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怎么引起的?
鹅口疮是一种非常困扰亲子生活的疾病,会给宝宝造成很大的困扰。引起鹅口疮的渠道很多。只要日常注意,可能会更多的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
1.产道念珠菌引起鹅口疮。
有一种细菌叫白色念珠菌,通常生活在父母和孩子生活的人的肠道、皮肤和阴道中。所以新生儿通过亲子生活的阴道出生时,会接触到这种白色念珠菌,引起细菌感染和鹅口疮,这是一种可以从母亲子宫带出的疾病。因此,如果分娩前未查出疾病,应立即积极治疗,不要让婴儿一出生就患病。
2.暴露不良的器具会引起鹅口疮。
鹅口疮主要是接触感染引起的,所以如果宝宝的奶瓶、乳头、玩具或者大人的皮肤沾上了这种白色念珠菌,就会通过接触传染给孩子。
3.因压力过大而患鹅口疮
宝宝被留在亲子生活中后,需要非常细心的照顾,所以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亲子生活都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当压力增大时,会导致身体各种机能的变化,阻力也会相应降低。此时感染鹅口疮的可能性较大,会从日常接触中传染给宝宝。
鹅口疮的症状
鹅口疮通常发生在婴儿身上,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儿。患病宝宝口腔内的黏膜会充血、红肿,并有许多雪白的针状斑点。时间长了,斑点会逐渐聚在一起形成白斑,很多家长误以为是宝宝嘴里的奶垢而忽略。但是鹅口疮的白斑会长时间遍布宝宝的口腔,所以鹅口疮还有一个名字叫雪口病。这个生病的婴儿整个嘴巴像雪一样白。
除了口腔,嘴唇上的黏膜也会发白,无法用纸巾和棉签擦掉。在感染初期,鹅口疮不容易被发现,宝宝也没有任何疼痛感。可能只是吃东西的时候会觉得不舒服,但是很多亲子生活会把宝宝误认为挑食。随着病情的发展,宝宝进食时会越来越疼痛,逐渐影响食欲,有时还会伴有轻度发热。
如果不及时治疗,白斑会从口腔逐渐扩散到支气管位置,导致食管炎,甚至肺炎,严重的会影响呼吸,进食困难,最终影响宝宝的免疫功能,导致败血症。所以,如果发现宝宝胃口不好,一定要仔细检查宝宝的口腔。
鹅口疮怎么治?
鹅口疮的治疗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内服和外用药膏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的跟随别人的方法。
1.局部用药
对于口腔内的患处,涂抹一些抗菌药物效果明显,定期定期的涂抹抗菌药物对鹅口疮的效果非常明显。
2.全身用药
对于一些病情严重或发现较晚的宝宝,除了外用抗菌药物外,还需要一些口服抗菌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3.膳食控制
除了抗生素,哺乳期的宝宝要注意保持日常饮食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注意肠胃功能。如果消化不良,及时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勤洗澡勤换内衣,宝宝使用的餐具和奶瓶要高温消毒。
4.按摩疗法
中医的一些穴位对鹅口疮的治疗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宝宝进行适当的按摩,盲目的穴位按摩可能会对宝宝产生不好的影响。
鹅口疮对婴儿的危害
鹅疮经常发生在婴幼儿身上。情况好的时候,宝宝口腔没有明显的疼痛感,也不会影响宝宝的正常生活和饮食。这时候家长和孩子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适当涂抹一些抗菌药膏就可以治愈。痊愈后多注意卫生,保持宝宝营养均衡,避免复发。
但如果病情发展到严重影响宝宝进食的程度,后果会更严重。此时病毒会从口腔向内扩散到咽喉甚至肺部,引起真菌性肺炎甚至肠胃炎,甚至全身真菌感染。这种情况下,宝宝会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的症状,然后普通治疗效果就没那么明显了。所以,当发现宝宝有鹅口疮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宝宝的健康状况时刻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所以一定要关注刚出生的宝宝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鹅口疮
预防鹅口疮,要从产妇做起。如果产妇在分娩前患有霉菌性阴道炎,应积极治疗,避免将霉菌传染给胎儿,造成新生儿鹅口疮。
1.新生儿或婴儿吃饭用的餐具、器皿,使用前必须高温消毒。儿童口腔比成人更脆弱,更容易被细菌入侵,所以要保证餐具的清洁卫生。
2.哺乳期的女性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抱孩子前尽量洗手,防止细菌可能伤害孩子的任何机会。
3.宝宝的个人用品也要经常清洗更换,包括床单、睡衣等,定期消毒,定期晒太阳。
4、经常带宝宝做一些适当的户外运动,在阳光下适当洗澡,对增强宝宝的抵抗力,避免细菌入侵有很大的好处。
5.如果宝宝在幼儿园已经过集体生活,那么就要教会宝宝尽量避免和其他小朋友共用毛巾等用具,避免交叉感染。
6.对于天生体质差的宝宝,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抗生素,增强免疫力。
*本文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诊断的医疗诊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