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动物实验正在紧张进行,这个持续了整整1780天的实验可能预示着人类的未来。
还有哪些惊人的实验?
1968年,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动物实验正在紧张进行,这个持续了整整1780天的实验可能预示着人类的未来。
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老鼠乌托邦”实验,所谓“乌托邦”,指的就是没有压力,一切平等,如同童话世界一般美好的社会。
而这个实验就是为老鼠提供一个天堂般的生活环境,被称之为“25号宇宙”,目的是看看老鼠最终是个怎样的结局。
可是,这场实验的结果令人感到震惊,原来,所谓的“乌托邦”并不是人们期待的样子,而在这个人为制造的“天堂”里,这些老鼠竟然都走向了灭亡。
那么,在这个食物充足、没有天敌的实验环境中,生命力顽强的老鼠为什么没有出现计划中的“数量暴涨”的情况,反而是经过了1780天,这些老鼠全都灭亡了呢?
别急,接下来我们就回到那段历史中,详细地说说这个故事。这个实验是由美国的一个名叫约翰·卡尔霍恩(John B. Calhoun)的生物学家做的。
约翰·卡尔霍恩在年轻时尤其喜欢研究各种鸟类动物,在他15岁的时候就能独自在专门研究动物的期刊上发表自己的文章。
后来,他在学业上十分努力,最终进修到了博士学位,而他的研究方向也慢慢偏向于研究动物的行为。
约翰·卡尔霍恩和老鼠似乎有着不解的缘分,他的毕业论文是研究挪威大鼠的习性,而他毕业后干的工作也和老鼠息息相关。
在1947年,当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作的卡尔霍恩开始了“老鼠乌托邦”实验的雏形,他把一块接近1000平方米的林地作为第一次实验的场地。
他决定在这里修建一个属于老鼠的天堂,目的就是使他的实验鼠们自由自在、毫无压力地生活。最后,约翰·卡尔霍尔就把这个老鼠的天堂称为“鼠城”。
这个鼠城的面积比较宽广,预估可以支持5000只老鼠在这里生活。约翰为了让老鼠无忧无虑地生活,就给这些老鼠准备了足够的食物和水。
此外他还为老鼠配备了相应的医疗服务,可以说老鼠被照顾得十分周全,而唯一限制的条件就是这些老鼠只能够在鼠城这么大的范围内生存和活动。
可是,鼠城里的进展却与想象不太一样,甚至还有点奇怪。约翰·卡尔霍恩最开始往鼠城里投放了5只已经怀孕的母鼠,但这5只“元老级”的母鼠却并不“高产”。
尽管老鼠的数量在增长,但是却无法超过200只,基本上只能维持在150只左右,而这与鼠城的最大容量5000只相差甚远。
这个结果也引起约翰·卡尔霍恩对种群密度这个问题的关注。在这5年之后,约翰就加入了心理健康部,在这里他也有了更为完善的条件和设备来进行他的老鼠实验。
在那个时候,约翰·卡尔霍恩并不是一人,他也有一个小团队。他的团队成员为他专门设计了一款老鼠的实验场地,其中较为经典的就是这个方形的场地。
这个方形场地的长度约为4.5米,宽度约为3米,通过错落的电网分成了4个小区域,每个区域都提供有无限的食物和水,里面还有专门为老鼠打造的小房子。
虽说这个场地被分成了4个区域,可是这4个区域并没有完全独立,中间有3座小桥将这些区域连接起来。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给这4个区域逆时针编号,那么第一、第二区域是相通的,第二、第三区域是相通的,第三、第四区域是相通的,但第四区域与第一区域却不相通,所以整个布局基本呈现像“U”型一样。
当这些基本的硬件设施准备好后,就要开始投放老鼠了。第一批一共进去了32只老鼠,公母的数量各一半,并且都是成年鼠。
