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有答案
Q1:所有的青蛙都可以吃吗
青蛙-青蛙肉青蛙肉不能吃有三个原因:1。青蛙在土里冬眠了半年多。复苏后,体内有许多病毒和细菌,烹饪后无法完全消除。2.目前农作物施用农药和化肥较多,青蛙经常用化肥和农药吞食害虫。如果人们再吃,农药残留会通过“食物链”毒害人。3.青蛙身上还藏着一种叫做双通道尾蚴的寄生虫。人们吃了带有蠕虫的青蛙后,双鳟鱼幼虫寄生在皮肤下和肾脏周围,产生一种液体,使这些组织局部肿胀或脓肿。如果侵犯眼球,会引起角膜溃疡、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青蛙也叫农家鸡。如今,越来越多的农药和化肥被用于农作物。青蛙经常吞食带有杀虫剂和肥料的害虫。如果人们再次食用,农药残留会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导致慢性农药中毒甚至各种癌变。青蛙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省级保护动物,但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用青蛙肉作为补品或佳肴,导致一些商贩肆意捕杀青蛙。实际上,青蛙肉不能组成你的身体。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蛙肉没有特殊的营养,但吃多了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会染上寄生虫病。青蛙在土里冬眠半年。当它们醒来时,体内有许多细菌和毒素,烹饪后无法完全消除。农作物使用更多的化肥和杀虫剂。青蛙经常用化肥和杀虫剂吞食害虫。甚至在吃的时候,很多农药都会被青蛙吸收。如果人们食用它们,农药残留会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们。青蛙体内有一种叫双通道尾蚴的寄生虫。人吃了带虫的蛙肉后,双通道尾蚴寄生在人的皮肤或肾脏周围,产生一种液体,使这些组织局部出现水肿或脓肿。如果侵犯眼睛,会导致角膜溃疡、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此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据《延寿书》云:蛙骨热,食后使人小便淋;孕妇吃青蛙,儿子死(短命);多吃青蛙会让人尿尿,肚脐下疼。”
Q2:餐馆老板吐槽注水牛蛙如气球,市场上这种行为合法吗?
餐馆老板把牛蛙吐得像气球一样,这在市场上是违法的。注水牛蛙与市场情况有关,涉嫌掺假、以次充好,扰乱市场正常销售行为。注水牛蛙已经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随着牛蛙的价格不断上涨,人们为了赚更多的钱,把肚子里的水灌满。牛蛙的肚子鼓鼓的,像气球一样大。好像是用针扎的,随时会砰的一声爆开。武汉一位餐馆老板土超:表示,牛蛙注水已经是业内潜规则,但太过分了。当然,也有专业人士表示,只牛蛙可能有一种叫腹水的疾病。所以看起来牛蛙的胃就像一个气球,它的腹部不是水而是液体。无论如何,销售注水牛蛙或患病牛蛙都是违法的,可以定性为销售伪劣产品罪。1.餐馆老板像吹气球一样吐注水牛蛙,这在市场上是违法的。他涉嫌在我国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他在市场上购买注水牛蛙,这是行业潜规则,卖家知法犯法。牛蛙注水量过大,严重威胁牛蛙的生命安全。就连青蛙协会都说牛蛙注水后一天都活不了。如果不小心在市场上买到了注水牛蛙,不仅会涉及到磅数不足的问题,还会在食用后威胁到人们的健康。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属于销售伪劣产品。二是注水牛蛙属于销售伪劣产品,涉嫌掺假,威胁市场正常运行。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在我国,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受到严厉打击。特别是严重危害市场正常运行、危害人体健康的,将被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销售注水牛蛙违法,涉嫌销售劣质产品。那么,你知道卖劣质产品该怎么罚款吗?出来听听。
Q3:牛蛙养殖
