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有答案
Q1:乾道如何做到“用科技赋能金融,让金融服务产业”?
一方面乾道跟上时代潮流用科技不断完善自身、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金融企业的社会禀赋,响应政策号召,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创新,充分履行了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
Q2:金融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4月11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由新华网思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新华网海南分公司承办的思客会在海南博鳌举办。其间,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围绕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力量展开了一场妙语频发、思想交锋不断的深度探讨。实体经济在未来五到十年将有质的提升“中国实体经济在未来五到十年之内会有一个质的提高。”李稻葵在思客会上表示。李稻葵作出上述判断是基于三大因素。一是当前世界实体经济正处在回升的起点,美国、欧洲、新兴经济体国家都处在回升阶段,预计未来五到十年,全球实体经济有望保持相对稳健的回升态势,中国实体经济要抓住这个机遇;二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正在改变世界的投资面貌,虽然人工智能不能立马改变人们的生活,但以新科技为主题的投资会“蜂拥而至”,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第三个因素最重要,中国实体经济能实现质的提高就在于实体经济的布局,中国经济是当今世界实体经济布局最完善的经济,既生产草鞋,也生产上万元的高端皮鞋;既生产最简单的自行车,也生产复杂的高铁、火箭、发射卫星以及大飞机,如此完善的布局,这是全球经济没有的。说到企业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提金融的力量,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也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才能找到自己发展的机遇。李稻葵认为防控风险是未来五到十年金融领域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消灭、化解不良资产正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目前金融监管常常用“堵渠道”的方法,但是“堵渠道”容易引发一些好企业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获得资金的问题,这样一来这些企业就要通过其他渠道借钱,资金压力也就随之转移到其他行业。所以防范风险需要转变思路。李稻葵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不良资产是金融体系的肿瘤,现在要把这个肿瘤干掉。要消灭掉那些不断吸纳我们金融资产的坏的投资项目。该重组就重组,该关门就关门,该转给财政的就转给财政。这才是金融监管的根本,一定要把坏资产清理掉。”吴晓求则聚焦了“在改革开放中管控金融风险”这一话题,他认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是必然的,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金融风险,但又不能在停止中静态地控制金融风险。随着整个市场的开放,整个金融行业结构和金融业态会发生变化,风险也会变化。现在的风险已由以机构为主,变成机构和市场风险并重,这个时候,市场风险的重要性骤然加大。吴晓求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也赞同李稻葵“堵渠道”不是监管重点的观点。“因为金融风险发生了立体化的变化,所以光堵渠道是没有用的。”未来中国的金融风险是立体的、高度流动的、市场化的,甚至是有国际传递性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风险了。张燕生:要想解决目前企业的高杠杆,核心问题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防风险的关键是“去杠杆”。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是重中之重。张燕生指出,“要想解决目前企业的高杠杆,尤其是国有企业,核心问题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张燕生认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如何解决其资本金问题,如何成为充分竞争市场中有效率的企业,如何对其非商业活动做一个更好的制度安排等,这些都需要全面的改革来实现。快刀斩乱麻,加快金融监管改革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支柱,振兴实体经济,制造业是主战场。管清友指出,未来十年是我们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企业做强做大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核心在于制造业。我们已经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怎么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金融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几乎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力量。在这十年我们要完成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完成大量境外上市企业向境内市场的转变,要完成监管机构大框架的改革,要完成发行制度、交易制度的改革……这十年时间很紧张,我们需要快刀斩乱麻,要尽快完成这个转变,以便给“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提供金融力量。管清友:未来十年是我们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企业做强做大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核心在于制造业。境外上市企业怎么样能够大规模地转向境内上市?最近几个举措,比如独角兽回归A股,市场上也有非常多的评价,目前来看,管清友认为这个方式不足以解决所谓大量的中国企业在境内上市的问题。尽管现在已经形成了所谓大监管的格局,但是在很多具体业务上还面临着多头管理、监管缝隙过大的问题。什么叫监管缝隙?就是监管层自由裁量的余地太大,法治化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加快推进金融监管改革是十年窗口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的改革,依托现在沪深两家交易所来完成这个使命是非常困难的。未来需要通过增量改革去倒逼存量的改革,这也解决了现在面临的大量企业境外上市,包括类似于同股不同权的企业无法接纳的问题。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之一。李稻葵主张金融体系多元化,认为这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我们金融体系太单薄,现在银行吸纳现金的量非常大,大量的贷款是经过银行出去的。银行是一个渠道,我们人为强迫很多贷款必须通过银行走,只要不通过银行,就好像你是歪门邪道,就是影子银行。从这个方面看,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打开渠道。”李稻葵强调,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企业家总觉得上市是唯一的成功标志。坦率地讲,不一定所有的企业都适合上市,上市是美国市场经济的玩法,其他市场经济,比如德国,有大量的非上市企业长期都是家族或者投资者控制的,非常稳健,比如轮胎行业做得最好的是米其林,但是它不上市。所以企业应该把大量的资金用来搞研发,才能靠科技领先,变成全球品牌。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处在一种脱实向虚的局面,吴晓求认为不要把金融业态的创新视为金融脱虚向实的表现,业态的创新是金融创新的必然趋势,是为了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金融有它自己的规则,当企业所在的领域信用非常差的时候,一定会出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因为资金的价格和信用是相匹配的。除非是基于大数据平台之后,发现虽然是小微企业但是信用也很好,那它融资贵的问题也能解决,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不仅仅是提供融资,最重要的是财富管理,又被称之为风险管理。吴晓求表示金融还要为实体经济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这需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实现。现在人们的眼睛一直盯着金融要为企业提供投融资,而忽视了金融服务这个重要的环节。
Q3:金融科技服务都有哪些类别?在深圳做这方面业务比较知名的企业是哪些?
