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有答案
考事业单位一般去什么网站看试题
事业单位考试一般都是考三科,分别为公共科目笔试、专业科目测试及面试。
公共科目笔试内容如下:
1、职员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公共科目测试内容为《综合基础知识》。
2、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育类、卫生类和其他类,公共科目测试内容分别为:
教育类岗位:《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该科目包括《综合基础知识》(分值占70%)和《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分值占30%)。
卫生类岗位:《综合基础知识(卫生类)》,该科目包括《综合基础知识》(分值占70%)和《卫生公共基础知识》(分值占30%)。
其他类岗位:《综合基础知识》。
扩展资料
考试流程
1、个人报名
报名人员登陆指定的报名网站,如实填写、提交相关个人信息资料。人员在资格初审前多次登录填交报名信息的,后一次填报自动替换前一次填报信息。
2、单位初审
招聘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资格初审工作,在报名期间查看本单位的网上报名情况,根据人员提交的信息资料,对前一天的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初审,并在网上公布初审结果。
3、资格审查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贯穿招聘工作的全过程。进入面试的人员,在面试人员名单确定之后,需按招聘信息公布的要求,向招聘单位提交本人相关证明材料。取得面试资格的人员在面试前3天仍未向招聘单位提交有关材料的,则视为弃权。
3、笔试
笔试考试采用百分制计算人员的成绩。笔试设定最低合格分数线,由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主管机关根据人数和考试情况确定。
4、面试
面试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主管机关的指导下,由招聘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按备案的面试方案组织实施,面试方案的备案应在面试前一周完成。
5、考核体检
按照招聘岗位,根据人员考试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确定确定进入考核体检范围人选,并依次等额组织进行考核体检。同一招聘计划人员出现总成绩并列的,则按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确定人选。
试卷是谁发明的人
隋炀帝杨广。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杨广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文才。炀帝时还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至大业三年(607年),考试科目已经有了十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扩展资料:历史背景: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V 1.只有法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A.错误B.正确满分:2 分2.调解书、逮捕证是规范性法律文件A.错误B.正确满分:2 分3.法律渊源就是法律的来源、源流.A.
对错错对错 错错错错对 错对对对对
1、我知道汉字的来历有“仓颉造字”的传说,我还通过其他形式了解了汉字的来源还有( )和( )的说法.2、从“册”“典”“删”的来历中,我知道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 )、( )、
1、我知道汉字的来历有“仓颉造字”的传说,我还通过其他形式了解了汉字的来源还有(结绳说 )和(八卦说 )的说法.2、从“册”“典”“删”的来历中,我知道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 象形)、(指事 )、(会意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