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网答案练与测试语文,语文阅读理解各种题型答题技巧

文章 2年前 (2023) admin
0

语文阅读理解各种题型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 、抒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感想启迪类答题方法: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词句品味类答题方法:
词语品味答题方法:
A.了解词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句子品味答题方法: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答题本段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托)……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十一、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类考试类型及答题方法:(适用于其他文体)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十二、赏析表达技巧
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
★答题本段采用了… …的表达,表达了作者的… …感情,起到使读者……的作用.
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议论文阅读
一、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是:
①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②开篇点题 ③篇末点题(“所以、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④概括论据证明的观点 .
方法: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二、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剖析论据.论据替换、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理由,引用这一论据作用等.
②补充论据.原则:必须真实;要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方法:
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
A、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B、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答题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③概括论据的内容(规定字数).格式:人物(事物)+主体特征(发生发展结果)
④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论据的前后肯定有相照应的词语和句子)
⑤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三、 重点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用……来比喻 ……,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
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答题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四、议论文的论证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反驳方法有三个:①驳论点②驳论证③驳论据
五、议论文的段落作用:结构加内容
开头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②提出论点.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②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六、议论文语言的最基本特点:准确、严密.
常见考点:修饰、限制、强调等词语的严密性、准确性的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
七、开放性试题:写读后的认识和感受.
八、引用小诗、故事的作用:增强趣味性,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若是在开头,还有引出论题(论点)的作用.
(三)、说明文阅读
一、明确说明对象及主要内容:事物(说明对象)或事理(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
二、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
从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中心句及关键词.
三、理清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逻辑顺序(A、总—分;B、总—分—总; C、分—总)
四、说明文开头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五、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六、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认真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字词.
耽误 钥匙 呜咽 介绍 锻炼
垃圾 震惊 振奋 慌忙 说谎
标准:每字0.5分,共8分.
二、细心读句,准确判断.
× × × √
标准:每题1.5分,共6分.
三、边读边思,照例子,按要求填空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铁杆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3、滴水穿石;4、“要练惊人艺,狠下苦功夫”或“若要戏路
通,全靠幼时功”等; 5、逼上梁山
标准:每空1分,共5分.以上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四、看清要求,写句子
答案:略 标准:每题2分,共6分,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
五、回味课文,认真填空
1、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2、腾空向后仰去,敏捷地向前扑来
抓住 用力一抽 又白又嫩
3、“给”,永远比“拿”愉快. 4、新闻有价值即可
标准:第1、2两题每空1分,第3、4题每空2分,共11分.
六、潜心阅读,完成练习
(一)《鼎湖的听泉》(节选)
1、近义词:流淌 聆听 反义词:厚重 汇聚
2、打比方句子略
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 泉水的千变万化
3、作者用心体味山间美妙的泉水声响
标准:第1题每空0.5分,共2分.第2题划句子2分,1—4空0.5分,第5空1分.第3题2分,共9分.
(二)《蚂蚁的哲学》
1、不是……就是…… 即使……也……
2、比喻事先做好准备,事例略
3、见最后一个自然段 4、略 5、略
标准:第1题,每个1分,共2分;
第2题,解释1分,事例2分(词语意思及举例合理即可);第3题2分;第4题5分,能围绕冬天特征,语句流畅、生动,其余酌情给分;
第5题3分,主要写出学过的课文中作者的发现和启示,要例举出篇名,未写篇名扣1分,共15分.
七、激情习作
一类文:选材精当,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字数符合要求,得32-35分;
二类文:感情真实,内容较具体,语句较通顺,字数符合要求,得28-31分;
三类文:有比较具体的内容,有一定的真情实感,有少数语病,得25-27分;
四类文:有内容,感情不够真实,有明显语病,字数不足,得21-24分;
五类文:内容简单,错别字,病句较多,字数偏少,21分以下.

△ 卷面5分,分别为端正3分,整洁2分.

一年级参加语文小组的有六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六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三人

只参加语文组的为6-3=3人
只参加数学组的为6-3=3人
两个组一共有6+6-3=9人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延安,我把你追寻第五题语文课堂作业答案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翩(piān) 茁(zhuó) 镢(jué) 笋(sǔn) 琅(láng) 脊(jǐ)
2.明媚的春光 翩翩归来的燕子
温热的土炕 茁壮成长的小树
金色的阳光 满目琳琅的电器
叮咚的流水 顶天立地的脊梁
3.(顶天立地) (满目琳琅) (雨后春笋)
4.答:字的排列不同.这样更能突出“延安”2字,感情表达更加强烈,更加强留的突出了追寻延安,追寻延安精神.
5.(1)答:实际上在追寻那种全心全意为服务,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与同甘共苦,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延安精神.
(2)答:要“永远告别”、“毫不犹豫丢掉”的是延安那时贫穷的生活条件与落后的生产条件;“忘不了”、“不能丢掉”的是军民同甘共苦,同同住的亲密和是民族精神脊梁的延安精神.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突出我们现在生活富裕,生产能力提高了,经济发展了但我们仍然要继续发扬和继承延安精神.
楼主,不好意思来晚了,不过这是老师讲的,总比自己瞎蒙好吧?!

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它揭示了语文最本质的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语文是语言,语言是工具或交际工具,所以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
(2)语文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具有人文性,所以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学科.
(3)语文既是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这个观点已被写进2001年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
这三种理论都存在下面3个问题.
(1)这三种理论都把独立于语文学科之外并先于语文学科而存在的语文混同于指称语文学科的语文,把“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偷换成“语文是什么属性的学科”,然后便简单机械地由语文有工具性或人文性推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人文性学科”或“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这样的思维方法岂不是太幼稚可笑了吗?如果因为语文是交际工具或者说有工具性,语文学科就成了工具性学科,那么,计算机学科岂不就成了“办公助手性学科”?历史学科岂不是要定性为“镜子性学科”(因为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如果因为语文是人文精神或者说有人文性,就必须把语文学科说成是人文性学科,那么,政治、历史、音乐、美术等许多学科的性质同语文学科的性质不就完全相同了吗?
(2)这三种理论都把人们约略明白的东西说得叫人一点也不明白.争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无非是要弄清语文学科究竟是教学生掌握什么对象的课程,即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是什么.语文学科无非是教人识字、写字、读书和写文章的课程,这是文盲都会脱口而出的.可是现在把语文学科说成是“工具性学科”、“人文性学科”或“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能够说明语文学科究竟是教什么的课程吗?这岂不是“你不说我倒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吗?
(3)这三种理论谁也没有说清楚独立于语文学科之外并先于语文学科而存在的语文和语言究竟是什么.说语文是语言,进而说语言是工具或交际工具,这只是一种蹩脚的比喻,而不是科学的定义,它丝毫也没有说明语文或语言之所以为语文或语言的本质属性,就像说电脑是助手或工作助手,丝毫也没有说明电脑究竟是什么东西一样.说语文是精神文化或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不能叫人明白语文究竟是什么,因为天下任何一门学问、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精神文化或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究竟是哪一种精神文化或人类文化的哪一部分呢?这岂不是如同仅仅说基因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能叫人明白基因究竟是什么一样没有意义吗?

版权声明:admin 发表于 2023年3月10日 上午11:54。
转载请注明:05网答案练与测试语文,语文阅读理解各种题型答题技巧 | 热豆腐网址之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