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在网络、报刊上的多篇文章被抄袭,发现后,我通过网上举报、申诉、留言,给报刊社打举报,总结多年来的经历,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抄袭
有没有碰到过自己发表的文章被抄袭的经历?
我是:边走边说真情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边走边说真情感)
我从1986年开始小说、散文创作以来,经常碰到文章被抄袭的情况。
我发在网络、报刊上的多篇文章被抄袭,发现后,我通过网上举报、申诉、留言,给报刊社打举报,总结多年来的经历,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抄袭
1.全文照搬。把我的小说、散文一字不变、包括标题、正文、标点符号,直接发表在网上、报刊上,只是将署名改了一下,换成了抄袭者的真名或笔名。
2.正文抄袭。正文照抄照搬,仅仅将文章标题更换。
3.部分搬运。标题不变,正文精华或重要部分搬运。
4.改写洗稿。文章标题、内容、结构不变,但叙述有所改变。
二、申诉结果
发现自己的文章被抄袭后,说实话,第一时间非常气愤,辛辛苦苦、挖空心思、熬更守夜,好不容易写了一篇文章,竟然被署上别人的名字,成了他人的劳动成果,被别人领了稿费。那时,我第一时间选择举报、申诉,结果各种情况都有:
1.积极处理。如《青年文摘》《延河》《作家》《飞天》《作家林》《天津日报》、中财论坛等报刊、网站,我举报后,立即表示进行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作了部分告知。
2.消极应付。有的报刊、网站,接到举报和申诉后,轻描淡写地说“知道了”,就再不见下文了。
3.听之任之。有的报刊、网站,收到举报和申诉后,不但态度不积极,而且讽刺挖苦,如:“别人抄你的文章证明你的文笔好啊”、“抄了就抄了,稿费能有多少啊,还这么计较!”真让人无语。
三、看法建议
1.完善法律。我国1990年7月就制定了《著作权法》,并于1991年6月1日施行,后经2001年10月、2010年10月、2020年11月3次修订,可以说非常完善了,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法定许可、网络传播、集体管理等。以“法定许可”为例,法定许可是指使用者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即使用其作品,但是必须支付报酬。在现实中,一些人不经过本人允许后使用其作品,导致著作人的报酬得不到应有的保证,造成了事实上的侵权。因此,法律法规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修订完善。
2.主动维权。作者一旦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侵权和抄袭,要第一时间收集证据,通过各种渠道举报、申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严厉打击。各级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知识侵权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各类著作和作品使用单位也要强化法制意识,提升业务水平,提高辨别能力,正确使用有著作权的著作和作品,不使用有侵权问题和抄袭嫌疑的作品,更不能助纣为虐,自觉维护知识产权市场公平竞争,为弘扬优秀文化贡献力量。
为什么b站知乎和头条对肖战的评论呈现两极化的现象?
作为成年人,我们喜欢从法律角度考虑问题,不会动不动以为骂骂脏话‘让人糊让人s’就显得自己在理,也不会通过造谣的让路人站在自己这边,更不会无脑相信网络不良营销号,我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完整的教育经历及多年的工作生活经历让我们大多数人有一颗善良包容的心,才会相信这起网络事件中很多学生只是受到了蛊惑,但是也请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非对错,有没有违法。如果真的还不能醒悟,就离开头条,毕竟头条中年人多。请记住不是声音大就在理,我国法律中没有一条显示法不责众。个人行为个人买单,群体行为AA负责。对于这起事件既然走的是刑事诉讼程序,我们普通网民就要相信法律相信国家相信正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文明上网,不给国家添乱。
最后您不相信有70后或者退休人员支持他,我觉得有点一叶障目了,我自己是80后,周围有60,70后支持他,这次事件后都买了代言和歌曲。在我们看来,这不是什么粉圈的事情或者某个圈层的问题,这是个社会问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这里面有我们感兴趣的教育问题,网络分级问题,流量经济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网络不良链接问题,网络造谣及暴力问题,媒体及自媒体监管问题,网络平台的责任问题,网络意识形态问题等,这里涉及很多法律问题。
有没有什么学习软件推荐?
