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书的应用非常广泛,使用也非常方便快捷。特别是在互联网上面搜索一下关键字,就能出现大量你需要的信息出来。基本也不用怎么看书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
买实体书好还是看电子书好?
电子书和纸质书哪个好呢?
书的呈现有很多种。
在古代,有竹简,绢书,书帛,宣纸,牛皮,羊皮等等。 现代最常见的就是纸质和电子版。
首先我们要确定是读书不限制任何形式,我们可以开始读电子版的书,也可以读纸质版的书。
两种不同的的书,带来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
电子书和纸质书
1, 电子版的书-网络的便捷。
A.容易搜索需要的内容。
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书的应用非常广泛,使用也非常方便快捷。特别是在互联网上面搜索一下关键字,就能出现大量你需要的信息出来。基本也不用怎么看书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
B.便捷,体积小,不需要庞大的体积,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足够了。
一个小小的文件夹里面可以包含了几千本电子书,只要你想要,你装多少都可以。这就是一个微型的移动的图书馆。随时随地就可以阅读。
C.现在有很多网络课堂,可以把很多知识点浓缩在短短的一小篇文章里面。
但是内容删减过多,无法深刻理解作者的真实想法。 的确,这个对于忙碌的上班加班狗来说。可以大大的节约了阅读的时间。 我试过一个课程,但是坚持了3天就坚持不下去了。
内容是不错的内容,把很多书的内容浓缩出来,但是我们跳离了书的本身以后,只读精华的要点,我们看不到作者的推动的背景,我们看不到作者的心声,我们不能很深刻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的深刻意义,任何成书的作品,作者都是需要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推敲,背后有多少工作人员在校对,核正才能出来。
所以,我们即使是知道了精华的几句话,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思考才能吸收一二。吸收不高,不如老老实实的去看全文。
D. 使用电子书的过程中,总会分心。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会用手机来看书的。手机天天被各种各样的信息覆盖,经常会跳出广告来。在用手机阅读到时候,就会容易被这些信息所干扰,影响。或者我们就会点出去去浏览别的信息。当你发现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了。
读书的时候还是尽量选择没有信息干扰的,这样才能保证你很好的吸收书里的知识,不然也只是看过了而已。并没有把书的知识变成你的知识。
2, 摸到的书本-纸质的高端
A. 我喜欢指尖翻过书页的质感。我喜欢那股书香味道。
书的厚度仿佛就像是一块大大的面包,当我们看完了一本书,就好像是我们吃掉了一个美味的面包一样。满满的幸福满足感。
孩提时候的记忆,最喜欢的是上新学期发下来的新书,最喜欢的是闻那新书特有的香甜的味道,还有崭新的页面。纸质书上才有的翻动的质感。指尖的触碰给你带来心灵的跳跃,这是电子书所没有的感受。
B.纸质书可以纵揽全书。
纸质书的好处就是可以任意的翻阅。但是你想到某个问题你需要重新回去看的时候。你只需要翻回去就马上可以找到了。 而且特殊的地方你可以折一下。马上就能找到你想要的那页。
或者当你看到有点迷茫的时候,可以打开主目录。看看各大小点,你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作者是想要说什么。
或者是你直接在书上面做笔记,都能够很好的帮助你再看回来的时候知道当时的感想。
C,纸质的阅读情感是不一样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人喜欢去听音乐会,这种音乐感受和手机音乐是不同的。带给你心灵的震撼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人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这跟在网络端看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我们阅读纸质版的书,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感和感悟。
D,你还记得那个一万个小时的定律吗?
有一位写作名人说过“无论与生俱来的是怎样的才华,如果没有一万个小时以上的淬炼,几乎没有人能够成功”。
比如我们的运动健将们台上的光辉奖励离不开台下的辛苦的努力,多少个日夜,多少的汗水与泪水。
又再如我们大家都听过的音乐神童莫扎特,他六岁开始成名,但是他后面的这些名曲都是他成名后的十多年才开始写出来的。中间经历过多少时间的练习和总结,修正,提升。
写这个定律在这里是想告诉大家,一本书的出版,很多时候是历经了一个作者几乎一生的经验经历。又或者是几年的精思细考才能够写出来的。其可信度比网络上的各种文章质量要好很多。
E.跟你有缘份的书 。
读书我建议是能够广阅群书,一本书的意见不一定就是对的。需要的综合各家所长,加以综合吸收,才能成为你自己心里的那本书。 多接触几篇有深度,可信度高的文章,你就会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 或是,看看我们目前急需要补充的领域,就从什么领域下手开始去阅读。总之缺啥补啥。 书也需要看缘份,有时候,就是那么书海中一眼,你就被那闪亮的书所吸引。 吸取不一样领域的书,有时候也是让你大开眼界,开阔视野。世界原来这么神奇。
书的世界 亲爱的书虫们,读书没有速成,书是什么形式都可以读的。
最重要的是,需要沉淀下来细细的认真的品味才能够提升自己。
你付出多大的努力去读书,书就会还你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婴儿时期睡觉穿袜子好还是光着脚好?