国家中国林蛙和美国牛蛙养殖技术目前中国林蛙养殖有三种方法:温室养殖、室外大田养殖和田沟封闭放养。但温室栽培的经济效益更为明显。中国林蛙以昆虫为主食,温室养殖中国林蛙的活体食物主要有黄粉虫、蛆和蚯蚓。除了用麦麸喂养黄粉虫外,其他两种饵料都可以用畜禽粪便或无毒有机垃圾喂养,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所以可以说林蛙养殖是一个资金少见效快的新兴产业。日光温室投资1.5万元(400平方米)。饲养黄粉虫有两个房间,饲料成本5000元,可饲养8 ~ 10万只幼蛙。那一年,大约有2万只雌性青蛙可以被宰杀。按照市场最低价,每只青蛙售价5.00元,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既能收回当年投资,又有较高的经济回报。牛蛙原产于北美,是最大的食用蛙种。牛蛙生长快,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国外用于养殖的牛蛙包括美国牛蛙、沼泽绿牛蛙、春牛蛙、非洲牛蛙和非洲牛蛙。牛蛙的体重可以超过1公斤。牛蛙喜欢高温高湿,经常栖息在池塘边水边的草丛里。它们特别喜欢栖息在池塘坑边被水波冲击的半干半湿的土洞里。通常,它们的下半身浸入水中,头部暴露在水中,头部向外。牛蛙像牛一样唱歌。当你听到牛蛙时,你可以预测产卵期即将到来,产卵期结束后停止歌唱。牛蛙养殖及幼蛙养殖技术(1)牛蛙养殖牛蛙5-7月开始产卵,产卵的最适水温为24-28,产卵时间为10-30分钟。产卵量因雌蛙袋个体大小而异,一般为数千至5万枚卵。产卵后30分钟,应收集鱼类。采集和捕捞鸡蛋时,人要站在水中,用剪刀将鸡蛋周围和下面的杂草全部剪掉,用采卵器将鸡蛋运送到孵化池进行孵化。孵化池要求水深50-60厘米,面积1.2-2平方米,每平方米孵化6000个卵为宜。孵化鸡蛋,水温应在20-30,水的酸碱度应在7-7.5。重金属离子含量不得超过饮用水标准。孵化时不要扰动水体,灌水时防止流量和高度过大,池上设置遮荫棚,防止暴晒和暴雨。2)蝌蚪的培养刚孵化的牛蛙蝌蚪游泳能力差,只能在孵化池中饲养十天左右才能转移到蝌蚪池中。蝌蚪应在清洗消毒后5-7天放入池中。水池不宜过大,但应30-36平方米,最小6-8平方米,水深0.6-1.2米。蝌蚪所需的适宜水温为26-30。气温较高时,应设置凉棚,适当加深水位,勤换水。孵化后10天每平方米放养1000-2000只蝌蚪,孵化10-20天后每平方米放养500-1000只蝌蚪,30天后每平方米放养100-130只蝌蚪。蝌蚪孵化4-15天后开始吃单细胞藻类,然后是各种动物饵料,如螺肉、鱼肉、动物内脏、死鱼等。可以适当添加,然后一些米糠、玉米粉、豆饼、麦麸、粥等。投喂量:7-30天内每天40-70g,动物饵料占60%;30天后,当它们变态时,每100只蝌蚪喂40-80g,动物饵料占47%。每天下午4-5点放一次。商品蛙类的繁殖地要选在水源充足、干旱不燥、不淹水、遮阴多的地方,潮湿、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和杂草丛生的田野比较好。面积根据养殖数量确定,可池塘或沟渠养殖,冬季水深保持在1-1.2m。青蛙池周围应该有芦苇帘、竹栅栏或铁丝网、尼龙网、砖墙
青蛙只吃活性饵料,需要人工补充。方法如下:1 .光线捕捉昆虫。最好使用30瓦的紫外线灯或40瓦的黑光灯。天黑时,可以看到牛蛙跳跃吞虫的热闹景象。2.补充小鱼小虾。第一种方法是在蛙塘附近挖浅水坑,放入小鱼小虾补充饵料不足;其次,在底部用尼龙砂布钉上一个木竹制成的槽形饵料盘,将盘中的水与池水连接,固定在蛙塘的阴凉处,放入活的小鱼小虾。天气转凉,昆虫稀少时,这种方法效果显著。3.蝗虫、尾数、蟋蟀等昆虫是人工捕捉放入蛙池杂草中,让青蛙自然进食。青蛙病防治:红腿病1。疾病:病蛙行动缓慢,食欲不振。青蛙腹部和大腿内侧皮下点状出血,病情严重时腿部肌肉明显充血。常并发肠胃炎等疾病。2.病因:水质恶化和高放养密度是诱发本病的重要条件。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和不动杆菌。3.危害:该病发病期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病季节为5-10月。宁波等沿海地区发病率较高。如果采用干法越冬,在越冬过程中也会发病。红腿病的发病率一般在20-30%,病死率在20-50%之间,最高可达80%以上。4.防治方法:(1)定期换水,保持池水清洁。(2)适当控制放养密度。随着牛蛙的生长,要根据牛蛙的池体大小、水温和规格,及时分开养殖,调整放养密度。(3)用3ppm高锰酸钾或4ppm“瓦小安”对水进行消毒,对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4)在蛙饲料中掺入“蛙病宁”、“SMZ”等药物,对病蛙有较好的疗效。(2)烂皮病1。症状:发病初期,牛蛙背部皮肤失去光泽,出现白斑,然后表皮脱落开始溃烂,露出背部肌肉。烂斑四周灰白色,病重时可延伸至四肢。眼瞳症初期,青蛙出现颗粒状突起,逐渐变白直至形成白色脂质膜覆盖眼球表面。青蛙在疾病初期仍然可以活动,但在严重的情况下拒绝进食,直到死亡。牛蛙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因蛙体大小而异,一般为4-15天,老年人可达一个月以上。2.病因:本病的病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不均衡。饲料单一,缺乏微量元素,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原因。 (2)外表受损,导致细菌及真菌的继发感染。 (3)原发性细菌感染。醋酸钙不动杆菌是主要病原之一。 3、危害:该病好发于150克以下的小蛙,刚完成变态后的幼蛙发病率更高。时间一般为4-9月,春秋两季是发病的高峰时间。有发病快、病期长的特点。发病率在20-50%之间,单纯以蚕蛹为饲料的养蛙地区发病率更高。病死率通常在30-70%,高时可达90%以上。 4、防治方法: (1)在蝌蚪变态前期进行强化培养,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如钙、磷、碘等,不仅能提高蝌蚪的变态成活率,而且可使变态后的幼蛙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2)定期换水,改善养殖环境,并对养殖场作定期药物消毒。消毒用药一般为高锰酸钾、蛙消安、生石灰、孔雀石绿等。 (3)在幼蛙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并努力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多样化,使蛙的营养摄入保持平衡。 (4)药物治疗。若以“蛙消安”4-5ppm对病蛙池泼洒消毒,用药两次,4天后病情可得到控制;用3ppm的高锰酸钾与冰醋酸合剂全池泼洒的方法,可使病蛙停止死亡,病轻者恢复健康。 (三) 暴发性出血败血症 1、病症:发病蝌蚪腹部有明显的红色出血点,咽部及肛门四周的出血现象更为明显,重症时,体表出现几近透明的溃疡斑,眼球突出、充血,时有烂尾现象,鳃因失血而呈灰白色,腹部鼓胀,腹水严重,肝、肠明显充血,死亡前有在水面打转的现象。 2、病因:水质恶化,放养密度过高是引发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原目前尚不清楚。 3、危害:该病的发生表现为暴发性,且传染性极强。发病时间为5月中旬至9月下旬,水温一般在20℃以上。蝌蚪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3天,严重者可在一周内使整个蛙场的蝌蚪全部死尽。主要危害对象是蝌蚪,以变态期内的蝌蚪发病死亡尤为严重,幼蛙也时有发生该病。此病1995年呈暴发性流行,从对海盐县官塘的近千亩养殖池的调查显示,约有80%的春季蝌蚪暴发了该病,死亡率达60-100%,危害极为严重。 4、防治对策:该病因具暴发性、病期短的特点,目前尚无显著疗效的治疗药物。减少该病的损失应以预防为主: (1)蝌蚪池在放养前应清池。清池的药物可用生石灰(50-100ppm)、蛙消安(10ppm)、强氯精(3-5ppm)等。 (2)加强管理,做好场地的清洁消毒工作。各养殖池的进排水应独立分开,工具在用前用后要消毒。蝌蚪入池前用20ppm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杜绝外来病原的传染。 (3)定期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合理放养密养,减少发病机会。 (4)在蝌蚪饲料中定期添加一些药物如“蛙用碘”、“SMZ”及“先锋霉素”等,池水用2-3ppm的高锰酸钾与乙酸的混合液消毒,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四) 肝炎(O氏病) 1、病症:外表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体色失去光泽,呈灰黑色。一旦发病,牛蛙很快停食,病蛙伏于草丛等阴湿处,四肢无力,肌体瘫软如一团稀泥,口腔时或有含血丝的粘粹吐出,并常伴有舌头从口腔中吐出的现象。解剖观察,病时肝脏严重色变,或失血呈灰白色,或严重充血而成紫黑色。胆汁浓而成墨绿色。肠、胃内无食物,仅有少量粘液,并有肠段套进胃中的现象。 2、病因:由细菌感染所致。蛙池长期不清池,水质恶化引发该病的重要因素。 3、流行及危害:该病临床表现为急性,传染性极强。发病时间为每年的5-9月,而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主要危害对象是150克以上的成蛙。牛蛙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为2-3天,死亡率极高。1992年在台州椒江郊区的近三百亩成蛙养殖池中,约有60%的蛙池发生了该病;1995年,广德邱村地区的600余亩蛙池,有70%以上的面积发病。两地的牛蛙病死率均在60-90%之间,危害极大。 4、防治方法:预防是减少该病损失的主要手段,可参考采用以下措施: (1)牛蛙在放养前应对蛙池作彻底的清塘消毒,尤其是已养过几年牛蛙的老池则更应做到这一点。 (2)在养殖过程中应加管理,定期换水,使牛蛙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蛙场及食场应经常用药物消毒,药物可选用“鱼虾宁”、“蛙消安”、“生石灰”等。 (3)杜绝投喂变质饲料,饲料应新鲜和多样化。所有因病死亡的鱼、虾、河蚌以及其他动物均不能作为牛蛙的饲料。 (4)在选购蛙种时,应极力避免将病蛙带入自己的养殖场中。