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能管用吗
大人生病了,带孩子去看病,管用吗?所谓孩子的“叛逆期”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出现叛逆现象,不是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而是爸爸妈妈对待孩子的出了问题。如果说要看去看心理医生,也该是父母去,而不是孩子去。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长太慢对于新手父母,孩子每一天,都不再是昨天的那个孩子,带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必然面临新课题。这些新课题,需要父母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自己观察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去了解、去感悟,找到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心理与需求的的方法与孩子沟通、给予孩子符合他心里和行为发展趋向的引导,这是父母的成长。而父母一旦觉得自己已经会做父母了,不再学习,停止成长,就会发现,孩子不听话了、不好管了、孩子叛逆了。其实,不是孩子叛逆,是孩子在加速成长,而你自己停止成长或者成长太慢,跟不上孩子的成长速度了。发现两岁的孩子开始叛逆,是做爸爸妈妈的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去适应这个开始有“自我”意识的小人儿,还在把他当作那个没有自我、全部依赖父母的小baby。发现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叛逆,是做爸爸妈妈的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去适应这个开始有更多独立思想的小大人儿,还在把他当作那个乖巧的、活泼的、爸爸妈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稚嫩小童。发现孩子开始“叛逆”的父母,要做的,不是责备孩子的所谓“叛逆”,而是把孩子的这些表现,理解为孩子在迅速成长,转而检讨自己,是否还没有学会如何做这么大的孩子的父母、自己做父母的成长速度,有没有跟上孩子的成长速度。没有操控,就没有叛逆以爱为名的操控,几乎是“式亲子关系”的最大特征。这种操控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而且往往可悲地持续到父母告别人世——在孩子幼年,按照爸爸妈妈的“意愿”而不是孩子的“需求”来照顾孩子;在孩子学龄,一手为孩子“规划”他的未来;在孩子成年后,“指导”甚至深度介入他的择业、择偶、婚姻、买房、育儿。父母一方,自然是觉得自己一辈子为孩子操碎了心,而孩子却并不领情、毫不让人省心:小时候各种不听话;青春期各种叛逆;成年后各种违逆父母“不孝顺”。孩子呢?要么从小顺从到大,做父母的乖宝宝,全然活不出自己,要么一路“叛逆”,然后在与父母的紧张关系中,痛苦挣扎,经历持久的情感折磨。如果孩子很乖顺,父母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孩子没那么顺从父母的操控,失望、焦虑的父母就很容易为孩子贴上叛逆的标签,从幼儿时的“叛逆期”到“青春期叛逆”。说孩子叛逆,是因为大人成长太慢,这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的——大人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以理解和配合孩子在不同阶段,自我意识的迅猛发展。但换个角度来看,所谓叛逆行为,也正是父母操控的结果,没有操控的意愿和行为,何来孩子的违拗和叛逆?而且往往是父母逼得越紧,孩子的反抗也越激烈。所以,为孩子叛逆的烦恼的爸爸妈妈们,不妨尝试,把对孩子的管束,试着放松一些,再放松一些,给孩子多些尊重和自由,你会发现,孩子会更快乐、更独立、更能对自己负责,而父母自己,也会少去很多不必要的焦虑和烦恼。 真心爸妈:我们是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十一岁,一个十四岁半。出版有《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所有回答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欢迎访问我们的头条号“真心爸妈”,浏览更多育儿文章。
有什么办法能劝一个人去看心理医生
如果家人或朋友真的可能需要心理咨询,可参考如下几点:1、找一个心平气和的沟通时机。很多人,特别是家人,容易在发生或争吵时指出对方心理有问题、应该看心理医生。争执时的说法听起来就不像是一种中肯的建议,更像是对对方的攻击和指责,往往不会使对方“服软”接受建议,而是会招致对方的反击,使升级。 2、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建议不要直接说对方有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听起来像是一种批评、指责甚至攻击。给朋友或家人建议时,不要用这种“扣帽子”的方法,而是要从对方实际利益出发,找到他可能也存在烦恼或困扰的一点(需要看心理医生的人往往都会有自己的困扰和痛苦),比如“你睡眠一直不太好”、“我感觉你最近心情比较郁闷”、“你已经好几次在工作中控制不住脾气,冲同事甚至领导发火,这样下去可能会影响你的事业”……这类的开头表明你是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事情的,更容易被接受一些,也就是心理咨询中“启发咨询动机”的最简化形式。 3、给出可选择的建议。结合第2点,可这样征询:“你最近睡眠一直不太好,感觉白天精力和心情也都受到了影响。你看要不要看看医生、或者是找位心理老师聊聊,看看专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能改善下睡眠的?”——至于心理老师是不是真的给他调整睡眠,你就不用操心了,只要当事人愿意去见专业工作者,医生和咨询师都会有自己的评估和干预办法。通常给出“医生”或“心理老师”这两个选项,可以便于当事人根据自己的归因倾向,选择他最愿意接受的。 4、不要指望一次性说服。人们接受一些以往抗拒的事物,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对方一开始不接受,不要勉强。寻找下一次可沟通的时机,特别是他的困扰更进一步发展、矛盾再次显现时,再尝试进行温和的建议。(图源:unsplash)
