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年的春秋都是一些有感染力,特别受欢迎的季节。随着这两个季节的到来,很多家长会选择给孩子打疫苗,以获得相应的抗体。但是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有效。我们来看看以下几个问题:孩子能不能打丙种球蛋白,过度使用丙种球蛋白可能会感染传染病,不打丙种球蛋白怎么增强宝宝体质。
孩子可以打丙种球蛋白吗?
在预防传染病的问题上,很多家长选择给孩子打丙种球蛋白,认为这样可以增强体质。那么,孩子可以打丙种球蛋白吗?
身体虚弱的孩子注射丙种球蛋白,以为这样可以增强体质,预防很多疾病。其实这是个误会。注射丙种球蛋白不能预防感冒。丙种球蛋白又称免疫血清球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抗体蛋白。注射丙种球蛋白相当于直接在血液中注射抗菌抗体,真的可以立即进入体内进入强免疫状态。
球蛋白是一种在人体内降解的蛋白质,半衰期为16-24天。一旦代谢掉,免疫功能就会消失,所以只能作为临时应急措施。对于感冒,通常是传染病,除非一个月一次,否则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另外,丙种球蛋白的价格还是比较贵的,但是从提高儿童免疫力,减少儿童感冒的角度来说,它的作用与其价格并不相称。
过量使用丙种球蛋白会感染传染病吗?
接种丙种球蛋白不仅不会加强儿童体质的防御,有时还会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因为过度使用丙种球蛋白可能会感染传染病。
注射丙种球蛋白也有很大的安全风险。因为是一种血液制品,容易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注射这类药物风险很大。注射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导致了许多临床感染病例。
与这些风险相比,流感是一种精神分裂症。因此,丙种球蛋白的临床应用非常严格,只能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性疾病、大面积烧伤、严重伤口感染以及败血症等严重疾病。没有专业的医生会建议家长使用丙种球蛋白作为儿童的健康补充剂。
没有丙种球蛋白怎么增强体质?
有些妈妈看了关于丙种球蛋白的负面新闻就不给孩子打丙种球蛋白了,但是没有丙种球蛋白怎么增强孩子的体质呢?
要想从根本上降低孩子生病的可能性,还是要增强孩子的体质。
除了按照我国计划免疫的要求接种各种疫苗,妈妈们更注重孩子的均衡营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多参加运动,逐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如果注意后孩子还是感冒了,检查一下孩子是否缺乏维生素,因为维生素缺乏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发育。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请注意日常生活。没有办法一劳永逸。认为打针会增强孩子的免疫力,这是一种懒惰的想法。
丙种球蛋白不是一切。
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打了丙种球蛋白后就能抵抗各种疾病,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丙种球蛋白不是万能的。
1.使用丙种球蛋白后长期无效。丙种球蛋白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在使用后23周内排出体外。体内的丙种球蛋白水平最多和平时一样。如果想长期提高体内的丙种球蛋白水平,就必须每2-3周注射一次丙种球蛋白。显然,这是不可行的。不考虑药物的来源,也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接受,如果没有疫情或者没有接触过传染病患者。这种方法行不通。
2.丙种球蛋白有一定的适应症。由于各种抗体的量不同,丙种球蛋白的预防效果也不同。普通丙种球蛋白主要用于预防麻疹、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等疾病,如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专门用于预防某些感染性疾病,对适应症以外的感染性疾病价值不大。比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只是用来预防狂犬病的。所以不能用丙种球蛋白来预防各种疾病。
3.反复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产生“抗体”。如果反复注射丙种蛋白,丙种球蛋白和其他抗原一样,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丙种球蛋白的抗体,即所谓的“抗抗体”。此时,再次注射的丙种球蛋白会被“抗体”中和,无效,相当于没有使用,在需要的时候无法发挥抗病作用。
没有丙种球蛋白怎么预防感冒?
有些家长认为给体弱的孩子打丙种球蛋白增强体质是极其错误的。那么如果不能用这种药,怎么预防宝宝感冒呢?
1.合理营养。母乳喂养为儿童提供了极好的免疫保护。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提倡母乳喂养的事实。研究证明,没有母乳的孩子在6个月后更容易生病,大多数有母乳的孩子在6个月后不会出现反复感染。
2.避免交叉感染:与患病儿童接触后洗手,必要时穿长袍。隔离不仅可以保护邻近的儿童,还可以减少患病儿童并发症的发生。可在普通幼儿园、医院实施,避免成年患者家中健康儿童接触。病房要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对出院病人的床位进行消毒,保持床位的清洁和空床,以便随时接收新病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用紫外线对病房和污染区域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3.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孩子们的体质,提高他们预防疾病的能力。除了体育活动,你还可以充分利用空气、阳光和水进行锻炼。如果开窗睡觉,让孩子呼吸冷而新鲜的空气,增加呼吸道阻力。
4.疫苗接种:最近有人提出,通过鼻腔滴注和/或雾化吸入使用减毒病毒疫苗,可以刺激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分泌型IgA抗体的产生,从而增强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