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有答案
如何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彡彡九图文
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文章标题: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是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坚持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抓好统一战线工作,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统战部门建设,推动统一战线工作迈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讲话精神,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当前应进一步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统战部门自身建设。形成全党抓统战工作的良好氛围。在工作中要切实做到“四个纳入”:各级党委一定要把统一战线工作作为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要把统一战线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的考核内容,并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把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纳入培训干部的必修课程和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要学习内容;要把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纳入宣传部门年度宣传计划,以扩大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学习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带头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带头参加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为什么要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是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坚持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抓好统一战线工作,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统战部门建设,推动统一战线工作迈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讲话精神,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当前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统战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统战部门自身建设。一、树立统战意识,营造全党抓统战工作的良好氛围全市各级党委要加强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学习宣传。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统战理论和方针政策作为重要内容,每年至少要集中学习讨论1-2次。各级党委、党校要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的统战意识,提高各级干部的统战理论和政策水平。宣传舆论部门要积极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扩大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在全社会营造了解、关心、支持统战工作的良好氛围。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带头学习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带头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带头参加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带头解决统战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切实做到“四个纳入”:一是各级党委一定要把统战工作作为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二是要把统战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的考核内容,并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要把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纳入培训干部的必修课程和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要学习内容。四是要把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纳入宣传部门年度宣传计划,以扩大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二、建章立制,保证统战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建立集中统一的领导机制。全市各级党委要把统战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党委常委会坚持把方向、抓大事、出思路,每年至少要听取汇报1—2次,专题研究统战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与此同时,市、县(区)党委要建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统战部门具体抓,党政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配合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二是完善统战工作协调机制。统战工作涉及许多领域和部门,要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建立完善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各负其责的统战工作体制。加强沟通联系,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三是建立统战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把统战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与党委其他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还要建立统战工作归口管理制度和例会报告制度。同时,抓好县级统战工作和城市社区、高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统战工作,努力提高基层统战工作水平。三、进一步加强统战部门自身建设加强自身建设是统战部门提高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加强统战部门领导班子建设。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干部及时选拔上来,把统战部门领导班子建设成为适应形势发展、与时俱进、高效务实、充满活力坚强的领导集体。二要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关心和爱护统战干部队伍,努力建设一支勤奋学习、作风优良、求真务实、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统战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对统战干部的培养、交流、选拔、任用工作。三要加强作风建设。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统战干部形象,不断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都集聚到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上来。
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什
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7、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鼓励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拓展经营网络和销售空间。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
3、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服务,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依法有偿合理有序开发水资源。
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开展各项积极向上的群众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8、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第三,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5、协调发展,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度,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以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
4、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区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集中力量培植名优品牌,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今后,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解决"三农"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解决"三农"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紧紧围绕全面解决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坚持党组织对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不能变,着力培养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皇作用就体现在哪里,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多年的实践证明,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难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6、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充分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
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村通电话”工程。抓好农村基础设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以特色种养和龙头企业带动为主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改善贫困村群众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全面整合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能力,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
借用酸酸甜甜就是我的资料。
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一则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尽快通过高考升学实现高层次的转移;二则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谈谈新时期党面临的
”(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27页。)第二,阐明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辩证关系。“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只要坚持并且改善党的领导,由此带动其他工作,我们的任务就能够完成。
邓小平指出:“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71页。)应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工作思想指导下,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党的建设取得巨大成绩。
