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效果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有意识记的增长速度更为明显。一般来说,小学生入学时,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随着年级的增长,有意识记效果赶上无意识记效果,最后有意识记的效果超过无意识记的效果,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家长要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小学生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效果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有意识记的增长速度更为明显。一般来说,小学生入学时,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随着年级的增长,有意识记效果赶上无意识记效果,最后有意识记的效果超过无意识记的效果,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二)意义识记在逐步发展
从记忆方法上说,小学生意义识记正在逐步发展乃至占主导地位。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小学生主要采取机械识记的方法,中高年级小学生比较多地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逻辑思维欠缺,对学习材料不易理解,也不会进行信息加工,因而在学习功课时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到了中高年级,由于他们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在学习活动中运用意义识记的比例逐渐增大。
(三)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从识记的内容上说,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容易记住。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语词量不断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逐渐占优势,所学课本的内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词、数字或符号,所以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渐渐地占主导地位。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
俗话说:“记忆是智慧之母。”
从小到大我们遇到的凡是成绩好智商高的孩子,记忆力一定不会差。在学习上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就能够比其他孩子记得快。
而有些孩子,学习态度很认真,回家就温习功课,但知识点总记不住;背书很吃力,别人背5遍自己要背10遍;听写,生字记不住,熟字常写错,作业还总记错。
父母们半夜陪着孩子背书,看着孩子因为记不住课堂里的学习内容,急的哭。既心疼孩子学习辛苦,自己又无计可施。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学不会、记不住的现象?
其实,记忆包括了“记”和“忆”的过程,孩子诵读是“记”的过程,而把“记”的东西再背诵出来,则是“忆”的过程。
记是存储,忆是提取。
许多父母非常重视孩子记忆能力的训练,这一点是没错的。但在给孩子进行了许多的记忆力训练后,孩子却仍旧会出现记错、记漏、记不住,功课学不会、理解不了等情况。
在这里,值得提醒家长们的是,孩子记忆力训练的关键还包括视听知觉能力的训练。只有视听知觉信息输入无误,在记忆过程中的信息存储和提取才能不出错、无障碍。
听觉记忆训练
听觉记忆能力是指储存与回忆所听到信息的能力。通俗的说就是记忆口头语言的能力。
听觉记忆好的孩子,能很好的记住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老师所讲的内容记得住记得全,理解能力强,也能很好地完成口算、心算任务。
反之,听觉记忆能力不足的孩子表现出:
上课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
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常记不住
常常不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
听写困难,反应跟不上老师的速度
刚学过的东西忘得快,很难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如果一个孩子听觉记忆能力弱,听到的信息没有“刻”在脑子里,老师提问一定答不上来,考试也一定写不出来。
因此,听觉记忆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学习的效果。
那么提升听觉记忆,就要多带孩子做一些“听命令做动作”、“听指示画图”、“复述数列”、“复述故事”、“传声筒”等游戏,让孩子学会把听到的话有组织地储存到大脑中。
另外平时也要改掉孩子对问题不搭理的消极态度,一定要追根究底,引导孩子认真听讲。
以下分享3个听觉记忆训练游戏
听一听打勾
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孩子认真听,当听到约定的关键字时,就拍拍手或者用笔在纸上打一个“√”。
回顾一天的生活
家长在晚上临睡前与孩子一起详细回忆一整天生活都干了什么,然后把孩子回忆的结果记录下来。如果孩子刚开始回忆不够理想,家长可以进行提示。
打节奏
家长可以用不同节奏拍手、敲打、跺脚,听完后要求孩子按照节奏模仿出来。
视觉记忆训练
视觉记忆是指对来自视觉通道的信息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即个体对视觉经验的识忆、保持和再现的能力。通俗一点讲,就是孩子看到一个东西后能否回忆起来。
视觉记忆也是识字、拼写、阅读和写作、认识符号、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
视觉记忆好的孩子对经历的事物过目不忘,对黑板上或教材中的文字与图形,能在看过一遍之后,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这对于孩子的辨认、思维、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反之,视觉记忆能力不足的孩子表现出:
写作业时经常出现拼写错误
对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不善记忆
