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题库,临床分子诊断学试题

文章 1年前 (2023) admin
0

临床分子诊断学试题

一. 分子诊断技术和方法和创新,将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从生物中心法则来看,分子诊断是通过检测基因的结构异常或表达异常,对人体的健康的疾病作出实验诊断,其技术的发展对疾病诊断学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图1列出了部分常见的分子诊断方法[7]。众所周知,在评估一项个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时,检测DNA可以反映基因的存在和缺陷,分析基因转录或翻译的产物(RNA或蛋白质)则反映基因的表达量,在21世纪,分子杂交、PCR和DNA序列测定仍然是检测DAN和RNA的基本技术和主流技术,Western blot、蛋白截短测试,质谱法将仍然是分析测定蛋白质的主要手段,但方法的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通过这些基本技术的衍生,组合或联合形成新的分析方法(如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芯片技术),提高分子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二、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
分子诊断技术在检验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例如,在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用DNA定量技术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近近不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及乙型肝炎表面抗阴性者的人群中检出了前C终止密码子变异(G1896A)。研究表明,突变将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继续复制,因此这一信息对于临床诊疗十分重要。又如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之一是诱发耳聋,且已证明线粒体DNA中12S rRNA基因A1555G突变和C1494T突变是氨基糖苷灶抗生素诱发非综合征耳聋的分子基础[8,9],即只有带有突变的个体在使用氨基糖抗生素后才发生耳聋,因此,检测12S rRNA基因突变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再如,最近我国研制的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全基因组芯片,覆盖了SARS病毒基因组的全部序列,旨在检测SARS病毒的同时全面监测该病毒全基因组变化,这种病毒全基因组时代。蛋白芯片[10],特别是免疫芯片(immunochip)等分子诊断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又为肿瘤学(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内分泌学(检测数种不同激素)、自身免疫诊断(检测各种过敏原)、血液学(输血筛选)及环境微生物监测等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2000年,Joos等[11]应用免疫微数组实现了18种自身抗原的诊断;2001年,Huang等[12]实现了基于抗体微数组的24种细胞因子的检测,这些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临床医学提供更丰富、更有效的数据和信息、而且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为实现“疾病以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产”奠定了基础。
三、尽快制订分子诊断的标准化和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
分子诊断技术虽然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针对性强、诊断快速等优点,但其存在操作复杂和难经进行临床检验诊断,需要解决的关键是方法的标准化。《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杂志曾在2001年基因技术用于疾病的诊断。FDA将着重检查评估家系遗传分子诊断的方法和实验室资历质等;实验方法的原理、步骤、应用范围报告,以及与临床诊断一致性等因素进行证,并在全美建立一个完善的遗传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体系,规定报告模式和回馈给被检者的信息范围。专家认为,实施这一计划的目的即为了安全、有效、合法地进行分子诊断。我国各实验室建立了很多的分子诊断方法;有的已应用于临床,但往往存在方法不够成熟和稳定性的问题,也缺乏方法学的比较研究,导致检验结果难以为临床提供确切的信息,近年来有关部门已开始对感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核酸的检测进行了管理,但尚未涉及致病基因检测领域,因此,建立分子诊断方法的金标准和标准操作等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并尽早制定出一个符合国情分子诊断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
总之,分子诊断学将成为21世纪检验医学的主题。分子诊断技术将朝着高效、准确、灵敏和无创伤性的方向发展;21世纪是以生物技术为突出代表的生命科学和世纪,分子诊断的技术优势和巨大潜力,尤其是生物芯片的发展,将成为最有希望为改善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家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出贡献的生物技术之一。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蛋白质组计划的启动,分子诊断方法将极大的推动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并在更深层次揭示疾病的本质,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个体身心发现的规律练习题教师资格证