牛蛙入池前应进行体外消毒,消毒方法一般为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分钟。 (5)养殖场中应备有消毒池或缸,工具使用前后要及时消毒,并避免工具的交叉使用和借用。 (6)牛蛙如出现病情,则应及时捞出病蛙和死蛙进行消毒处理,发病池用“蛙消安”或“蛙安粉”作全池泼洒消毒。 (7)病蛙池用“蛙肝宁”拌饲投喂,结合消毒剂水体消毒,可有效控制该病。 (五) 脑膜炎 1、病症:病蛙肤色发黑,厌食,其典型临床症状为脖子歪斜朝向一边,身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流动时表现为腹部朝上并打转,解剖观察,病蛙的肝、肾、肠等均有充血现象。 2、病因:受细菌感染所致。主要病原菌为脑膜败血黄杆菌。 3、危害:该病最早在上海发现,1994、1995年间在嘉兴、湖州等相继发生。其危害的主要对象是100克以上的大蛙,传染性很强,发病时间一般在7-10月份,水温20℃以上。牛蛙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因水温高低而有不同,一般4-7天,温度低时则可延长到15天以上。1994年,湖州千金乡约400亩蛙池中有40%以上的蛙感染了该病,死亡在40-90%之间。 4、防治方法: (1)对蛙池作定期药物消毒,定期换水。消毒用药可参考使用如“强力杀菌消毒剂”、“高锰酸钾与乙酸混合剂”等。 (2)在饲料中拌入“蛙病宁II号”药物,对该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3)SMZ、蛙病宁等药物对该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六) 腹水病 1、病症:蝌蚪腹部膨胀,严重腹水是此病的主要病症。解剖可见肠内充气明显,后肠近肛门处时有结节状阻塞物,肝、胆等无明显变化。蝌蚪病后,活动明显减弱,食量减少。 2、病因:引发该病的病原不详,在病蝌蚪的肝组织中分离不到细菌。 3、流行及危害:腹水病的危害对象为蝌蚪,经调查比较,越冬后的上年秋季蝌蚪发病率明显高于当年春季蝌蚪。该病多发于春夏季(4-8月),水温20℃以上,有很强的传染性,蝌蚪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通常为3-5天,个别池在一周内蝌蚪全部病死。1996年春,海盐、湖州等地的蝌蚪几乎同时发生该病,调查了湖州千金镇约160亩蝌蚪养殖池,其中发生腹水病的有110亩,发病率为70%,蝌蚪的病死率一般在30-70%之间,高者达100%。 4、防治方法:控制该病应以预防为主。 (1)合理控制蝌蚪的放养密度,及时换水,使水质保持清新。 (2)不从发病地区引进蝌蚪,蝌蚪在放入池前用高锰酸钾消毒。 (3)饲料应当浸泡后投喂,保证饲料多样、适口和新鲜。 (4)发病后,对池水用PVP-碘1-2ppm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拌入先锋霉素或PVP-碘投喂。 【九招解决蛙类饲料】 时下,蛙类养殖较为普遍,而开发动物性饲料是重要环节。现介绍九条途径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养殖蚯蚓。 在牛蛙池内的陆地,投入牛粪、烂水果、洗米水等,与土拌和,放进种蚯蚓,让其繁殖。经一段时间养殖后,晚间蚯蚓出土活动,便可被牛蛙捕食。也可利用零星荒地,施足牛粪等以培养蚯蚓,每平方米可产成蚓5~7公斤。 2、灯光诱虫。 在蛙池食台上方,离水面23厘米处,吊挂30瓦的黑光灯或紫光灯,可诱落昆虫、飞虱等,晚上牛蛙会聚集灯下捕食。此法在5~9月份效果最好,开灯应在太阳下山后至上半夜,下半夜多露水,昆虫少,应关灯节省用电。 3、养殖福寿螺。 利用零星沟塘或建小池,也可在蛙池水中繁殖、养殖,在高温季节每5~10天产一桃红色卵块,每一卵块有卵1000粒左右,卵破膜孵出小螺便作牛蛙饲料。 4、养蚕。 利用房前屋后种桑养蚕,蚕生长快,一生只需20天左右,幼蚕可用来喂幼蛙,长到4.5~5龄,可用来喂成蛙。 5、饲养黄粉虫。 黄粉虫是牛蛙的最好饲料,易饲养,只需麦麸和青菜叶即可饲喂。但虫子生长慢,必须扩大饲养量,方能保证饲料供应。 6、诱蝇育蛆。 在牛蛙养殖池上方30厘米处吊挂大口盆、托盘等,内放诱饵如废畜肉、鱼内脏等诱蝇育蛆,当蝇蛆爬离盆口掉入水中,便成了蛙的佳肴。也可建一小池,在池内放入豆腐渣,再投入洗米水等,在池面上加盖,过若干天蛆虫育成,就可投喂牛蛙。 7、培养水蚤。 水蚤俗称“红虫”、“鱼虫”,是小蝌蚪的理想饲料。先将培养池中的水排干,清池消毒后,每平方米池内撒干鸡粪、豆腐渣等各1千克(或其它畜禽肥料),最好经日光曝晒一周后,灌水40厘米,并放入水蚤种源,几天后池水变绿,两周后池水中即可繁殖出大量水蚤。 8、利用下脚料。 将肉联厂、饭店屠宰下脚料消毒干净、捣细,拌入混合饲料投喂。有缫丝厂的地方,可用蚕蛹作饲料,还可购买猪肺、牛肺,切碎投喂。 9、捕捉小鱼虾。 地处河道、湖泊或鱼池附近的养殖点,可经常捕捉野杂鱼、小虾作饲料。
Q4:蟾蜍肉怎么吃?