不能顺利阅读,读不了完整句子
在仿画图形、抄写文字时易出错
视觉记忆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能不能专心地看、看到多少、看懂多少、记住多少最终决定了孩子学习成绩。
视觉记忆弱的孩子,在文字书写、文字阅读与图形辨认等方面也都会备感困难,自然会影响理解力与学习效果。
因此,提升视觉记忆,可以带领孩子玩积木分类,卡片配对,玩拼图,仿画图形,循序排列玩具等,让孩子能快迅回想起任何给定物体、符号的特征,把看到的东西编码、处理,把信息存储到记忆中。
以下分享3个视觉记忆训练游戏
说数字
可以写出一串数字,让孩子看一遍,然后再盖住让孩子说出来,起初数字的个数可以少一点,随着孩子能力不断提升,再逐渐增加。
找图片
可以从几张图片中挑出一张让孩子看几秒钟,然后把这张图片与其他图片混在一起,让孩子找出刚才那一张。
折纸
可以教孩子学折纸,让孩子一边记忆一边模仿你的手连续操作的动作,起初可以做一步等一等孩子,慢慢的可以不再停顿,让孩子快速记忆。
中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为学生燃亮一盏心灯——关于克服学生自卑心理方法的初探
我很赞赏吴顺昌同志的一句话,“教师要当好学生心理卫生的保健医生”。我之所以强调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工作,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是目前越来越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需要。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包括身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而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的地位,心理素质的好坏也影响着其他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因而只有在基础教育中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他们将来才能顺利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目前,中小学生越来越多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统计表明,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率相当高,小学生约13%,初中生约15%,高中生约19%,而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等心理行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为学生燃亮一盏心灯,照亮他们全面发展的道路。为此,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做了一些粗略的研究。
一、 自卑心理的特点
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我发现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遇事缺乏信心、见人矮三分、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落落寡合、因孤僻而痛苦,自尊心敏感而脆弱,极易受到损伤,这些学生常常过早地给自己下定论:这辈子算完了。所以破罐破摔,放弃努力,即使自己提出一定的目标,也不特别指望成功,在他们看来,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条件。
二、 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但从心理因素来分析,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害怕失败”和“缺乏信心”这两条主要原因,当然也有因为生理上的某种缺陷而引起自卑感的。
1、 害怕失败
有很多学生经受不了过多的失败,甚至可以说他们不敢面对过多的困难,当困难来临的时候,他们不是考虑解决的办法,相反总是抱怨命运不好。由于他们过分看重客观条件,忽视了实际的战斗意志、拼搏精神,因而害怕的结果只能是使他们成功的机会更少。当大大小小的失败积累起来后,便会形成他们的自卑感。
2、 缺乏自信
学习上几次考试失败、成绩不佳,就认定是自己的智力不如别人;生活中几次小小的挫折,就感叹命运坎坷,因而对自己丧失了自信心和斗争的勇气,完全否定了自己的能动性。由于这种心理上的畏缩情绪,使得他们对所面临的挫折、困难和失败,感到束手无策,为力,自认为已经走投无路,把事情看死,认定绝对不会再改变,只有“束手待毙”。
3、 生理缺陷
生理上的缺陷偶尔也会导致心智上的缺陷。调查表明,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几乎绝对的不能忍受自己不如别人,他们不愿接触别人,怕别人揭自己的伤疤,因而常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自尊心是隐蔽的,而自卑感是暴露的。
三、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1、尊重和理解学生
教师在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做到完全的尊重他们。
首先,尊重学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许多学生,特别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自尊心很低,缺乏自信,这时,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就意味着信任和鼓励,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其次,尊重学生是进行心理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打开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这样,教师才能进行心理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如春风化雨般为学生所接受。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还必须理解学生。教师必须努力具备和不断增强自己的“学生角色”意识,也就是当代先进的教育心理学提倡的“心理换位”。