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公式讲解题视频,我已经把初中数学公式都背下来了,但做题就不行了,怎么办

文章 11个月前 admin
0

我已经把初中数学公式都背下来了,但做题就不行了,怎么办

如果把公式背下来数学就能考高分,那就太简单了,直接买本公式大全不就行了,何必用3年来学呢!那么问题就来了,要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这是大多数人会问,也是最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说一下我个人教学中总结的几点建议,简单如下:一、学好数学首先从基础抓起,我想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怎么做呢?我们以有理数的学习来分析,请看下面这张图图中讲到了有理数的概念和两种分类,我相信大多数学生都能记住,很多学生把这些记住就完了,很少有人追问下去,有理数是怎么来的呢?现在的学习条件比较好,也很容易解决这些问题,请看如果学生能了解到有理数原来是翻译上的失误,有理数根本原理是两个整数比,还需要背上面那么多吗?而且对于学习后面的无理数,实数也更轻松了!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多分析原来,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而不是盲目的去背,知道原理了,不但少背而且很难忘记!二、要学会把知识串联起来学习,比如上面讲到的有理数的分类,是否有学生会串联到小学的知识,什么是分数呢?这是分数的概念,更多的概念可进一步了解,我们这里主要教大家如何串联知识!到这里是不是完了了呢?有没有同学能继续想到小数呢?看上图小数的分类,你有没有发现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个例子分析,能把知识串联起来学习是很轻松的,会让学习事半功倍。三、对于公式,老师的建议是,你得先弄懂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对于定义公式,要花时间理解,其它公式要会推导,多推导几次,最后记住效果才好,用起来才会。比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求根公式的推导,对于韦达定理的推导是很有帮助的,有时候解题时忘记了,简单推导一下就出来了,多几次自然就记住了!四、完成上面这些还远远不够,对于数学多练是很有必要的,要见多识广,多看题型,学解题方法,还有多自己动手解题,数学对于书写过程是很严谨的,所以要多练,多学!这里就不举例了,说起来太多了,感兴趣的,关注我一起讨论!五、最后要学会总结,知识归纳总结,题型总结,错题总结等等,不要一类题做了好几个,下次遇到还是不会,举一反三很重要!就简单讲到这里,还要很多就不一一讲了,想探讨更多数学,关注我!我主要小初高数学学习方法的总结,欢迎大家关注!

八上数学分式必背公式

初二上学期数学公式大全:(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二)平方差公式1.平方差公式(1)式子: a2-b2=(a+b)(a-b)(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三)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 =(a+b)2a2-2ab+b2 =(a-b)2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2)完全平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 +an)+(bm+ bn)=a(m+ n)+b(m +n)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 +an)+(bm+ bn)=a(m+ n)+b(m+ n)=(m +n)•(a +b).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六)提公因式法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2. 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① 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七)分式的乘除法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x-y)3=-(y-x)3.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八)分数的加减法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九)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ax=b(a≠0)在这个方程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

数学一加一公式可以复杂到什么程度

数学里1+1=?,只能有一个唯一的答案,只能是1+1=2!致于其它的文字及人文分析的"一 + 一"=?和1+1的数学加法不要混为一谈!不要钻牛角尖!如果用歪理做算术考试1+1≠2,那么你的成绩是“0”分。

九年级上册二元一次方程数学公式

你好, 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①求根公式是x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为什么有时候背熟了数学概念却不会做题

很多同学在数学的学习中都有这样的困惑,我明明把公式、定理、概念都背的滚瓜烂熟了,可是一到做题的时候还是不会做,相信很多的同学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数学的公式、定理、概念需要背诵吗?肯定是需要的,但有不能仅仅局限于背诵的层面,因为在做题中很难直接取考查公式、定理和概念的背诵,考的是运用这些公式、定理和概念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上的公式、定理和概念一般都很简短,光背下干条条是没有用的,关键在于对公式的理解,要理解其内涵和外延,需要掌握运用的条件、方法,还需要掌握其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也就是理解要透彻,要掌握其细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很多同学犯的错误就是仅仅停留在背诵的层面,而没有理解透彻,对齐细节还存在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层面,那么在做题的时候肯定是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道很简单的题目,但有太多的学生曾栽倒在这道题目上了。一道超简单的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平方根的概念,这该够基础了吧,然而,在考试中这道题的正确率却低的可怜,很多人一看这么简单,还考我,不就是4吗?因为根号16等于4。思考的过程对吗?好像没什么问题,但看清题目了,这道题考的不是根号16等于几,而考查的是根号16的平方根,要计算某个数的平方根,总得先把这个数给找出来吧,根号16等于4,求根号16的平方根也就是求4的平方根,然后再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进行计算,正确的结果是±2.这道题目出错,从根本上讲还是对平方根的定义不熟,对题目的理解还不到位。在数学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很多同学在数学的学习中比较“死”,也就是应变能力比较差,即便是把公式、定理和概念背的滚瓜烂熟,但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去用,如何套进题目中去解决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还是得从课堂听课说起,数学的课堂听什么,听思路和方法,老师是如何分析和剖析题目的,每个条件是怎么用的,相关的知识点又是如何与已知条件结合起来的,关键步骤是什么,解题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我们听课需要把这些问题弄明白和搞懂,而不只是为了得到最终的这个答案,分析的思路和过程远比结果重要。跟老师学习,学的就应该是分析题目的思路和方法,掌握了方法和思路,才掌握了解题的秘诀,才能自己运用公式、概念和定理去解决问题,很多同学缺的就是这一点。对于思路和方法,可以先去借鉴和模仿老师的思路和方法,尝试着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问题后再回过头去反思和总结,找到在整个过程中的问题,让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一步步熟练和成体系化,在熟练之后还可以尝试用别的方法和思路,对之前的方法和思路做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这对学生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大部分学生只要能把老师讲的方法和思路掌握了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