2019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全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景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2.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3.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4.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规定了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6.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一种
7.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
8.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
9.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0.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11.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的统一综合。
12.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13.学生道德行为:是指学生个体在一定道德认识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它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
14.教育国际化:一是教育为社会国际化发展培养人才,二是教育本身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
15.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6.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7.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
18.学生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
19.个体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
20.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一是教育的规模、布局、比例、结构要合理。二是教育要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用终身教育的观念关照学校教育。
21.学生道德认知测评:是以学生道德认识水平即个体对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为对象所进行的评价。
22.教育信息化:一是教育培养适应于信息化社会的人才,二是教育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
23.国家课程:是自上而下由中央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4.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对班级教育条件的理顺,采取适当的方法,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从而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的过程。
25.全民教育:一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道德发展的需要;二是全面教育是广义的,它的范围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不定形教育,学校应当与丰富的学习环境结合在一起;三是一项新的社会责任,赞助者、家庭和非组织都要贯彻这一政策。
二、论述题
1.举例说明校本课程的利弊。
答、(1)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2分 (2)优势: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4分 (3)弊端:课程编制的权利下放给教师和学生以后,必然扩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课程的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开发发校本课程的专门理论和专门技能;所耗费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实施国家课程的需求;在教师流动比较频繁的学校,流动教师无常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修订及质量追踪,这势必影响校本课程的质量和连续性。4分
2.你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哪些方面?
答、(1)设计教学的能力 (2)表达能力 (3)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4)教育教学机智 (5)反思能力 (6)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7)创新能力
3.说明并分析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
答、(1)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2)分析问题 (3)研拟解决问题的可能策略 (4)实践尝试行动策略 (5)反馈与评价行动结果 (6)总结
4.举例说明讲述行为误用的表现及其策略。
答、讲述策略误用的表现:(1)过短的时间内呈现了过多的新知识。 (2)讲述时间太长,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3)讲述内容缺乏组织性、逻辑性。(4)讲述不顾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或对学生知识准备作想当然假设。(5)讲述时没有激发起学生有意义地理解知识的心理倾向。 教育策略:(1)语意准确,语词恰当,语速适中。 (2)讲述学生不太熟悉的新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呈现“先行组织者”,以明确知识的内在结构性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5.试述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观点。
答、(1)教学目标(2)非指导性教学过程(3)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4)师生关系的品质
6.试述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答、(1)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 (4)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7.举例分析当代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答、(1)生理成熟期提前 (2)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 (3)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5)心理问题增多
8.试述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答、(1)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2)适应与超越问题 (3)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 (4)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9.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
答、(1)学校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做到: 首先,正确认识创新与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第二,创新是人的自由活动。第三,正确理解创新和守旧的辨证关系。第四,要把握创新的正确导向。(2)学校教育要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应做到:5分 第一,培养科学精神。第二,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1分(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1分 (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1分(4)教育促进政治化的功能1分 (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1分
2.简述21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全民教育(2)教育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教育的个性化
3.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答(1)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1分(2)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1分 (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1分(4)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1分(5)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1分
4.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校园暴力触目惊心2分(2)青少年犯罪严重1分 (3)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1分(4)青少年学生违法行为的新倾向1分
5.简述教育促进文化和发展的功能。
答、(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6.简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答、(1)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而教育目的只能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2分 (2)主要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1分 (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4)但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本性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
7.描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1)顺序性和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5)整体性
8.简述当代教学观变革的趋势。
答、(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9.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答、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0.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答、(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11.简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
答、(1)师范教育(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
12.简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区别。
答、(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2)从编排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3)从教学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4)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13.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答、(1)学习者和学者(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学生学习的榜样(6)学生的朋友
14.简述活动指导的策略运用。
答(1)学生活动方案的设计(2)学生活动基本条件的提供(3)自主活动的引入(4)自主活动的促进 (5)成果交流的组织
15.简析班级组织的结构。
答、(1)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2)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3)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 (4)班级组织的规模
16.简述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
答、(1)倡导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2)以质性的评价模式取代量化的评价模式 (3)强调测评的真实性和情境性(4)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5)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
17.简述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流(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18.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
答、(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3)专业能力的发展(4)专业自我的形成