蛤蟆也叫蛤蟆。蟾蜍体内有大量的毒液,可以用来捕捉害虫,所以蟾蜍也被认为是一种有益的昆虫。蟾蜍体内的毒液清洗干净后还可以入药,具有麻醉、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营养价值极高。但是很多人还是不知道蟾蜍要怎么治疗才能吃。剥癞蛤蟆,捉癞蛤蟆,小心翼翼地喷出毒液。如果只是吃的问题,什么能嚼、能咽、能消化的都可以吃,肉也可以吃,但是皮有毒。1.怎么吃1。拿着蛤蟆的外套。传统的方法是将蟾蜍直接去皮,然后加工成蟾酥。一只癞蛤蟆只能在张骞加工成蟾酥,既浪费资源,降低经济效益,又费时。2.采用新技术,蟾蜍每年可以像蛇一样剥皮,一年可以剥皮3 ~ 4次,完全不影响蟾蜍的健康成长。3.据33,360,010-30,000记录,蟾皮是治疗恶性肿胀等顽固性疾病的天然灵丹妙药。特别是能抵抗癌细胞扩散,抑制癌细胞生长。此外,还能显著治疗乙肝、肝硬化、肝腹水、白血病、疔疮、乳腺肿瘤、骨结核、骨髓炎、小儿疳积、发热等数十种疾病。2.扩展数据:1。蟾蜍分布在全国各地。从春末到秋末,白天经常潜伏在草丛和庄稼之间,或者房屋和旱地周围的岩石和洞穴下,黄昏时经常沿着路边和草地爬行觅食。他动作缓慢笨拙,不擅长游泳。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爬行,但遇到危险时,他也会小步快跑。2.蟾蜍是无尾目和蟾蜍科的总称。最常见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称蛤蟆。皮肤粗糙,背部长满大小不一的痘痘,都是皮脂腺。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造蟾酥的原料。3.蟾蜍一般指26属300多种蟾蜍。主要分布在除马达加斯加岛、波利尼西亚和两极以外的世界各地。4.白天,蟾蜍经常藏在黑暗的地方,比如岩石下、土洞里或草丛里。晚上,它们在池塘、沟渠、河岸、田野、菜园、路边或房屋周围活动,尤其是下雨后,它们经常集中在干燥的地方捕食各种害虫。冬天,蟾蜍经常潜伏在水下的泥土或烂草丛中,有的在陆地的土壤中越冬。
Q5:投资牛蛙养殖
这位兄弟你好:我给你介绍一下,国林蛙和美国牛蛙养殖技术与投资 林蛙养殖目前有温室养殖,室外建场养殖和野外封沟放养等三种方法。但温室养殖的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林蛙以昆虫为主食,温室养殖林蛙的活饵料,主要是黄粉虫,蝇蛆和蚯蚓等。除黄粉虫饲养需用麸皮外,其他两种饵料都可以用禽畜粪或无毒害的有机垃圾饲养,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养殖成本。因此可以说林蛙养殖是一项头资小,见效快的新兴行业。 日光温室大棚投资1.5万元(400平方米)。饲养黄粉虫用房两间,加上饲料成本5千元,可养幼蛙8~10万只,当年可出栏雌蛙2万只左右,按市场最低价计算,每只5.00元,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不但当年可收回投资,并且还有很高的经济回报。 牛蛙原产于北美洲,是食用蛙中体型最大的种类。牛蛙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国外养殖用的牛蛙有美国牛蛙、沼泽绿牛蛙、春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牛蛙个体重可达1公斤以上。 牛蛙喜高温荫湿,多栖息在池塘边沿近水处的草丛中,特别喜欢栖息在池塘坑边被水的波浪击拍而成的半干半湿的土穴中,往往下半身浸去水中,头部露出水面,头向外。牛蛙鸣叫声酷似黄牛,听到牛蛙叫声,可预知产卵期即将来临,产卵期过后即停止鸣叫。 牛蛙繁殖及幼蛙培育技术 (一) 牛蛙的繁殖 牛蛙到5-7月开始产卵,产卵的最适水温为24-28℃,产卵时间为10-30分钟,产卵量随母蛙袋子个体大小而异,一般产卵为数千至5万粒。产卵后30分钟即应采捞,采捞卵块时,人要站在水中,用剪刀将卵块周围和卵块下边与其相连的杂草全部剪断,用采卵器将卵块搬运至孵化池进行孵化。孵化池要求50-60厘米深的水体,面积1.2-2平方米,每平方米孵6000粒卵为宜。卵的孵化,水温要求20-30℃,水的pH值为7-7.5;重金属离子含量不得超过饮用水标准。孵化过程中不要惊动水体,灌水要防止流量与高度不宜过大,池上搭荫棚防暴晒和暴雨。 二) 蝌蚪的培育 刚孵出的牛蛙蝌蚪游泳能力差,要在孵化池中饲养十天左右才能转入蝌蚪池。蝌蚪池要清洗消毒后5-7天再放入蝌蚪,池子不宜过大,30-36平方米为宜,最小可设6-8平方米,水深0.6-1.2米。 蝌蚪要求的适宜水温是26-30℃,盛署高温要搭设凉棚,适当加深水位,勤换新水。刚孵化10天的蝌蚪,每平方米放养1000-2000尾,孵化后10-20天的蝌蚪,每平方米放500-1000尾,30天后每平方米放100-130尾。蝌蚪孵出4-15天后开始摄食单细胞藻类,以后可适当增加各种动物性饵料,如田螺肉、鱼肉、动物肉脏、死鱼等,再搭配部分米糠、玉米粉、豆饼、麦麸、稀饭等。 