根据计划推测,方形场地中的老鼠们估计会很快进行繁殖,要不了多久,这里面的老鼠数量就可以突破场地的极限,也就是40只。
但是约翰·卡尔霍恩计划不会立刻终止实验,他想要让老鼠的数量自然繁殖到80只,然后观察它们的变化。
实验初期,这里面的母鼠在4个区域的分布情况都很均衡,然而公鼠之间会产生打斗的情况。而这打斗一结束,作为胜利方的公鼠就会霸占了更多的母鼠,而败方的公鼠们只能躲着这些胜利者。
随着实验进行,接下来又发生了奇怪的现象,这些低等的公鼠不再去试图去追求母鼠,哪怕是共处于一个地方也不会。相反一些低等的公鼠甚竟然会去追求高等的公鼠,而且这些高等的公鼠也不抗拒。
最后这些低等的公鼠慢慢地分成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公鼠不会参与各种竞争,但会试着追求任何老鼠,而这不会受到性别、年龄、亲缘这些因素影响。
第二种类型的公鼠如同局外者,它们的行动非常缓慢,基本不会和其它老鼠互动,社交活动也不参加。所以这类老鼠的外表毫发无损,也没有打斗过的迹象。
第三种类型的老鼠和第一类有点类似,但是它们就算受到了来自高等公鼠的攻击,也会疯狂地去追求母鼠。
此外,约翰还发现老鼠之间的社交行为变得越来越频繁了,它们更喜欢去扎堆吃食物。当然,如此频繁的活动也会让母鼠更难照顾好它们的幼崽。
伴随着实验进行,这些老鼠出现了大问题。因为实验场地的空间有限制,所以到了后期,这里面的母鼠经常都会遭到来自公鼠的“追求”行为。
而母鼠受到雄激素的作用后普遍会伤害到小老鼠,所以老鼠幼崽的S亡率很高,这直接让整个鼠群的繁育进程停止了。
最终约翰能够基本确定这里面的整个鼠群会走向毁灭,于是他就终止了这个实验。最开始约翰还对这个实验结果留有希望,他就挑选出了最健康的4只公鼠和母鼠,尝试重新恢复种群,可是它们的幼崽都没有存活下来。
约翰也做了许多次类似的实验,比如改变老鼠的食物种类,或者改变刚开始的老鼠数量等,可是最后呈现的结局都是这些老鼠走向了毁灭。
直到1962年,约翰·卡尔霍恩在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其中6次实验过程。文章一经发表,许多读者都对这个实验结果感到吃惊。
在当时,读者们会不由自主地把这样的实验和人类社会进行比较,特别是那些人口急剧增长的大城市。
而实验中老鼠们的一些行为也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象,比如节奏快、压力大、子女缺少照顾等等。
当然,也有读者对约翰的这个老鼠实验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这个实验的设计有一定的诱导作用。最后,约翰的“终极版”老鼠乌托邦实验出来了。
约翰把他制造的这个老鼠家园命名为“25号宇宙”,从刚开始的方案设计到最终论文被发表出来,这个过程一共花了11年。
“25号宇宙”应该算是一个真正的老鼠天堂,在无限食物、水的供应下,还没有电网和桥梁,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大环境。
这个里面有16个老鼠的屋,而在场地中央是一片宽阔的广场,布满了食物和水源,整个实验场地估计可以让3800多只老鼠生存。
这一次约翰依然投放了4公4母一共8只老鼠进去,并且他也不再干预鼠群。刚开始,这8只老鼠没有快速进入状态,花了一些时间才慢慢适应环境,而这期间也出现过争斗的现象。
直到第104天,一个新的阶段来了。这些老鼠开始快速地繁殖,以每55天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一直持续到第315天,这个增长速度才降了下来。
而从这个时候开始,老鼠们出现了和之前实验一样的情况。首先是较为强势的老鼠占领了宿舍,而许多低等老鼠则只能拥挤在场地的中心处。