19.说明并分析核心课程的利弊。
答、(1)核心课程的主要优点包括:3分 第一,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第二,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有相当强烈的内在动机。第三,通过积极的认识和改造社会。(2)核心课程的主要缺陷:2分 第一,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的规定,学习的内容可能是零乱的、锁碎或肤浅的。 第二,学习单元可能被搞的支离破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 第三,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可能背离家长对课程的期望和高等院校对课程的要求。
20、简述道德体谅模式。
答:道德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学校德育专家麦克菲尔首创的。该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该模式的一大特色是,它的理论假设是在对学生的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的提出的,它的教材也是取自对学生的调查。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一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21、试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
答:①相关课程是由一组相互联系和配合的学科组成的课程。编制相关课程要使各学科教学顺序能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行,既保持原有学科界限,又要确定科际的联系点,如理化学科教学所需数学知识,需事先在数学课中进行教学。 ②融合课程亦称合科课程,由若干相关学科组合成的新学科。融合比关联更进一步,它是把相关学科内容融合为一门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融合为生物学。 ③广域课程合数门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综合性课程如有的国家把地理、历史综合形成“社会研究”课程等。
22、分析美国进步主义衰落的原因
答:“进步教育”是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亦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44年,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进入其衰落阶段。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进步教育运动不能与美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其次,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本身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局限,如过分强调儿童个人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决定作用;过分否定学校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等。最后,改造主义和各种保守主义的抨击,在很大程度上击中了进步教育的要害,从而加速了其衰落进程。
23、试分析参与式观察研究的优缺点。
答:所谓参与式观察研究,是指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的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其优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其缺点是: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24、问卷调查中,列举三种封闭式题型,并举例。
答: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中的封闭式问卷也称结构型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封闭式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⑴是否式,把问题可能答案列出两极端情况,从中择一,“是”与“否”,“同意”与“不同意”。例如:关于学生自主性情况的调查 我自己决定的事,别人很难让我改变主意 ①是②否 ⑵选择式:从多种答案中挑选最适宜的一个或几个答案,然后做上记号。例如:关于儿童性格特点调查对一些物体总爱观察、摆弄、拆开来玩: ①不这样②偶尔这样③有时这样④常常这样⑤总爱这样 ⑶评判式:每个问题后列有许多答案,要求被试依其重要性评定等次,是用数字几种答案应排列顺序。例如:请将一下所列的电视节目,依你喜欢的程度,由1到4排列: ()动物世界()天地之间,七巧板()文化生活()儿童故事片
25、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的基本观点。
答: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奇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所谓的教育心理学化: 第一,时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规律性,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第二,教育心理学化,就是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理学习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第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 第四,裴斯泰洛奇认为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四、辨析题:
1、教师专业化是指获得教师资格证。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师专业化是指把教师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的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逐渐达致专业成熟的境界。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成长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达到专业的成熟,即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而教师资格证的获得只不过是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标志,并不能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最终目标。
2、有教师认为,对教育目的不一定要把握,只要对教学目标把握。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而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是对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以教育目的为基础的,而教育目的又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也是建立在对教育目的的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把握了教育目的,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
3、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没有什么区别。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皮亚杰认为知识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来完成的。“同化”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顺应”是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而维果茨基认为知识的建构是在活动中进行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来源:考试大
4、材料:⑴教师针对班级部分同学提问(毫无意识)。 ⑵教师更容易对部分同学关注、鼓励。 ⑶教师只对班上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同学关注。 分析问题的原因,应采取什么措施以实现教学过程化。
答: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 ①毫无意识的针对班级部分同学提问,虽然看起来是平等的、的,其实这种“毫无意识”却是忽视了学生自身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没能将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主动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②教师更容易对部分同学关注和鼓励,一方面可能是这部分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另一方面可能是这些同学的学校成绩较好,教师受升学率或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关注。 ③只对班上的少数人关注,可能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分数而忽视其他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容易对部分的少数成绩较好的同学关注、鼓励,而忽视很大一部分同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化,就应该做到: ①首现教师要转变观念。一是要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认识到教学的目的最主要的还是使得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获得发展。而这种发展不能仅以在分数的高低和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应该树立多样化的衡量维度。 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参与积极性,不要因为有的同学不主动参与就不管他们,这恰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的学生群体。 ③学生也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积极的配合好教师的教学。因为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同学两个主体来完成的,忽视哪一个主体都会对教学造成不利影响。 ④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争取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气氛中实现教学过程的化。 ⑤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要经常不断的向师生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让师生共同的来实现教学过程的化。
5、比较晏阳初、梁涑溟乡村教育思想的异同。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答:上个世纪一大批教育家兴起了建设乡村的教育思潮,晏阳初与梁涑溟就是其中的代表。 ⑴晏阳初通过调查分析当时社会乡村的状况,认识到农村的问题千头万绪,但基本问题归结为愚弱穷私。为要解决这四方面的缺撼,须实施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①在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理论中,“整体性”、“系统性”是一个重要的思想。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乡村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进行这项工程时,不应“枝枝节节”,而应“统盘筹划”。在长期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四大教育”、“三大”为基本内容的系统的乡村平民教育体系,使新文化运动以来兴起的平民教育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所谓“四大教育”即是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 文艺教育,是从文字与艺术教育上着手。使民众认识基本的文字,得到求知识的工具,促进文化生活,并能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生活有相当的欣赏与了解。 生计教育,是从从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工业各方面着手,以达到农村经济建设的目标。 卫生教育。卫生教育的基本涵义有两层,一是改善、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将消极的治疗与积极的预防结合起来:二是试图建立一种适合农村需要的卫生保健制度。 公民教育,按晏阳初所说:“公民教育之意义,在养成的公共心与合作精神,在根本上训练其团结力,以提高其道德生活与团结生活。 ②三种形式: 第一是学校式教育,这包括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巡回生计训练学校三种办学形式; 第二是社会的教育,这是以平民学校的毕业生为对象,以同学会的形式组织起来进继续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 第三种是家庭式教育,这是以各种形式的“家庭会”,如家长会、主妇会、少年会、闺女会、幼童会等,把农民分别组织起来,进行教育的办学形式。 晏阳初指出:教育的实施,有学校式以教育青年为主要工作,因青年是国家今日建设之主力军;同时又要顾到教育儿童,因儿童系民族复兴的后备队。学校式之外,有社会式及家庭式,其目的在使整个社会尽是教育的环境,以免一曝十寒之弊害。 ⑵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份重要精神遗产。 (关于这个问题,同学可自行参照《教育史》中的相关章节,由于资料问题这里就不再多论述了。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大磁体时不要像上面这样平铺直叙,应该将晏阳初和梁涑溟的相关思想对比着论述,主要的还是侧重于二者“异”的一面)