投饵量:7-30天内日投饵40-70克,动物饵料占60%;30天后到变态,每百只蝌蚪投饵40-80克,动物性饵料占47%。一天投放一次,在下午4-5点钟进行。 商品蛙的养殖 饲养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干旱不干涸,洪水不泛滥,树荫多的地方,以潮湿、温暖背阳的地方和杂草丛生地较好,面积要根据养殖数量而定,可开塘养殖,也可开沟养殖,水深冬季要保持1-1.2米。蛙池周围要用芦帘、竹篱笆或铁丝网、尼龙网、砖墙等围起来,围栏要入土15-20厘米,高1.5米,防止牛蛙外逃。池中要种植莲藕及其他叶大叶多的挺水植物,也可种植水花生、睡莲等水草,水面到围墙间须留1-2米较缓坡的陆地,并要为蛙修建蛙穴,可用粘土泥团做,也可用砖作骨架,内外侧涂上一层泥以免擦伤蛙皮。蛙洞与池地面平行,进深50-70厘米,宽15-20厘米,高10-15厘米,洞内要有2-5厘米深的水。 蛙只吃活动饵料,需要人工补充饵料,方法有: 1、灯光诱虫。用30瓦的紫外灯或40瓦的黑光灯效果较好,天黑即开灯,可看到牛蛙群集灯下,跳跃吞食昆虫的热闹情景。 2、补充小鱼虾。其方法一,是在蛙池边挖浅水坑,投入小鱼虾,以补充饵料不足;其二,采用木竹制成的槽状饵料盘,其底钉上尼龙沙布,盘中水与池水相接,固定在蛙池内荫凉处,放入活的小鱼虾。天气转凉,昆虫稀少时采用这种方法有显著作用。 3、人工捕捉蝗虫、螳螂、蝼蛄等昆虫放入蛙池杂草中,让蛙自然摄食。 蛙病的防治: 红腿病 1、病症:病蛙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病蛙腹部及大腿内侧皮下点状出血,病重时,腿部肌肉明显充血。常与“肠胃炎”等病并发。 2、病因:水质恶化,放养密度过高是诱发该病的重要条件。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孢菌和不动杆菌。 3、危害:该病的病期较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此病,主要发病季节在5-10月份。宁波等沿海地区发病较高,如是干法越冬,则在越冬期间也发生该病。红腿病的发病率一般为20-30%,病死率在20-50%之间,高者可达80%以上。 4、 防治方法: (1)定期换水,使池水保持清洁。 (2)适当控制放养密度,随着牛蛙的生长,应根据池大小、水温高低和牛蛙规格及时分养,调整放养密度。 (3)水体用 3ppm的高锰酸钾或4ppm的“蛙消安"消毒,对该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4)在蛙饲料中拌入“蛙病宁”、“SMZ”等药物投喂,对病蛙有较好的疗效。 (二) 烂皮病 1、病症:该病初发时,牛蛙的背部皮肤失去光泽并出现白斑,之后,表皮脱落并开始溃烂,露出背肌,烂斑四周呈灰白色,病重时,可扩展到四肢。蛙眼瞳孔病初时出现粒状突起,逐渐发白,直至形成一层白色脂膜覆盖在眼球表面。病蛙初时尚能行动,重症时则拒食不动,直至死亡。牛蛙病后至死亡时间根据蛙体大小而长短不一,一般4-15天,长者可达一月以上。 2、病因:引发该病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营养不平衡。投喂的饲料单一,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尤其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缺乏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原因。 (2)外表受损,导致细菌及真菌的继发感染。 (3)原发性细菌感染。醋酸钙不动杆菌是主要病原之一。 3、危害:该病好发于150克以下的小蛙,刚完成变态后的幼蛙发病率更高。时间一般为4-9月,春秋两季是发病的高峰时间。有发病快、病期长的特点。发病率在20-50%之间,单纯以蚕蛹为饲料的养蛙地区发病率更高。病死率通常在30-70%,高时可达90%以上。 4、防治方法: (1)在蝌蚪变态前期进行强化培养,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如钙、磷、碘等,不仅能提高蝌蚪的变态成活率,而且可使变态后的幼蛙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2)定期换水,改善养殖环境,并对养殖场作定期药物消毒。消毒用药一般为高锰酸钾、蛙消安、生石灰、孔雀石绿等。 (3)在幼蛙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并努力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多样化,使蛙的营养摄入保持平衡。 (4)药物治疗。若以“蛙消安”4-5ppm对病蛙池泼洒消毒,用药两次,4天后病情可得到控制;用3ppm的高锰酸钾与冰醋酸合剂全池泼洒的方法,可使病蛙停止死亡,病轻者恢复健康。 (三) 暴发性出血败血症 1、病症:发病蝌蚪腹部有明显的红色出血点,咽部及肛门四周的出血现象更为明显,重症时,体表出现几近透明的溃疡斑,眼球突出、充血,时有烂尾现象,鳃因失血而呈灰白色,腹部鼓胀,腹水严重,肝、肠明显充血,死亡前有在水面打转的现象。 2、病因:水质恶化,放养密度过高是引发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原目前尚不清楚。 3、危害:该病的发生表现为暴发性,且传染性极强。发病时间为5月中旬至9月下旬,水温一般在20℃以上。蝌蚪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3天,严重者可在一周内使整个蛙场的蝌蚪全部死尽。主要危害对象是蝌蚪,以变态期内的蝌蚪发病死亡尤为严重,幼蛙也时有发生该病。此病1995年呈暴发性流行,从对海盐县官塘的近千亩养殖池的调查显示,约有80%的春季蝌蚪暴发了该病,死亡率达60-100%,危害极为严重。 4、防治对策:该病因具暴发性、病期短的特点,目前尚无显著疗效的治疗药物。减少该病的损失应以预防为主: (1)蝌蚪池在放养前应清池。清池的药物可用生石灰(50-100ppm)、蛙消安(10ppm)、强氯精(3-5ppm)等。 (2)加强管理,做好场地的清洁消毒工作。各养殖池的进排水应独立分开,工具在用前用后要消毒。蝌蚪入池前用20ppm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杜绝外来病原的传染。 (3)定期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合理放养密养,减少发病机会。 (4)在蝌蚪饲料中定期添加一些药物如“蛙用碘”、“SMZ”及“先锋霉素”等,池水用2-3ppm的高锰酸钾与乙酸的混合液消毒,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四) 肝炎(O氏病) 1、病症:外表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体色失去光泽,呈灰黑色。一旦发病,牛蛙很快停食,病蛙伏于草丛等阴湿处,四肢无力,肌体瘫软如一团稀泥,口腔时或有含血丝的粘粹吐出,并常伴有舌头从口腔中吐出的现象。解剖观察,病时肝脏严重色变,或失血呈灰白色,或严重充血而成紫黑色。胆汁浓而成墨绿色。肠、胃内无食物,仅有少量粘液,并有肠段套进胃中的现象。 2、病因:由细菌感染所致。蛙池长期不清池,水质恶化引发该病的重要因素。 3、流行及危害:该病临床表现为急性,传染性极强。发病时间为每年的5-9月,而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主要危害对象是150克以上的成蛙。牛蛙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为2-3天,死亡率极高。1992年在台州椒江郊区的近三百亩成蛙养殖池中,约有60%的蛙池发生了该病;1995年,广德邱村地区的600余亩蛙池,有70%以上的面积发病。两地的牛蛙病死率均在60-90%之间,危害极大。 4、防治方法:预防是减少该病损失的主要手段,可参考采用以下措施: (1)牛蛙在放养前应对蛙池作彻底的清塘消毒,尤其是已养过几年牛蛙的老池则更应做到这一点。 (2)在养殖过程中应加管理,定期换水,使牛蛙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蛙场及食场应经常用药物消毒,药物可选用“鱼虾宁”、“蛙消安”、“生石灰”等。 (3)杜绝投喂变质饲料,饲料应新鲜和多样化。所有因病死亡的鱼、虾、河蚌以及其他动物均不能作为牛蛙的饲料。 (4)在选购蛙种时,应极力避免将病蛙带入自己的养殖场中。牛蛙入池前应进行体外消毒,消毒方法一般为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分钟。 (5)养殖场中应备有消毒池或缸,工具使用前后要及时消毒,并避免工具的交叉使用和借用。 (6)牛蛙如出现病情,则应及时捞出病蛙和死蛙进行消毒处理,发病池用“蛙消安”或“蛙安粉”作全池泼洒消毒。 (7)病蛙池用“蛙肝宁”拌饲投喂,结合消毒剂水体消毒,可有效控制该病。 (五) 脑膜炎 1、病症:病蛙肤色发黑,厌食,其典型临床症状为脖子歪斜朝向一边,身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流动时表现为腹部朝上并打转,解剖观察,病蛙的肝、肾、肠等均有充血现象。 2、病因:受细菌感染所致。主要病原菌为脑膜败血黄杆菌。 3、危害:该病最早在上海发现,1994、1995年间在嘉兴、湖州等相继发生。其危害的主要对象是100克以上的大蛙,传染性很强,发病时间一般在7-10月份,水温20℃以上。牛蛙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因水温高低而有不同,一般4-7天,温度低时则可延长到15天以上。1994年,湖州千金乡约400亩蛙池中有40%以上的蛙感染了该病,死亡在40-90%之间。 