、自卑、冷漠,甚至自暴自弃。从依恋到思念父母,从抱怨到怨恨,久而久之他们的人格发展会扭曲,个人生活的健康和幸福会严重受损。
缺乏心理支持和道德规范,很容易导致越轨行为。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的现实是,父母难以直接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难以即时观察孩子的情绪,难以及时提供心理支持,难以纠正孩子的品行问题。正是父母给予孩子的心理支持和道德规范的缺失,成为了孩子越轨行为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就是有力的证明。
留守儿童心理咨询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加强学校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采取适当的心理疏导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作为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广泛沟通,让校内外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产生合力效应;重视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利用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留守学生较多的学校,建议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开设心理咨询活动课程,帮助引导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和问题,引导他们度过人生的关键期,帮助他们和谐健康发展。
其次,作为教师,要多关注家访,尤其是那些留守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在课堂上,要鼓励和支持这样的学生多说话,公开表扬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感到自信。还要鼓励同学和他们交流,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改善他们孤僻内向的性格。
最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一对一”的帮扶制度。让同学们互相帮助,有什么想法互相交流。同龄人之间没有顾忌,也只有这样:互相影响,互相学习,才能促进共同进步,帮助那些留守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恢复过去活泼开朗的天性。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