关于宝宝睡觉到底要不要穿袜子,很多家长都立场不定。支持穿袜子睡的是觉得宝宝年纪太小,不穿会冻着;而反对穿袜子睡的,说法是袜子会妨碍宝宝血液循环。那么,孩子睡觉到底有没有必要穿袜子呢?
很多小宝宝睡觉都爱踢被子,尤其天气凉的时候妈妈们都会担心宝宝着凉,就给宝宝穿着袜子睡觉。
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好的。光脚睡觉其实并不容易着凉,宝宝本身就比大人的体温热,穿了袜子,反而会让宝宝晚上踢被子,这样更容易着凉。
一、光脚睡能刺激宝宝触觉和感官发育
因为在宝宝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并不懂什么东西是坚硬的、柔软的、滑的,粗的,总会用身体去感知和认识。宝宝的脚部接触到不同物品、不同温度、不同材质,都能刺激宝宝脚底丰富的触觉神经,提高宝宝身体的协调能力。
宝宝进入梦乡后,会伴有翻身、蹬腿等动作,如果束缚了宝宝的双脚,就减少了宝宝接触陌生事物的机会。
二、光脚睡并不容易着凉
即使在冷天,光脚睡也并不容易着凉,反而有利于足部血液的循环,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预防感冒或受凉腹泻等疾病。有的妈妈总用摸宝宝的小手小脚来判断冷不冷,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靠的。
因为宝宝还很小,身体发育还不完善,手脚部位位于血液循环的末端,距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加上末梢部位的血循环相对要差点,血量到达末端处比较少,皮下脂肪又薄,所以手脚凉,并不代表宝宝冷。
正确做法:摸颈后部是最准判断孩子冷热的方法。颈部温热,手脚温凉就是宝宝最舒适的温度啦。
不穿袜子有哪些好处
1、光脚增强宝宝的体质
在国外经常有这种训练,让宝宝把鞋子脱去后,成群结队的光着脚在老师的带领下,绕着操场或者是在楼道上、沿着走廊通道进行慢跑,他们把这种训练叫做“赤脚教育”。
研究表明,光脚有利于足部血液循环,提高抵抗力和耐寒力,预防感冒或受凉拉肚子等疾病。宝宝光脚锻炼一段时间后,体质增强了不少,之前的伤风感冒也很少发生了,抵抗力提高了许多。
2、光脚刺激触觉和感官发育
宝宝还小时,不懂得什么东西是坚硬的、柔软的、滑的,粗的,总是会用身体去感知和认识。宝宝用脚部接触到不同物品、不同温度、不同材质,都能刺激宝宝脚底丰富的触觉神经,提高宝宝身体的协调能力。
所以,不妨让宝宝光脚在地板上玩耍,在弹簧床上跳来跳去的吧。这种不用花钱就能训练感官能力的好主意,妈妈们可以让宝宝多尝试一下吧。
3、让学步期宝宝更好的学习走路
凉凉的天气正是宝宝们学习走路的好时期。光脚练习学走路,可以让脚部充分的接触地板,皮肤与地板的摩擦力,不仅可以防止滑倒,还能让宝宝从中掌握好平衡,走得更平稳、更踏实、更有信心。
穿学步鞋,虽然能起到保护脚的作用,但是阻止了脚部丰富的触觉神经直接感受来自地板的压力和高低冷暖,导致宝宝需要低头看路面来判断,长时间就形成低头走路的习惯了。
所以,学步时期的宝宝们,光脚走路才是最舒服的事情
4、光脚避免皮肤感染
宝宝的小脚丫是最容易出汗的地方,要是脚丫一直闷在袜子里面,很容易使宝宝细嫩的皮肤受到细菌的滋生和感染。
这4种情况还是穿上袜子吧
1、刚刚出生的婴儿
