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青春电影《闪光少女》
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在音乐学校,围绕中西乐器之争,讲述了一群民乐及二次元爱好者逆袭西洋乐器的故事。其间还穿插着一些若有若无的爱情故事,却也显得相当自然。表面看来这或许只是一部无脑的校园青春片,不可否认,当我的朋友给我推荐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内心是拒绝的,特别是在看了这部电影的海报之后。没有想到,抱着可能会被骗的心态,鼓足勇气去电影院贡献了票房之后,我意识到这次尝试是非常值得的。因此,虽然对二次元世界完全不了解,但这依然无法阻止我对这部电影的推荐。好在影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气势恢宏的结尾,民族音乐与二次元的结合可谓燃爆全场。同样都是不为主流接受的亚文化,一方的失落来自背后沉重的历史,另一方的失落来自不怀好意的现实。谁又能想到两者的结合能够迸发出如此的张力呢?对二次元毫不了解,就不在此做出评价了。不得不说的是,影片虽然在好几处黑了二次元一把,但是总体上的处理是非常棒的,一点不让人感到抵触。在这个可悲的逐渐趋同的世界里,保留一点不一样的颜色,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哪些国家保持中立
上面两位楼主都说得差不多了,我来说一说我心中真正的中立国家:美国
想要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内涵应该读那些书
“腹中有书气自华”、“开卷有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等,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这些警言警句在时刻提示我们要多阅读,勤学习对一个人的好处。对于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内涵都会大有裨益。至于读哪些书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内涵,不能具体到书名,这样有做广告的嫌疑,只能说读哪一类的书籍对提升自己有好处。以个人之见,我提议: 一、读一些法律法规的书籍,作为一种常识必备,就像出行要具备驾照一样,便于规范自己言行;二、读一些礼仪及演讲口才方面书籍,提高个人讲话艺术和水平,把握好尺度;三、读一些为人处世方面的书籍,提高处理各种关系能力,为自己既干好工作又处好关系打下基础;四、读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时刻激励自己保持斗志;五、读一些家庭家教方面的书籍,形成个人家庭的家教并让子女做好传承;六、读一些个人工作方面的书籍,使自己能尽快进入角色,成为行家里手;七、选一些生活提示性的读物作为休闲读物;八、选一些居家过日子、理财等方面书籍。等等。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试想,一个人坚持每天有选择的阅读2小时,坚持10年就是7300多个小时的阅读量,在学校按每天8小时的学习量,在学校按1年2个学期12个月1年的学习量1440个小时,坚持阅读10年就相当于又上了5年多学,比大学本科4年还要久,相对于本硕连读。试想,要是坚持10年的阅读量,你在个人的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内涵会起到质的变化。
为何会讨厌每天发正能量的人
这两年“正能量”这个词喊得比较响,这个词怎么来的,大家心里都清楚。从物理学上讲,能量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一种质量的界线而已。物理学的解释是:真空中的量子涨落具有能量(零点能),如果某物质的能量低于低于周围空间的量子涨落能量,就说明这个物质具有负能量。以真空量子涨落能量为零点,高于的叫正能量,低于的叫负能量。本是一种物理现象,近年来却被赋予政治概念和感彩。本来这也没有错,乐观的积极的,能鼓舞人健康向上的,被称为正能量,反之,被称为负能量。这都是对的,但是现在却被人为的越来越夸大其词,特别是在社会,“正能量”和“负能量”被人为的扩大使用,恶意地成为攻击和打击他人的一种武器。叫好的赞颂的歌颂的奉承的甚至献媚的,一律被为正能量,提意见的发牢骚的议论不公的,就攻击别人是负能量。有人以爱国的名义绑架他人,就不允许他人指出一点国家的缺点,说缺点就是负能量,指出社会上某些不好的现象,就是负能量,正能量就是要称颂道好,这真是很可悲的。所以“正能量”一词越来越被人反感和厌恶。有些人成天发一些所谓的“正能量”的东西,招致许多人心里产生和讨厌,这就是题主说的会讨厌某些人天天发正能量的东西。不是人们讨厌正能量,而是人们讨厌许多打着正能量的旗号,绑架他人,整天喊一些貌似正能量,其实就是一些心灵毒鸡汤的东西。真正的正能量,就是积极的面对我们生活中,社会中许多不完美的东西,敢于指正,敢于提意见,敢以疗治社会锢疾,推动社会进步,助力社会朝着更加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天天拿一些无用的东西来喊口号,来歌唱,歌颂,掩盖社会问题,逃避社会矛盾的鸡汤人们。我也讨厌那些天天发所谓的“正能量”垃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