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器在线玩,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是怎样的呢

文章 1年前 (2023) admin
0

我想问这个问题题主应该是看过《康熙王朝》的,在这部电视剧中周培公、姚启圣和李光地都是成就康熙伟业的不世之功臣。在康熙因削藩弄的大清四面楚歌,甚至是濒临灭亡的时候,是周培公率领由家奴组成的部队击溃了察哈尔叛军,继而收服,并平定三藩之乱,可以说周培公就是拯救大清的最大功臣。在康熙要收复之时,正是在福建总督的姚启圣的帮助下,才最终收复。在康熙面临着索尼和明珠两党的下,正是因李光地的存在,康熙才能在最后击垮索明两大集团。

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是怎样的呢?

我想问这个问题题主应该是看过《康熙王朝》的,在这部电视剧中周培公、姚启圣和李光地都是成就康熙伟业的不世之功臣。在康熙因削藩弄的大清四面楚歌,甚至是濒临灭亡的时候,是周培公率领由家奴组成的部队击溃了察哈尔叛军,继而收服,并平定三藩之乱,可以说周培公就是拯救大清的最大功臣。在康熙要收复之时,正是在福建总督的姚启圣的帮助下,才最终收复。在康熙面临着索尼和明珠两党的下,正是因李光地的存在,康熙才能在最后击垮索明两大集团。

可以说在《康熙王朝》中这三人对于康熙来说都是最大的功臣,他们帮助康熙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丰功伟业。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三人在电视剧中最后的结局都不怎样,周培公被贬到盛京最后因病而死,姚启圣在收复后就自动辞官归隐山林,李光地被贬往直至终老。所以在电视剧中他们这三人的结局可谓是悲凉,那么在真实历史上他们的结局还是如此悲凉吗?这里澳古君为大家一一揭晓。

周培公

周培公在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电视剧劳那么大,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劝降曾割据平凉的。周培公出生于明末崇祯年间,在当年他的母亲因战乱无辜受牵连而死,自此孤苦无依,但因他曾经读过书,所以就被当地的县官看中成为了其幕僚。后清军入关替代明朝统一天下的时候,他因贵人的推荐得以进入清廷的内阁成为供奉。

1674年,康熙因进行错误的削藩政策,最终导致吴三桂起兵,此时远在陕西的原明朝降将也被吴三桂策动反叛。而在当时如果一旦让吴三桂与之间的辖地连成一片,那么大清势必会陷入更加危急的地步。于是周培公等人就被康熙调往陕甘地区负责阻击吴三桂军对于陕甘地区的进攻。

但由于此时清朝不只是受到吴三桂和的威胁,它还同时受到耿精忠、郑经等势力的进攻,可以说朝廷根本就没有过多的兵力能够投入到与军的对抗当中。再加上当时的还处于举棋不定的局面当中,所以此时如果能够说服重新归顺于清廷,这样清廷就能拥有足够的兵力去对付吴三桂等人。就这样最终周培公自告奋勇只身前往军,劝降于他,后在周培公的说服下果然再次接受了清廷的招抚。

而靠着这份勇气和功劳,他被康熙晋升为山东登莱道,其母被追赠为贞烈恭人,其父也被追赠为朝烈大夫。后康熙更是亲自替周培公的亡母孙氏撰写祭文,可以说恩宠一时无两啊。而后在守孝三年后,周培公前往山东赴任,但是由于在任上他与山东总兵不合,再加上他本就不太适应官场上的条条框框,所以在当了三年的登莱道,他就辞官归隐了。

按理说周培公的仕途也就到此截止了。但是在1690年随着清朝西北地区噶尔丹的反叛,赋闲在家的周培公又耐不住了,于是他就写了一道平叛的计策呈给了康熙,后康熙看了觉得很好于是就让周培公前往盛京担任提督一职,负责守卫边境的安全。直到1701年,在盛京护卫着大清边境11年的周培公,因病去世。

可以说在真正历史中周培公的功劳和官职虽然没有电视剧中说的那么大,但是他的结局却要比电视剧中好多了,他并不是被贬到盛京,而是自己自告奋勇去了盛京帮助清廷守卫边境,而且在盛京提督任上干了足足11年,可以说深受皇帝的信赖,要知道盛京乃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能让一个汉人掌兵如此久,足以见的他有多受恩宠。

姚启圣

姚启圣在真实历史中的功绩比电视剧中的还要大,也更为传奇。顺治初年,姚启圣因被当地土豪侮辱,遂愤而投靠了清军,后当时清军的掌权人觉得这人学识过人是个人才,于是就任命他为通州知州。可是姚启圣这人并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人,他一当上知州就带着手下的衙役把欺负他的那个土豪给活活打死了,后就直接挂印而去了。

后在1663年不知何故,曾经辞官的姚启圣又想着当官了,于是去考了乡试,后中举被授予广州香山知县,但是没过多久就因擅自让百姓前往南洋与人做生意而被罢官免职。就这样在二次丢掉官职后,姚启圣就稍微老实的做了几年的生意。不过他毕竟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在1674年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之乱之时,姚启圣就带着自己多年经商赚到的钱,然后招兵买马投靠了当时负责福建叛乱的康亲王杰书。