曾一度有妈妈惊讶于新生儿即使在夏天也要穿上袜子,这并不奇怪。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体温机制还不完善,他们在子宫内主要由母体负责提供能量维持体温,出生后就依靠自己的新陈代谢来供能了。
但新生儿的心跳速度很快,每分钟可达140-160次,相应的末梢循环也会较差,所以小脚丫经常都是冰凉的,建议给宝宝穿上宽松的袜子保暖。或者在宝宝下肢盖上一点东西。
2、抵抗力较差的幼儿
常见于早产儿、超轻儿、营养不良的幼儿,他们会由于体质较弱、阳气虚,末梢的血液供给不足,他们比同龄孩子更害怕寒冷,常年体温也较低,也经常感冒生病。
为了避免脚部受凉、病菌侵袭,冬天最好还是注意保暖。
3、室内温度低于22度时
若室内温度低于22度,甚至更低,那最好给宝宝穿个袜子保暖。
但是如果室内温度在22度~25度以上,宝宝颈背部温热、干燥无汗,真的完全没必要画蛇添足的给宝宝穿个袜子。
4、睡了很久脚丫还非常冰凉的孩子
除了一些体质减弱的成人,一些孩子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晚上在被窝里藏了很久脚部还是冰凉的,这样会影响孩子入睡和睡眠质量。
以上四种情况,宝宝晚上穿着宽松温暖反而会有助于孩子入睡。
现在我们了解了,对于宝宝睡觉穿袜的问题,其实并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我们要根据自家宝宝情况来决定哦。
有没有催眠效果比较好的小说?
小说催眠,目前没有发现,小说都是越看越想知道后续的剧情,一般越看越清醒,O(∩_∩)O哈哈~。
推荐一本日本作者松浦弥太郎的《写给想哭的你》,很适合睡前看,温馨又暖心,看完睡上一个美美觉,第二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哦。
你是否也有那么几次,夜晚辗转难眠?你是否也经常在睡觉之前思虑万千?一边思考着明天的计划,一边复盘着今天的工作还有那些欠妥。又或者你面临着棘手的事情,正是一愁莫展。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都注定你今夜将无法有个安眠的夜晚。
俗话说深夜时,人最容易感到寂寞无助。有研究表明,人在深夜时意志力最为薄弱,更容易情绪低落。那么你是否想过为你那可怜的睡眠质量找点帮助呢?
无法安睡的夜晚,读书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很多人也都有这个习惯,这本《写给想哭的你》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我打开的,抱着随手翻阅的想法读了这本小小的书。谁知谁这随手一翻就停不下来了,直到一口气把这本小小的心灵读物给读完了。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我已经从开始阅读的时候,把它当做随手一翻的书,现在称她为心灵读物了,那么它到底有什么魔力,让我这么快就转变了态度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写给想哭的你》是日本作者松浦弥太郎的作品,松浦弥太郎是随笔作家,也是生活之基本”网站主理人。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晚安,今夜份的烦恼”。
我们真的能跟烦恼说晚安吗?能真的把它留在睡前吗?