临床微生物试题

科目:1-基本知识;2-相关专业知识;3-专业知识;4-专业实践能力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一、绪论 1.微生物、微生 (1)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熟练掌握 1,3
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2)微生物的分类及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掌握 1,3
(3)微生物的作用 熟练掌握 1,2
(4)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概念 掌握 1
2.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概述 了解 1,2
3.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学 (1)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的研究内容 1,3
中的作用 (2)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 掌握 1,3
(3)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2,3
(4)临床微生物学的思路与原则 2,3
二、细菌的形 1.细菌的大小和 (1)细菌的大小 了解 1,2
态与结构 形态 (2)细菌的形态与排列及代表细菌 熟练掌握 2,3
(3)影响细菌形态的因素 了解 2
2.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菌壁 了解 2,3
(2)细胞膜 1,3
(3)细胞质 2
3.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 2,4
(2)鞭毛 2,3
(3)菌毛 1,2
(4)芽孢 3,4
4.细菌 L型 概述 1,3
三、细菌的生 1.细菌的化学组 (1)细菌的化学组成 了解 1,2
理 成和物理性状 (2)细菌的物理性状 了解 2,3
2.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1)细菌的营养类型、物质及机制 1,2
(2)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 2,3
(3)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掌握 2,4
(4)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2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5)细菌数的测定 掌握 3
(6)细菌的生长曲线 掌握 2
3.细菌的新陈代 (1)细菌的酶类 掌握 1
谢 (2)细菌代谢的能量来源 了解 1
4.细菌的分解代 (1)糖类的分解 熟练掌握 2,3
谢 (2)蛋白质的分解 掌握 4
(3)其他物质的分解 了解 3
(4)细菌的合成代谢及其产物的意义 掌握 2,4
四、细菌的分 1.细菌在自然界 (1)土壤中的分布 2
布 的分布 (2)水中的分布 了解 3
(3)空气中的分布 4
2.细菌在人体的 (1)正常菌群 2
分布 (2)条件致病菌 4
(3)菌群失调的概念、诱因、常见菌类及检查原则 掌握 3,4
五、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基本概念 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无菌操作 熟练掌握 1,3
2.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高温(湿热、干热) 掌握 2,3
(2)日光和紫外线 2
(3)电离辐射 了解 1
(4)超声波 2
(5)滤过除菌 3
(6)干燥 2,4
3.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掌握 1,3
(2)常用消毒剂的种类 熟练掌握 2,4
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及监测 (1)影响因素 熟练掌握 2,3
(2)效果监测 熟练掌握 3,4
5.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种类 了解 2
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微生物遗传物质组成结构特点 1,2
(2)细菌染色体 了解 1,2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3)细菌质粒 1,2
(4)细菌转位因子 1
2.微生物变异的 (1)概念与分类 掌握 2
现象 (2)形态与结构变异 3
(3)培养特性变异 掌握 3,4
(4)毒力变异 2
(5)耐药性变异 2,4
3.微生物变异的 (1)概念 1,2
机制 (2)突变 了解 2,3
(3)基因物质的转移与重组 2,3
(4)病毒基因的相互作用 2,3
4.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1)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了解 2,3
(2)在细菌和疫苗研究中的意义 2,3
七、微生物的 1.概述 (1)微生物致病性 掌握 1,3
致病性与感染 (2) 感染性疾病 2,4
2.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1)寄生 了解 1,2
(2)病原体 3,4
(3)正常菌群 掌握 2,3
(4)菌群失调 2,3
(5)机体对病原体的对抗力 了解 1,2
(6)抗细菌免疫 1,2
3.细菌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 (1)细菌表面成分 了解 1,3
(2)细菌进入宿主细胞过程与归宿 2,4
(3)细菌的毒力 熟悉 1,2
(4)细菌的侵入数量 掌握 2,4
(5)细菌的侵入门户与感染途径 2,3
(6)细菌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熟练掌握 3,4
4.机体的抗菌免疫 概念与类型 了解 2,3