请问第一次去看心理医生是什么流程
心理老师左叔非常愿意回答你的问题。你提的这个问题我熟悉,我是一名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者,从事的就是心理咨询一线实践工作。第一次去看心理医生什么流程,我给你详细介绍介绍,也借此机会普及宣传一下心理咨询的常识,让更多的人在有了心理问题以后知道如何去求助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第一次看心理医生的流程是:第一,无论是去医院心理门诊,还是社会上心理咨询机构,首先要挂号,如果你事先已经预约,就不需要再挂号;然后到给你安排的心理咨询师那里做心理咨询。第二,首次与心理咨询师见面,在心理咨询中叫初诊接待,心理咨询师都会使用礼貌语言来接待你,并请你填写一张心理咨询登记表。第三,心理咨询师会间接询问你(来访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你来我们这里,希望在哪些父母得到我们的的帮助?”,不直接逼问“你有什么问题,说吧”,这样会吓着来访者或者加重来访者的防卫心理。第四,在询问以后,心理咨询师向来访者明确态度,能否为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因为有些来访者的问题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例如神经症或精神症等,要明确告知来访者或者家人,能不能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转介到精神病医院。第五,向来访者说明保密原则,保密原则是心理咨询必须的职业道德要求,要告诉来访者为什么需要保密,如何保密,或在什么情况下保密例外等。第六,向来访者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解决什么问题等;并向来访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来访者的主动参与和行动,心理问题不可能一次两次就能解决,让来访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第七,向来访者说明其权利与义务,来访者有权知道心理咨询师的资质、收费、咨询时间安排等情况,有权终止心理咨询。第八,正式咨询开始,每次心理咨询50分钟至60分钟,第一次咨询时间可以延长一些,大致90分钟,因为要完成初诊接待的一些程序性工作,要收集来访者的基本资料,故此时间会延长。以后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至60分钟。以上回答仅供你参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去医院看心理医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谢谢平台邀请,这是个好问题!永远记得1988年2月我在医院开设河北省第一家心理咨询门诊时,第一个来访者是个中年女性,戴着口罩和墨镜,至今我都不知道她长啥样。可见那个年代人们看心理医生是多麽的忌讳!不像现在,人们对看心理医生已经司空见惯,前几天我还在朋友圈里看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排长队挂号看心理医生的照片。那麽,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1.选择医生根据医生的资历、职称和学术地位分为不同的等级,收费标准也不一样,一般每次(40-50分钟)收费在300-2000元之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医生;2.对医生要毫无保留不要担心医生,在医生面前要毫无保留地倾诉自己的烦恼和诉求,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痛苦,而不必有任何顾忌;3.你有权拒绝医生对本次咨询过程录音;同样,你要录音也必须征得医生同意;4.咨询的问题越具体越好尽量不要咨询那些笼统的问题,诸如:“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婚姻?”“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爱人?”“怎么做才能做一个好妻子?”等等;5.要有改变自己的动机和实际行动成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心理咨询其实也是一个通过专业人士的帮助,打破旧模式,建立新模式,并巩固新模式的过程。这里面需要医生的帮助,更需要自己个人的努力;6.不要试图一次就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分为长程和短程咨询,根据每个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心理医生更像一面镜子,你在他面前越来越能认清自己,就证明你在成长。去看医生之前,你一定都带着三个疑问:“我这是什么?”“我为什么会这样?”“我应该怎么办?”而心理医生如果能帮助你解决这三个疑问,你的咨询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