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在哪个国家合法,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如何惩处

文章 1年前 (2023) admin
0

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如何惩处

《》
第三百三十六条之一【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将基因编辑、克隆的人类胚胎植入人体或者动物体内,或者将基因编辑、克隆的动物胚胎植入人体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dna基因编辑是什么意思

2016年2月3日,英国科学家获得了生育监管机构的审批,获权对人类胚胎的基因进行修改。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就是操纵我们的DNA——生命的蓝图。巴尔提摩参与了这两次会议,据他所说,情况已与当时大不一样。区别就在于人们现在掌握了一系列改变人类DNA的新工具,尤其是风靡的CRISPR-Cas9系统,它让科学家可以轻易地删除、修改或插入基因。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段的敲除、加入等。而CRISPR/Cas9技术自问世以来,就有着其它基因编辑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技术不断改进后,更被认为能够在活细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编辑”任何基因。基因工程中主要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用来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两端DNA连接酶则是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黏性末端连接在一起。

我想咨询一下,浙江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怎么处罚

《》
第三百三十六条之一【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将基因编辑、克隆的人类胚胎植入人体或者动物体内,或者将基因编辑、克隆的动物胚胎植入人体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基因编辑为什么被禁止

1.基因编辑技术目前还不完善,仍会产生脱靶的现象。

全球首例人类活体基因编辑取得阶段性成果,你怎么看

1997年,上映了一部叫做《千钧一发》的电影。即使在20年后的今天,回头看这部电影,都会引人深思。电影讲的是在未来的某一年,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使用。基因决定命运,几乎成为金科玉律。故事的主人公文森特非常不幸,出生以来就有基因缺陷,患有先天性的近视和心脏病。根据其基因预测,他只能活到30岁。于是文森特的父母“定制”了一个有着优良基因的弟弟。文森特的梦想是漫游太空,然而由基因导致的先天缺陷令他无法圆梦,直到他遇到了太空中心的杰罗姆。杰罗姆因基因定制有着近乎完美的基因,却在一次意外中半身瘫痪。二人决定调换身份,文森特千方百计隐藏自己的基因信息,每天都认真清洗掉自己的皮屑毛发,不暴露任何蛛丝马迹。而杰罗姆则需要每天为文森特准备血袋等物品,以帮助他伪装成自己。为了不影响广大读者去看原电影的兴致,我就不再剧透了。20年前,这部电影的想法是非常超前的。它预言了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完全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编辑自己的基因,同时也揭示了基因编辑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问题。巴利耶夫的狐狸上面说的,只是充满想象力的一部电影。但其实在科学实证上,人类在基因优化方面的努力,从未停止过。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有一位名叫巴利耶夫的生物学家。他对于狐狸做的一系列实验,对以后的基因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巴利耶夫的试验目标很简单:他想要培育那种对人类更友好,更容易驯养的狐狸。于是他在一批狐狸样本中进行筛选,每次筛选出脾气最温顺,最容易驯养的10%的狐狸,然后基于这些“最有爱”的狐狸进行配种。这样经过大约四代狐狸的定点培育,新出生的狐狸天生对人类有很强的好感,喜欢做人类的小乖乖。在巴利耶夫去世后,其助手图特接过导师的衣钵,继续进行这项研究。图特曾经写道:通过高密度的定点培育,我们将几千年以来产生的进化过程,压缩到了几十年内。巴利耶夫通过实验证明:在短短几十年内,通过定点培育等手段,是可以改变生物的基因的。优生学(Eugenics)英国19世纪的学者弗朗西斯·高尔顿曾经写道:是否人的品质,可以借由选择父母 — 即选择来源,有目的地改善人的生理特征与精神层次?并首次提出“优生学(Eugenics)”一词。世界各国都不乏优生学的信徒。最臭名昭著的“优生学”拥趸,可能就是了。在的推动下,优生学在纳粹德国得到全面的推展,并与种族灭绝结合在一起。当时的德国以经济理由将不具生产能力的人口以各种方法处理掉,阻止他们繁衍后代,并要求每个国民都必须保持强健的体魄。1933年7月,纳粹党甚至在德国开始推行《防止具有遗传性疾病后代法》,将数十万名有遗传性疾病的人强制绝育,遭到了历史的唾弃。新加坡的开国之父李光耀,也曾是“优生学”的支持者。1983年8月,李光耀在国庆群众大会上讲话指出,新加坡的男性大学毕业生若要他们的下一代像他们一样有所作为,就不应该愚昧地选择教育程度和天资较低的女性为妻。为了鼓励高学历夫妇生育更多的孩子,新加坡在1984年决定,让大学毕业的母亲生育第三个孩子后为子女择校时享有优先权。这种裸的“学历歧视”,在新加坡引起了巨大争议。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柯立芝,文学家萧伯纳,年轻时的丘吉尔等都对优生学充满了热情。凯恩斯甚至是1937~1944年间英国优生学协会(British Eugenics Society)的。20世纪后半叶,大部分国家掀起了一浪接着一浪的平权运动。带有歧视色彩的优生学,渐渐失去市场。基因差异决定命运现实生活中,似乎确实存在先天差异导致的命运差异。以智商为例。很多研究显示,智商和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工作表现、领导力等都有很强的相关性。如上图所示,智商更高的人在小学阶段的成绩更出色,学历更高,工作上表现更好,工作升迁几率更大,面试的成功率也更高。同时,智商更高的人群,出车祸的概率更低,被忽悠和“”的概率更低,在人际沟通时更加自信,甚至更不容易患上精神症。如果有得选,每个人肯定希望自己和孩子的智商更高一些。