5.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概念 了解 1,2
(2)细菌对病毒感染的反应 2,4
(3)免疫病理损伤 2,4
(4)病毒侵入途径与传播 2,4
(5)抗病毒免疫 2,4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6.感染的种类与 (1)传染性与非传染染 2,4
类型 (2)外源性与内源染 了解 2,4
(3)社会感染与医院感染 3,4
7.感染的临床征 (1)病程发展阶段 熟悉 2
象:病症与症状 (2)常见症状与体征 3
8.微生物感染的 (1)微生物感染的免疫防治 2
防治原则 (2)微生物感染的化学防治 了解 2
八、细菌的分 1.概述 (1)概念 1
类与命名 (2)分类法 1,2
2.微生物在生物 (1)细菌与原核生物界 3
化学分类中的地 (2)真菌与真菌界 熟悉 3
位 (3)病毒与病毒界 3
3.细菌的分类单 (1)细菌分类单位 掌握 1,3
位、系统和命名 (2)细菌命名 1,3
(3)细菌分类系统 了解 1
4.细菌的分类方 (1)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分类法 了解 2
法 (2)遗传学分类法 1
九、微生物学 1.临床微生物学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 3
检验概述 检验的目的与要求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要求 掌握 4
(3)诊断试验的选择原则 2,3
2.标本采集与运送 (1)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2,4
(2)标本的处理 熟练掌握 2,4
3.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镜检 熟练掌握 4
(2)快速诊断 掌握 1,3
(3)直接药敏试验 掌握 4
(4)常规检验 掌握 4
(5)报告 掌握 3
4.血清学诊断 方法及对应疾病的举例 掌握 2
5.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措施和质量保证 (1)实验室感染来源 熟练掌握 2,3
(2)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 熟练掌握 2,4
(3)微生物实验室的室内质控 熟练掌握 3
6.动物试验 (1)动物试验种类、原理 了解 2
(2)试验动物选择原则和动物接种法 2,3
(3)动物试验的应用 4
7.免疫检测技术 概述 2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8.发光分析技术 概述 2
9.鲎试验 概述 2
10.分子生物学 (1)分子生物学概念 1
在病原微生物中的应用 (2)基因诊断概念 3
十、细菌形态 1.显微镜检查 (1)普通光学显微镜 熟练掌握 3,4
学检查法 (2)暗视野显微镜 3
(3)相差显微镜 3
(4)荧光显微镜 了解 4
(5)电子显微镜 2,3
2.不染色细菌标本检查法 方法 掌握 3,4
3.细菌染色标本 (1)常用染料 熟练掌握 1,3
检查法 (2)常用染色方法 1,3
十一、培养基 1.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1)营养物质 熟练掌握 1,2
(2)凝固物质 3
(3)抑制剂和指示剂 2,4
2.培养基的种类 (1)基础培养基 熟练掌握 2,3
(2)营养培养基 3,4
(3)鉴别培养基 2,4
(4)选择培养基 3,4
(5)特殊培养基 2,
3.分离培养基的选择 (1)血平板 3,4
(2)巧克力血平板 3,4
(3)蓝平板或伊红美蓝平板 3
(4)麦糠凯平板 4
(5)SS平板 3,4
(6)碱性琼脂或 TCBS琼脂 3
(7)血液增菌培养基 4
(8)营养肉汤 3
十二、细菌的 1.基本条件 (1)细菌实验室 2,3
培养与分离技 (2)无菌实验室 掌握 3,4
术 (3)基本设备和器具 2,4
2.细菌的接种与 (1)平板划线分离法 3,4
分离技术 (2)斜面接种法 熟练掌握 3
(3)液体接种法 4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4)穿刺接种法 3
(5)倾注平板法 4
(6)涂布接种法 3,4
3.细菌培养的方 (1)需氧培养法 熟练掌握 3,4
法 (2)二氧化碳培养法 4
(3)厌氧培养法 掌握 3
4.细菌的生长现象 (1)分离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现象 1,2
(2)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熟练掌握 2,3
(3)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4
5.细菌 L型的检 (1)标本采集 了解 3,4
查 (2)培养方法 3,4
十三、细菌的 1.碳水化合物的 (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 掌握 2
生物化学试验 代谢试验 (2)氧化一发酵试验(O/ F试验) 3
(3)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 1,2
(4)七叶苷水解试验 1
(5)甲基红试验 2
(6)V-P试验 2
2.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1)明胶液化试验 3
(2)吲哚(靛基质)试验 3,4
(3)硫化氢试验 4
(4)尿素分解试验 4
(5)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1
(6)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2
3.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1)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3,4
(2)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3
4.各种酶类试验 (1)氧化酶试验 3,4
(2)过氧化氢酶试验(触酶试验) 3,4
(3)硝酸盐还原试验 2
(4)脂酶试验 1
(5)磷脂酶试验 1
(6)DNA酶试验 3,4
(7)凝固酶试验 2,3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8)CAMP试验 3,4