教师要不断地以学生的心理去认识、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愿望及各种要求,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实质及产生原因,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可行性,以期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2、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是沟通师生心灵的纽带和桥梁,情感可以化为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如能用真诚的爱对待自卑的学生,就会激起他们的信赖、亲近、理解之情。他们就会对你抱有好感,从心理上持欢迎态度。教师就可以借爱的“熔炉”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引燃他们心灵的火焰,才能把教师的爱迁移为对集体的爱和对知识化的追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发掘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学生之所以产生自卑心理,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承受了太多的失败,以使他们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甘为人后,然而失败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一无是处”,每个人身上都隐藏着“闪光点”,教师要想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自卑,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努力寻找、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对有自卑感的学生的教育,我采取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的措施。创设能激发学生热情的氛围,使他们从颓唐、自卑、沉沦中挺胸抬头,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从而增强自尊心理。我班有位学生,纪律散漫、学习落后,整日东游西逛,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把老师的教育当成刁难,把同学的帮助当成嘲讽,是老师们公认的双差生。对他的教育,我可谓是绞尽了脑汁,努力寻找他的优点。终于有一天晚自习上,我发现他小声哼哼歌曲,很好听。我马上意识到,教育的时机来了。他发现我站在他身边立刻不唱了,斜视了我一眼,等待我对他的处罚。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笑了笑说“你的歌唱得不错”,并随即宣布以后每周二下午的自习课同学们学唱歌,以缓解学习的压力,担任“教师”的同学就是他。他很惊讶也很感激,接下了这个差事。几周后,我发现他开始转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敌视老师和同学,不再违反纪律,上课也听讲了。以后,我经常以唱歌为由找他谈话,谈思想,谈希望,谈今后努力的方向。期末考试时,奇迹出现了,他的成绩由倒数第四变为正数第六,同学们推选他当文体委员。
4、加强美育教育,增强审美观念
如今,在金钱充斥的社会里,美在学生心里已经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许多学生为自己拥有几身名牌而欣慰,也有许多学生为自己贫寒的家境而羞愧,尤其是个别学生为自己生理上的不足而自卑。去年,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小时候家里失火烧伤了颈部和一条胳膊,因家境不好,伤痕永远留在了身上,也留在了心里。他性格孤僻,很少与老师和同学接触,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高一军训后,同学们合影留念,身材不高的他畏畏缩缩地躲在了最后,这一切在我心里留下来深深的印迹,我要寻找机会帮他走出自卑的阴影。不久,我在班里组织了一次题为“美在心灵”的班会。这次班会,我精心组织、设计,要求每位同学都准备发言稿。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谈出了他们心中对美的理解。班会接近尾声时,我给同学们讲了著名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我问学生,敲钟人卡西莫多给了你们什么人生启示?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人不管其容貌如何,只要心灵美,他就是最美的人。我悄悄地望望他,他的眼中闪着激动、自信的光。
心理问题是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顽固性。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和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热情,持之以恒,因人而异,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为每一位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燃起一盏心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期待能够帮到您!
刚上小学该养成的习惯有哪些?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那么作为刚上小学的小学生,他应该养成哪些习惯呢?
小学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包括了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去上学,放学之后首先要做什么?怎么样跟父母交流,什么时间去写作业等等等等都要安排好,因为是小孩子,当他想吃零食的时候,怎么吃呢?当他饿的时候,怎么去表达呢?这些都要跟小朋友交代清楚,培养好,其实小孩子上小学之后,我认为最重要的就三个事情,一吃饭的时候要专心,第二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第三,遇到困难之后,要请教老师或者告知家长。小孩子做错事了,不要紧,要学会去认识自己的不足,去请教别人,不能够一有些东西不会就生闷气,不想学又哭又闹的,那是不行的哟。
只要小孩子听懂了,他在生活当中学习上总会遇到问题的,他有正确的解决方法,那么对小孩子的未来发展将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吧?如果你是老师,请关注我,我一定会关注你的,谢谢哦。
2岁宝宝了总是用手打人是什么心理?