【软件名称】:趣乐堂(可能是最后一个版本啦)【软件大小】:18.98MB(超小内存)【软件版本】:V2.0(正式版)【软件介绍】:趣乐堂是主攻学习资源与学习辅助,后期将进一步加强更新力度。【软件特色】1.非盈利2.无广告3.公益性质4.功能丰富5.界面优美【软件功能】:1.多种优质学习资源,保证都是免费提供!2.学习辅助功能众多:①番茄钟:高效学习,增强自律能力。②白噪音:两种白噪音可以自由选择基本可以自由混搭。③高考倒计时:距考时间一目了然④计时和倒计时:合理利用时间,准确把握时间。⑤计算器:两种计算器可供选择,简约版和智能版⑥时间屏幕:界面大,更突出!3.聊天室:实时交流,好友互动4.论坛:发帖询问,省时高效5.娱乐游戏:学习累了?放松一下6.精品图句,感悟人生7.随机一文,品味经典具体看图【更新日志】:v2.0最新版本:2.0更新日志:1.英语3500词汇超强功能2.网课资源功能大更新(分区更清晰)3.历史上的今天功能4.日记功能(UI超NICE)5.计划清单功能6.登录注册UI优化7.设置UI更新优化8.我的UI更新优化9.任务更新10.兑换商城更新11.会员专区12.捐献列表UI更新加名单实时更新13.高考倒计时时间更新14.文案小阁功能更新15.诗文助手功能更新16.原有学习资源转变为实用资源专区17.小趣助理更新18.修复大量bug19.软件启动逻辑更新20.提高软件稳定性等等……
聊天时回复嗯嗯的人是什么心理?
因为回复“嗯”字,很有可能会被老板痛批一顿。
前两天,有位女生在论坛上发帖:
在和老板发的时候,因为回复了一个“嗯”字,就被老板批评了。
女生表示自己打算辞职了,她说:“说实话我不能理解,可能老板就是说什么都有道理吧。”
这件事还上了微博热搜。有的网友认为:“老板这么说并没有错,现在还愿意这样教导下属的,真的是位好领导了。”
也有网友支招:“如果是我会回复:好的,收到。”
如今,已经成为我们日常交流的重要,也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
我们在里面与亲人聊天、和朋友吐槽、与客户沟通,也通过它认识了很多陌生人。
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交场所。里面的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还是要了解一下的。
收到回复,做事才靠谱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最靠谱?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收到会回复的人。
深以为然。
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位公司的领导,让员工小王给上级部门送一份材料。
一上午过去了,领导还没有收到回复。
直到中午,领导在电梯口看见小王,询问他材料的事情。
领导:小王,材料送到了吗?
小王:送到了。
领导:怎么送的?
小王:那个人不在,我就委托办公室的其他人转交了。
领导:那现在部门领导回来了吗?
小王:你也没让我问啊。
领导听完,对小王的印象只有三个字:不靠谱。
此后,领导再也不让小王处理重要的事情了。
“不及时反馈”甚至“反馈中断”的现象,常常在很多初入职场的人身上发生。
如果没有意识到及时反馈的重要性,往往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有人曾总结说:“所谓靠谱的人,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看一个人是否靠谱,不必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收到消息能及时回复就够了。
有事说事,别问“在吗”
之前看过一个投票“聊天里你最厌烦的字是什么”,点赞最多的是“在吗”。
有句话说得好,未知的才是最恐怖的。每次收到这种信息,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绷紧神经。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条回你的是什么内容。
小雯是我上学时相处很好的朋友,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很长时间失去了联系。
前几天,她突然在上给我发了一个“在吗”。
我觉得这么多年的感情,一声问候还觉得心里暖暖的,就急忙回了一个“在呀”。
她说:“听说你之前是学设计的,我最近在做一份设计图。但是时间紧迫,能不能帮我做一份啊。”
我的心里顿时凉了半截。朋友好久不见,一句“在吗”不是联络感情,只是为了寻求帮助。可我前面回复的那么热情洋溢,实在不好拒绝,只好有些不情愿地答应了。
“在吗”,这个开场白,总有一股套路的味道。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小时都是登录的状态,没有在不在线一说。
看似礼貌的寒暄,其实是在浪费对方的时间和精力。
开门见山,有事说事。如果想要说一件事,先组织好语言,把话说清楚。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能打字的时候,就不要语音
上下班坐地铁时,经常能听到有人在大声回复语音消息。
“语音”这个功能,确实给不少人提供了便利,但这种便利大多是对“发”的人而言。
很多人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发语音,说得虽然痛快,但是听的人就惨了。
嗖的一下发过来一连串语音,也不管你是在上班还是在路上,更不管你方不方便听。
你只好一条接一条的点开,有时候中途遇上什么事,还得重新听一遍。
