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秋天的到来,让麻麻们头疼的是,腹泻的魔爪正伸向宝宝。如果不注意,宝宝很可能会生病。发病后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健康和发育。所以要掌握宝宝秋季腹泻的治疗方法。如何治疗宝宝秋季腹泻?获取新技能,走出误区。
如何治疗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起病急,常伴有排便次数增多、排便困难等症状。初期症状大多不明显,3天后出现腹泻症状。如果使用药物治疗,通常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1.肠道微生态疗法
体内很多细菌,比如双歧杆菌,都是正常的。如果细菌数量突然下降,宝宝可能会拉肚子。所以有助于调整菌群,促进菌群恢复,吃微生态制剂,如妈咪爱、培飞康、丽珠常乐等。具体用量要根据年龄来定。
2.肠粘膜保护法
从发病开始,宝宝的肠道黏膜就受到病菌的侵袭。因此,致病菌的吸收,如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需要口服药物进行治疗。蒙脱石散能吸附细菌,促进肠道细胞吸收功能恢复,调节水电解质失衡。可以按照医生的指示给宝宝服用。
秋季腹泻吃什么好?
宝宝腹泻后,要合理调整饮食,吃对身体有益的食物,对疾病的治疗有帮助。妈妈打算做什么?秋天拉肚子一般吃什么?到妈妈这里来。来了解一下。
1.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防止脱水。
频繁腹泻可能会导致婴儿脱水。所以,要防止脱水,要多喝补液液,比如米汤加盐液、糖盐液、补液盐液等。盐溶米汤由米汤和精盐组成。一天可以服用几次,每四小时一次。糖盐水是用蔗糖、精盐、开水配制而成,服用方法与米汤溶液相似。补液盐溶液需要每天服用,但不同年龄服用剂量不同,比如2-10岁的宝宝,服用1000ml每天;10岁以上,每天服用2000ml。
2.吃有营养的食物,防止营养不良。
相对于奶粉,母乳更适合腹泻的宝宝,因为母乳含有很多营养成分,是天然的,多一点可以补充腹泻流失的营养。如果宝宝已经停止母乳喂养,可以继续吃奶粉,但最好是把奶粉变成抗腹泻奶粉。如果宝宝能吃粥、面等辅食,继续辅食喂养,适当给宝宝添加新鲜水果补充钾。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秋季腹泻护理禁忌
相对于成人,宝宝的消化系统不成熟,但对营养的需求很高。如果喂养不当,一次吃太多,可能会出现消化功能障碍,从而出现腹泻症状。宝宝拉肚子时,妈妈要避免哺乳禁忌,防止宝宝病情加重。秋季腹泻护理有哪些禁忌?应该记住以下三个禁忌:
避免服用强效止泻药。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这是正常的,妈妈不要太担心。如果妈妈因为害怕给宝宝吃强效止泻药,可能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伤害。所以用药的时候要慎重,不要乱用药。
避免静脉滴注容易。
打点滴对宝宝有害,妈妈更要注意。千万不要带宝宝去医院,看到宝宝排大便就让医生给TA打点滴。这样做是错误的。建议妈妈在宝宝呕吐非常厉害,无法完成口服补液后,按照医生的指示给宝宝补充一点盐和水。
避免服用抗生素。
抗生素只能消除细菌引起的炎症,对治疗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帮助不大。所以,不要滥用抗生素。而且,过度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如果宝宝以后感冒了或者患有其他疾病,治疗效果会明显下降。
秋季如何预防腹泻?
腹泻是秋季的流行性疾病,在气温变化较大的秋季发病率最高,6岁以下婴幼儿是最常见的群体。所以,在这个季节,做好预防措施非常重要。秋季如何预防腹泻?尝试以下四个技巧:
1.注意卫生。
洗手可以有效预防常见的病毒感染,比如轮状病毒。所以妈妈要督促宝宝饭前便后洗手,并用干毛巾擦手。如果宝宝还在喝奶,在喂奶和冲洗之前要对奶瓶进行消毒,确保清洁。
2、添加辅食要注意
辅食要从小量开始添加,一次一个,然后逐渐增加品种,让宝宝慢慢习惯。另外,最好添加流质食物作为辅食,因为宝宝的肠胃功能发育还不完善。过早吃固体食物会增加胃肠负担,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腹泻,应避免。
3.食物应该放在正确的位置
秋季要注意食物的摆放,因为如果放错了,食物会变湿,妈妈也找不到,宝宝吃了会出现腹泻症状。因此,建议将食物保存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煮沸后再食用。
4.不要给宝宝嚼米饭。
有的妈妈怕食物太硬,宝宝咽不下,就嚼碎后给宝宝吃。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妈妈的口腔里可能含有细菌,可能会污染食物,宝宝吃了可能会生病,出现腹泻症状。
需要打秋季腹泻疫苗吗?
秋季腹泻不同于普通腹泻,大多由轮状病毒引起,起病急,疾病多。所以,要预防。关于秋季腹泻的预防,有的妈妈会问“婴儿需要接种秋季腹泻疫苗吗?”今天,Mama.com将回答这个问题。
秋季腹泻疫苗又称“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一般7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口服接种。这种疫苗有三个特点。第一,它的接种途径模仿了自然感染途径,可以达到更好的免疫效果。第二,口服后,宝宝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腹泻症状,但这纯属正常现象;第三,疫苗的预防效果不会超过一个月,而且是短期的,每年都要接种。
如果宝宝肠胃功能不成熟,很容易出现腹泻症状。最好接种疫苗,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经感染了病毒,则不需要接种疫苗。接种后出现不适症状。不要滥用药物,调整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如果宝宝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疾病或过敏史,免疫功能低下,就不要接种疫苗。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