《写给想哭的你》是作者把夜间(晚八点到晨五点)的投稿,全部集结起来组成的一本书。
书中大部分文章都是以“我想坐在旁边,跟你聊聊”开始,细细碎碎的讲着生活里的家长里短,以及作者的心灵感悟,最后以“祝你晚安,暖暖和和睡觉吧”结束。当天气不好时,文中甚至有提醒盖好被子,小心感冒,这样的温馨提醒。给人的感觉非常的温暖,感觉特别亲切,没有任何的距离感。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一些事情要与人合作,甚至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可往往在配合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见相左的情况。当出现这样的情况经常,争执在所难免,想要心平气和的交流,其实是很难做到的。结果经常是口服心不服,表面握手言和,私下各执己见。
这样的状况,我想我们都是会遇到的,处理不当往往会劳心伤神,影响心情。作者也不例外,可作者给我们的小建议是:克制自己的情绪,要是学会去接纳。与其肆意发泄,不如制定出如何应对的策略。
如果在今晚,你预感到明天是非常难熬的一天,甚至无暇顾忌情绪的摆布,那么请比往常更细致的洗个脸,然后进入梦乡吧。
这样的建议是否十分的贴心和温暖?其实这样贴心和温暖细节,这本小小的暖心读物中随处可见。
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的也越来越多。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想得到的很多,但却经常疲惫不堪,忙碌,茫然无措?甚至想把有些事情推到明天,可在作者看来,指的就是想做成某件事,想要哪个东西或成为某种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弥太郎的建议,应该是把当做一种原动力。
可以给做我们做事带来能量。但是,只是一种想法,如果想要把变成现实,就需要很强的执行力,也就是我们的行动。要把想法真正行动起来,才能让真真切切的的实现。
但是只是便好,一旦变成贪婪,就会走向毁灭。但是相反,如果把变得更为纯净,控制好正常的,并培养成愿望就是一种非常理性的状态,才会真正受益。
因为生活压力大,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觉得很容易受伤?当我们心灵面临着受伤之后,应该怎么办呢?最方便的可能是逃避,但是逃避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其实逃避只是一种缓解的办法。唯有通过努力去修复“自我”,才能“回归自我”。不要过度勉强,要学会跟自己和解。
以上聊了那么多,你是不是跟我一样发现了一个问题;所有的问题的根源都在于自己。好与坏,悲与喜,对与错,这一切的根源都在我们自己身上。因为我们自己想有更多的体验,所以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每一件事情,都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很棒的经历。只要我们自己,能够保持一个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快就可以变成更好的自己。
这样一本小小的书,很真的很适合在困惑时,无助时,伤心时,无措时,在想哭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读完这本《写给想哭的你》,稍微消化一下,我想你大概不会想哭了,不妨一试哦。
你看过印象深刻陪伴自己成长的那本书吗?
这真是一个让人陷入回忆、甚至有些怅惘的问题。我是香樟路号,对于我来说,这样的一本书是《红楼梦》。
我第一次看到《红楼梦》,是在初一的暑假。当年的暑假,悠长得仿佛可以绵延到永远。我一口气读完了《红楼梦》,还记得,看到黛玉之死的时候,正好是一个雨夜。家乡的夏日的雨,是那样浓烈而清冷,我的心也冰冰凉。
最初阶段,看《红楼梦》,觉得被作者牵着鼻子走。
比如,我直觉地喜欢林黛玉。每每看到黛玉的“不足”,都感到“不好意思”,很希望黛玉能够不要这样。
比如,第五回开头处:“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宝钗却是浑然不觉。”
——看到这,心里就替黛玉难受,真的有种忽然被人比下去的感觉。又想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心高气傲,又孤僻,肯定不讨人喜欢,这样住在大家庭里,可多么难过了。
后来,又有周瑞家的送宫花的事儿,又替黛玉着急,想着这可是深深地了。这样下去,日子怎么会好过呢?
最后,看到高鹗续的黛玉之死,看到贾母口口声声:
“林丫头若不是这个病(指对宝玉的心病)呢,我凭着花多少钱都使得;就是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肠了”
愈发觉得,黛玉的处境简直如履薄冰啊。
第二阶段,被《红楼梦》的评论所左右
后来,断断续续地看到一些关于《红楼梦》的书评。说来好笑,我青少年时代,看到的对《红楼梦》的评价,居然都上升到封建主义与反封建的高度。宝黛成了反对封建婚姻、追求自由恋爱的斗士;而宝钗,则是封建卫道士;贾母等人,则是封建阶级的代表人物;刘姥姥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劳动,刘姥姥进大观园则体现了封建阶级对劳动的和轻视。云云。
而我,居然被潜移默化地全面接受了这些观念。
不过,本能地,我还是有些抵触这些评论;所以,我养成了读《红楼梦》只读原著的习惯,不想那么多、不过度解读。那些离奇到诡异的种种“影射”,我完全看不出来,也不喜欢这种阅读《红楼梦》的。
——现在回想,这种做法,有些类似鸵鸟;凡是自己不喜欢、觉得不对劲但又仿佛“大家都这么说”的东西,都索性不去看。
然而,这些,完全不影响我喜欢《红楼梦》,她是我的枕边书。就是,睡前拿出来,随手翻看,随便那句话开始看下去。
第三阶段,抛开成见、用心感悟《红楼梦》
真正让我“顿悟”,让我解开心中的疙瘩,可以非常清晰地听到自己内心对《红楼梦》真正感受的,是无意中听到的《蒋勋讲红楼梦》。
我仿佛醍醐灌顶一般——
对啊,宝黛初会,还都只是六七岁的小孩子;他们一起在大观园的时候,也不过十几岁的少年。哪里有什么阶级斗争、反封建?根本就是少年人成长的故事啊。大观园,就是这些少年人的青春乐园嘛!
