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流感高发期,如果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比较差,就非常容易受到流感的侵袭。弱势群体包括儿童和老人。其中,由于儿童长期在学校这样的公共场所活动,儿童之间接触频繁,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儿童相对比老年人更容易患流感。很多身体不好的孩子几乎整个流感季节都在不停地打针吃药。其实流感是一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那么流感疫苗在哪里接种呢?
流感疫苗在哪里接种?
在生活中,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给孩子打疫苗。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相应的疾病,避免孩子的痛苦。那你知道去哪里打流感疫苗吗?
但是,每个地区的公立医院都应该有保健部门。需要接种疫苗的人可以去当地公立医院咨询。此外,每个地区都有卫生防疫站。一般来说,卫生防疫站也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打流感疫苗,一定要去正规机构的正规医院。不要轻信小诊所和非正规医疗机构的宣传,去这些地方打流感疫苗,因为这些地方的流感疫苗质量没有保证。
流感疫苗需要在每年流感多发季节前两个月接种。在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因此有接触意向的人群应在9-10月份开始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疫苗前,最好去医院咨询一下医生的身体情况再进行接种。如果你对某些成分过敏或患有其他疾病,应提前告知医生。
流感疫苗一年注射几次?
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肺部特别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感染,从而引起打喷嚏和咳嗽的症状,而这两种症状也是病毒在空气中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所以流感后的几天内,家人和办公室同事都有可能陆续被感染。我们都知道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但你知道一年需要接种几次流感疫苗吗?
流感病毒的毒株每年都在变化。所以每年的流感疫苗都是针对当年流行的毒株研发的。所以去年的流感疫苗今年可能没有免疫效果,也就是说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一次。即使次年的毒株没有变化,最好在次年再次接种,因为流感疫苗中的病毒抗体在人体内只能维持一年左右。每年,人们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可以通过注射来维持。
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也是流感病毒感染后症状最严重的人群。流感病毒常合并各种细菌感染,使儿童病情复杂,治疗困难。所以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能预防流感吗?
每年春天和冬天,流感都会来势汹汹。家里有小婴儿。许多父母担心他们的孩子会感染流感病毒。虽然婴儿在外的时间比成人少得多,但流感病毒无孔不入,父母外出时可能会将流感病毒带到家中,导致孩子感染。所以很多家长在知道流感病毒无法预防的情况下,会把希望寄托在注射流感疫苗上。那么流感疫苗有把握预防流感吗?
注射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流感的发病率,但与所有其他疫苗一样,流感疫苗预防疾病的效果仍然不能达到100%。虽然流感疫苗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然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只要孩子六个月以上,每年都要打疫苗。
流感病毒并不能100%预防流感的发生,所以也需要家长在照顾宝宝的时候注意个人卫生。出门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洗手和换衣服,这样才能将宝宝与外界传染源完全隔离。家长也要注意自身防护,积极接种流感疫苗,防止孩子被感染。
一针流感疫苗多少钱?
6个月到3岁的婴儿最容易感染流感。该年龄段儿童流感感染率超过50%,比成人高1.5至3倍。而且婴儿感染流感更容易引发中耳炎、肺炎、脑炎、心肌炎等继发性疾病,婴儿感染流感死亡率高达3%。因此,给婴儿接种流感疫苗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一针流感疫苗多少钱?
孩子从出生到满月,每个月都需要到国家指定的机构接种疫苗。疫苗包括一类和二类疫苗。第一类疫苗是婴儿必须接种的免费疫苗,第二类疫苗是计划外疫苗,需要自费接种。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接种,流感疫苗属于二类疫苗。进口流感疫苗和国产疫苗存在一定的价格差异。进口疫苗80针-85元左右,国产疫苗60针-70元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二类疫苗的收费是由国情决定的,因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可能不如发达国家,所以所有疫苗都可以免费接种。但是,相同的是,第二类疫苗与第一类疫苗同等重要,是保障儿童健康、安全、放心的有效、快捷措施。
流感疫苗的注意事项
每次流感爆发,家长都很害怕。每天,他们小心翼翼地照顾他们的婴儿,生怕他们被流感病毒感染。其实家长如果能带宝宝一年打一次流感疫苗,相对来说可以省很多心。流感疫苗接种前后,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对鸡蛋过敏的儿童和利巴韦林综合征患者不能接种流感疫苗;另外,怀孕前三个月不能打流感疫苗,需要持续到怀孕第三个月以后;如果孩子处于急性发热期或正在感冒,需要等痊愈后再打流感疫苗。患有慢性疾病和过敏体质的儿童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全病毒灭活疫苗不适合十岁以下儿童使用。注射前应如实回答医生的询问。如果发现适应症异常,则不适合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
注射后接种部位疼痛是常见的反应,但其他症状很少见。不要空腹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疫苗后,留院观察30分钟。接种疫苗后应采取的预防和保护措施不容忽视,因为流感疫苗不能100%预防流感。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