(9)胆汁溶菌试验 3,4
5.抑菌试验 (1)O/ 129抑菌试验 1,3
(2)杆菌肽试验 2,3
(3)奥普托欣(Optochin)试验 2,4
十四、血清学 1.血清学鉴定 简述 了解 1,2
试验 2.血清学诊断 简述 熟悉 2,3
十五、动物实 1.实验动物的分 (1)遗传学控制分类 了解 1,2
验 类 (2)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类 1,2
2.实验动物的选择 简述 熟悉 2,3
3.接种途径和方法 简述 熟悉 3,4
4.接种后的观察 (1)接种后的观察 了解 3,4
与解剖 (2)动物解剖 2,3
5.动物采血法 简述 熟悉 2,4
十六、菌种保 1.保存菌种的方 (1)培养基保存法 3,4
存与管理 法 (2)干燥保存法 掌握 2,3
(3)冷冻干燥保存法 1,2
2.菌种保管 简述 医学 全在.线提供 熟悉 2,3
十七、细菌检 1.微量生化反应 (1)Micro-ID系统 2,3
验的商品化、 系统 (2)API系统 1,2
自动化设备 (3)Minitek系统 熟悉 1
(4)肠杆菌科-MB12E系统 2
(5)氧化发酵鉴定系统 3
2.自动化装置 Automicrobic系统 (AMS)McroScan自动微生物分析 熟悉 1,3
2,4
系统 血培养系统 2,3
十八、病原性 1.葡萄球菌属 (1)生物学特性 3
球菌及检验 (2)致病性 熟练掌握 2
(3)微生物学检验 4
2.链球菌属 (1)生物学特性 2,3
(2)致病性 熟练掌握 1,2
(3)微生物学检验 3,4
3.肺炎链球菌和 (1)生物学特性 掌握 2,3
肠球菌 (2)致病性 2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3)微生物学检验 3,4
4.肠球菌属 (1)生物学特性 掌握 1,2
(2)微生物学检查 3,4
5.奈瑟菌属 (1)脑膜炎奈瑟菌 3,4
(2)淋病奈瑟菌 掌握 3,4
6.卡他布兰汉菌 简述 熟悉 1,3
十九、肠杆菌 1.概述 (1)分类 2,3
科及检验 (2)生物学特性 掌握 1,3
(3)致病性 2
(4)微生物学检验 3,4
2.埃希菌属 (1)生物学特性 熟练掌握 1,2
(2)致病性 2
(3)微生物学检验 3,4
3.志贺菌属 (1)生物学特性 熟练掌握 1,3
(2)致病性 2
(3)微生物学检验 3,4
4.沙门菌属 (1)生物学特性 熟练掌握 2,3
(2)致病性 2
(3)微生物学检验 3,4
5.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及摩根菌属 (1)生物学特性 掌握 1,3
(2) 致病性 2
(3) 微生物学检验 3,4
6.耶尔森菌属 (1)鼠疫耶尔森菌 掌握 2,3
(2)小肠结肠耶尔森菌 2,3
(3)假结核耶尔森菌 2
7.肠杆菌科的其 (1)枸橼酸杆菌属 掌握 3
他菌属 (2)克雷伯菌属 掌握 1,4
(3)肠杆菌属 掌握 2,4
(4)沙雷菌属 掌握 3
(5)哈夫尼亚菌属、爱德华菌属及少见的肠杆菌科菌属 熟悉 2,3
二十、弧菌科 1.弧菌属 (1)霍乱弧菌 熟练掌握 3,4
(2)副溶血性弧菌 1,2
及检验 2.气单胞菌属与 (1)气单胞菌属 3,4
邻单胞菌属 (2)邻单胞菌属 掌握 1,2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二十一、弯曲 1.弯曲菌属 (1)生物学特性 1,2
菌属和幽门螺 (2)微生物学检验 熟悉 3,4
杆菌及检验 2.幽门螺杆菌 简述 熟悉 1,3
二十二、厌氧 1.厌氧菌的分类 简述 熟悉 1,2
性细菌及检验 2.厌氧菌感染 (1)厌氧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及感染类型 掌握 2,3
(2)厌氧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2
3.厌氧菌标本的 (1)采集 3
采集与送检 (2)送检方法与处理 掌握 3,4
4.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 (1)培养基接种 熟悉 3,4
(2)厌氧培养法 熟悉 2,4
(3)鉴定试验 熟悉 3,4
(4)常见厌氧菌 熟悉 3
二十三、需氧/ 1.棒状杆菌属 (1)白喉棒状杆菌 掌握 1,3
或兼性厌氧革 (2)其他棒状杆菌 熟悉 2
兰阳性杆菌及 2.需氧芽胞杆菌 (1)炭疽芽胞杆菌 掌握 2,3
检验 属 (2)蜡样芽胞杆菌 熟悉 1,2
3.产单核李斯特 (1)生物学特性 1,3
菌 (2)致病性 熟悉 1,2
(3)微生物学检验 3,4
4.丹毒丝菌属 简述 熟悉 1,2
5.加特纳菌 简述 熟悉 2,3
二十四、分枝 1.结核分枝杆菌 (1)生物学特性 1,2
杆菌属及检验 (2)致病性 熟练掌握 2
(3)微生物学检验 3,4
2.非典型分枝杆菌 简述 熟悉 2
3.麻风分枝杆菌 简述 熟悉 3,4
二十五、非发 1.概述 简述 熟悉 2,3
酵菌及检验 2.假单胞菌属 (1)铜绿假单胞菌 熟练掌握 3,4
(2)其他假单胞菌 掌握 1,3
二十六、其他 1.嗜血杆菌属 (1)流感嗜血杆菌 熟练掌握 2,3
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 (2)其他嗜血杆菌 掌握 3,4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二十七、衣原 1.生物学性状 (1)繁殖周期与形态染色 掌握 1,3
体及检验 (2)抗原成分 熟悉
(3)分离培养
(4)抵抗力
2.临床意义 (1)沙眼衣原体 熟悉 2,3
(2)鹦鹉热衣原体
(3)肺炎衣原体
3.微生物学检验 (1)直接镜检 熟悉 3,4
(2)抗原检测
(3)核酸检测
(4)分离培养
(5)抗体检测
二十八、立克 1.概述 立克次体共同特征与分类 掌握 1,3
次体及检验 2.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熟悉 1,3
(2)抗原构造
(3)培养特性
3.致病性 概述 熟悉 2,3
4.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的采集 熟悉 3,4
(2)直接检查
(3)分离培养
(4)血清学检测 掌握
二十九、支原体及检验 1.概述 概念和分类 熟悉 1
2.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 掌握 1,3
(2)培养特性 4
(3)生化反应 熟悉 2,4
(4)抗原成分 1
(5)抵抗力 2
3.致病性 (1)肺炎支原体 熟悉 2,3
(2)解脲脲原体
4.支原体的微生物学检验 (1)肺炎支原体 掌握 1,4

