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垂训练常见于部队训练、徒手健身、自重训练,双手握住单杠的同时,身体尽可能保持稳定,通过静力对抗,实现身体力量的增长。悬垂动作主要锻炼哪些肌肉?
有问题就有答案
双手悬垂2分钟是什么水平?
能够自重悬垂2分钟,说明你的手臂肌肉力量够强,而且核心肌群不弱,身体协调性也很好。
总体来说,这个力量水平已经很优秀了,公园大爷很羡慕,健身老手心里也服气,当然了还有提升的空间。
悬垂训练常见于部队训练、徒手健身、自重训练,双手握住单杠的同时,身体尽可能保持稳定,通过静力对抗,实现身体力量的增长。
悬垂动作主要锻炼哪些肌肉?
在这个过程中,以下肌群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
1.手臂肌群
小臂:悬垂需要双手保持抓握姿势,这个时候腕关节微屈,小臂上的屈腕肌力。
大臂:悬垂过程中,如果手肘发生弯曲、伸直,会练到大臂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2.背阔肌
背阔肌的一个功能是:上肢固定时,使躯干向上臂靠拢。引体向上、高位下拉利用的就是背阔肌这个功能,而悬垂作为引体向上的进阶动作之一,经常练习有助于背阔肌力量增长。
3.胸大肌
胸大肌止点位于大臂肱骨上端,在悬垂过程中,大臂上抬、身体下坠,胸大肌拉长;身体向上移动时,胸大肌会收缩。
4.核心肌群
不单单指腹肌,这里的核心肌群指代的围绕腹部前后环绕躯干,能够对身体起到稳定和保护的所有肌群,包括腹部、背部、臀部肌群。
悬垂动作中需要保持身体稳定,尤其是在抬腿情况下,对核心肌群的力量要求较高。
综合来看,悬垂动作是一个偏向上肢肌耐力训练的动作,通过身体的静态对抗,提高身体素质。
悬垂时间长短和什么有关?
1.上肢肌肉力量差
上边我们介绍了悬垂需要募集的肌肉,如果你在动作中发现:手掌过一会就抓握不住了、手臂酸麻没劲、背部胸部无力……
证明你这些部位的力量还不够,可以通过专项练习进行强化。
2.核心稳定性差
很多时候肌肉力量够强,但身体悬垂时总是前后晃动,导致双手抓握不牢,也会让你悬垂时间变短。
这个时候要针对性强化核心训练,尤其是腹部深层肌群,这会让稳定性大大提高。
3.手腕、脊柱不适
悬垂动作和生活习惯差别极大,因为人体是悬空挂在单杠上的,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手腕位置改变、脊柱被拉长,其实有助于体态的改善和肌肉的拉伸。
但对于手腕和脊柱不适人群来说,这个动作可能会有些受罪——挂一会就觉得哪哪都不舒服,这个时候不要强行坚持了。
因此,若能够单次悬挂1分钟及以上的时间,证明肌肉力量够强、核心也很稳定,腕关节和脊柱都能够适应动作,身体素质可以说很不错。
知道了悬垂出现的问题,如何改善?
1.强化手臂力量
如果你感觉抓握不牢、小臂酸胀,那么就要多练练抓握力,提升小臂肌肉耐力。比较推荐两类:
①绳索攀爬
②农夫行走
2.强化胸背力量
胸部和背部肌肉都属于大肌群,同样也是拮抗肌(肌肉功能相反),所以练起来不能含糊。
①练胸主要通过“推”类动作完成,例如:俯卧撑
卧推
②练背主要通过“划”和“拉”,代表动作:坐姿划船
高位下拉
3.强化核心稳定
针对悬垂动作的身体晃动问题,需要强化下核心训练了。
这里不推荐卷腹等腹直肌训练动作,推荐多做些平板支撑类的静态、动态训练,这种训练可以让你更好地学会“腹部收紧、核心稳定”。
①平板支撑
②仰卧抬臂
③宽握撑地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1.悬垂是一个不错的上肢耐力训练动作,尤其可以强化手臂、胸背、核心肌群力量。
2.悬垂动作做不好、做不久,需要找到针对性原因,并通过专项练习进行强化。
3.能够完成1分钟及以上的悬垂是比较好的,但动作不适合所有人,建议量力而为。
以上就是今天关于悬垂内容的分享,感谢您的点赞、评论和转发~
关注“健体那些事”,分享健身干货,畅聊体坛趣事!
中学生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该怎么办?
