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有答案
论语十二则原文及翻译,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以上《学而》)
[注释]
1、《论语》中“子曰”都是指孔子.
2、说,同“悦”.
3、人不知,即“人不我知”,别人不了解我.
4、愠,yun,怨恨.
5、曾子,孔子的学生,名参(shen).
6、三省,“三”表示多次,“省”(xing),自我检查、反省.
7、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不己知,不了解自己.古汉语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学过的东西,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了,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他,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许多次检查自己——给别人出主意却不讲忠信吗?同朋友交往却不诚实吗?老师讲授过的知识不去复习吗?”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课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释]
1、 孟武伯,人名.
2、 唯其疾之忧,即“唯忧其疾”.疾,指品德行为上的毛病.全句意思是为父母的就是担心子女的品行不好,如果做子女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才就是懂得了孝道.
[译文]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要知道做父母的就是担心自己子女的品行不好啊.”
[课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阖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与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以上《公冶长》)
[注释]
1、巧言、令色、足恭,花言巧语、为讨好别人装得和颜悦色,过分的恭恭敬敬.巧,虚,做作;令,美;足,过分.
2、左丘明,春秋鲁国人.相传为《左传》和《国语》的作者.耻,以为耻,文言词语的意动用法.
3、丘,孔子名丘,字仲尼.
4、匿(ni)怨,把怨恨藏在心里.友,同……为友,作动词用.
5、颜渊季路,都是孔子的学生.季路,又称子路.
6、盍,何不.
7、愿车马衣轻裘,“轻”字是后人加上去的,原文并无.裘,皮衣.
8、敝,用坏,穿坏.
9、伐,夸耀.善,这里指本领.
10、施,加.
11、安,使……安,文言词语的使动用法.下文的“信”、“怀”,就是“使……相信”、“使……心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为讨好别人装得和颜悦色,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孔丘也认为可耻.对人把怨恨藏在心里,而表面上却同他交朋友,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孔丘也认为可耻.”
颜渊和季路陪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同朋友们共用,就是用坏了也没啥遗憾.”颜渊说:“我愿意不在人前夸耀自己的本领,不把劳苦的事强加在别人身上.”子路说:“很希望能听听先生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年老的人要使他们得到安适,对朋友要使他们信任我,对年轻人要让他们心向我.”
[课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弘毅,坚强有毅力.
[译文]
曾子说:“有识之士不可以不意志坚强有毅力,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征途遥远.把实行仁义作为自己的任务,这个任务还不重大吗?为此奋斗终身,死而后已,这样的路程还不遥远吗?”
[课文]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第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
1、达巷,地名.
2、无所成名,没有什么名声.
3、御,驾车.
[译文]
达巷地方有个人说:“孔子真伟大啊!有那么广博的学问,可惜没什么名声.”孔子听到后,对他的学生们说:“我干什么去呢?去驾车吗?去射箭吗?我还是去驾车吧.”
[课文]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以上《宪问》)
[注释]
1、 石门,地名.
2、 晨门,早晨开城门的人.
3、 奚自,即自奚.奚,何.
4、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那个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的人吗.是,代词;与,同“欤”.
[译文]
子路在石门投宿,第二天清晨进城去.开城门的人问他:“你从哪儿来?”子路说:“从孔先生那儿来.”开城门的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的人吗?”
[课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以上《卫灵公》)
[注释]
1、 卫灵公,卫国的国君.陈,同“阵”,指军事.
2、 俎(zu)豆,古代祭祀用来盛肉食的器具.
3、 明日,第二天.
4、 子贡,孔子的学生.
5、 善,使……好.利,使….利.这两字都是文言词的使动用法.
6、 邦,古代诸侯的封国.
7、 事,给….办事.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列阵之法.孔子对他说:“祭祀等仪式方面的事,倒是听说过一些;打仗列阵的事,我没有学习过.”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义.孔子说:“做工的人想要把事情干好,必须先使他的工具锐利.要想实行仁政,住在一个国家,就要给那些贤能的官员做事,同那些讲仁义的士大夫们交朋友.”
[课文]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又亦何常师之有?”
(以上《子张》)
[注释]
1、 公孙朝,人名,卫国士大夫.
2、 未坠于地,意思是还没有消失.
3、 在人,在人间流传.
4、 识,同“志”,记住.
[译文]
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仲尼(孔子)的学问是从哪儿学来的?”子贡答道:“周文王、周武王的思想传统并没有失传,还在人世间.有才能的人记住了那些根本实质,没有才能的人记住了那些细枝末节.无处没有文王、武王的思想传统,我的老师什么不学呢?又哪有什么固定的老师呢?”
论语十二则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论语》十二章的译文
初一语文上册第十课《论语》十二章的翻译是什么?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
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0课《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就把百度文库中的复制下来给我就行了,不过我没弄明白,想打印,却复制不下来,别的都可以复制下来,要今年的啊!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一定要是注释啊,不要译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 习,复习或者实习; 说,同 悦 ,愉快; 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愠,生气,发怒;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曾参; 吾,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为,替,给;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 同 “又” 立:站的住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温习,复习. 故:形容词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7.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喜欢,爱好. 乐lè:以……为乐趣.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几个人,泛指多人.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斯:这里指“川”,即河水. 舍:停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的通称. 匹夫:普通人,指男子汉.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忠实,坚守. 仁: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