问题在于,一个人的智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研究(Bouchard,2004)显示,人的基因对于其智商的影响程度,介于20%(幼儿阶段)~80%(青少年阶段)之间。发达国家整体智商水平有下降趋势过去10年,很多发达国家学生的平均智商似乎有下降的趋势。举例来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学生的平均PISA考试成绩,从2009年的515分,下降到了2015年的509分。像英国、法国荷兰丹麦、德国等国家,都发生了学生考试成绩普遍下降的情况。照道理来说,对于教育的支出并没有明显下降,为什么学生们的考试成绩不升反降呢?背后有这么几个可能的因素:第一、高科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如今,只要有一个智能手机,很多知识根本不需要学生去记忆或者理解,在网上搜一下就能获得现成的答案。当学生被允许带着计算机进考场时,所有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变成了多余。由于手机上都有地图,因此我们不再需要有方向辨别能力,即使是路痴,也能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畅行无阻。照目前的人工智能科技发展速度,再过几十年,很多基本的生存需求和服务,都可以用机器来完成。人已经被科技“逼”得越来越懒。第二、教育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当一个经济体中的大多数劳动力,其平均学历从小学毕业提升到中学毕业,并且有更多的人进大学时,该经济能享受到极大的“教育红利”。比如1970~1990年代的新加坡,1980~2000年代的,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但是当教育全面普及,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都至少能上中学/中专以后,这方面的边际效用,就开始递减。OECD发达国家中人力资本的增速,正在逐年下降。也就是说,通过普及和提高全体国民的教育水平来拉动经济,其边际效用正在递减。第三、得太多太好,反而不健康。在二战结束后,很多国家普遍面临的挑战,是吃不饱。但是在经济发展,丰衣足食之后,我们又开始面临另一个大难题:那就是肥胖和心理不健康。上了点年纪的读者,对这一点肯定有很深的印象。记得小时候,每次对大年三十的年夜饭都十分期待,因为那顿晚饭,可谓是一年之中最丰盛的晚餐,平时舍不得杀的鸡,舍不得吃的肉,在那天晚上都会拿出来分享。但现在的90后和00后,完全体会不到这种幸福感,因为他们从小就出生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下。但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并不代表我们就没有烦恼了。我们现在担心的,是青少年中日益升高的“忧郁症”病患比例,率以及过度肥胖症。现在的年轻人,虽然不用担心吃不饱,但身体上的毛病却不一定少,还不一定有30年前的年轻人更健康。更差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其智力的发展。基因编辑是新的优生学?智商很重要,但提高智商又很难。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让人类对通过改良基因来提高生理机能的想法,又产生了新的希望。如上图所示,仅仅是在2001年左右,编辑一组基因的成本,高达1亿美元左右。但是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基因编辑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到了2017年,编辑每一组基因的成本,仅为1000美元左右。由于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使得基因编辑的研究,在全世界各国遍地开花。只要没有明令禁止,就有科研人员敢于尝试。2016年1月,英国人类受精及胚胎学管理局下令,准许基因改造人类胚胎的科学研究。英国国会通过有关决议,允许科学家改造人类基因以防止遗传病。英国是全球第一个允许改造人类胚胎基因的国家。2018年11月,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在诞生。据报道,她们的基因经过人为编辑,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该新闻公布后,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引发了数以百计的科学家的反对。主导该科研项目的贺建奎副教授,成为争议人物。科学家们普遍的担心是:基因重组这一“潘多拉的魔盒”,一旦被打开,就永远关不上了。研究(SHULMAN AND BOSTROM, 2014)显示,如果经过连续5代人的基因筛选,我们就能将第五代后代的智商,提高大约65左右。智商提高65,是非常明显的进步。一个人智商为100的话,大约可以算是普通平均水平。但是一个人的智商如果达到165,那就是天才级别了。经过5代人的“定点基因”培育,我们就能将普通人变为天才,这对于很多和家庭来说,有很大的诱惑力。前车之鉴,一旦这项技术被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变成了新的优生学,对全人类的发展未必是好事。展望未来,会否有更多的,投入到生物基因研究的“大战”之中?像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千钧一发》中的“基因定制”新人类,是否会成为现实?倘若成为了现实,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如果出生时基因就有缺陷,是不是这辈子就“废”了?这已经不仅仅是“科技”问题,而覆盖到了哲学、人文和伦理的范畴。有时候,科技的进步,有自己的节奏,根本不会等待立法和伦理的完善。对于这场可能很快就会来临的“基因风暴”,我们应该广开言路,充分讨论,未雨绸缪,早做准备,争取让日新月异的基因科技在最大程度上为人类造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参考资料:豆瓣电影:千钧一发 GattacaThomas Bouchard, “Genetic Influence On Human Psychological Traits - A Survey,”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3:4, (August 2004): 148-151.CARL SHULMAN AND NICK BOSTROM, "EMBRYO SELECTION FOR COGNITIVE ENHANCEMENT: CURIOSITY OR GAME-CHANGER?" GLOBAL POLICY, 2014, VOLUME 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