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急性胰腺炎,但生活中很少有人会知道它的病因和症状。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组织的急性炎症。导致胰腺炎的原因有很多。其发病机理是体内血胰酶增多导致胰腺组织自行消化,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那么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是怎样的呢?
1.注意休息。
急性胰腺炎患者需要立即卧床休息。腹痛患者可能更痛苦。当他们在床上时,他们会翻来覆去。这时候就要防止患者摔倒在床上,患者最好选择屈膝侧卧。
2.饮食护理
在急性发作期间,患者需要禁食和缺水一两天。这时候最好通过输液来补充营养。症状缓解时,可使用低糖流质食物。症状逐渐变年轻时,可进行正常饮食,但应避免高脂,以免疾病复发。
3.随时观察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需要抢救,其他患者也需要在治疗过程中随时观察血压、精神状态、脉搏、体温等。在此期间,患者随时会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要注意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
急性胰腺炎是怎么引起的?
胰腺炎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其症状与很多疾病的症状相似,但很少有人了解胰腺炎,也很少有人了解胰腺。事实上,胰腺炎发作时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其症状也让患者非常痛苦。这是一种不可低估的疾病。那么急性胰腺炎是怎么引起的呢?
1.代谢性疾病
高脂血症和高钙血症患者可能有胰腺炎的可能,两者都会导致胰腺血管堵塞,从而导致急性胰腺炎。
2.感染因素
细菌和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如甲型肝炎病毒、细菌性肺炎、腮腺炎病毒等。这些病毒和细菌通过淋巴组织进入胰腺组织,会引起急性胰腺炎。
3、外伤
当人受到外伤或医源性损伤时,胰腺组织可能会发生破裂,损伤后胰腺组织供血不足会引起重症急性胰腺炎。
4.血管因素
如果胰腺的动、静脉闭塞或阻塞,急性胰腺炎的概率就会增加,特别是当胰腺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急性胰腺炎容易复发。
5.酒精因素
长期饮酒的人容易患急性胰腺炎。长期饮酒会导致胰管分泌蛋白质增多,容易导致胰管堵塞或破裂,从而引发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严重吗?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是各种因素引起的胰管堵塞、梗阻、破裂、供血不足、感染等引起的炎症。急性胰腺炎易发生休克,必须及时治疗。很多人对胰腺炎不了解,以为不严重。那么急性胰腺炎严重吗?
1.全身反应
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发热、呕吐等症状。如果胰腺组织坏死自溶,就会出现休克、黄疸、高热、肠麻痹、腹胀、皮下瘀斑等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使患者无法动弹。
2.局部并发症
患者发病后会有一些并发症。胰腺脓肿和胰腺假性囊肿是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此时患者会出现高烧和剧烈腹痛的症状,严重影响胰腺的正常机制。
3.全身并发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还可伴有一些全身性疾病,最常见的是器官衰竭。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真菌感染、脓毒症、高血糖、急性呼吸衰竭、胰性脑病等。人的身体不仅痛苦,还会出现一些脑幻觉,发病后容易形成慢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应该如何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并不少见。通过研究发现,孕妇发病非常普遍,主要是因为孕妇容易出现高血糖和高血脂的症状,而这两种疾病都容易引起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危害很大。如果病情发展,会引起其他并发症。那么急性胰腺炎应该如何治疗呢?
1.抗生素治疗
因为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炎症反应,也需要抗生素治疗,但抗生素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作为辅助治疗。胰腺炎并发感染时会使用抗生素。
2.酸抑制疗法
临床上,医生会服用抗酸剂来抑制胰液的分泌,也可以预防胰腺溃疡的发生。
3.镇痛
腹痛严重的患者一般需要服用一定量的镇痛药物,同时也会进行静脉输液,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患者体内的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
4.胃肠减压
如果急性胰腺炎患者呕吐、腹胀、腹痛严重,医生有必要放置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5.外科疗法
当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应进行手术治疗,主要是手术冷冻和清理坏死的胰腺组织。
如何早期发现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急腹症的一种,一般出现后反应很大。一般来说,患者不能忽视这种腹痛。但由于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与普通肠胃炎非常相似,因此急性胰腺炎常以肠胃炎治疗。当疾病被发现时,急性胰腺炎可能已经变得非常严重。那么如何早期发现急性胰腺炎呢?
1.血糖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糖可能会暂时升高。如果空腹血糖高于10,那么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就比较严重,出现坏死。
2.典型症状
急性胰腺炎发作时,患者首先会出现剧烈的上腹痛,且不会缓解,呈持续性。会伴有压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此时,如果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升高,说明已经发生了急性胰腺炎,但要与肠穿孔相鉴别。
3.血脂
急性胰腺炎患者可以查血脂,一般会导致高脂血症。
4.血钙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钙比普通人少。如果血钙小于2,可能是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此时患者不会出现手脚抽搐的情况。
5.影像检查
发病后,患者在b超检查下会发现胰腺肿大,x光检查下腹腔内会有游离气体,所以会有气泡影。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