而且绝大多数时候,等你费时费力听完会无奈的发现,这些漫长的语音大部分都是些无关痛痒的话,重点的内容也被冗长的话语给冲淡了。
“反正该说的都跟你说了,自己慢慢听吧。”
虽说,有语音转文字的功能,但大部分人的普通话,还是无法标准到每个字都能被准确识别。
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曾出这样一个结论:
在,很多年轻人都害怕收到语音信息。发语音是身份的象征,除非你是领导或者老板,否则语音信息这项功能最好还是慎用。
国内也曾经发起讨论, “如果增加一个新功能,你最希望是什么?”底下很多人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我希望能增加一个开关,关闭后就不允许任何人给我发语音消息。”
一个人的舒服不应该建立在另一个人的麻烦之上,能打字就不要发语音了。
实在需要发语音,可以提前询问一下对方是否方便接听。
能否在小事上为别人着想,着实体现一个人的品行修养。
你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
蔡康永在《说话之道》里说:“透过说话,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就是说话之道。”
在书中,蔡康永讲了一个小故事:子玉的朋友过生日,请大家吃日本料理,而子玉从来不吃日本料理。
如果她直接说不吃,不去聚会,朋友肯定会失望。她可以说:“我吃饱了再去餐厅跟你们会合吧,我不吃日本料理,但我很想为你庆祝生日。”
把别人放在心上,才是真正重视对方,关注对方的需求,照顾对方的感受。
是个小社会,一条朋友圈,一段对话,一个评论或多或少都会透露出一个人的情商和品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套不断更新的规则和边界。而我们在每次的交流和触碰中,不断了解什么能做,什么不可以做。
信息时代,千万别让你的形象和价值毁于聊天。你说出的话,就是你最好的名片。
运营是什么?
大家都说运营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前十年是产品经理的天下,现在是运营者的天下。
运营概念
运营概念可以说是:进行产品推广,促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认知的手段;也可以说是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和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最终来说,运营是采用一切手段,包括拉新、引流、转化和用户维护让产品和用户产生关系。
运营不同岗位的职业发展
根据不同手段现比较常见的七种运营岗位,给出简单介绍以及阐述岗位发展:产品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短视频运营、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电商运营。
产品运营: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提升产品的某个特定数据。比如:下载量、注册量、访问深度量、发帖数、时长等。
岗位要求:基于产品周期各项指标的运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产品设计能力(能写产品文档更好)。
活动运营:围绕一个或者系列活动的策划,资源,宣传推广,效果评估等流程去做项目推进,进度管理和执行落地。
岗位要求:需要活动创意和策划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内容运营:围绕着内容的生产、消费和转化,主要是图文类。
岗位要求与内容相关数据有关:常见的有阅读量、在看量、互动数、传播数等。
短视频运营:这部分与内容也是相同的,不过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衍生出新的岗位,主要针对视频类。
岗位要求与相关数据有关:常见的浏览量、评论数、传播数等。
新媒体运营:因为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兴起,而衍生的热门岗位。
岗位要求:账号的维护、关注数、粉丝维护、活动策划等。
社群运营:主要是以社群作为承接,围绕着用户创造良好的闭环。
岗位要求:用户数,转化率、打卡率等(可根据不同的行业去制定不同的数据)。
电商运营:主要是店铺的管理,爆款产品打造、商品管理(包装、设计)、活动策划(618,双十一等)。
岗位要求:数据分析能力、管理能力、活动策划能力。
细数大多数的岗位的要求,拥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越来越被看重。
不同行业的运营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技术/专家路线:
运营专员——运营经理——高级运营经理——运营专家——资深运营专家
管理路线:
运营专员——运营经理——运营主管——运营总监——首席运营官
如何能零基础转行运营
我们拆解零基础:指是没有任何基础并且在此之前没有了解、学习过任何关于这件事物的事情。
转行:是从一个行业完全跨到另外一个不相干的行业
学姐想说,如果考虑到发展情况,现在想要零基础转行几乎不可能,除非你拥有过人的学历或者老爸。
事实就是如此,如果你想要比别人跑的更快更远,就要踏踏实实的学习。
不过把零基础转行改为快速转行运营,这个是可以实现的。学姐就直接说步骤了:
如果以上的七步能做到的话,90%以上的快速转行基本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