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早产儿喂养很重要。早产儿出生后6-12小时可以给宝宝喂糖水,24小时左右可以给宝宝喂。如果宝宝体重在2kg左右,妈妈应该每3小时喂一次,如果体重在1.5kg以下,应该每2小时喂一次。早产儿如何喂养,妈妈可以咨询有经验的医生,选择合理的喂养方式。母乳是喂养早产儿的最佳方式。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用配方奶对早产儿进行人工喂养。
喂养早产儿
早产儿喂养是指由于早产小于37周的婴儿容易发生呼吸中枢不成熟、肝功能不全、低血糖、低钙血症、智力低下等多种疾病而对其进行的特殊护理和喂养。
这些婴儿因为组织器官不成熟,身体机能、生活能力、抵抗力都很差。因此,要加强早产儿的喂养,在喂养、保暖、防病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家长要科学做,精心喂养,让早产儿赶上健康成长,在医生指导下喂养,适当补充营养。
早产儿的喂养方法
由于早产儿特殊的体质,喂养方式相对有讲究。早产儿的喂养方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注意保温。由于早产儿身体状况较差,调节体温的能力不足,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温,室温在24~ 26,湿度在55% ~ 65%。其次,要给早产儿补充充足的微量元素。因为早产儿生长速度快,维生素、钙、镁、锌、铜、铁的储备不足,所以应该在出生后一周到两周内进行补充。
早产儿的喂养方式也要注意预防感染,早产儿的房间要避免或不允许其他人进入。
最后,是早产儿需要及时补充母乳。早产儿在营养需求方面比较特殊。初乳中蛋白质、脂肪酸、抗体等多种必需元素的含量较高,正好适合快速生长的早产儿。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所有影响胃肠动力的因素均可引起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不仅会影响胃肠喂养,还会阻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为防止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最好采用母乳喂养。母乳更容易被消化吸收。选择母乳可以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此外,还要根据早产儿的个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喂养方案。因为早产儿的消化力与妊娠周期和个体情况有关,所以早产儿的消化力不仅与孕周有关,还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喂养方案,使消化力处于最佳状态,避免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喂养困难怎么办?
由于过早离开母亲,早产儿的胃肠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但胃肠功能不成熟容易导致喂养困难。那么,早产儿喂养困难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喂奶粉时注意:嘴巴小的孩子要选择合适的乳头,耐心喂养;在喂食过程中,孩子经常会睡着。这时候可以摸摸耳朵叫醒孩子,以便继续喂奶。早产儿由于胃入口处的心肌发育不成熟,容易在喂养后呕吐。遇到这种现象时,要让孩子侧卧,防止乳汁吸入气道。
喂奶要注意:妈妈可以提前对乳头进行处理,比如喂奶前用毛巾热敷,挤出一些奶来软化乳头,扭动乳头引起站立乳房反射等。另外,宝宝饿的时候,先让他吮吸扁平明显的乳头。此时宝宝的吸吮能力较强,容易吸出乳头
早产儿有什么危害?
早产儿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早产儿可有硬肿症和肺出血;早产儿呼吸系统不良,心肺发育不良,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早产儿体温中枢未发育完全,皮下脂肪较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随外界环境变化而起伏,体温普遍较低。如果不注意保暖,可能会出现硬肿症。
早产儿容易出现黄疸,有时程度很严重;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喂养困难,低血糖。早产儿抗感染能力差,容易发生肺炎等感染。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