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妊娠子痫是严重的妇科疾病之一。准妈妈要重视,尽早了解,尽早预防,因为这种病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会影响胎儿。如果准妈妈得了妊娠子痫,要注意产后的保养,同时要照顾好宝宝。产后妊娠子痫有哪些注意事项?孕妈妈应该如何护理子痫宝宝?妈妈百科分享一些干货知识给妈妈们,妈妈们快起来!
妊娠及子痫后的注意事项
妊娠子痫又称妊娠毒血症,是由子痫前期发展而来的一种复杂疾病。孕妇出现子痫时,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惊厥、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呼吸不畅,可能有生命危险。如果宝宝顺利出生,孕妇产后要注意护理。子痫孕妇产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1、产后要密切观察子宫和阴道,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情况,及时治疗,避免病情继续恶化;
2.建议每天清洗一次会阴,因为产后阴道受损,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经常洗涤有利于预防细菌性阴道炎。
3.测量体温和脉搏也很重要。建议每天测两次。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如体温超过37.5摄氏度、高烧等,应尽快服药。
4.如果分娩后可以轻松移动,鼓励自己大小便。大小便时注意尿量。如果6-8小时无尿,采取措施导尿。
5.调查产后出血原因,按摩子宫,挤出宫腔内血液,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6.如果子宫并发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具体用量视情况而定,但抗生素有一定副作用,不宜多用。
7、适当输液,补充营养,为避免妊娠子痫复发,应在床边准备急救药物。
怀孕子痫后吃什么?
妊娠子痫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产后孕妇会很虚弱。要及时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以下食谱适合产后的孕妇:
1.鲫鱼豆腐汤
鲫鱼豆腐汤主料为鲫鱼、豆腐400g、黄酒5g,辅料为食用油、姜片、葱花、味精。方法是将豆腐切片,水煮后沥干待用,然后将鲫鱼洗净,放入锅中,放入油、盐、姜片、葱花,煮30分钟后,放入豆腐切片,品尝。
2.黑芝麻粥
黑芝麻粥的主要原料是黑芝麻25g,大米适量,辅料是盐和油。方法是先将大米和黑芝麻洗净,然后放入锅中用水煮开,1小时后加盐食用。
3.虾粥
虾仁粥的主要原料是虾30克,粳米100克,辅料是盐和油。做法是先将粳米和虾仁洗净,然后将粳米放入锅中煮至半熟,再将虾仁一起煮30分钟后食用。
怀孕和子痫后不能吃什么?
如果怀孕子痫,产后要注意饮食。不能吃的尽量不吃。孕妇产后不能吃什么?
1.产后几小时内不宜立即吃鸡蛋,因为鸡蛋不易消化,而孕妇产后身体虚弱,消化能力差。
2.不要吃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龟板等。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出现全身酸痛等症状。
3.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不吃油炸、油腻食物,如汉堡、炸虾、薯条等。
4.不能吃又酸又涩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阻碍气血运行,不利于恶露排出,而孕妇产后有淤血和内阻,最好不要吃酸的安
妊娠子痫产后护理要点
孕妇孕期子痫,顺产的概率不高,常采用剖腹产。而孕妇剖腹产后的护理比顺产更难,身体恢复也更慢。孕妇子痫剖腹产后如何护理?
1.多喝水。
孕妇产后容易便秘。为了预防疾病,他们应该多喝水,增加尿液的排出。
2.穿大号内衣
孕妇产后不宜穿紧身裤,宜穿宽松的大裤子,因为伤口不易被摩擦。
3.及时的活动
孕妇虽然产后身体虚弱,但也要尽量休息。但是,休息太久,长时间不活动,对他们的身体不好。因此,建议孕妇在产后6-8周开始做一些适度的运动,但最好在运动前咨询医生。
4.不要负重。
孕妇产前生病,产后护理要做好。尽量不要提重物,产后15天最好不要抱宝宝。
5.保护伤口
孕妇伤口恢复较慢,需要对伤口进行保护,如发热、红肿等。甚至恶化,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
6.注意避孕
产后4-6周房事恢复正常。但孕妇产前患有妊娠子痫,产后最好推迟性交,产后注意避孕,避免出现不良情况。
妊娠和产后子痫的禁忌
生病和分娩都给孕妇带来一定的伤害,孕妇产后应该有一个休息期来调理身体。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一些孕妇在分娩后做了不恰当的事情,最终导致身体不好。所以孕妇产后要了解禁忌。孕妇产后不能做什么?
日常护理
1.避免用冷水洗涤。孕妇产后要记得不要碰冷水,否则身体会变得更虚弱。建议洗手,用温水淋浴。
2.避免过度疲劳。孕妇产后要多休息,不要熬夜,不要作息不规律,尽量避免过度疲劳带来的危害。
情感方面
1.避免心烦意乱。孕妇可能不适应产后生活的突然变化,觉得带宝宝很累,容易产生烦躁等不良情绪。这个时候,他们要调整心态。
2、避免伤心流泪。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有待提高。尽量不要因为身材走样、哺乳失败等而难过。因为不好的情绪只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对身体不好。
夫妻关系
1.避免经常吵架。孕妇产后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不理解的丈夫可能会责怪她,所以经常吵架,但是经常吵架对孕妇身体的恢复是不利的,所以要避免,尽量维持和谐的夫妻关系。
2.避免做爱。产后一个月是孕妇恢复元气的最佳时间。这段时间不要和老公发生性关系,否则伤口容易感染发炎。
关注【Mama.com】微信,获取更多关于母婴的精彩资讯和福利:打开微信添加好友找到【Mama.com】或【妈妈_ cn】。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