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 有残疾人下乡当知青 太不可思议了吧

文章 3年前 (2021) admin
0

Q1:七十年代 有残疾人下乡当知青 太不可思议了吧?

因为在70年代,每个人都有义务下乡当知识青年的,所以,残疾人在乡下当知青也是正常的

Q2: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知青!许多人后成为国家的脊梁!你赞同这个看法吗!

不一定。钱学森不是知青,但我觉得他是顶梁柱。知青太多了,冷静点。

Q3:20世纪70年代的知识青年下乡对当时和现在的中国有什么影响?

影响上山下乡虽然暂时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毛泽东借此达到了解散红卫兵组织的目的,但是几千万年轻人的青春被荒废,无数家庭被强行拆散,这场运动也造成了各个层面的社会混乱。由于无数本应成为学者专家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在乡间长期务农,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知识断代,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上山下乡运动令无数中国城市青年接触了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此之前从未去过农村,对农村的了了解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和政府的宣传。一些曾经积极参与过文革运动的城市年轻人经过在农村的艰苦生活后,意识到自己被人所欺骗利用,至此彻底放弃了曾经坚信不疑的马列主义革命理想以至于一切理想,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后的道德失序可以在此找到部分根源。一些曾经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的人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作家,如史铁生,叶辛,梁晓声,张承志,张抗抗等,他们都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知青文学。然而,更多的知青则永远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在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中更是首当其冲,经常被工作单位裁减而失业。这场运动改写了一代人的命运。

Q4:有没有有关知青残废人的有关政策?

没有针对知青的二,残疾人优惠帮扶政策1,免费参观残疾人持有残疾证可以免费参观国家博物馆,大型的商业活动,旅游景点以及各个景区等地方。在景区场所内使用政府定价的缆车,游园车子等费用一律减半!有关行人需要为残疾人的出行和通行提供方便。2,交通工具免费盲人,以及一级肢体残疾的人可以持有爱心卡免费乘坐公共交通设备,公交车,地铁,轮渡等交通工具。在公共场所停车,残疾人免停车费。3,生活服务方面市区为残疾人家庭安装有线电视,电话,水和燃气等生活服务给予适当的优惠,某些地区只收取工本费。具体情况要根据当地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对残疾人家庭给予补贴,一般是一万元以下,四千元以上,并且享受捐赠热水器、微波炉等生活设备。对于盲人,聋哑人电视费用,宽带和手机上网流量费给予照顾和相关的优惠。4,生活保障支持对于城乡的贫困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在原有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基础上,再增加20%的比例。5,医疗保障方面残疾人在就医的过程中,免收挂号费。农村特困残疾人在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同时,个人需缴纳部分由国家财政补贴。城镇的残疾人在参加医疗保险的同时,个人只需要缴纳每人60元的保险费用。如果你的家庭中有持有二代残疾人证的儿童,则只需要缴纳10块钱每年的费用即可享受到医疗保险。对城市和农村的残疾人免费实施医疗辅助器具的配置,比如试听残疾和肢体残疾的儿童或者成人。对于贫困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部分予以补助。持有残疾证到社区开证明只需要缴纳普通人基数的30%。6,特殊教育方面对贫困残疾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范围内的残疾儿童,免费学费和教材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对义务教育内寄宿的残疾学生,可以享受到每年国家彩票公益助学金,分别是200元,500元,800元的三个额度(每年200名学生)。对于应届考入二本院校及以上的残疾学生,可一次性享受5000元的助学基金。对于应届考入本科,大专以及中专的残疾学生,分别可以享受到3000,2000,1000的公益助学金。7,就业扶持措施对于符合国家认证的正规企业,每安置一个残疾人就业,就可以享受到退换3.5万元的增值税或者减征营业税。对于残疾人个人劳务所得免受营业税。残疾人个人所得,经申请批准后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于残疾人个人从事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工的,免征增值税,参加批发零售和商业经营的残疾人不享受此优惠。备注:各地情况不同,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异。

Q5:在六、七十年代为什么要下乡,插队什么的?

中国的“知青”一词多出自官方消息,那就看看历史上官方是怎么说的。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同工农结合是知识青年的历史道路》的社论,次年又发表了《知识青年必须同工农相结合》的社论。到了 一九六八年七月,《人民日报》发表《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的社论。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毛泽东发出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人民日报》刊登了《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闲饭》的文章,报道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消息,希望广大知识青年和脱离劳动没有工作的城镇居民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去。 由以上可见: 1)知识青年作为句子结构中的主词,并不依是否“同工农相接合”或“上山下乡”与否而先然存在。 2)上山下乡的年轻人中有一部分是城镇中的无业游民,所以“上山下乡”并不等于知青。 诚然,由于“知青”这个词家喻户晓是从六八年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在很多场合人们已经习惯把“知青”和“上山下乡”等同使用,虽在情理之中,但如绝对化引深,以一代全,是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就南加知青协会而言,根据成立组织的初衷和协会章程,“知青”是指所有的,其人生道路受到当时(文革前后共二十年)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的重大影响的,“前老三届”,“老三届”(66-68),“新五届”(69-73),以及“后五届”(74-78) 中学生。 1.以年代划分 1)自一九五五年报载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的一批中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到一九六零年,知识青年下乡处于试验阶段,规模很小。那时候的知青 基本是指原为农村户口毕业后又回到农村,本文称之为“早期知青”。 2)一九六四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以后。中央成立了“知识青年下乡指导小组”和安置办,各地区也成立了安置知青下乡的专门办事机构。在此之前,已经有六一,六三年两届人数比较集中的毕业生奔赴农场农村,连同后来的六五届下乡知青,被称之为“前老三届”上山下乡知青。 3)“老三届”(66-68),“新五届”(69-73),以及“后五届”(74-78)知青。

Q6:我的表姨是个残疾人 原来是知青 返乡后 当了小学教师 她是个残疾人 她怎么能当知青呢 怎么能当老师?

可能你她是在当上知青以后才残疾的,让她当老师可能是对她的照顾

版权声明:admin 发表于 2021年10月25日 下午10:17。
转载请注明:七十年代 有残疾人下乡当知青 太不可思议了吧 | 热豆腐网址之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