从这个角度看,一切情节都那么合情合理。
还有,黛玉,真的是个小心眼儿、孤僻、不讨人喜欢的人吗?不是啊!后面的章节里,有很多很多的细节,告诉我们黛玉是一个有才情、且有趣的女孩子,很大方很有贵族小姐气质,姐妹们和她很是亲热,丫鬟婆子也没都觉得她不如宝钗,贾母对她更是真心的欣赏和喜爱。
比如,二木头迎春,对人对事,都是淡淡的;但在二十七回中,大家一起过芒种节、祭饯花神时,她会想起黛玉,说:“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难道还睡觉不成?”——多么亲昵的语气?
比如,小丫头佳蕙替宝玉给黛玉送茶叶,可巧黛玉在给院子里的丫鬟分钱,就抓了一把给佳蕙,佳蕙乐坏了。
比如,黛玉教香菱做诗。明明香菱和宝钗是一处住着,她想学写诗,宝钗泼她冷水;倒是黛玉,热情地教导她,而且,说的理论,我觉得即使用在现代文写作上,也是很有道理的。
再比如,姐妹们经常碰头的地方,是潇湘馆,而不是蘅芜苑。
再比如,凤姐一直和黛玉有种惺惺相惜地要好,互相打趣,她俩凑一起,总有好戏。
如此生动有趣的黛玉,哪里就孤僻不讨人喜欢了?
宝钗也没那么坏,谈不上什么“封建卫道士”,只是和宝黛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的道路不同而已。
从那以后,再看《红楼梦》,进入了一个新境界,有些平安喜乐的感觉。同时,又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读前八十回。
这就是我和《红楼梦》的故事。《红楼梦》一直原模原样地在那里,而我,则在不断成长;不同的人生阶段,看到的《红楼梦》居然不那么一样。最终,我终于可以,抛开一切评论,用心来读这本书。
可以推荐一些值得欣赏的作家及作品吗?
前两年我读书的方向是外国作品居多,今年我的主要方向是国内的作品。
到现在为止,前八个月我已经读了31本书,从这31本书中,我分享几本我认为非常值得我们这一辈子去读的书。
第一本:沈从文的《边城》。沈从文是我国唯一被提名两次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但第二次在极有可能获奖的情况下,因他去世而终成遗憾。
《边城》是沈从文所作中篇小说,出版于1934年。
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边城》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亿万读者,使之成为文学的经典之作,奠定了它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第二本:老舍的《骆驼祥子》。 2008年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许多人记住了他对老舍的崇拜:勒·克莱齐奥第一次踏足,便对媒体毫不吝言自己对老舍的敬仰之情:“我发现老舍的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国界的。”
在我国,老舍被誉为“艺术家”,他的作品多以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为主,创作了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
《骆驼祥子》是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北平一位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贯穿全文,以二十年代中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洋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第三本:傅雷的《傅雷家书》。
傅雷,著名翻译家、教育家,他早年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包括巴尔扎克、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朱梅馥(傅雷爱人)、傅聪(傅雷儿子)写的往来家信,后由其子傅敏整理编著的一本书。
该书是给傅雷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这本书中无处不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此书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第四本:萧红的《呼兰河传》。
萧红,上世纪初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近现代女作家,“四大才女”之一,“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其小说具有鲜明文体特征,超常规的文体语言,诗化、直率而自然,主要代表作品有《呼兰河传》等。萧红于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年仅31岁。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长篇小说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以入木三分的笔触刻画了国人的愚昧灵魂,控诉了根深蒂固的传统封建思想、封建习俗对人们的戕害,表达出作者对于旧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第五本:玛格丽特· 米切尔的《飘》。这是一部美国作品。
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20世纪初,美国现代女作家。1937年,她因《飘》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获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仅因一部作品就名扬天下并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是绝无仅有的,而玛格丽特·米切尔便是这样一位独一无二的作家。《飘》1936年问世后引起轰动,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后,米切尔更名扬四海。
《飘》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主人公斯佳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令读者为之倾心。
这几本书,都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建议想认真读书的朋友读一读,相信绝对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