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孕妇发烧时,妈咪非常担心发烧会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国外一些学者已经证实“高烧”是胎儿致畸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并认为在妊娠早期,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孕妇体温升高,如中暑、高温作业、洗热水澡等。会伤害胎儿。所以,妈咪在发现自己发烧的时候会变得很无助。妈妈。com。com。com将打破你的忧虑。孕妇发烧是有办法的。
孕妇发烧怎么办?
孕妇发烧怎么办?一般来说,孕妇怀孕后身体抵抗力会比较弱,更容易感冒发烧。短暂的轻度发热不会对胎儿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和伤害。如果孕妇高烧持续24小时,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考虑医院的治疗,按照医生的指示服药。
如果孕妇体温不超过38.5,可以考虑用温水擦拭等物理方法退烧。孕妇发烧怎么办?
1.物理降温:一般来说,如果孕妇体温不高于38.5摄氏度,且无明显不适症状,可考虑采用物理方法帮助退烧,如:冰枕、散热贴片、温水擦拭,如用暖毛巾反复擦拭、在腋下、额头、腹股沟放置冰袋等。
2.退烧药:尽量不要用。至于什么时候考虑用药,也是因人而异。但如果体温高于38.5摄氏度,并伴有不舒服的症状,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否则会伤害胎儿。
3.对症下药:必须特别重申,引起发热的病原体对母亲和胎儿的重要性大于发热。所以,孕妇发烧时,重要的是找出发烧的原因,对症下药,这比单纯的退烧更重要。
孕妇发烧吃什么药?
发热一般表现为头痛、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对孕妇的影响很多。为了减轻病情,孕妇通常会吃药。虽然孕期最好不要吃药,但是如果一定要吃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而且不仅与药物本身有关,还与怀孕过程有关。那么孕妇发烧可以吃什么药呢?
1.孕妇发烧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每次服用一剂对乙酰氨基酚,药效可持续6小时,即24小时内可服用4次。布洛芬、柴胡注射液等。都有。
2.吲哚美辛是孕妇禁用的退烧药,妊娠32周后不应使用阿司匹林。据报道,吲哚美辛药物可导致胎儿心脏动脉导管过早闭合。
3.如果孕妇感冒,没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不要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可以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对胎儿有20% ~ 40%伤害的可能性,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孕妇发烧对胎儿有影响吗?
孕妇的体温比普通人高,因为她的代谢速度更快,平日里体温会略高于0.5。因此,如果孕妇体温上升到37.5以上,就考虑是否有发热的可能。如果体温超过38.5并持续24小时以上,神经管缺陷(如无脑儿)的机会就会增加。所以要采取降温退烧的措施。
发烧对胎儿或母亲的伤害不会大于病因本身造成的伤害。如果是风疹感染引起的发热,病毒对胎儿(如畸形)的危害将远远超过发热本身造成的热损伤。
怀孕初期以后,如果出现流感引起的发烧,不会影响到宝宝,但是孕妇会因为流感而非常严重。因此,孕妇应接种流感疫苗。但如果孕妇身体健康,孕期普通感冒发烧对孕妇或胎儿不会有太大影响。
孕妇如何退烧降温?
孕妇处于生理期的特殊时期。一旦发现他们发烧,必须采取退烧降温措施,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每20分钟测量一次,并记录测量结果。以下是孕妇发烧降温的方法:
1.多喝开水。因为发烧会消耗热量,体内水分会蒸发,盐分会流失。因此,孕妇最好多喝水,以便及时补充水分,有利于体内代谢物和毒素的排泄。如果产妇出汗过多,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糖和碘盐,维持体内的糖水平衡。
2、充分休息,因为是特殊时期孕妇感冒发烧时需要充分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
3.温水浴:温水浴有利于扩张皮肤血管和散热。用温水擦拭全身时注意保温,如有畏寒、脉搏变化,立即停止;不要贪凉,用冷水擦。冷水擦拭会造成皮肤血管收缩,不利于散热。
4、冰敷,冰敷这种方法一直有争议,特别是对于怕冷怕冷的孕妇,最好不要用冰敷。有人说冰敷可能会造成孩子皮肤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
5、盐水漱口,如果孕妇发烧,喉咙感染,可以用盐水漱口,对喉咙感染会有一定效果。
6.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合理的饮食可以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这对你的恢复有好处!
发热孕妇用药禁忌
很多情况下,当我们发烧时,我们会想到选择药物来退烧。因为孕妇处于生理期的特殊时期,所以用药更要注意,因为这不仅与药物本身有关,还与妊娠过程有关。有一些药是孕妇不能随便吃的,那么孕妇发烧吃药有什么禁忌呢?
1.吲哚美辛:吲哚美辛可引起胎儿再生障碍性贫血。
2.青霉素:可破坏胎儿红细胞,也可引起严重黄疸,甚至胎儿死亡。
3.稳定性:有导致女性胎儿男性化的特征,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4.维生素D:大量服用维生素D可能引起高钙血症和智力低下。
5.维生素C和E过量:英国最新研究发现,孕妇过量服用维生素E和C对胎儿有害,不仅有胎死腹中的可能,还会引起妊娠毒血症,还会增加低体重婴儿的概率。
6.利血平:利血平可引起新生儿中毒,甚至缺氧死亡。
7.杜冷丁和吗啡:杜冷丁可引起新生儿窒息,吗啡还可抑制新生儿呼吸。
所以准妈妈们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最好咨询医生用药。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