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白细胞又称白血球,对人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它能吞食异物,并在人体内产生抗体。当人体被病毒或细菌入侵时,它可以吞噬这些病原体,帮助机器恢复。白细胞的指数常被用来判断人体是否有炎症或损伤。但是很多人生活中的白细胞数量往往不稳定,有高有低,那么白细胞的正常值是多少呢?
白细胞正常值
当一个人的身体感到不适时,可以通过白细胞值的变化直接表现出来。所以,如果人们去医院看病,很多情况下需要检查血常规。血常规化验单一般有20项。当医生看化验单时,他们首先会看的数据是白细胞值。那么白细胞的正常值是多少呢?
一般成年人白细胞正常范围为:(4.0 ~ 10.0)109/L;
儿童白细胞正常范围为:(5.0 ~ 12.0)109/L;
新生儿白细胞正常范围为(15.0 ~ 20.0) 109/L。
白细胞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它是人体和动物血液中的无色细胞。白细胞有核,可以变形,流动性很强。它可以从血管穿透血管壁跑到人体其他组织,或者从其他组织移回血管。当出现人体某一部位被细菌侵蚀的炎症时,白细胞会移动到炎症部位去清除细菌进行保护。由于其灵活的活性,白细胞广泛存在于人体血液、淋巴和其他组织中。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
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原因都会使人体的白细胞减少。当人体的白细胞减少时,会出现一些头晕、乏力、四肢无力的症状。很多人也会因为白细胞减少而没有食欲,精神差,发烧。那么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有哪些呢?
1.细菌感染:如果人感染了伤寒,包括副伤寒,就会出现白细胞减少。其他感染包括布鲁氏菌病,还有粟粒性结核感染。严重的败血症还会引起白细胞减少。
2.病毒感染:流感、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这些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这种情况下,除了必要的抗病毒治疗外,还需要药物补充白细胞。
3.原虫感染:感染疟疾、黑热病等疾病的人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
4.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可引起白细胞感染。
5.肝炎:当肝功能异常,尤其是肝炎时,凝血过程会受阻,凝血因子减少,此时骨髓的造血功能也会受到抑制。这种情况下,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会减少。
白细胞偏高的原因
白细胞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是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害的“守护者”。细菌入侵人体后,白细胞首当其冲,穿过血管壁,集中在人体被细菌入侵的部位,吞噬细菌。如果一个人的白细胞增加,很可能是因为身体哪个部位发炎了,白细胞在努力工作。那么白细胞偏高的其他原因是什么呢?
1.生理:新生儿的白细胞一般高于成人的正常水平;在女性月经期,妊娠晚期和分娩期也有白细胞增多的情况。另外,做一些剧烈运动后,用冷水洗澡后,白细胞会增加;一些情绪原因会引起白细胞增多,比如极度恐惧和痛苦。
2.病理:在严重烧伤、尿毒症的情况下,急性感染时,白细胞会增多;如果发生急性大出血或人体组织严重受损,就会出现白细胞增多。手术后、外伤和患白血病都会引起白细胞增多;其他传染性细胞疾病也会导致白细胞增多。
白细胞减少怎么治疗?
女性在备孕的时候非常在意自己的身体,因为只有拥有好的身体,才能孕育出健康的人生。备孕期间发现白细胞减少怎么办?
1.白细胞计数低很严重,需要立即治疗。白细胞由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如果白细胞数量减少,那么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粒细胞减少。如果粒细胞减少症的情况与正常值相差甚远,那么此时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丧失,或者有一点残留,此时细菌就会在人体内疯狂蔓延。如果细菌进入血液,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这是非常严重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立即治疗。
2.常规的白细胞减少症,如炎性病毒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需要对炎症和病毒进行对症治疗,通常是药物治疗。如果是某些免疫系统疾病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干预时应配合服用能增加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
3.如果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同时下降,或者出现其他异常变化,需要排除其他血液疾病后再进一步治疗。
白细胞高怎么治疗?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开始增强。每年体检是现在很多人都会做的事情。体检中的血常规检查操作简单,可以直接反映一些血液问题,所以无论是健康检查还是备孕,都是常规项目,而白细胞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当血常规发现白细胞计数偏高时,该如何治疗?
一般来说,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偏高,说明身体在对抗疾病,说明体内有一些炎症反应,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和白细胞一起对抗炎症。其实白细胞高不一定意味着感染。有时候一些生理原因也会造成白细胞偏高,比如女性月经期等等。如果较高的数值大量超出正常范围,就要检查是否是因为某些血液疾病,比如白血病,导致白细胞偏高。这种情况可能更严重,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
当出现白细胞增多时,通常不是简单地增加白细胞来治疗。因为白细胞增多排除了生理原因,基本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所以如果发现原发病,就要先治疗原发病。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