很多科技类的企业借助网络、机器、数据、用户信息、交易行为提供创新的金融服务,传统金融行业也在不断转型,比如说,各大基金、保险、证券公司也逐渐开始重视在互联网领域的战略布局。深圳是个注重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城市,在90年代就已经有一批金融科技企业诞生,比如银雁科技,有深圳人行结算中心的金融背景,早期为银行提供软件开发与业务流程服务,现在强调以科技赋能,服务创新。
Q4:有没有金融机构利用技术服务实体经济的案例?
在掌握自己核心科研能力的基础上,还通过为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技术赋能,带动金融行业提供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切实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三峡人寿公司为例,马上金融为其提供人脸活体识别、声纹识别、智能客服、智能文字语音处理等相关人工智能产品,助力三峡人寿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同时,借助人工智能的身份识别、智能客服以及区块链平台等技术,帮助三峡人寿打造互联网金融业务系统架构、客户管理体系、互联网营销解决方案,云解决方案、运营支持系统等,实现场景金融所需要的场景快速适配能力,数据决策的实时审核能力,大数据风控能力,亿级保单处理能力,灵活的账户体系架构,缩短了业务操作流程,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大幅提高。
Q5:杭信银行的直贷是正规的吗?
杭信银行的直贷是正规。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产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其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本效率的提高。在此背景下,上海上海国贸(集团)有限公司率先携手杭信银行,以金融创新赋能交易,在国际贸易链条中创造新的交易价值。据了解,上海国际贸易成立于1988年,产品主要以化工产品、粮油产品和木材为主,是一个综合性的国际贸易集团。过去三年,上海国际贸易综合报表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人民币,2017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2.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通过与杭信银行在国内外货币、国内外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上海国际贸易经验银行高效、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杭信银行运用先进的金融技术和创新模式,根据自身需求推出多元化交易银行服务体系,帮助上海国际贸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集团整体发展。杭信银行为国际贸易海关提供票据管家服务方案,通过池抵押贷款获取美元流动性,在开立信用证、接受货物、小额银行票据进入池时,如何激活库存票据,提供高效的服务,融资成本帮助真实的国际贸易升级改造在国内外,外贸收支平衡的资金管理。杭信银行票据管家帮助上海国际贸易节省了票据管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迅速将其票据转化为有效的可用配额,帮助上海国际贸易在最短的时间内开立国际信用证,用于从海外供应商采购货物,整个过程方便、高效、快捷。此外,上海国际贸易还专注于杭信银行票据池业务的超短自助贷款功能。企业可通过网上银行在票据质押限额内支取不超过30天、不超过月底的流动资金贷款,并可按借款方式偿还。当企业在一个月内有短期资金需求时,超短自助贷款可以实现短期资金低成本、快速周转,给企业资金管理带来极大方便。十多年前,上海国际贸易与杭信银行建立了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在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等领域开展了业务合作。除票据池外,上海国际贸易还积极尝试杭信银行在交易银行领域推出的许多新产品。2017年,上海国际贸易在杭信银行上海分行开展跨境直贷业务。它可以将低成本的海外美元引入中国,既满足了国际贸易企业的外汇融资需求,又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上海国贸集团要求其成员公司通过杭信银行在自贸区开设金融时报账户,在汇率和利率上实现与海外市场的融合,大大节省了本外币汇兑和融资的成本。杭信银行在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国际贸易链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给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带来了便利和利益。2018年,上海国际贸易将尝试杭信银行的银行海关保护业务。在杭信银行开立保函,可以节省清关时间和现金利息开支。同时,杭信银行还可以获得保函的手续费,提高中间收入,最终实现双方双赢。二十年的专业管理,杭信银行建立了覆盖客户的服务体系,在结算、票据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等各个环节为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交易场景提供支持,并通过不断的创新推动,中集“现金管理、贸易金融和跨境金融”三大交易板块布局银行板块。
Q6:发改委关于科技创新赋能的做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