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职在线所有答案,职称由大到小依次是什么

文章 2年前 (2023) admin
0

职称由大到小依次是什么

你好,在旧和现在的地区称作“军衔”。军衔在 15世纪一16世纪产生于西欧一些国家,所以习惯上称为西欧式军衔。
军衔的等级,通常由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和士兵构成,有的国家在将官之上还设有元帅,在尉官与士官之间还设有准尉。军衔按获得者的兵役状况和所在部队的专业性质在横向上又区分为不同的类别。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军衔是军人的终身荣誉。
解放军军官衔分为3等10级: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军官从小到大是: 一杠一星是少尉,一杠二星是中尉,一杠三星是上尉,两杠一星是少校,两杠二星是中校,两杠三星是上校 两杠四星是大校,金色的橄榄枝加一星是少将,金色的橄榄枝加两星是中将,金色的橄榄枝加三星是上将。
肩章的颜色:陆军为棕绿色,海军为黑色,空军为天蓝色。
1,中央副和委员为上将;
2,大军区正职为上将、中将,大军区副职为中将、少将;
3,正军职为少将、中将,副军职为少将、大校;
4,正师职为大校、少将,副师职为上校、大校;
5,正团职为上校、中校,副团职为中校、少校;
6,正营职为少校、中校,副营职为上尉、少校;
7,正连职为上尉、中尉,副连职为中尉、上尉;
8,排职为少尉、中尉 。
差不多就这些了,欢迎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配合!

联合国和教皇相继求情,泽连斯基两次发声,钢铁厂隐藏多少大鱼

亚速钢铁厂隐藏了多少大鱼,到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可以大胆估计,里面有大鱼,不止一条、两条。大家知道,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而教皇则是教徒的最高精神领袖。这两张“王牌”出面求情、协调,可见亚速钢铁厂内的大鱼不比一般。泽连斯基两次发声威胁俄罗斯,说:如果钢铁厂乌克兰守军被消灭,将终止与俄罗斯的任何谈判。这是自俄乌以来,泽连斯基首次为乌克兰人的生命喊话,以前都是天天要武器,不要面包。由此可见钢铁厂里面的大鱼,一是很大,二是不少。显而易见不难看出,此地无银三百两!钢铁厂里有大鱼。再说,马里乌波尔是乌克兰东南部的战略要地,俄军围困两个多月才把市区拿下,龟宿在钢铁厂里面的乌军,不仅有乌克兰的高级将领,可能还有美欧国家派去的军事顾问以及指挥官等。昨天,俄方宣布,亚速钢铁厂三天的平民撤离已经结束,到底有多少大鱼隐藏在钢铁厂里面,也即将水落石出,我们拭目以待!