这样一来,它们不仅打不过强势的老鼠,又被限制在了这里,每天什么也不能干,无所事事。最后它们变得暴躁起来,去攻击同伴,而那些被打的老鼠竟然都无力反抗,任由处置。
当然,那些住在房子里的强势公鼠也不好过。随着种群不断扩大,面对新生的公鼠,这些老的公鼠也难以应对,光是维护领地就用尽了全力,更别说去守护母鼠了。
而这些母鼠只有“既当爹又当妈”,除了照顾幼崽还要保护巢穴。就这样,母鼠也会逐渐变得狂暴,有时还会误伤自己的幼鼠。
面对陌生老鼠的入侵,这些母鼠没有能力对抗,变得压力巨大,甚至会出现“布鲁斯效应”,也就是母鼠会停止生产。再加上公鼠也会攻击幼鼠,所以鼠群很难会有增长了。
直到第560天,鼠群的最大数量维持在2200只左右,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场地的极限。而在这以后,鼠群就开始迈向毁灭了。
幼鼠被母鼠抛弃,很难活下来,而母鼠们慢慢失去了母性。公鼠没有心思追求母鼠,每天只会进行吃饭、喝水、睡觉、梳毛这四个事。
按照这个趋势,约翰进行了推算,最后一只公鼠大约会在第1780天S去,而这也标志着这个老鼠的乌托邦走向了毁灭。
直到1973年约翰的论文成稿时,他本人对这个实验的解读是这样的:老鼠这种简单的生物都有可能走向末路,更何况是人类这么复杂的生物呢?
确实,乌托邦中的老鼠所表现出的种种行为和一些情形很相似,比如国外的监狱等。
那么老鼠的命运能代表人类吗?我想这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但是至少它让我们有了反思,让我们开始思考我们如今的生存环境。
随着科技逐渐发达和进步,我们似乎也在向往着一个乌托邦,可是我们更应该把目光放在如今的环境上。
在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自然的保护,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地球母亲给予的,所以如何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才是值得我们保持关注、思考的一个长久问题。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怎样防止幼鹅扎堆?
温度是决定育雏成败的关键。雏鹅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和温度骤变的适应力很弱。雏鹅在低温环境中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常因窒息而死亡。
鹅舍温度超过32℃,雏鹅即精神不振,少食,喝水多,体热散发受阻,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诱发疾病。长期高温还可引起雏鹅大批死亡。
育雏鹅的温度要求适宜而均衡:0~7日龄的雏鹅要求舍温在28-30℃左右,而后随其日龄的增加结合天气气温变化,每周下降2-4℃,30日龄雏鹅对温度变化有一定适应能力,可恒定在15-25℃左右。
只有保证育雏的合理温度,才能有效防止扎堆挤压发生死亡。
柠檬扎堆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指所有的柠檬都堆到了一块
驻马店闪送单多吗?
多。
1、避开扎堆区域。个人为了增加抢单的成功率,会经常避开那种骑手特别多的地方,不会跟一大堆人一直待在一起。
2、走动比不动好。如果觉得当天单少的话,会骑车去周围的商家转一下,正常来说在有订单的商家周围走动的话,感觉还是比守在一个商家的派单率高
有时候真的聊不到一块去?
