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妊娠合并心脏病是目前产科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为0.5-1.5%,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什么是妊娠心脏病?妊娠心脏病的原因有哪些?接下来,我将向你介绍。
什么是妊娠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妊娠心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约占80%。二尖瓣狭窄是妊娠最常见的并发症。妊娠心脏病致死的原因是怀孕期间,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加,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分娩时,子宫和全身骨骼肌的收缩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脏,产后血液循环增加容易使患病心脏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怀孕期间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
1.心力衰竭:患者原有的心脏病会因怀孕而使心脏功能得不到代偿。心功能不全表现为:
(1)肺内弃血:表现为气短,劳累后加重,X线检查可见间质水肿。
(2)急性肺水肿:常发生于重度二尖瓣狭窄,因血容量高使肺动脉压增高,导致突然气短、咳嗽、不能平卧,双肺散在喘息或湿罗音。
(3)右心衰竭:年龄较大、心脏明显增大、房颤,或有心力衰竭、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等病史的人。伴有肺动脉高压,会因右心室压力超负荷而出现右心衰竭。
2.感染性心内膜炎:无论先天性心脏病还是风湿性心脏病,均可因菌血症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3.缺氧发绀:孕期外周抵抗力低下,发绀加重。
4.栓塞:怀孕期间,容易并发栓塞,引起肺栓塞。
妊娠心脏病的病因学
心脏病患者能否安全度过孕期,顺利分娩,取决于她的心脏功能,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这种疾病。
1.妊娠期心脏病的病因学
(1)原发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脏病,多为先天性心脏病。
(2)妊娠因素: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怀孕期间,横膈膜上升,心脏和血管的位置发生变化,心脏负担变重。怀孕期间新陈代谢增加。
2.妊娠期心脏病的诊断
如果患者患有心脏病,没有诊断问题,但妊娠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会导致心慌、气短、水肿等症状,并伴有心脏轻度增大、心脏杂音等体征或X线、心电图改变,给诊断带来困难。但如发现任何异常,应考虑有级以上器质性心脏病的粗略收缩期杂音。严重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或扑动;舒张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显示心房、心室和心脏瓣膜疾病;x光片显示心脏阴影明显增大。
妊娠心脏病的检查方法
如果孕期有心脏病,要尽早检查。妊娠心脏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有必要了解其并发症,做相关检查。
1.检验方法
(1)常规心电图检查。
(2)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肺动脉高压和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2.并发症
(1)心力衰竭,极易发生在妊娠第32 ~ 34周、分娩期和产褥期早期。早期心力衰竭有几个特点:轻微活动后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悸;休息时心率达到每分钟110次以上,呼吸可超过每分钟20次。晚上经常因为胸闷需要坐起来呼吸,或者走到窗边呼吸新鲜空气;肺底部会出现少量持续性湿罗音,咳嗽后不会消失。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不及时控制,会诱发心力衰竭。
3.静脉栓塞和肺栓塞,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心脏病伴有静脉压升高和静脉淤滞,有时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
妊娠期心脏病的治疗
妊娠心脏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如下:
1.处理
(1)终止妊娠的指征:有下列情况者应终止妊娠,有严重心脏病或有心力衰竭史者;风湿性心脏病、高房室传导阻滞、慢性房颤或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有明显紫绀和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
(2)继续妊娠监护:对于患有心脏病的孕妇来说,心力衰竭是非常可怕的。因此,加强妊娠监护是为了预防心力衰竭。为减轻心脏负担,应注意限制体力活动,保持精神舒泰,消除损害心脏功能的因素。如果需要输血,要少量多次。
(3)产期和产褥期的处理:根据心功能状态和产科情况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如剖宫产和阴道分娩。
2.预防性护理
(1)未怀孕时,患有心脏病的育龄妇女,有以下几种情况不宜怀孕:心功能级以上;心率快,难以控制;心脏明显增大;有心力衰竭史;肺结核;严重的医疗并发症,上述患者应严格避孕。
(2)妊娠:加强产前检查的心脏功能;预防心力衰竭;及时入场等。
(3)分娩期:产程开始时应给予抗生素;产妇安静休息,间歇吸氧;无剖宫产指征者可经阴道分娩。
妊娠心脏病的饮食保健
孕期有心脏病的女性要注意饮食。妊娠心脏病的饮食保健方法有哪些?
1.怀孕心脏病要吃
患有心脏病的孕妇应多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从怀孕第四个月开始,要少吃盐,注意满足维生素的摄入,多吃高蛋白的鸡蛋和豆制品,多吃绿叶蔬菜和富含铁的动物肝脏。
2.怀孕期间不要吃心脏病。
控制盐的量,因为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和钠;
限制脂肪量,尽量避免食用动物脂肪,如动物脂肪、肝脏、肾脏、大脑、蛋黄、鱼子酱等。限制日常饮食中胆固醇的量,以食用植物油和豆制品为宜,因为植物油过多会使患者肥胖,所以不宜使用过多的植物油。
忌刺激性食物,少用姜、辣椒,禁止吸烟饮酒。
3.妊娠心脏病的饮食疗法
安心茶、冠心三合泥、护心三仁粥、连欣饮、人参五味茶、沈凌鸡蛋汤、阿胶远志膏、顺心饮、香菇玉米粥、苏丹药酒、葛根养心粥、膳食食谱等。都是妊娠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