的“八大金刚”中,谁的能力最强

此人心思太重,八大金刚中,“最强的金刚”,后来的老蒋不敢重用;至于“最弱的金刚”,从来没有过像样的战绩。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已经猜到了,“最强”和“最弱”是哪两个人。我们暂时不公布结果,我们先对比对比,然后公布最强和最弱。的八大金刚中,最强PK,胜出是他所谓的八大金刚是: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这八人各有特点,从黄埔军校开始,他们就追随,在国民党的党政军等方面握有重权。这八人中,到底谁最强呢?说到最强,我们定个评判标准:一看战绩,二看影响力,三看军事生涯的持续性。(刘峙)1、从战绩来看,先把陈继承淘汰,没什么可圈可点的仗,没几个人知道他,而且军衔最低。其次,把刘峙淘汰,内战时被称为“常胜将军”,西安后,就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仗。淮海战役,他担任剿总,被粟裕打得快哭了,差点跑不及。刘峙被称为猪将军,说他打仗没战略;又说他是长腿将军,意思是擅长逃跑。和日本打,跑!和解放军打,继续跑!这样的人和“最强”是不沾边的。(蒋鼎文)2、从军事生涯的持续性来看,先把蒋鼎文淘汰,他是内战时的猛将,是的五虎将,瞿秋白被杀,就是他的命令。在战争时期,蒋鼎文的表现,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用了三四倍的兵力,打了大败仗,可谓溃不成军,连丢38座城池,20多万大兵损失,中原战败,全国震动。如此丢人,蒋鼎文引咎辞职,从此,流连于政治边缘,纵横于商界,再没起势。看军事生涯持续性,再把钱大钧淘汰,这家伙,也是打内战时比较猛,从南昌起义开始,就没少出“围追”的“馊主意”,给红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战争时期,钱大钧指挥了武汉空中保卫战,算是不错,损失9架飞机,干掉了日本21架飞机。之后,就泯然众人矣!抗战胜利后,当上海市市长,当总统府顾问,至于军事生涯,几乎是断了。(张治中)3、从中的影响力来看,张治中先要被淘汰,这是国民党中的清流,反对内战,对党和解放军充满了好感,从来没有和红军或解放军对战过。曾经力劝“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将军任国民党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受委托(国民党还没有开启内战),解救了在新疆被关押的100多名党员。后来,在担任西北军政长官时,不旗帜鲜明地反对和解放军,于是被下课。就此,乘势加入了我方,还劝导陶峙岳、包尔汉等进行起义,促进了新疆的和平解放。这简直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杰出代表。虽说张治中将军有着一颗红心,但在国民党队伍中的影响力还是相当有限,毕竟,他和国民党主流是方向相反的。从影响力来看,顾祝同也进不了前两位的。(顾祝同)这老顾虽说官位显赫,在抗战胜利后,担任了国民党陆军总司令,还担任了国防部总参谋长,但他就是的传声筒,对那是“百依百顺”。而最恶心的是,1941年的皖南,就是顾祝同操纵的,这和一样“坏”。一个傀儡总司令,完全说不上影响力有多大。说到这里,就剩下两位未被淘汰了,谁能力更强呢?4、何应钦和陈诚,谁的能力更强?(何应钦)这两人是绝对的的左膀右臂,左膀就是何应钦,右臂就是陈诚。不过,从发展来看,的左膀更像是个“假肢”。何应钦曾经留学日本振武学校,后在日本士官学校上学,是个喝了洋墨水的人。在日本,何应钦认识了、等人,并加入了同盟会,这对他以后的职业生涯影响非常之大。回国之后,何曾在贵州担任讲武堂总教官,导致名声在外。黄埔军校开始后,和等人四处招揽人才,于是,何应钦就来了。因为何应钦能力较为出色,就此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二号人物,担任战术总教官。在其后的东征和北伐中,何应钦也是可圈可点。此人长期是国民党的二号人物,影响力颇大。虽然,在一线指挥作战的并不多,但战略眼光不错,而且有了自己的一方势力。何应钦是有野心的,多次对的位置感了兴趣,第一次是在1927年下野的时候,希望得到何应钦的支持,但何并没有做,因为本来他就和李宗仁他们串通好的,这让伤心。西安的时候,何应钦再次有了野心,还在关押,何应钦组织大队人马,准备去攻打陕西,丝毫不怕张学良撕票。在何看来,也许撕票最好,他可以直接上位了。这次事件,让非常惊讶,何应钦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此事之后,没有和何应钦撕破脸,继续任用,但不再给予实权,不再重用。因为,如果和何应钦完全撕破脸,国民党又是一次大动荡,伤不起,何应钦一方的人,他还是要用的。(陈诚)我们再看陈诚,这是真正的心腹,被誉为小委员长,打仗一般,但很会用人,他的土木系将领们,在国民党中的影响力非常高,是绝对的嫡系。虽然军事能力不如何应钦,但陈诚的政治手腕挺高,在大陆时日子过得不错,到了,一样是重臣,当行政院长,当副总统,除了蒋氏父子,风头一时无两。何应钦和陈诚,到底谁更强?还挺难选。不过理智的分析,何应钦应该更强一些,军事能力有,影响力也有,还敢于坚持自己的一些观点,敢于做决策。只是,既生瑜何生亮,在,何应钦也就只能这样了。的八大金刚中,最弱对比,一定是他很多人说,的八大金刚中,最弱的人就是刘峙,我不这么看。刘峙曾经是的五虎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而且是五虎之首,被誉为“常胜将军”。但是,西安让刘峙从此泯然众人。因为,他站错队了。当时,是何应钦组织大家杀向陕西,名义上是去解救,但实际上,大家都懂,这是要干什么。恰好,这次刘峙冲到了最前面,俨然何应钦的马前卒,先锋官。老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回到南京后,刘峙就被严重批评了。后来,看似,依然在用他,但刘峙的表现大不如前,判若两人,估计有了心理阴影了,失误频出,接连不断。淮海战役的时候,谁来当剿总?最后,还是选择了刘峙,因为,一不能选地方军的长官,放水咋办?二是战区内的将领都是中央军,要放一个有资历的嫡系将领,因此,刚好有空档期的刘峙被选了过来。不能说刘峙太差,是粟裕等人太猛了,实在招架不住。杜聿明来了,不也活捉了吗?那可是名声在外的名将啊!不是刘峙不厉害,而是粟裕太厉害!再看陈继承,有官职,无突出战绩;有官位,没太大影响力;职业生涯不短,大多平平庸庸。只是,人家大腿抱得好。看军衔:何应钦一级上将,陈诚一级上将,顾祝同一级上将,蒋鼎文死后追封一级上将,张治中二级上将,刘峙二级上将,钱大钧先是中将,后来加上将衔,陈继承陆军中将。挑出非同类项,就是明显的中将陈继承。客观说,的八大金刚里,陈继承就是最弱的那一个。(陈继承)回到开头的题目,在下以为:八大金刚中,最强就是何应钦,最弱就是陈继承。你怎么看?