我是宏姐说心理,我来解答这个问题,愿以下内容,帮助你拔开迷雾,温暖你的心。
其实2岁宝宝喜欢打人,这是个正常成长的现象,而且还说明宝宝的大脑发育和四肢平衡能力非常好,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宝宝出生时,大脑发育不成熟,四肢控制能力弱,就用嘴来咬,咬他能咬的东西,来感知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软的硬的,甜的酸的,好吃的不好吃的,能咬的不能咬。。。。那么再成长到半岁左右上肢控制能力好些,可以拿一些东西,到一岁左右下肢的控制能力就会好些,从爬到走,开始熟练的学习控制自己的四肢。到了两岁左右,四肢的控制能力就比较强了,这时候他就开始模仿大人的行为了。那么2岁宝宝总是用手打人,还喜欢不喜欢的就扔就摔,这就有可能跟以下两点有关系:
第一从心理层面上来说,打人摔东西,可能是他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时,用打和摔来替代他想说的话和情绪属于两岁左右,孩子正常行为,另一面也有可能打和摔有是急躁的状态,就要看看父母或是直接养育人,有没有在带孩子时,容易有急躁情绪,若有即有可能就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状态。
我有个心理个案,一位妈妈有产后抑郁情绪,就是因为她带孩子时发现孩子几个月时,情绪容易激动,爱踢打人,喜欢叫,她才发现自己的抑郁情绪影响到了孩子。
第二从行为层面上来说,看一下父母或是直接养育人,或是平时接触多的人,有没有在平时,喜欢打或摔东西的行为,或是经常看的一些电视剧中,有过多此类内容。孩子在成长中,家庭就是他第一接触的社会,所以他模仿大人的能力特别强,很容易就形成自己的处事模式。
我有个朋友的孩子,两三岁时接就喜欢捂着和嘴说话,朋友很奇怪的向我咨询,我让他观察家庭成员,谁有这个习惯,他发现母亲接时,怕吵到宝宝,就喜欢捂嘴接,你看这个行为的根源就找到了。
怎么纠正这个行为呢?
首先,要找到这个行为背后的根源,是父母或是直接养育人的情绪不稳定,还是行为习惯不好,发现后成人及时更正,孩子的行为习惯也会改变;
其次,跟宝宝和整个家庭,树立一个家风家规,那些可以做,做多少次有奖励,那些不能做,做了就有象征性的“惩罚”,少讲道理,多做行为的规范,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很多孩子长大后没有感恩之心,父母说心寒,其实不是孩子没有感恩之心,是父母从小没有把孩子的感恩之心培养出来;
再次,不需要特别关注或是斥责孩子这个行为不对,越斥责越负面强化,越让孩子形成做这件事的意识,且容易给孩子埋下心里创伤,而是要父母要做好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正向典范引导,让孩子逐步明白,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让人喜欢的,当家人不关注孩子负面的行为,他就会模仿大人的正面行为,过了这个阶段,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时,打和摔的行为,自然就消失了。
我有个心理个案,就是两岁多的儿子爱丢遥控器,每次趁大人不注意时,就把遥控器从三楼丢下去,气的父母打PP,又骂他,就是改不过,后来我跟他进行了心理疏导,发现父母关怀孩子的时间太少,孩子用丢遥控器的引起家长的注意,更层的原因是不想让父母看电视,而是陪他玩,多关怀他,我给到他一些方法后,孩子这个问题很快就消失了。
所以做为父母,孩子需要我们多关爱他,多和他互动,多有身体的触摸,言语的交流,孩子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长。
宏姐建议父母们,多看一些育儿知识,和亲子心理学书籍和课程,解决自己在育儿路上的一些抚养烦恼与心结。
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路上,有良人相伴。
我是宏姐,国家二级心理师,擅长分析并疗愈各类心理,与家庭教育、情感问题、职场困惑等,愿成为你心路上的良人。
敬请关注【宏姐说心理】,一起用💕看懂这个世界。喜欢我的内容,请点赞,转发,留言[比心]
图片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私信必删
小学老师真的喜欢特别遵守纪律的学生吗?
特别遵守纪律的学生,我很喜欢,但骨子里不是很佩服。
一般来说,特别遵守纪律的学生都太老实,对老师的什么要求都绝对地服从,没有一点点的反抗心理。
这样的学生多数成绩中上。但就算是尖子生,也都是过于刻苦所得。他们极少有创造思维与创造精神。
同时,他们抗压能力不强,遇到挫折更容易灰心丧气。
他们在学校时,表现得对老师很尊敬,但毕业之后,他们对老师就不那么热情了。有时在路上碰到老师,会躲着走。不得已得打招呼,也只是一句而过。
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因为他们的成绩而喜欢他们,但这是带着利己主义的喜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