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生儿黄疸症状主要包括生理性黄疸症状和病理性黄疸症状。生理性黄疸症状没有病理性黄疸症状严重。病理性黄疸症状主要有三种,一是感染性黄疸症状,二是溶血性黄疸症状,三是阻塞性黄疸症状。虽然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症状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婴儿在出生后2-3天内皮肤和眼球出现黄色染色,4-6天达到高峰。足月新生儿两周内即可消退,早产儿需要3-4周消退。轻度黄疸的婴儿可局限于面部、颈部和躯干部,颜色为淡黄色,重度黄疸可影响全身。除黄疸外,新生婴儿一般情况良好,喂养、睡眠、大小便正常。但并不代表所有的宝宝一定会有黄疸。一般60%的足月宝宝会有黄疸,80%的早产儿会有黄疸。它具有以下特点:
1.生理性黄疸为淡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影响躯干。巩膜染黄2 ~ 3天也可消退,第5 ~ 6天肤色恢复正常。重度黄疸也可全身蔓延,呕吐物和脑脊液也可染黄1周以上,尤其是部分早产儿,可持续4周,其粪便仍呈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颜色浅且淡,严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发黄、深红色。
3.黄疸多见于躯干、巩膜和四肢近端,一般不在肘和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无贫血、肝脾肿大、肝功能正常、无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稍延迟1 ~ 2天,黄疸严重程度较重,可延迟2 ~ 4周。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一般新生儿黄疸会在2-3周消退,但有母乳的宝宝会持续1-2个月。这是因为宝宝喝了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产生脂肪酸。脂肪酸可以抑制分解胆红素的酸,导致黄疸持续存在。这种现象被称为母乳性黄疸。大约10-15%主要喝母乳的宝宝会出现母乳性黄疸。爸爸可以放心,母乳性黄疸不会对宝宝的发育成长有任何影响,可以像以前一样继续母乳喂养宝宝。
1.生理性黄疸时黄疸不消退,即出生后2天至2周出现,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程度以轻度或中度为主(342?Mol/L),严重者少见,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较为常见。
3.一般来说,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喂养良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加满意,肝脾小,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停止母乳后,黄疸很快消退。停母乳48 ~ 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到原来水平的50%左右。再次母乳喂养后,血清胆红素会在1 ~ 2天内上升。Mol/L (1 ~ 3 mg/dl),一段时间后再缓慢下降。如果不停止母乳,胆红素会降到正常。
5.营养好,体重增加,大小便正常,大便颜色正常。
6.肝脾不大。
7.肝功能正常,没有贫血。
8.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胆红素升高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症状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母亲对胎儿血液产生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破坏胎儿红细胞,引起胎儿贫血。出生后,因为胆红素过多,形成了黄疸。与新生儿正常生理现象引起的黄疸不同,出生时有严重黄疸,并可能出现脑瘫、婴儿听力障碍等后遗症。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出现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据悉,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生率为11.9%,家长不必过于担心。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有以下症状:
1.巩膜常见轻度黄染,急性发作时发热,皮肤黏膜常明显苍白;
2.皮肤无瘙痒;
3.脾大;
4.骨髓增生旺盛;
5.血清总胆红素的升高,一般不超过85mol/L,主要是间接胆红素升高;
6.无胆红素时尿胆素原增加。急性发作时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内尿胆素原排泄增加。
7.当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而地中海贫血脆性降低。
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症状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导致肝细胞功能受损而引起的黄疸。感染多为宫内感染,其中以巨细胞病毒和乙肝病毒最为常见。其他感染如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虫等少见。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是败血症和黄疸。
黄疸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后持续黄疸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持续黄疸,反复出现。新生儿的感染症状还会伴有嗜睡、厌食、无精打采等。
新生儿阻塞性黄疸症状
新生儿梗阻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表现为出生后1-2周或3-4周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大便颜色逐渐转为淡黄色甚至白色粘土状。这种黄疸可以通过b超诊断。
梗阻性黄疸的症状是:皮肤呈暗黄色或绿褐色,因血液中胆汁盐滞留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出现多处划痕。由于胆道梗阻,胆汁无法进入肠道,大便变得苍白或泥色,尿胆汁减少或没有。胆道梗阻后,肠道缺乏胆汁酸、胆固醇等。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临床上可表现为脂肪性腹泻、皮肤黄疣、出血倾向、骨质疏松等。如果新生儿阻塞性黄疸严重,还会影响宝宝以后的发育成长。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