只要努力锻炼,公园老大爷都可以拉十几个,何况年纪轻轻的中学生呢?
分享一个训练计划,帮助你突破引体向上哈!
引体向上是最经典的训练动作之一,对与背部与手臂肌群的训练最具针对性。这些肌力拉起整个身体,所以体重也是影响引体向上难度的一大因素。
通常情况下,体重越大,完成引体向上就会更困难,考验相对力量。所以,如果你的体重严重超重,先控制饮食减少热量,去掉一些脂肪。
但最关键的是努力锻炼,提高拉力肌群力量。
当拉力足够大时,即使负重几十斤都可以完成引体向上!
推荐训练动作——水平引体向上。
顾名思义,身体是水平位置的引体向上。动作需要一个低杠,与髋同高即可。双手握杠,身于杠下,核心绷紧身体平直。利用背部带动手臂发力完成引体向上。
训练时做3-5组,每组6-20次,当能够轻松20次时,完成引体向上的力量就足够了!
这时进行引体向上可以先从反手引体向上开始,逐渐提高力量,再专做正手引体向上。
或是同伴辅助引体向上或者弹力带辅助引体向上。
总之,努力提高力量,引体向上就会越来越轻松!
了解更多健身知识,请关注“大囚自重健身”
那这个Y染色体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吗?
确实如此。人类有23对染色体,一个人的DNA被整齐打包在这23对染色体中。我们常说的XX和XY,是其中的性别染色体。由于Y染色体的特殊性,几乎可以完整地从父辈那里遗传过来,但并非恒久不变。
染色体、NDA、基因的关系。
20世纪50年代,弗兰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和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通过研究对手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的X射线绕射模式图,推测出了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就像一个长长的盘旋扭转的梯子。
人类的DNA被包裹成染色体,23对染色体上含有一个人所有的基因,而基因是制造蛋白质的蓝图。而我们身体的一切特征其实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如果夸张点来说,我们就是一个装着各种蛋白质和大量水的蛋白质水袋。
有性繁殖的时候,来自母亲和父亲的染色体将被打乱重新组合,孩子的每一条染色体都会有来自父母基因的混合,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制造足够多的基因多样性,然后通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促进物种产生进化。
但其中有两个染色体不会被打乱,而是被子女完整继承下来,就是来自父亲的Y染色体和来自母亲的线粒体DNA。
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虽然能祖祖辈辈的遗传下来,但并不是不会变化。
任何系统时间长了都有可能出错,基因也一样。
繁殖除了基因重组还会伴随基因突变,所以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虽然不会在遗传中被打乱重组,但却会面临基因突变的风险,现在科学界普遍认为5000代传承之后,突变将会带给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显著的改变。
也就是说,即便我们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完整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但由于突变的存在,过于古老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也会消失不见了。
目前我们体内的线粒体DNA最早只能追溯到20万年前,也就是说,我们都是20万年前一个非洲女人的后代,她被称为最近共同祖先(MRCA),有人也称她为“线粒体夏娃”。
“线粒体夏娃”并不是人类的第一个祖先,只是远古人类中最幸运的一个女性而已,因为跟她同时期,或更早时期的女性线粒体DNA都已经消亡了,只有她的流传了下来。
而我们的亚当呢?
和线粒体DNA具有追溯能力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Y染色体追溯现存父系这一链条上的第一人。
现在普遍认为我们的Y染色体亚当,生活在14万年前的非洲,比我们的夏娃足足小了6万岁。
实际上,我们身上的每一条染色体都有它最近的共同祖先,但由于在有性繁殖时进行了重组,我们已无法去查询它们的谱系了。
从生物学上来说,性别战争是存在的,而且获胜的会是女性。
虽然男性普遍是雄壮威猛的象征,但Y染色体跟X染色体比起来,却显得十分弱小,它只有5000万个碱基对,大约含有45个基因,而X染色体作为第八大染色体有着1.53亿个碱基对,基因数可达1438个。
X染色体与Y染色体关系并不是很好,即便能勉强凑在一起,也绝对不会混合、重组。当然也幸好如此,才把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在繁殖过程中完全区隔开,不会出现不男不女的情况。
但也正由于Y染色体无法重组,它不好的突变不像X染色体那样容易表现出来,也就无法通过自然选择去除或迭代。
势单力薄的Y染色体只能靠自己,这导致Y染色体可能会随着时间而退化,慢慢萎缩,直至消失。
虽然在科学界也有“保留派”认为Y染色体不会消失,可能会在启动自我保护程序来保全自己,但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即便如此可能也只是Y染色体的“垂死挣扎”。
科学家认为XY染色体都是从常规染色体演变而来,所以最初它们应该是等长的,但是经过3亿年的进化演化,如今再比较XY(见下图):
通过这3亿年的Y染色体上基因的消退速度,大概计算出Y染色体再过460万年可能就会消失了。
那460万年后,Y染色体没有了,就没有男人了吗?
