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高血压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为H型高血压,通常的标准是hcy10umol/L甚至升高。H型高血压概念的提出对我国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我国的高血压大部分是H型高血压。这有利于指导高血压风险分级管理,更有针对性地防治高血压。那么到底什么是H型高血压呢?它的症状是什么?应该如何对症下药?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什么是H型高血压?
如今在高血压的防治中,一个新词——h型高血压不断被提及。什么是H型高血压?
高血压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通常的标准是hcy10umol/L升高。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硫氨基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它是一种有害的“坏”氨基酸。血液中是有Hcy的,但在理想状态下,人体血液中Hcy的含量很低,一般为5umol/L,越低越好。事实上,当血浆Hcy水平达到6.3umol/L时,就已经进入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区。当血浆Hcy水平达到10umol/L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妈妈百科了解到,H型高血压概念的提出对我国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我国的高血压大部分是H型高血压,这与我们的种族、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首先,中国人群TT基因型携带率高,约为25%,明显高于西方国家(TT基因型患者血浆叶酸水平低,导致Hcy水平高)。其次,中国的饮食习惯是富含叶酸的食物摄入量低,中国的低叶酸率至少在60%以上,而美国只有0.6%。这直接导致我国H型高血压水平明显高于西方国家。
边肖妈妈温馨提醒:防治H型高血压应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国还启动了国家“十二五”重大项目——H型高血压的比较效果研究。
H型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为H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概念的提出对我国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我国的高血压大部分是H型高血压。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H型高血压的症状。
1.轻度H型高血压:尿检和肾活检显示肾小球会有轻微的病理症状,如需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症状;如果尿检异常,肾活检显示局灶节段性系膜增生伴节段性坏死、新月体形成和局灶性肾小球硬化。
二.重度H型高血压:常见症状为急性肾炎综合征或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肾活检显示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新月体肾炎,肾功能进行性下降。
第三,另外,H型高血压的症状是无症状蛋白尿(尿蛋白2g/24h),或无症状血尿。前者可用糖皮质激素加细胞毒药物治疗,后者可用雷公藤制剂治疗。
第四,H型高血压患者还可能有肾病综合征,尿中红细胞少,肾功能稳定或肾活检有膜性狼疮肾炎。严重者肾活检可见明显肾小球增生或病理类型改变。
妈妈。com温馨提醒: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希望大家对H型高血压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同时也希望高血压患者能够采取积极的治疗和预防工作,从而对血压保持平稳有所帮助。
如何治疗H型高血压?
了解了H型高血压的基本信息后,我们再来看看H型高血压如何治疗。
“H型高血压”的名称强调了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双重危害,所以H型高血压的治疗也要双管齐下。重要的是,H型高血压的两个危险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如果上述因素同时得到有效控制,H型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会大大降低。
降压药对预防H型高血压的作用是非常明确的。临床试验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 mmHg和/或舒张压每降低4 mmHg,中风风险可降低36%。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补充叶酸,但长期服用叶酸能否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仍有争议。
一项对5522名年龄55岁的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治疗5年后,叶酸组的平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安慰剂组低3.3 mol/L。叶酸组中风风险明显低于安慰剂组25%。
妈妈边肖温馨提醒:H型高血压患者应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降压药。低效高血压需要联合使用降压药。所以还是需要去正规医院看病,让医生自己看,根据具体情况给降压药。
如何预防H型高血压
关于H型高血压,和传统高血压一样,我们首先倡导“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我们采用以下方案。
每天一袋牛奶。重点是补钙和蛋白质。
指每天摄入250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这个量相当于6两主食,调节血糖、血脂和体重。
每天三份高蛋白食物。这是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每份高蛋白食物相当于:1对瘦肉、2对豆腐、1个鸡蛋、1对黄豆、2对鸡鸭、2对鱼虾。
坚持粗细结合,甜咸适度,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每天500克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妈妈百科温馨提醒:长白山灵芝还能有效预防H型高血压。从长白山灵芝中提取的灵芝提取物可以预防和治疗H型高血压。灵芝纯品富含活性灵芝多糖、灵芝酸、叶酸等营养成分,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其自觉症状。特别是与常用降压药合用时,具有协同作用,使血压更易控制,增加毛细血管环密度、直径和红细胞流速,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从而降低中风、脑出血和脑中风的发病率。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