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有答案
Q1:中国在南级建立的第一个气象站是什么
南极长城站气象站。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已可以进行电离层、地磁、高空大气物理、气象、冰川和地震等项目的科学考察。从1986年9月起,南极长城站气象站已作为南极地区32个基本站之一正式加入国际气象监视网。扩展资料:南极长城站气象站的选址过程:1984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考察总指挥陈德鸿、南极洲考察队队长郭琨、副队长董兆乾和有关人员登上南极洲的乔治岛。他们是我国南极考察队的第一批登岛人员。为试选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他们于下午1时乘海豚式直升飞机离开停泊在乔治岛民防湾的“向阳红十号”科学考察船,到乔治岛上察看地形。他们先后到达岛上的10多个地方。12月27日晚上7点40分钟,我国另一批南极考察队员乘“长城二号”登陆艇登上乔治岛,进行建站选址的一些具体工作。12月29日21时50分(当地时间),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批准,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选定在此地的菲尔德斯半岛上,方位是南纬62度13分,西经58度55分。12月31日上午(当地时间),中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的奠基典礼隆重举行。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84年12月31日 我国南极长城站奠基典礼举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南极长城站
Q2:中国在南极的第一个气象站?
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气象站是长城气象站。1984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考察队第一批人员登岛,并于下午1时离开停泊在乔治 岛民防湾的“向阳红十号”科学考察船,乘海豚式直升飞机到乔治岛上察看地形。 考察队对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的选择都很慎重,他们先后到达岛上的10多个地方,最终才确定气 象站最佳的位置。 12月27日晚上,另一批南极考察队员乘“长城二号”登陆艇登上乔治岛,进行建站 选址的一些具体工作。 12月29日,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最后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批准选定在当地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具体方位是南 纬62。13",西经58。 55"。 长城站于1984年12月31日开建,1985年2月20日建成,共有各类建筑物35处,建筑面积2184平方米。电离层、地磁、高空大气物理、气象、冰川和地震等项目的科学考察 都可以进行。
Q3:中国在南极设立的第一个考察站叫什么名字?
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它建立于1985年2月10日,位于南极洲西南,乔治王岛南部(62°12"59"S,58°57"52"W)。]。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该地距离北京距离17501.949千米。1984年l1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由上海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码头启航,同年12月26日抵达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的麦克斯韦尔湾。12月31日,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并举行长城站奠基典礼,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洲。长城站建成干1985年2月1O日,位于西南极洲南 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部(62°12"59"S,58°57"52"W), 站区平均海拔高度1O米,距北京175O1.949千米。长城 站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面积42OO平方米,各种运输工具17台,除先进的通信设备、舒适 的生活条件外,还拥有较为完善的科学实验室,配备有供科学研究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长城站每年可接 纳越冬考察人员4O名,度夏考察人员8O名。
Q4:中国的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在什么时候建立的,叫什么,是怎么建立的?
1、1985年2月15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南极长城站建成。中国南极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以世界著名的中国长城命名,国家主席江泽民于1997年12月30日题写了站名。站址设在乔治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东岸,为常年越冬站,中国成为第十八个在南极洲建立科学考察站的国家。2、1984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考察总指挥陈德鸿、南极洲考察队队长郭琨、副队长董兆乾和有关人员登上南极洲的乔治岛。他们是我国南极考察队的第一批登岛人员。为试选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他们于下午1时乘海豚式直升飞机离开停泊在乔治岛民防湾的“向阳红十号”科学考察船,到乔治岛上察看地形。他们先后到达岛上的10多个地方。12月27日晚上7点40分钟,我国另一批南极考察队员乘“长城二号”登陆艇登上乔治岛,进行建站选址的一些具体工作。12月29日21时50分(当地时间),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批准,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选定在此地的菲尔德斯半岛上,方位是南纬62度13分,西经58度55分。12月31日上午(当地时间),中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的奠基典礼隆重举行。1985年2月14日晚22点(当地时间,北京时间15日上午10点),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设全部完成,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已经崛起在南极洲乔治岛的土地上。扩展资料:1、长城站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端,其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距离北京距离17501.949千米,与北京的方位每为170度38分27秒。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全岛面积为1160平方千米,就分布有9个国家的9个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2、长城站周围分布有智利、阿根廷、前苏联、波兰、巴西、乌拉圭等国家的科学考察站,其中距智利的马尔什基地仅2.7千米。1984年12月31日开建,1985年2月20日建成,计有各类建筑物35处,共2184平方米。已可以进行电离层、地磁、高空大气物理、气象、冰川和地震等项目的科学考察。从1986年9月起,南极长城站气象站已作为南极地区32个基本站之一正式加入国际气象监视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中国南极考察站 百度百科_南极长城站
Q5:中国在南极北极设立的第一个科考站
