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学生沉迷游戏而导致厌学的比较多,这个问题困扰着家长和老师,4月26日,我校开学后,就因这个问题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的就有七八个,解决这个需要家校配合外,主要还在家长身上。
沉迷游戏家长管不了?
中学生厌学,沉迷游戏家长管不了,怎么办?
现在中学生沉迷游戏而导致厌学的比较多,这个问题困扰着家长和老师,4月26日,我校开学后,就因这个问题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的就有七八个,解决这个需要家校配合外,主要还在家长身上。
1.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要冷静,不要焦虑,更不要和孩子对立,这是最基本的。
2.对于厌学的孩子,家长要认清楚痴迷游戏、厌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孩子在游戏中寻求什么呢?作为家长要注意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在现实中满足他,带领他回到快乐的现实中来。
3.把游戏当做奖励。如果强行禁止孩子玩游戏,只会增强孩子对游戏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才是现在最想要的。作为家长,针对孩子的学习,可以把游戏当做奖励来引导孩子去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可以给孩子设置条件,今天做完多少作业就可以玩游戏,或者今天在课堂表现好就可以玩多久游戏。把这些任务都当做"打怪"一样给孩子成就感。然后,多关注孩子,给孩子成就感。
孩子过度痴迷游戏,多数是由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就感,渐渐累积成一种牢固的自卑和胆怯,而游戏的吸引力正式满足了孩子作为"主人"攻城略地般的骄傲和成就。平时不妨多给予孩子建立一种成就感,多夸夸孩子。例如,让孩子参与一些竞赛,鼓励他参与;表扬孩子主动做家务的行为;赞赏他及时完成作业等等。通过这些小事,让他获得满足感。
4.多了解孩子学习的情况,而不是只关心那几个代表成绩的分数。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地协助他解决,而不是批评他为什么又犯错了。鼓励和积极性的关注,是帮助孩子摆脱网络和厌学的好办法。
5.家长最好和孩子成为朋友,让他有话与你说,你也可以尝试和他一起玩游戏,体验他在游戏中所获得的,再因势利导,一点点让他从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中来,在现实生活找到快乐。
6.转移注意力,把孩子领到大自然中去,通过游山玩水,野营野炊,钻山爬洞等让孩子感受真实世界的美好。
7.培养学习的兴趣,告诉孩子世界无不在学习,现实生活中,学习力就是能力。要想生存就要学习,现在学习是人生的铺垫,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学习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厌学会导致厌世,这一点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有的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小学生还可以,中学生学业负担重,可能没有这个时间,那就要耐下心来感化孩子,让孩子一点点改变。
学生一旦出现这个问题,想立杆见影解决是不可能的,每个孩子不一样,高招也不一定好使,但是家长和老师们一定要有信心,一边尝试一边改变,一边借鉴,一边学习,千万不要放弃,要在黑暗中寻出一道光来。@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
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
初中生应该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1.培养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自身的強烈愿望。2.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任老师。3.引导广泛的阅读。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你的阅读量不宽广,只有阅读大量的书籍,才会拓宽你的视野。
正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
这是很多家长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正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心浮气躁,厌读怕写、厌学逃课,自私任性、脾气暴躁、贪玩游戏,和父母争吵打架,甚至对着干”等等。伤透了父母的心。怎么办?常言道“性急吃不了热豆腐”。身为家长,千万别急于求成,操之过急。俯下身子,好言相劝,亲子共读,劝其从泛读到精读“中外名人成长故事、古人读书法、从自信到人生理想”等。最好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故事”引导,引人入胜,从中获得启迪,吸取精神力量。孩子读后热血沸腾,催人奋进,激励人生,重新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困惑或问题。常言道“有病早医,无病早防”。建议正在读小学高年级孩子的家长,提前介入,敦促孩子,熟读背诵“写字歌、写作要领歌、课堂学习五环节、考试三字经”等等以及前面说的“中外名人成才故事、古人读书法、从自信到人生理想”既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又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从中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由而从容渡过叛逆期。否则极易学坏,步入歧途,扭曲错位,自毁前程。朋友好,你说对吗?欢迎差评,谢谢!
怎样才能不让中学生早恋?
与其考虑怎么不让中学生早恋,不如想想怎么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感情。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事,他们误以为这是爱情,于是有了一些过分的行为。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对待中学生早恋这件事上,都是宜疏不宜堵的。这种感情是萌发在学生心里的,不受家长和老师控制,如果非要去阻止,结果不过是从明里转暗里,这更不利。
应该是正确看待中学生早恋,他们有这样的感情很正常,可以理解,但是要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这种感情,不至于做出过分的事,导致严重后果。
中学德育八大原则?
中学德育的原则是教育者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根据我国德育的目标、德育的规律及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总结出在德育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下八大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根据我国新时期德育的方向,坚持导向性原则即做到高举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等科学理论为指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知行统一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又称言行一致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这一规律是根据马克思“实践第一”的思想、德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统一和谐发展的规律和我国新时期德育培养社会主义有道德新人的目标而提出的。德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最终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行。因此,实行为重,我们应当在“事”里培养学生,“事”应该怎么做,学生就应该怎么做,我们就应该怎么去指导学生。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这是马卡连柯享有盛名的一条教育实践原则,他认为,尊重和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尊重是要求的前提和基础,对一个人尊重,才会对这个人有要求;要求是尊重的体现,对人的要求意味着对个人某方面如能力品德等的尊重。
(四)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这条原则是由各教育力量的相互作用规律、学生的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反复性,螺旋上升的规律所决定的。只有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才能避免矛盾或抵消,促使学生稳定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德育效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五)因材施教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学生处在年龄阶段,具备一定的共性特征,但也具备个性的差异,德育工作的切实开展只有从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出发,才能不误入歧途,生动活泼地开展,并取得相关效益。这是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结合。
(六)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正处在迅猛发展时期,对社会生活有所认识但经验尚浅,很多时候看待问题较片面,且接受新观点能力较好,提高认识,改正迅速,因此我们面对这样的特点,必须采用正面教育,善于诱导,提高他们认识而非采用压制手段,否则适得其反。
(七)长善救失的原则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德育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推动力量,外部作用须经由内部因素才能发生作用,内部因素如学生的优点长处,学生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这一原则是依据德育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这一规律提出的。
(八)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正面教育无纪律约束,学生无章法可循;只有纪律约束无正面教育,学生的纪律坚持缺乏自觉主动性,难以持久。另一方面,这条规律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取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品德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