第五,制定了改善党的领导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党必须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党必须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提高领导水平。
一、改善党的领导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党,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从近20年的执政党建设的实践看,我们党关于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概括起来有:第一,阐述了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性。邓小平在1980年8月18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十分明确的指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22页。)又说:“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
这些规定确实有利于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各民主党派在管理国家事务中充分发挥作。
这样做的结果,在实际生活中,不仅没有加强党的领导,反而降低了党的领导地位,削弱了党的领导作用,影响了党的领导水平提高。因此,邓小平同志认为,一元化的领导体制不能适应当前和今后的任务,非改不行。
其次是对党的领导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将过去直接的领导方式改变成间接的领导方式。再次是要求党要尊重国家政权机关的权力,支持、保证其独立负责地行使自己的职权。实践证明,按照这样的思路改革党的领导,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有待今后继续探索。
我们党在改善领导的实践中得出的再一条重要基本经验,就是不断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党如何处理好与民主党派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实现对它们的领导问题。
第三,改善党的领导,党必须做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动。我们党在改善党的领导实践中的一条重要的基本的经验,就是党必须做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在民主革命时期,党没有掌握国家政权,党主要是靠方针、政策的正确和自身的坚强有力来领导人民。
其次要改善党的领导体制状况。再次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还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改呢?邓小平说,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7页。)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们党在改善党的领导的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首先是对党的领导的内容进行调整。
在思想建设方面,重新确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理论建设方面,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在政治建设方面,制定和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结果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获得世界公认的成就;在组织建设方面,进行领导制度改革,实行党政职能分开,恢复和逐步健全民主集中制,进行各种制度,特别是干部制度的改革。
这种认识和作法,严重影响了党的领导作用的正确发挥。为了纠正这种问题,我们党对执政以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领导经验作了认真总结,在此基础上,十二大党章对党的领导的内涵作出科学概括,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一、改善党的领导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党,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从近20年的执政党建设的实践看,我们党关于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概括起来有:第一,阐述了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二、改善党的领导的基本经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为了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党作了大量的改善党的领导的工作。对这些工作应当进行认真的总结,有利于我们今后继续进行改善党的领导的工作。在这方面已经积累的那些基本经验这是需要全党同志认真研究的问题。
”(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68、266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问题是党要善于领导;要不断地改善领导,才能加强领导。”(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42页。)第三,提出了改善党的领导的目的和目标。
第二,党政职能分开是改善党的领导的首要任务。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不久,邓小平同志对党和国家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作过深刻分析,他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
推进各级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完成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交接,巩固和发展了党的队伍和组织;在作风建设方面,恢复和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得到了人们群众拥护和支持。
党担负着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统一祖国的重任,通过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调动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人士的积极性,同心同德地实现党的任务。经过20年的实践,党的十三大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肯定下来,并把它列为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28-329页。)这种领导体制使得党组织混同于国家机关,甚至凌驾于国家机关之上,把本来属于国家机关的权力也包揽下来,代替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工作。
”(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22页。)又说:“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
党掌握政权以后,只停留在民主革命时期那样就不行了,路线、方针、政策虽然对人民也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但缺乏广泛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对此,我们党进行了改革,这就是把党的主张和路线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的意志和法律。
邓小平在1980年8月18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十分明确的指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7-178页。)第四,明确了改善党的领导的内容。从近20年党的建设实践整个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党中央、邓小平同志并不是仅仅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要求作出孤立的、个别的改进,而是要求从整体上,特别是从体制上对党的领导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改革。
因此,十二大党章明确地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一改革是成功的,它为今后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走依法治国的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第四,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这样,党的主张和路线实际上就成为人人都必须遵守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这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的有效的方式。坚持这一领导方式,就要求党的一切组织、一切成员、一切活动,都没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殊权力,都必须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
是因为我们党的现实状况还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等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党组织就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就有落空的危险。改善党的领导,首先要改善党的组织状况。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反复指出: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只有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得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之所以必须改善,是因为我们党在领导体制、领导方式和领导作风上存在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这就告诉我们,党的领导是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整体,三者缺一不可,否定或忽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是不正确不科学的认识。在党的领导中,政治领导是核心,是根本;思想领导是实现政治领导的基础和前提;组织领导是实现政治领导的保证。
第一,全面理解和把握党的领导的内涵是正确改善党的领导的前提。从实践中看,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工作中,对党的领导内涵的认识曾经出现过片面性。突出的表现是把党的领导理解为各级党组织直接决定、处理各项事务,忽视甚至放弃思想政治工作。
改善党的领导的内容概括讲包括: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党的工作作风、工作方式方法问题;党员和干部素质问题;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等等。总之,党必须以高度自觉和艰苦的努力来改善自己的领导,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我们必须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改善党的领导。这就是说,在改善党的领导的实践中,不仅要克服过去以党代政的倾向,而且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克服单纯强调党的领导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领导,这样才能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1989年12月29日,党中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使这一制度得到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也标志着我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在理论上逐步走向成熟。
统一战线与加强党的领导,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学党史体会之三:
谈谈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党18年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就是无产阶级如何组织和领导同盟军的问题;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特点和形式;党的建设是党实现对中国革命领导的根本保证。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只有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支柱,统一战线才能存在和发展。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则是党所掌握的两个武器,这两个武器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