三十、病原性 1.放线菌属 (1)生物学特性 1,3
放线菌及检验 (2)致病性 熟悉 2
(3)微生物学检查 3,4
2.诺卡菌属 (1)生物学特性 掌握 1,3
(2)致病性 熟悉 2
(3)微生物学检查 掌握 3,4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三十一、螺旋 1.概述 螺旋体概念及分类 掌握 1,3
体及检验 2.疏螺旋体属 (1)生物学特性 熟悉 1,3
(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螺旋 (2)致病性 2,3
体、奋森螺旋体) (3)微生物学检验 3,4
3.钩端螺旋体 (1)生物学特性 1,3
(2)致病性 熟悉 2,3
(3)微生物学检验 3,4
4.密螺旋体属 分类 熟悉 1
5.梅毒螺旋体 (1)生物学特性 1,3
(2)致病性 掌握 2,3
(3)微生物学检验 3,4
三十二、病毒 1.概述 概念 掌握 1,3
感染的实验诊 2.病毒的形态结 (1)病毒的大小、形态 熟悉
断 构 (2)病毒的结构 掌握
3.病毒的增殖 病毒复制周期 熟悉
4.噬菌体 概述 熟悉
5.非寻常病毒 (1)概述 熟悉 2,3

6.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概述 熟悉 1,3
7.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1)标本采集运送 熟悉 2,3
(8)病毒核酸检测
8.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1)生物学性状 掌握 1,2
(2)微生物学检查 3,4
(3)临床意义 2
9.肠道病毒 (1)生物学性状 熟悉 1,2
(2)微生物学检查 3,4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3)临床意义 2
10.轮状病毒 (1)生物学性状 1,3
(2)微生物学检查 掌握 3,4
(3)临床意义 2
11.黄病毒(乙脑 (1)生物学性状 1,3
病毒、登革病毒) (2)微生物学检查 掌握 3,4
(3)临床意义 2
12.出血热病毒 (1)生物学性状 1,3
(汉坦病毒、新 (2)微生物学检查 熟悉 3,4
疆出血热病毒) (3)临床意义 2
13.疱疹病毒(单 (1)生物学性状 1,3
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EB病 (2)微生物学检查 掌握 3,4
毒) (3)临床意义 2
14.肝炎病毒(甲 (1)生物学性状 1,3
型、乙型、丙型、 (2)微生物学检查 熟练掌握 3,4
丁型、戊型) (3)临床意义 2,3
15.人类免疫缺 (1)生物学性状 熟悉 1,3
陷病毒 (2)微生物学检查 掌握 3,4
(3)临床意义 熟悉 2,3
16.狂犬病毒 (1)生物学性状 1,3
(2)微生物学检查 熟悉 3,4
(3)临床意义 2,3
17.人瘤病 (1)生物学性状 1,3
毒 (2)微生物学检查 熟悉 3,4
(3)临床意义 2,3
三十三、真菌 1.真菌的基本特 (1)概念 掌握 1
检验 性 (2)分类 熟悉 1
(3)生物学性状 掌握 1,3
(4)致病性 熟悉 3,4
2.真菌微生物学检查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掌握 3,4
3.念珠菌 (1)生物学性状 熟练掌握 1,3
(2)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4
(3)临床意义 熟悉 2,3
(4)治疗原则 2,3
4.隐球菌 (1)生物学性状 熟练掌握 1,3
(2)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3,4
(3)临床意义 熟悉 2,3
(4)治疗原则 2,3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5.曲霉菌 (1)生物学性状 1,3
(2)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熟悉 3,4
(3)临床意义 2,3
6.其他真菌 (1)毛霉菌目 熟悉 2,3
(2)组织胞浆菌
(3)卡氏肺胞菌
(4)皮肤真菌
三十四、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概述 1.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血液、脑脊液、痰、尿 (1)常见病原菌 熟悉 2,3
(2)标本采集及运送 熟练掌握 3,4
液、粪便、性传播疾病、创伤) (3)检验方法
(4)临床意义 熟悉 2
三十五、细菌对药物的敏感 1.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抗菌药物分组原则 熟悉 1,3
试验 2.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1)KB法、稀释法试验原理 熟练掌握 1,2
(2)KB法、稀释法试验方法 3,4
(3) KB法、稀释法试验结果解释 2,3
(4) KB法、稀释法试验影响因素 3,4
(5)杀菌试验 熟悉 2,3