兵团、集团军、方面军、纵队的区别,哪一个规模大,级别高

这个问题极不专业,任何简单的排序都是耍流氓,原因只有一个:任何一支或者一个国家的,都有自己的一套编制体系和称谓标准,也存在一个编制名词被多支使用的情况,那么它的级别和规模就不尽相同。正确理解编制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放在一支特定的、一个特定的时期去比较,比如二战时期日寇的“军”最多可以下辖七个师团20多万人,能跟国民革命军的一个军级单位划等号吗?那就先说我军,如题所述的四个编制名称在革命战争年代使用过三个:兵团、方面军和纵队,在红军的早期,则只使用过方面军和纵队的编制。井冈山的红四军在会师后下辖两个师五个团,期间在湘南受挫后损失较大,因此在挺进闽西时进行了缩编,在军部下面直辖三个纵队,军事主官称为“纵队长”,因为这个纵队编制其实只是“团级”,比如就担任过红四军第1纵队的纵队长。红伍发展壮大以后,便取消了纵队这一级编制,重新恢复到团、师、军的逐级编制级别,再以后有了军团、方面军的编制,三大苏区的部队在长征期间分别为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当然了,红军毕竟还很弱小,确有虚张声势迷惑敌人的作用。比如红一方面军出发前86000余人,红四方面军峰值时也有80000余人,而贺老总的红二方面军两个军团加一个红32军,也不过13000余人,跟二战时期苏军的方面军自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某种意义上,“纵队”其实是一个不好界定级别时的临时性建制单位,抗战时期八路军也组建过若干纵队,比如彭雪枫的八路军第四纵队、黄克诚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等等,最初的级别相当于“旅”,兵力有数千人上下,随着部队的发展又可以壮大到上万人,已经等于或大于“师”级了,所以这会的纵队军事主官,可以称为司令员了。黄克诚纵队南下增援陈粟后,即被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足足有20000多人。到解放战争初期,各军区组建野战军时,为了迷惑敌人和避免政治上不必要的麻烦,纷纷在野战军之下组建“野战纵队”,比如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初建时就下辖四个野战纵队。各解放区由于原来的情况不同,因此有的是纵队下辖数师、有的是纵队下辖数旅,各纵兵力从10000到20000多人不等,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时,个别纵队突破了30000人。到解放战争中期,各野战军的纵队兵力普遍增加,部队发展了嘛。直到1948年11月,西柏坡正式发出了统一全军编制和序列的命令,原来的野战纵队改称为“军”,原来下辖的师或者旅统一改称为“师”,以三三制的原则再下辖团、营、连等作战单位。在此之前,东北、华北和华东我军,为遂行大兵团作战任务,已经着手把二到三个纵队整合为一个兵团,但是都是自拟的,也是直到西柏坡命令下达后,才开始正式排序,比如华野就整编为第7、第8、第0和第10共四个兵团,每个兵团再下辖三个军。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并未组建“集团军”编制,而是在1985年左右实施军改时,将原来的各“军”通过合成化、现代化而升格为“集团军”,但下级建制直接为旅,跟二战时期的集团军建制是有区别的。比如的首长有大军区职、正军职或者正师(旅)职,你听过“正集团军职”吗?这个原理得透,不细说了。然后再说国民党,如题所述的四个编制名称在大陆期间全部使用过,抗战爆发之前的编制称谓和级别太乱,受篇幅所限暂不介绍。