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怎么引起的?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肺结核,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过去,肺结核是一种猖獗的疾病,近年来已经得到控制。没有得过肺结核的人不知道得了肺结核有多痛苦,也不知道肺结核会给人带来多大的伤害。在了解其他内容之前,边肖首先介绍结核病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1.原发性:如果一个人抵抗力低,结核杆菌就会从呼吸道和消化道潜入人体,在肺部或肠壁生长成原发性病灶。
2.血型播散:结核菌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入侵,短时间内大量结核菌涌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向人体扩散,患者的过敏反应会相对增加,血管通透性也会因结核杆菌的入侵而增加。
3.继发感染:继发感染是指原病灶未被清理干净,在某些条件的刺激下会死灰复燃,或由结核感染再次引发。
一旦一个人感染了肺结核,对健康的威胁是巨大的,其超强的传染力很可能让患者将病菌传染给家人。没有这种病的人不会感受到痛苦,不知道危害有多大。结核病其实对我们的危害很大,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所以要重视结核病。
肺结核的症状
肺结核在现代还是比较常见的。在早期,肺结核因为病变小,并不是特别明显,一些轻微的症状往往会被医生忽略。那么肺结核的症状是什么呢?
1.咳嗽。如果咳嗽超过三周,咳出的痰里就会有血。这种情况要注意肺结核的可能。肺结核引起的咳嗽主要是干咳,如果有支气管结核,咳嗽会更厉害。
2.咳嗽。第一,肺结核患者的痰呈白色粘稠状,量少。如果有感染,会咳出黄脓痰。
3.咯血。如果结核坏死,会累及肺毛细血管壁,但此时患者会发现痰中带血,侵入大血管,会出现咯血。严重者可出现致命的大咯血。
4.发烧。肺结核最早的症状是发烧。轻的下午经常发烧。测得的体温一般在37-38之间,第二天早上退烧。重症患者常合并感染,因此可能出现寒战和高热。
5、越来越累,消瘦,盗汗。患者会感到全身不适,经常感到虚弱和疲倦,晚上睡觉时容易出汗,有腹胀和恶心的症状,吃饭时饮食不好。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的症状是肺结核患者的常见症状,整个人会变瘦很多。
6.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甚至停经的症状,并伴有面色潮红、呼吸困难。
肺结核的危害
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严重时会影响整个人的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那么肺结核的危害有哪些呢?
得了肺结核,就会盗汗、乏力、潮热。与此同时,你会失去任何吃饭的胃口,导致体重迅速下降。频繁的咳嗽和胸痛会让病人非常痛苦。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咳血,呼吸非常困难,女性患者月经周期紊乱。
很多肺结核患者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工作、婚姻和生育。同时,肺结核会加重糖尿病等一些疾病。结核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许多人因为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失去了劳动力,许多人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失去了生命。
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死于肺结核,如鲁迅和林。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所以会对患者家属、同学、同事的健康造成威胁。如果患有肺结核,要做好隔离工作。
如何治疗肺结核?
结核病过去被称为肺结核,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研究人员曾证实,很久以前出土的马王堆西汉女尸的死因是结核杆菌。20世纪初,结核病在中国肆虐,过去的人嘲笑“结核病”是“国病”,这也是中国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原因。过去,结核病没有有效的药物,大多数治疗方法都没有太大效果。对结核病的无知和缺乏治疗是当时结核病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现代社会对结核病的治疗已经比较成熟,那么如何治疗结核病呢?
1.肺结核早期病变细菌多,药物治疗效果很好;
2.使用合适的剂量,可以最大程度的杀灭细菌,抑制细菌的生长,患者容易接受,几乎没有副作用;
3.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准确治疗不同的细菌状态,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疗效;
4.肺结核的治疗不能自行停止,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用药规则;
5.化疗可以消灭残留的病菌,但要坚持全程彻底消灭病菌,防止复发。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20世纪70年代,治疗结核病的有效药物上市,我国高度重视结核病的防治。结核病的防治在现代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核病已经被人类彻底打败。事实上,虽然我国结核病的防治是有效的,但结核病仍然是我国仅次于肝炎的传染病。那么肺结核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呢?
第一,空气。当病人大声说话和咳嗽时,细菌会随着唾液潜伏到空气中。当易感人群将病菌吸入体内,就会引起结核病感染。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咳嗽时,会有成千上万的飞沫跑到空气中,尤其是打喷嚏时。随地吐痰也是一种非常容易传播结核菌的行为。痰液在地面晾干后,结核杆菌会与空气中的灰尘混合,健康人吸入后会引起感染。
第二,食物感染。与结核病患者一起吃饭,感染结核病的风险更大,患者接触的食物大多会被结核菌污染。虽然人体的消化道可以杀死大部分的结核杆菌,但是经过消化道后实际上并不那么容易被感染,但是如果吞食了非常大量的结核杆菌,就很有可能引起感染。
第三,垂直传播。这种传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母婴传播。病菌从脐带进入胎儿体内,胎儿就会患上先天性结核病。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