3.其他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1)厌氧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熟悉 2,3
4.体内抗菌药物的活性和浓度测定 (1)原理 熟悉 1,3

5.耐药菌株的监测( ESBLs、 MRS、 (1)耐药机制 熟悉 1,2
(2)耐药表型检测方法 掌握 3,4
HLAR、 VRE、 PRP、AmpC酶) (3)耐药菌抗生素应用原则 熟悉 2
三十六、医院 1.概述 概念 掌握 1
感染 2.流行病学特点 (1)概念 熟悉 1
(2)特点 熟悉 2,3
(3)常见微生物种类 熟悉 2,3
3.医院内感染监 (1)监测内容、类型 熟悉 3,4
测 (2)细菌污染监测
(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4)保证措施
单 元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目
三十七、临床 1.室内质量控制 (1)对实验室人员的要求 掌握 3
细菌检验的质 (2)实验室手册 熟悉 熟悉 掌握 2 1 3,4
量控制及实验 (3)常用仪器设备的监测
室安全防护 (4)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5)试剂、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质量控制 掌握 掌握 3 2

2.室间质量评价 (1)机构设置及作用 熟悉 2

3.实验室安全防护 (1)实验室分类、分级 熟悉 2,3

(3)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 掌握

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一、显、隐性的判断:

有哪些适合大学生学习的网站推荐

一、B站年轻人的聚集地,不仅番剧、鬼畜看到爽,一些教程、直播也是爽歪歪。二、教程、自学类网站腾讯课堂 :学习内容非常丰富,计算机、法律、会计、美术、英语还有一些生活方面的,都非常充实慕课网学习计算机的不二选择哦,HTML、Java、python、Vue.js……三、求职招聘类高校人才网:招聘求职好去处针对各大专业,以及中小学、医学、科研人才的。还有一些大学的招聘信息。四、考试、进阶类教育考试网这个毋庸赘言,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雅思、托福,都离不开它。五、千图网、昵图网、花瓣网、这些都是一些素材网站,难免要设计一些图片六、大学MOOC这个网站怎么都脱不开的,上千门的名校免费课程,无论预习还是复习都是不错的选择。

版权声明:admin 发表于 2023年3月4日 上午4:54。
转载请注明:遗传学题库,临床分子诊断学试题 | 热豆腐网址之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