那到未必。因为染色体只是基因的载体嘛,这个载体没了,还可以搬家嘛,所以Y染色体彻底消失以后,决定男性性别的SRY基因并不会消失,很有可能搬家到别的染色体上。也就是说,即使没有了Y染色体,还是可以继续繁殖雄性后代。
不过呢,即便搬了家,但无法重组的魔咒还是会一直纠缠着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如果Y染色体真的会消亡,那搬家后的染色体一样会面临这样的命运。
总结一下
无论是继承也好,还是融合重组也好,对于基因来说,它们只希望不停地复制下去。
物种只需要交配为它们提供载体就好,致于Y染色体的消亡,或许意味着一种新物种将会产生,得以让基因继续复制下去。
为什么手臂上部比较怕冷?
阳气不足,所以畏寒。 壹 首先我们应先知道何为气?气是构成世界物质的本源,人体的气充斥于全身无处不在,按分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五气,这些统称阳气。 阳气释义 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古人云: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 阳气就是真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黄帝内经》中讲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阳气,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机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来源有二:一为先天性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二为后天性,主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而人的正常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性生活、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等各项活动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 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 保阳气,益。保养阳气和补益,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首先,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在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中医治未病项目中,扶阳对亚健康人群的预防与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特别是对于阳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亚健康状态,实验证明,扶阳的扶字,清·阮元解释为:《助也》、护也、治也,意指扶有帮助、保护、调节治理之义。而扶阳一词本身就具有宣通、保护、温助、调理阳气,从而使人体阳气宣通、强盛之含义。 现代人由于工作及生活的严重压力,或其自身所有的不良嗜好,常常会出现浑身无力,精神疲乏,失眠健忘,脾气暴躁等亚健康症状,甚至有的女性不到四十便提前进入更年期,这些疾病都是由于阳气消耗过度所致。那么阳气是怎么被消耗掉的呢?由于运动,思考,劳累,精神损耗等因素,都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的消耗我们的阳气,当阳气透支的时候,生命也就画上了句号。 贰 阳气不足的原因即在于人体消耗的阳气超过了补充的阳气量,致使人体阳气总量低于维持正常运转所需。 临床症状 阳气不足最直接的表现为身体不能维持恒温,常态下表现为基础体温下降,致使气血运行速度变慢,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下降,一些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结石等)及外来物质(如风、寒、湿气等)不能及时排出而瘀积成疾。如果阳气稍有不足,人体功能基本能维持,但人会有肥胖、手脚冰凉、腰酸背痛等各种不适症状。 如果阳气不足程度加剧,人体基础体温就会进一步下降,在一些原有旧疾、旧伤或先天缺陷处瘀积堵塞现象更为严重,致使这些部位生理功能明显失常,因其堵塞部位与程度的不一样而外在突出表现为某一部位的病变。癌症只是堵塞程度更为严重。如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脉象上均显示肝部有堵塞,只是堵塞程度逐次加深。癌症则可称为寒凝重症。 对治原则 阳气不足导致的寒凝诸症的治疗之本则在于补充阳气,驱除阴邪,提升五脏六腑的运化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待到阳气充足,六脉平和,自然诸病已愈,身体素质全面恢复。 叁 阳气对人体起到温薰脏腑,濡养筋骨的作用,就如阳光普照万物,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茁壮成长。阳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正常代谢所具备的能量,人一生的阳气是由弱变强再逐渐衰减枯竭的一个过程。阳气足则体健,阳气弱则体衰,阳气竭则身亡。因此,阳气决定着人的健康与生命。 补阳,壮阳就是为顺应自然规律,补充日常消耗的阳气,使身体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人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 补充阳气,在饮食和生活上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 生活保健 拉筋、禅跑都属于慢运动,可以让全身的经络、气血、骨骼、肌肉动起来,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所以老少均可每天拉筋、禅跑。 要保持精力旺盛,首要条件就是生活要有规律。最好在晚上12点之前入睡,晚上23点到午夜1点,也就是子时,是人体阴阳交接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 《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所以,这个时候是睡眠的最好时间。也就是要学会顺应大自然昼夜的阴阳变化,如果继续熬夜,或过了午夜1点入睡,就会耗损人体的阳气,第二天阳气不足,就打不起精神了。即使你睡到第二天10时都补不过来。 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如何扶阳固本呢?在生活中,我们要改变我们一些伤阳气的生活习惯,在夏天经常喝冰镇饮料,吹空调,露宿雨淋,很容易患伤阳之病,比如感冒、拉肚子、风湿等。