1937年8月以后,开始组建战时“集团军”编制,理论上应该下辖两个以上的军,但是在抗战爆发前后已经有了军以上的“军团”编制,所以在1937到1938年间,这两个级别差不多的编制其实是同时存在,最终各军团要么裁撤、要么都改制为集团军。兰封会战和武汉会战期间,为了指挥规模庞大的参战部队,开始设置“兵团”一级,不过这一时期的“兵团”的规模是比较大的,比如武汉会战期间,长江两岸的第五、第九战区部队被编成四个兵团,分以薛岳、张发奎、孙连仲、李品仙为兵团总司令(注意是总司令),其中李品仙的第四兵团居然下辖七个集团军、三个军团共17个军的部队,由于指挥层级太过复杂,1939年以后兵团建制被取消(同时取消的还有旅),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战区、集团军、军、师、团的战斗序列。1944年底为整理西南地区的和接受美援,在昆明设立陆军总司令部,然后把原第四、第九战区和调入湘黔桂粤各省的,统一整合为四个“方面军”,以卢汉、张发奎、汤恩伯和王耀武分任方面军司令。每个方面军分辖四至六个军不等(大约相当于两个集团军)的兵力,编制级别高于集团军,但是又略低于战区,属于非常时期的特殊产物,抗战胜利后方面军编制被取消。解放战争初期,蒋军野战部队主要使用整编军、整编师、整编旅的作战序列,由于整编军的编成数量不多,在遂行战役时经常组建临时性“兵团”建制投入战场,然后兵团直辖整编师(或军)。此时的兵团没有固定编制,只能概述为辖“两个以上的整编师(或军)”,比如豫东战役时区寿年兵团只有两个整编师,而汤恩伯在孟良崮战役时的第一兵团则下辖八个整编师。这一期间蒋军也有“纵队”的建制,基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特种兵混编的直属机械化部队,也就是所谓的“快速纵队”,就编制级别和兵员数量来看,相当于“装甲旅”的规模,比如豫东战役时黄百韬临时兵团就下辖一个整编师、一个快速纵队和少数交警部队。二是如果兵团规模太大时,在作战中会临时划分为若干纵队,比如汤恩伯兵团的第一纵队,就下辖整74师、整25师,然后以黄百韬兼纵队指挥官,可惜张灵甫根本也不听他的。到1948年7月以后,蒋军全部取消整编军、整编师(恢复为军)、整编旅(恢复为师)的,正式组建机动兵团,每个兵团下辖三到四个军,军辖师再辖团,编制级别相当于抗战时期的集团军和解放战争初期的整编军,此时的军事主官称为司令或者司令官(不是总司令)。在几个主要战略区中,东北组建了四个兵团、华北组建了四个兵团、华东先后组建了六个兵团、华中组建了三个兵团。随着我军在三大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蒋军先后有多个兵团被歼,然后就把被歼的兵团转授或者重建,所以战争末期兵团是非常混乱的。比如郑洞国第一兵团在长春被歼,给了陈明仁重建,卢俊泉第六兵团在锦州被歼,给了李延年用来升格绥靖区,黄维兵团被歼,给了胡琏去江西重建,这需要很长的篇幅来说明了,不一一赘述。解放战争期间蒋军没有“方面军”的编制,“集团军”编制到1946年底也全部取消,在所余的两个编制名称中,兵团肯定是要大于纵队的,并且兵团的级别和规模也经历过变化。而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蒋军早就使用过“纵队”的编制,比如薛岳追击红军时,就指挥着什么吴奇伟纵队、周浑元纵队等等,每个纵队下辖两个以上的步兵师,接近于“军”级。所以你看,无论是兵团还是纵队,即便是同一支,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级别和兵力规模,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必须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来讨论。

