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用什么驱蚊好?
宝宝应该用什么驱蚊?喷雾剂、蚊香、驱蚊液都是化工产品,对宝宝的健康和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其实如果你想帮宝宝驱蚊,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宝宝驱蚊最好用纯天然的产品。建议使用含有西方天然驱蚊剂的精油熏香片。这款驱蚊产品驱蚊效果很好。天然精油、植物油、天然蜡质成分无毒无刺激。天然植物精油的气味可以驱赶蚊虫,不添加任何化学农药,净化空气,减少感冒几率。
2.婴儿衣物防蚊柔顺剂富含柔顺因子和天然驱蚊油脂。在洗涤的过程中,在理顺衣物纤维的同时,还可以将富含天然驱蚊油脂的微胶囊附着在衣物纤维上,驱蚊油脂会通过人体的正常温度散发出来,使蚊子无法靠近,避免驱蚊产品直接涂抹在宝宝皮肤上引起过敏,保护宝宝免受蚊虫叮咬。
3.在室内安装一个橙色灯泡,或者用透明的橙色玻璃纸覆盖灯泡。蚊子在开灯后会因为害怕橙光而逃跑。
4.将糖水或啤酒放在阴凉处的空瓶子里。蚊子闻到甜酒就会往瓶子里钻,被糖水或者啤酒粘死。在玻璃器皿或陶瓷瓦罐等容器表面均匀涂上一层曲抑灵糖浆,口朝下放在暗处,蚊子吸后会中毒死亡。
婴儿驱蚊产品有哪些?
婴儿的皮肤很娇嫩,特别容易被蚊子叮咬。夏天照顾宝宝,既要防痱子,又要驱蚊。但是驱蚊产品那么多,不知道哪一款适合宝宝。所以,妈妈网百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款婴儿驱蚊产品。
1.外观时尚的变频声波驱蚊器
驱蚊器外观时尚,颜色鲜艳,方便省电,更换电池即可一年四季使用。驱蚊器还配有高亮度LED灯,方便在黑暗中使用。这款小巧的驱蚊器在设计上也很贴心。可以夹在宝宝的衣服上,也可以用附带的挂绳挂在胸前或宝宝的床上。
2.专为孕妇和婴儿设计的灭蚊片。
日本最新配方的优质原药,在15平米的房间里,可以连续使用10小时左右。使用起来非常安全,适用于儿童、孕妇以及对一般防蚊药物过敏的人群。还有香型和无味型可供选择。
3.纳米精油驱蚊贴
贴片采用纳米防蚊精油配方,无毒透氧。使用时,家长和孩子只需轻轻摩擦,然后贴在宝宝的衣领、袖口、裤子或婴儿床、床单、桌子等的内侧。贴片的有效半径为50厘米,一片贴片可持续72小时。
4.切断蚊子滋生的灭蚊器。
光催化灭蚊器是最环保高效的灭蚊器,对人体无害。而且光催化反应可以净化空气,有效杀灭空气中的各种细菌。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在同一空间内持续杀灭雌性吸血蚊子,从而有效地在空间周围大面积打断蚊群的繁殖周期,达到群体杀灭蚊蝇的功效。
宝宝驱蚊的方法有哪些?
夏天,宝宝有什么好的驱蚊方法?当然有,而且是一些土著的方法。其实很多驱蚊方法不仅有效,而且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你知道怎么给宝宝驱蚊吗?来看看吧!
1.八角茴香
用八角洗澡有驱蚊效果。洗完澡身上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对蚊子来说是一种诅咒,让它们不敢靠近。只需要准备两个八角和两个茴香,用温水泡一下,用清水洗个澡。
2.残留茶叶
如果你有喝酒的习惯
艾叶可以驱蚊。风干艾叶,把它们拧成绳子,在室内点燃。艾叶的烟味可以驱蚊。但是不要抽孩子。
4.风油精
很多人不知道风油精可以驱蚊。在卧室放风油精或者清凉油,过一段时间,蚊子就不飞了。
婴儿驱蚊绝招
宝宝有什么驱蚊的招数?亲子生活不仅要注意个人卫生,还要帮助宝宝清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夏天洗澡最好少用肥皂。一般来说,蚊子喜欢吃花蜜,所以使用有花香的物品后,被蚊子叮咬的概率会增加。
1.检查盆、平底锅、地漏、下水道、花盆等是否有水。在家里。如果有盖子,要经常换水。地漏,下水道等地方防止积水,经常喷一些农药,不给蚊子生存环境。
2.燃烧干茶叶和橘子皮可以驱蚊。生吃大蒜,口服人体生理代谢后由汗液排出的维生素B,也会产生一种蚊子不敢靠近的气味。
3.穿浅色衣服。伊蚊(又称斑蚊)喜欢停在黑色衣服上。再者,晚上最好穿透气吸汗的棉质浅色衣服。如果长时间呆在户外,最好穿长衫和长裤、袜子,这样会减少咬伤。
4.花草驱蚊剂:七里香、冬虫夏草、聚美、驱蚊剂、晚香玉、金盏花、茉莉、薄荷等。这些花草不仅驱蚊效果好,而且经济易操作,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还能给房间增添美感,净化空气,放在窗边,赏心悦目,尤其是炎热的夏天,让人心旷神怡。
5.饮食避蚊法:就是调整饮食,适当改变体质,降低身体排出汗液的酸浓度。平时可以多吃大蒜和含维生素B较多的食物,如糙米、豆类、干果、硬果、花生、水果、青菜、牛奶、鲜河、海鲜以及动物的肝、肾、脑、瘦肉等。
如何防止宝宝被蚊子咬?
如何防止宝宝被蚊子咬?家长要注意室内的清洁卫生,不留卫生死角,给蚊子一个藏身滋生的地方。开窗通风时,用纱窗做屏障,防止蚊子飞进来。定期在厨房、卫生间等角落喷洒杀虫剂,但最好在宝宝不在的时候进行,并注意通风。
1.为了保护宝宝睡觉时不被蚊子叮咬,可以在小床上装上透气性好的蚊帐。
2.宝宝洗澡的时候,可以在水里放一些花露水,也可以驱蚊。
3.出门尽量给宝宝穿长袖衣服,出门前给宝宝涂点驱蚊剂。
4.外出旅游时,应携带驱蚊用品,如蚊香、驱蚊剂、蚊帐等。不要站在江、湖、溪等水源附近。尽量避免在草丛中行走。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