1.长城站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部(西经62 12 " 59,西经58 57 " 52)。站区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6公里,面积2.52平方公里。站区平均海拔10米,距北京17501.949公里。长城站已初具规模,有25栋建筑,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交通工具17台。除了先进的通讯设备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它还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实验室,配备了各种科学研究仪器设备。长城站每年可容纳40名越冬检查员和80名夏季检查员。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岛屿,面对大西洋,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地区”。乔治王岛位于南极、南美洲和太平洋的交汇处。现在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是研究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演化的好地方。长城站附近的海岸带是企鹅、海鸟和海豹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的“绿洲”,是研究南极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理想场所。2.中山站中国首个建在南极圈内的高纬度极地科研站。中山站建于1989年2月26日,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它位于东南极大陆的拉斯曼丘陵(南纬69 22 " 24,东经76 22 " 4o),平均海拔11米,距北京12553.16公里。中山站已初具规模,有建筑15栋,交通工具19台,建筑面积27OO平方米。除了先进的通讯设备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它还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实验室,配备了各种科学研究仪器设备。中山站每年可容纳25名越冬人员和60名夏季人员。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山,位于南极圈和普里兹湾东南海岸。是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地区。拉斯曼丘陵地区易登陆,淡水资源丰富,面积广阔,易于开发,可作为考察南极内陆的前沿基地。中山站自建成以来,经过多次扩建,已初具规模。共有15栋建筑,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站上设施齐全,能够满足队员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它每年可以接待60名夏季检查员和25名冬季检查员。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常年在中山站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包括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2.中国北极研究站1。黄河站建于2004年7月28日,是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研究站。它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北极科研基地新奥尔森,地理坐标为北纬78 55,东经11 56,是我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三个极地科研站。目前根据《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在北极地区设立了科研站,开展了科研活动,但在北极地区也不能拥有自己的领土。黄河站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北极科学研究的一大空白,开启了我国基地科学研究的新篇章。中国北极站“驻扎”的站房是一栋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两层独户建筑。原来是挪威王湾公司的宿舍楼,总面积约500平方米。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学研究中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北极的黄河站和南极的中山站基本在地球的同一条磁场线上,这对空间物理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黄河站投入运行后,我国科学家基本上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和研究
Q6: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什么?
中山站中国南极中山站,简称中山站或中山站。它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科研站之一。它建立于1989年1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的拉斯曼丘陵(69 22 " 24 " s,76 22 " 40 " e)。与南极对话——南极科考跨洋在线精华版CCTV.com新闻: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第19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中国科学家开始在南极埃默里冰架钻取冰芯;中国科学家建立了收集南极陨石的新模式。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实现大规模空中长途运输;探险队发现了大量陨石;发现南大洋缺铁对气候生态系统有直接影响.1月26日晚19点,央视国际网特意通过海事卫星连线了远离南极的探险队员,让他们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南极;让他们通过现代化的通讯设施,与亲人、朋友、网友交流节日问候.关于中国南极中山站,出于对南极科学考察的考虑,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就为在南极东部建立该站做了准备。首先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工作,先后派专家学者到日本昭和基地、苏联青年站和平站、美国默克麦多站、澳洲凯西站进行考察,收集建站信息,学习国外经验。从日本昭和基地、戴维斯站、莫森站到罗斯海,在南极大陆沿线多个地方进行了实地考察,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多次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可行性研究,听取各方意见,形成最佳方案。预选了两个地点。第一个地点是普里兹湾的拉斯曼山,位于南纬69度和东经76度附近。一个是沿着阿蒙森湾。两者均为裸露岩石带,易于登陆,淡水资源丰富,面积广阔,便于开发,可作为科学考察南极内陆的前沿基地。1988年10月初,我国派出先遣队随澳大利亚科考船“破冰船”前往南极,登上拉斯曼山,对预选站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淡水资源和地形地貌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拉斯曼山的建站条件优于阿蒙森湾。根据先遣队的实地考察报告,南极委员会最终确定中山站建在拉斯曼丘陵地区。中国南极中山站建于1989年2月26日,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山站位于南极洲东部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山上的维斯塔半岛上。它的地理坐标是南纬69度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距北京12553.160公里,与北京方位角32度30分50秒。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山位于南极圈,普里茨湾东南海岸,埃默里冰架和查尔斯王子山脉西南数百公里处。这是对南极海洋和大陆进行科学调查的理想地区。中山站不远处是澳大利亚的劳动基地和俄罗斯的进步站。中山站有配备相应分析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可供科研人员对现场数据和样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站内气象观测场、地球潮汐观测室、地震地磁绝对值观测室、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均配备相应的科学观测设备和仪器。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常年在中山站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包括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长城站长城站
站区为火山岩组成的丘陵地形,呈阶梯状,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0米。地表由砾石和砂岩组成,多年冻土平均在1.2m以下。根据长城站1985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夏季平均气温为1.3,最高为11.7,最低为-2.7。冬季代表7月平均气温-8,最高气温2.6,最低气温-26.6。年降水量约630毫米,以降雪为主。频繁的暴风雪是长城站最大的特点。大风日数(17 m/s)每年超过60天,最大风速可达40.3 m/s,长城站内有10栋大型永久性建筑,包括生活楼、科研楼、气象楼、文体楼、发电楼、综合仓库、食品仓库等。夏季可容纳约60人调查,冬季可容纳约20人越冬调查。越冬期间主要常规科研观测项目包括:气象、高分辨率卫星云图接收、地震和电离层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