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着太厚,久居温室,大汗淋漓或过用辛热,多患伤阴之病,如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胀等。 肆 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发现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三阳表示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人体的阳气升发也有类似的渐变过程,将其称为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即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 动则升阳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里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动一动,摇一摇,那么就气血流通,百病不生了。学五禽戏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却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动摇正是对动则升阳最好的诠释。 现代社会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人们大多动摇的是精神,不动的是身体。上班时坐在办公室里,出门就坐车,回家又坐在沙发上看半宿电视,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的,不动则阳气不得升发,气血都瘀滞了,长此以往身体怎能不病呢?动摇精神损耗的是我们的阳气,动摇身体则能升发阳气,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一定得先让身体动起来。 中医有一句话:阳光普照,阴霾自散。如果你体内阳气严重的不足,阴气过盛,可以选择晒背、扭腰、拉筋、撞墙、禅跑、拍打等。 善能升阳道家名著《太上感应篇》中对善作了三个定义:第一是语善;第二是视善,第三是行善。语善就是要求我们说一些鼓励人、激励人、柔和的话,比如说这个孩子今年考试成绩不理想,没考好孩子也不高兴,如果是会教育孩子的家长,他一定不会去埋怨孩子,而是用激励、鼓励的,让孩子的信心建立起来,聪明的小孩都是夸大的,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聪明。 事实上,现实中很多有成就的人,大都是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夸奖中长大的,在这种肯定的阳性语言激励下,人的阳气就会持续得到升发,身心都会得到平衡的发展。古人讲,良言一句三冬暖,讲的就是语善升阳的道理。 视善,就是要让眼睛经常去看美好的事物。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间的大美,所以久居尘世的人要经常出去看看,以此养目调心。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与天地交换能量,升发阳气的过程。 说到视善,德国有一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证明男人看漂亮女人,如果每天看上5分钟,可以延长10年的寿命,女人看帅哥也可以延长寿命。所以,逛街时看看过往的美女、帅哥,养养眼,我想,这也是一种视善吧。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所见之物反过来也会影响心灵,生活中不要总看到社会、人生的阴暗面,凡事要多看阳光的、积极的一面。如此,不用刻意追求,也能做到随处视善了。 那什么是行善呢?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能看到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一个人用车拉着一车煤或者其他货物,爬高坡时上不去了,这时你帮他推一把,过了这个坡以后,拉车的人会回头道一声谢谢。这个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呢?一定会感觉到暖暖的,这种暖就是阳气升发的表现。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行为其实都是行善。 《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管是语善、视善还是行善,都是在讲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欲,内心光明磊落,多为他人着想,那种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喜则升阳 古人说,喜则阳气生。生活当中应该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看一些欢快的娱乐节目,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读自己喜欢的书,业余时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阳气升发 喜能升阳,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冲喜。按照道家医学的观点,冲喜是很高明的升阳方法,冲喜冲掉的是身体的邪气,换回的是正气,过去的人用办喜事的方法来治病或者转运。久病或长年身体不好的人,有意地操办些喜事,对病情是很有帮助的。实际上冲喜是借助外在的环境改变病人的身心状态。 只生欢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称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能够保持一颗欢喜心,对身体的滋养是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的。 命运是每个人穷其一生都想去把握和改变的事。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命运赋予了每个人更加切实可把握的意义。阳气旺盛不仅不会受到病邪侵害,还能使人的精神平和愉悦,心想事成。所以,升发阳气还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法。 夏练三伏,我们可不要错过这个升阳祛病时机哦!
怎么看待那些大街上坦胸露乳都不害羞的中老年男人?
男子外出大多穿着整齐,长裤鞋袜俱全。至于有少数人坦胸露乳甚至光着上身,那都是干重体力活的劳动者。然而,女孩子的穿着确实另类,这无须我再说了,是有目共睹的。[心][心][祈祷][祈祷][比心][比心][大笑][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