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的元帅和将军,你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主要是由第二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发起的,而第四野战军主力则于5月间从长江中游挥师南下,目标直指盘踞华中地区的白崇禧集团。为了确保四野在湘鄂赣地区顺利寻歼桂敌,西柏坡电令已经到达江西赣州的二野四兵团暂归四野统一指挥,兵团司令员陈赓接电后颇为尴尬,但仍然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命令。(抗战时期的)这是解放军著名将帅之间的历史传奇,因为陈赓是黄埔一期毕业生,1924年11月毕业后并没有被分配到黄埔军校教导团,而是留校担任黄埔二期入伍生的连长,此后相继担任第三期步兵科副队长、第四期步兵科第一团七连连长等职务。而考入黄埔第四期时,被编入步兵科第二团八连,虽然两人不是直接的上下级,但就军中资历而言,陈赓仍然是名符其实的“教官”。1927年南昌起义的时候,原第二方面军特务营营长陈赓转任第3师6团一营长,而是第25师73团的一名连长,陈赓仍然是的上级。据说在起义军南下途中与敌钱大钧部作战中,陈赓还在火线上指挥过,有“你再不执行命令我就枪毙你!”的故事,只是未经考证不好定论。不过总体而言,陈赓在早年确曾是的“师长”,一直到战争时期,两人的军职才正式颠倒过来。(抗战时期的陈赓)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出任以红一方面军为主体组建的第115师师长,而同样是一方面军出身走过长征的陈赓被任命为第129师(四方面军为主)386旅旅长,从此成为刘邓麾下的名将,进而成为第二野战军兵团司令员。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是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但林陈二人在这十余年中毕竟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现在二野第四兵团既然配属给指挥,则陈赓就成为了的直接下级,两人虽未见面,但终究还是在电波中确立了指挥关系,共同开始对蒋军残余的南线大追歼。而就在第四野战军主力和二野四兵团横扫中南期间,陈赓曾经三次违抗的军令,续写了一段将帅传奇,其实电影《南线大追歼》里有关于这个细节的特别描述,包括陈赓故意关闭电台的桥段。第一次是西进和南下之争,在四野主力向湖南纵深之际,电令第四兵团自赣州出动,西渡赣江经宜春、萍乡杀入湖南,配合正面的四野主力侧击白崇禧集团。陈赓接到命令后,认为桂敌必然继续收缩,以四兵团现有位置西进至多形成击溃战,实难有大的作为,应该贯彻“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南下广东,合围所有中南地区的蒋军残余。在考虑成熟之后,陈赓果断致电西柏坡并报四野前指、二野司令部,建议他率领四兵团直插广东,封闭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集团的退路,同时也说明部队集结完毕,随时准备执行四野的作战计划,而黄埔师弟非常坚决,第一时间回电:“我决心已下,不可更改,立即执行”!就在陈赓倍感为难之际,西柏坡指示到达:二野四兵团和四野第十五兵团的两个军,统由陈赓指挥南下广东,再深入迂回广西和云南。(陈赓和粟裕两位大将)陈赓如释重负立即开拔,指挥五个军直扑粤北,1949年10月初兵临广州城下,余汉谋所部望风而逃,广州这个华南第一大城市已唾手可得。此时陈赓又接到来电,命令四兵团等部停止前进,主力转而向西进入桂(林)柳(州)地区,以达到与四野主力会歼白崇禧的目的。陈赓对着地图思谋良久,认为所部距离目标1300余里,以时间计算不如调动其他四野部队为宜,并且还将延迟广州解放的速度,于是再次电陈利害。西柏坡高屋建瓴回复所请:“同意陈赓意见,决定四兵团仍照原任务执行”,而审时度势后也以为然,开国将帅们的战略眼光的确不是盖的。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陈赓命令兵团主力不许进城,马不停蹄追歼余汉谋集团,终于在阳江消灭其主力60000余人,取得“阳江大捷”。并且陈赓意识到,白崇禧集团残部必然企图通过雷州半岛出海逃跑,因此以第13军、第15军重兵驻于咽喉之处廉江,准备与四野合围残敌。狡猾的白崇禧为了夺路出海,首先派出鲁道源兵团大举向围,试图以此佯动“声东击西”调动我军,四野前指电令四兵团除留一个师扼守廉江外,主力北上与四野在运动中会歼鲁道源,陈赓接电大吃一惊。四兵团首长一致认为:一个师是无论如何阻挡不住桂系主力的,设若雷州半岛有失,则白崇禧可以轻而易举从海上逃走,如果四兵团主力卡住半岛入口,则不仅白崇禧插翅难逃,鲁道源早晚也是瓮中之鳖。几经思索后陈赓第三次抗命,以委婉的语气同时致电四野和,建议所部以控制出海口为主要任务,西柏坡以巨大的权威平息了将帅之争,回电迅速而简短:“同意陈赓同志建议”。1949年12月1日,白崇禧残部在博白战役中被二野和四野各一部全歼,纵横20多年的桂系集团灰飞烟灭。而与陈赓之间关于战役细节的军事争论,以及互相之间的尊重也由此传为一段佳话,每每陈赓提出反对意见时,最多只是苦笑。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帅军衔,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

版权声明:admin 发表于 2023年3月3日 上午8:36。
转载请注明:军职在线所有答案,职称由大到小依次是什么 | 热豆腐网址之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