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宝宝和小朋友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把小伙伴推倒在地,不仅把他弄哭了,还抢走了他的玩具。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以上情况。宝宝的攻击性行为是什么?宝宝的攻击性行为有哪些表现?宝宝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婴儿攻击性行为?
什么是婴儿攻击性?专家介绍,在儿童心理学中,婴儿的“暴力”行为被称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这种伤害他人的行为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行为方式。一是直接的身体伤害,比如打、推等。二是语言伤害,比如骂人,嘲笑别人;三是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比如背后说别人坏话,造谣等等。
根据攻击的意图性,攻击可以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工具性攻击:工具性攻击被认为是伤害他人以达到某种非攻击性目的的行为,如踢、
为争夺玩具而各打各的路,而纠纷的起因主要是对商品和空间的争夺。
敌意攻击:敌意攻击是一种特别伤害他人的行为,如用言语、身体或工具直接或间接攻击他人,获得心理上的快乐和精神上的愉悦。比如宝宝会嘲笑别人,会在别人摔倒的时候踢另一个人。
值得注意的是,攻击行为在不同年龄的宝宝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所表现,但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攻击行为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宝宝有攻击性行为,一定要及时纠正。
婴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攻击行为在学龄前儿童和在校儿童中非常普遍。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有很多原因,但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敌意。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认为通过攻击别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那么,宝宝的攻击性行为有哪些表现呢?
什么是侵略?专家介绍,在儿童心理学中,婴儿的“暴力”行为被称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分为三种:一是直接的身体伤害,如打、推等;二是语言伤害,比如骂人,嘲笑别人;三是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比如:背后说别人坏话,散布谣言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攻击行为在不同年龄的宝宝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所表现,但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攻击行为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宝宝有攻击行为,一定要及时纠正。比如当宝宝有攻击性行为时,家长可以用冷处理的方式来处理他的暴力行为。——把他关在房间里,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和他讲道理。还有,家长要监控宝宝的不良行为,建立评分制度。当他做得好的时候,他可以得到好的分数,奖励或者某些特权。做得不好,就拿不到这些奖励。
婴儿攻击行为的原因
当宝宝和其他孩子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的时候,父母会发现,有时候他们在一起可以玩得很开心,但是有时候,他们会闹一些小矛盾,甚至是攻击。那么,宝宝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呢?
1.挫败感。研究证明,挫折是宝宝产生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宝宝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努力仍然失败或被他人侵犯时,最有可能爆发攻击。比如宝宝一个人在玩的时候,其他孩子干扰他,抢走他的玩具,他就会用言语或者肢体攻击的方式来对付孩子。
2.没有得到关注。当宝宝长时间得不到家人或朋友的关注,也会引起他的攻击。比如有些宝宝被父母忽视后,会通过各种方式得到大人的关注和自我满足。
3.获得“成就感”。当宝宝觉得自己无能,想获得成就感的时候,也可能会通过攻击别人来显示自己的强大,以满足追求成功的心理需求。比如,当宝宝得不到其他方面的表扬和关注时,可能会通过打架来“出名”,会让父母重视,让同龄人畏惧,从而获得所谓的“成就感”。
如何纠正宝宝的攻击性行为?
在儿童心理学中,婴儿的“暴力”行为被称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宝宝有攻击行为,一定要及时纠正。那么,家长如何纠正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呢?
1.倾听宝宝,了解宝宝想要什么。当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应该运用反射性倾听的策略,找出宝宝攻击性行为的真正原因,应该着眼于“宝宝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仅仅探究“宝宝为什么会这样?”
2.冷处理。当宝宝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可以用冷淡的方式处理他的暴力行为。——把他关在房间里,让他冷静下来,跟他讲道理,教他正确的处理方式。
另外,当宝宝有攻击性行为时,家长千万不要做以下事情:
1.不要打孩子。告诉宝宝不要使用暴力的最好策略是父母以身作则,不要用暴力来控制宝宝的行为。不管宝宝犯了什么样的错误,都是父母用手打他的一种手段,负面作用远远大于正面好处。
2.不要让宝宝有负罪感。当宝宝有攻击性时,家长不能大声喊“你伤害了小男孩。”这种说法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可以让宝宝立刻畏缩安静下来,但也严重伤害了宝宝的自尊心,让他对自己产生负面看法。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