男除工作以外,聊不到一起,这就对了。若能聊在一起,何谈男女有别?那就统统称为人罢了。作为一名教师,理应了解认识到这一点。大千世界是由人组成的,且由男人和女人组成,这就存在性别上有差异。性别的差异会在理解,认知,情感等各方面造成差异。
那往往他们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认知事物,兴趣爱好方面的不同。
男人往往是对事件,历史,政治,体育,财经等方面的兴趣浓厚。而女人则热衷于趣闻,八卦,衣着服饰,家长里短,自然饮食文化,健康文化及孩子成长等方面。尤其是对外面发生的奇闻异事非常感兴趣。男人则不然。
其次是关注点以及个人的思维有所不同。
男人具有一定的宏观性的大局意识,对事物的评价往往采用的是综合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整个事件的要点重点。如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从大局着想宏观审慎管理。
而女性教师往往会抓住在某一个细节上大做文章,注重情绪,情感方面的变化。她会敏税感觉到,采用的是细心,恒心,耐心去处理一些问题。
第三,在生活态度方面,男女也是往往显示出他们的不同。
男人情绪比较稳定,往往会把工作生活分开,生活中的事情往往不会带到工作当中来。
而女人恰恰有时相反,往往会把生活上的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去,情绪大,受影响时也会大。
第四在表达上,男女往往也在娴熟程度上有所不同。男人语言比较缜密,表达上相应比较缓慢,比较缜密,而女人在语言表达上流畅欢快随心而欲。
我们办公室一共做了有七个人,只有两个男性教师,一个50多岁,一个40多,他俩也不甚跟我们聊天。而我们几个女人在一起聊天时,如果聊的是家长里短的事情,同胞们表现的是非常热衷,但他俩一般不会参与,如果我们聊到国内大事,出现什么要闻,他们便会参与进来跟大家一起谈认知及其作用影响。
当然女老师所聊的这个话题比较少,男老师就无法融入到女老师所聊的话题中来。一周有这么个一次两次就不错了。所聊的话题,常常都是跟自己生活当中息息相关的。作为男老师,对这一点是不感兴趣的。
每天早上一走进办公室时,便会让同类人发现她今天穿了件新衣服,拎着一个什么包包,蹬什么高跟鞋。队伍会不断扩大,大家会从各个方面评论其款式,样式,颜色等等,甚至穿着是否好看。如果再不剂,还要说衣服和本人的气质,内涵,肤色,情绪有关,凡是都能扯到女人关注的中心点上。
男教师对于这些,明显是外行,又如何参言?稍微不顺,还会留下板本和笑话。交流的最终目的便是教师注重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若插不上话,他们自然也不会在意这些的。
当国内出现什么天下奇闻这类大事件时,男老师便会聊起,我们要是感兴趣便会参上几言,一起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并开始品论分析。
这两位男教师,他们一般情况下不会参与我们的闲聊的,尤其是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琐事上。
但对某一件事情的处理,如果学生在认知上学习上的态度有所欠妥的话,他们可以和女老师一起进行教育,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引导启发学生,而不是抓住他们的某一个缺点不放,在对待学生问题的处理过程当中,一般不会揪着学生的小毛病不放,或非要死磕到底,这就是男的不同。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就会多,一般都要小心,说多了,人家就认为你怎么像女的那样,有点小肚鸡肠了。男教师和聊不到一起,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作为一名男教师,上完课以后,就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自己的教学研究上,备学生钻研教材上,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时间很快就会过去了。
为什么有的教育学家说过: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一定要有一定量的男教师参与,否则的话,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个性上往往女性化较浓厚,这也是男女有别的一个方面吧!
现在初中教育阶段男教师参与的人数比以前要多的多了,因为他们身上的阳刚之气及坚定的信念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如果学生一味在的影响下,孩子的性格,世界观的形成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限制。
因此,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往往学校领导也会综合考虑一个班级男女老师搭配的问题。男老师理性一点,于老师感性一点,两者互相搭配,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成长。
男性女性在工作处理问题的过程当中是可以形成互补的。大是大非面前采取一致的行动,统一思想是可取的。如果是家庭生活中的小事,男老师不能很好的融入到这个氛围当中,那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不要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当她们在聊生活,聊饮食,聊孩子的过程当中,会把自己的精力丶想法一并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关键是不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男教师可能在这一方面就会有些欠缺了。
男女有别,所聊的话题,感兴趣的点及思维丶处理问题的都不同,自然而然有的话题是聊不到一起的。这,实属正常。
欢迎关注,我们不妨来聊聊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