4、防治方法: (1)对蛙池作定期药物消毒,定期换水。消毒用药可参考使用如“强力杀菌消毒剂”、“高锰酸钾与乙酸混合剂”等。 (2)在饲料中拌入“蛙病宁II号”药物,对该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3)SMZ、蛙病宁等药物对该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六) 腹水病 1、病症:蝌蚪腹部膨胀,严重腹水是此病的主要病症。解剖可见肠内充气明显,后肠近肛门处时有结节状阻塞物,肝、胆等无明显变化。蝌蚪病后,活动明显减弱,食量减少。 2、病因:引发该病的病原不详,在病蝌蚪的肝组织中分离不到细菌。 3、流行及危害:腹水病的危害对象为蝌蚪,经调查比较,越冬后的上年秋季蝌蚪发病率明显高于当年春季蝌蚪。该病多发于春夏季(4-8月),水温20℃以上,有很强的传染性,蝌蚪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通常为3-5天,个别池在一周内蝌蚪全部病死。1996年春,海盐、湖州等地的蝌蚪几乎同时发生该病,调查了湖州千金镇约160亩蝌蚪养殖池,其中发生腹水病的有110亩,发病率为70%,蝌蚪的病死率一般在30-70%之间,高者达100%。 4、防治方法:控制该病应以预防为主。 (1)合理控制蝌蚪的放养密度,及时换水,使水质保持清新。 (2)不从发病地区引进蝌蚪,蝌蚪在放入池前用高锰酸钾消毒。 (3)饲料应当浸泡后投喂,保证饲料多样、适口和新鲜。 (4)发病后,对池水用PVP-碘1-2ppm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拌入先锋霉素或PVP-碘投喂。【九招解决蛙类饲料】 时下,蛙类养殖较为普遍,而开发动物性饲料是重要环节。现介绍九条途径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养殖蚯蚓。在牛蛙池内的陆地,投入牛粪、烂水果、洗米水等,与土拌和,放进种蚯蚓,让其繁殖。经一段时间养殖后,晚间蚯蚓出土活动,便可被牛蛙捕食。也可利用零星荒地,施足牛粪等以培养蚯蚓,每平方米可产成蚓5~7公斤。2、灯光诱虫。在蛙池食台上方,离水面23厘米处,吊挂30瓦的黑光灯或紫光灯,可诱落昆虫、飞虱等,晚上牛蛙会聚集灯下捕食。此法在5~9月份效果最好,开灯应在太阳下山后至上半夜,下半夜多露水,昆虫少,应关灯节省用电。3、养殖福寿螺。利用零星沟塘或建小池,也可在蛙池水中繁殖、养殖,在高温季节每5~10天产一桃红色卵块,每一卵块有卵1000粒左右,卵破膜孵出小螺便作牛蛙饲料。4、养蚕。利用房前屋后种桑养蚕,蚕生长快,一生只需20天左右,幼蚕可用来喂幼蛙,长到4.5~5龄,可用来喂成蛙。5、饲养黄粉虫。黄粉虫是牛蛙的最好饲料,易饲养,只需麦麸和青菜叶即可饲喂。但虫子生长慢,必须扩大饲养量,方能保证饲料供应。6、诱蝇育蛆。在牛蛙养殖池上方30厘米处吊挂大口盆、托盘等,内放诱饵如废畜肉、鱼内脏等诱蝇育蛆,当蝇蛆爬离盆口掉入水中,便成了蛙的佳肴。也可建一小池,在池内放入豆腐渣,再投入洗米水等,在池面上加盖,过若干天蛆虫育成,就可投喂牛蛙。7、培养水蚤。水蚤俗称“红虫”、“鱼虫”,是小蝌蚪的理想饲料。先将培养池中的水排干,清池消毒后,每平方米池内撒干鸡粪、豆腐渣等各1千克(或其它畜禽肥料),最好经日光曝晒一周后,灌水40厘米,并放入水蚤种源,几天后池水变绿,两周后池水中即可繁殖出大量水蚤。8、利用下脚料。将肉联厂、饭店屠宰下脚料消毒干净、捣细,拌入混合饲料投喂。有缫丝厂的地方,可用蚕蛹作饲料,还可购买猪肺、牛肺,切碎投喂。9、捕捉小鱼虾。地处河道、湖泊或鱼池附近的养殖点,可经常捕捉野杂鱼、小虾作饲料。
Q6:养殖黑斑蛙需要喂食药物防病吗?
养殖黑斑蛙需要投喂预防疾病的药物。青蛙的生活习惯1。青蛙喜欢群居,经常有几只或几十只青蛙一起栖息。繁殖季节,黑蛙成群聚集在稻田和池塘的静水中,相拥产卵。白天,黑斑蛙经常躲在沼泽、池塘、稻田等杂草和水生植物中。黄昏后和晚上出来活动和捕食。2.一般在11月开始冬眠,钻入离水不远的阳坡或抗裂沙土中,深度约10-17厘米。在东北寒冷地区,黑蛙可钻入120-170厘米以下的沙土中,次年3月中旬开始蛰刺。3.蝌蚪是杂食动物,植物和动物的食物都可以吃。蝌蚪孵化后主要依靠卵黄囊营养维持生命,3-4天后开始以水中单细胞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蝌蚪蜕变成幼蛙后,由于蛙眼的结构特征,成年黑蛙只能捕食活跃的食物。在食物中,节肢动物昆虫最多,如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鳞翅目等。吞食螺、虾、脊椎动物中的少量鲤科、泥鳅科的鱼、蛙。捕食时,黑青蛙先蹲下。当它发现猎物时,它调整了身体的方向。当它接近猎物时,它迅速扑向猎物,用舌头把食物卷进嘴里,然后把整个食物吞进肚子里。吞咽时,眼睛收缩,有助于将食物压入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