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红烧肉卷,顾名思义,是将红烧肉和炖菜进行深加工,结合北方特有的面食加工,经过各种工艺加工而成的卷状食品。红烧肉又称卤菜,是将经过初步加工的原料放入事先配制好的卤汁中焯水而成的菜肴。红烧肉卷是一种时尚的速食小吃,用红烧肉、火腿、鸡柳和蔬菜包裹面条。它不仅健康美味,而且营养丰富。
红烧肉卷的做法
目前,mainland China卤肉卷的做法很多,很多人都在不断研究卤肉卷的做法,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和喜欢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快餐。那么应该怎么做红烧肉卷呢?下面就从妈妈百科网站给我们带来红烧肉卷的做法。
主料:面粉75克,红烧肉100克,红烧蛋150克,黄瓜50克。
辅料:玉米油适量,辣椒粉适量,红油腐乳适量,卤汁适量。
练习:
1.将开水加入面粉中,混合成柳絮;
2.加入适量冷水合成面团,然后加入玉米油,揉成光滑的面团,醒发半小时;
3.分成两部分,分别压平,一片一面刷薄油;
4.再贴一块在刷油面上;
5.薄,2MM左右;
6.锅刷薄油,下面放饼;
7.小火煮一面,然后翻过来煮,把两块饼分开;
8.酱料原料:红油腐乳半块,加入2勺卤汁,加入一些辣椒粉拌匀;
9.卤肉切片,黄瓜切片成细条;
10.先在面粉上刷上酱汁,放上黄瓜条、红烧肉、剁碎的红烧蛋,卷起来吃。
红烧肉卷的营养价值
红烧肉卷是一种时尚的速食小吃,用面包包裹红烧肉、火腿、鸡柳和蔬菜,营养价值也相当丰富。在用料上,卤肉卷用料丰富,肉、菜、面包、酱料的搭配,使得卤肉卷呈现出红、绿、紫、白、黄的颜色,诱人诱人。下面网站百科我们来看看红烧肉卷的营养价值。
1.红烧肉中的猪肉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比例接近人体需要量,容易被人体充分利用,营养价值高。
2.蔬菜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就不用说了,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必需元素、果胶,这些都是不被人体消化酶水解的,可以阻止或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3.卤汁富含辣椒、八角、花椒、肉桂、砂仁、豆蔻、丁香、陈皮、草果、茴香、山奈、白芷、肉桂、生姜、盐、糖等香料。都有健胃、理气、开胃的作用。
其实红烧肉卷还是有很多营养价值的,主要是因为它的成分丰富,所以很多人选择吃红烧肉卷。马百科建议你可以试试红烧肉卷,因为它仍然对你的健康有好处。
应该避免红烧肉卷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红烧肉卷可谓是一道美味的小吃。在选材上,材料丰富,有肉,有菜,有面包,有酱。在香气上,卤肉卷不仅有面、肉、菜的香气,还融合了卤水和酱料的独特香气。入口之前,香气已经深入心脾,让人垂涎欲滴。从口味上来说,卤肉卷都是“酸、甜、咸、香、辣”。但是,吃卤肉卷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人是应该避免的。下面是麻旺百科给我们看的。
1.红烧肉的主要成分猪肉,普通人可以放心食用,主要是因为猪肉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可以提供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血红素(有机铁)和半胱氨酸促进铁的吸收,可以改善缺铁性贫血。但湿热痰瘀者要慎食。另外,肥胖、高血脂者不宜多吃。
2.做红烧肉的时候会加入一些辣椒、花椒、辣椒等辛辣辅料。如果放多了,吃了之后可能对身体有不小的影响。所以红烧肉不宜吃太多。
3.红烧肉含有大量的热量,所以正在减肥的朋友不适合吃红烧肉,以免破坏减肥计划。
4.做红烧肉的时候,难免放盐太多,高血压的朋友不要吃太多。毕竟吃多了会阻碍血压的控制。
注意红烧肉卷的饮食
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吃过卤肉卷,因为味道很好,相信也有人自己做的。那么在制作它们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在《妈妈》里给我们说说吧。com。
1.香料、盐、酱油的用量要适当:香料太多,煮出来的菜香味浓,颜色深;调料太少,做出来的菜不够香。盐太多,除了“死咸”的味道,还会让熟食紧绷干涩;盐太少,熟食的鲜味不突出。酱油太多,成品又黑又丑;酱油太少不够好吃。
2.原料选择:黄卤汁、白卤汁不宜使用酱油或其他有色调味品,不宜使用易褪色的香料。
3.卤汁不要提前煮,要现做现用,既能避免调味品中的芳香气味白白挥发,又能节省燃料和时间。
4.所有需要卤制的动物原料在用于卤制前都要焯水。否则原料中的臭味和血渍会混入卤汁中,使卤汁口感变差,呈粥样,容易发酵起泡变质,难以保存。
卤肉卷热量大吗?
吃了红烧肉卷对人体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改善缺铁性贫血、增强记忆力等功效。由于在卤肉卷中加入了一定量的具有自身麻辣香味的香料,炖菜除了有醇厚的五香之外,还有特殊的香味。那么我们吃红烧肉卷的时候,是不是摄入了很多热量呢?先来看看马网百科的介绍。
据测定,每100份红烧肉所含的营养成分和热量为:热量383.61大卡,碳水化合物4.49克,脂肪35.47克,蛋白质12.75克,纤维素1.06克。可见红烧肉所含的热量还是蛮大的,但是红烧菜通常不会额外增加很多脂肪,所以大部分菜热量适中,减肥期间可以适量食用。
以上是马王百科为我们带来的关于卤肉卷热度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我们都听过凡事过犹不及,所以吃同样的东西,还是适量吃为好,避免一次吃太多,造成身体不适。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