而在跟随康亲王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姚启圣可是屡立奇功,更是官运亨通。先是逼迫耿精忠投降被晋升为福建布政使,后又利用奇策将吴三桂麾下的大将韩大任收入麾下,之后更是协助康亲王收复漳、泉之地,因而又被晋升为福建总督。也就是在福建总督任上,姚启圣开启了传奇而又辉煌的一生。

1678年因收复平和、漳平二县,又成功阻止郑氏对于福建的觊觎,并斩杀郑英等大将,而被晋封为正一品。1679年因姚启圣击溃郑锦大军,并招降14400人,同时又趁机收复金门和厦门,从而被晋升为兵部尚书、太子太保。1682年又因攻克金门、厦门之功,被授予可世袭罔替的骑都尉爵。之后在1683年,已是59岁高龄的姚启圣在协助施琅攻克后,不久就病逝于福州。

可以说姚启圣这辈子就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曾经几次三番丢掉官职,但是却都能依靠自己的才学和智慧再次崛起,直至做到最后的太子太保,位列东宫的显赫地位。

李光地

历史上的李光地结局可要比电视剧上的李光地好的太多了,而且官做的也是三人中最大的,他也是三人中唯一死后被追赠和赐予谥号的。李光地生于明末崇祯十五年,后在康熙四年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而得以进入仕途。在中进士后他先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1674年三藩之乱时,在福建省亲的李光地拒绝郑锦和耿精忠的招安,并偷偷写信向康熙表明自己的忠心,而康熙也感念他的忠诚,于是就让兵部录其为领兵大臣,并让康亲王在进入福建时尽量找到他以护其安全。

在1677年李光地因拉哈达的赞赏,而被康亲王提拔为侍读学士。后在1678年,李光地因反清复明的蔡寅起义有功而被晋升为永州总兵。1680年李光地回朝后,被康熙任命为内阁学士,并于同年举荐了施琅负责攻台事宜。之后李光地历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直隶巡抚、吏部尚书等职。而在这数十年,李光地也曾因过被贬官,也曾也治理水患有功被晋升,总之是宦海沉浮,阴晴不定。

不过最终李光地的仕途还是走向了鼎峰。1705年已是花甲之年的李光地被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成为了世人默认的宰相。而作为已经坐到了这个位置的李光地此时已无意在做官了,他几次三番都想辞官回乡颐养天年,但都因康熙眷念老臣而被驳回。最终在1717年,李光地因病卒于任上,享年77岁,赐谥号“文贞”。

可以说李光地从做官的那一刻起就深受康熙的信任。在晚年他曾几次三番被劾有错,但每次都被康熙赦免,比如在1687年他因在孝庄太后的葬礼上未如期到京城叩拜孝庄,而被劾,按理说应该是连降五级录用,但是最终被康熙降旨赦免。所以终李光地这一生他都是康熙最为亲近的宠臣,甚至死后都享受了无上的恩宠,在雍正年间李光地先是被追赠为太子太傅,后更是得以进入贤良祠受世代供奉。

综上所述,在历史上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这三人的结局都还不错,没有被贬,没有被杀,而都是善终,且都是在任上病逝。而这三人也都是受到康熙帝的信任,其中以李光地的成就最高,他是三人中唯一被赐予谥号的,也是唯一坐上相位的。而其中在电视剧中被明显夸大功绩的显然就是周培公,在历史中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劝降,做到最大的官也就是盛京提督,远非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

红楼梦中邢岫烟为什么说妙玉僧不僧?

《红楼梦》中,妙玉的来历是一个谜,大家都不了解这位神秘的,傲娇的,性格古怪的小尼姑。如果不是邢岫烟向宝玉介绍妙玉,妙玉在大家心中始终是一个谜一样的女孩儿。

贾宝玉过生日,妙玉送来一张拜帖,宝玉一见妙玉拜帖的落款是“槛外人”,宝玉不知如何回复,便想找黛玉商量。途中遇见了邢岫烟,宝玉就把这件事和邢岫烟说了。

当邢岫烟接过拜帖过来看的时候,岫烟笑道:

“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种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润杨才疏学浅,总觉得邢岫烟这句话不是什么好话。

那么邢岫烟为什么说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呢?

第一、妙玉历来放诞诡僻。

妙玉本来是一个官宦家的小姐,她出家不是主动出家,而是因为生病出家的。她出家的信念不是很执着。她大约还想着有朝一日还俗回家,因此她代发修行。

因为父母双亡,妙玉又得罪了权贵,她不容于家乡,所以妙玉来到京城,绝了还俗的念头。

至于妙玉是怎么得罪权贵的,不得而知,应该是因为妙玉放诞怪僻吧!

妙玉给宝玉写那样的生日拜帖,就不符合尼姑身份,因此邢岫烟说她放诞怪僻。

第二、妙玉“僧不僧,俗不俗”。

妙玉是尼姑,理应心如死灰,不能对贾宝玉这样的青年男子有什么瓜葛。可是妙玉对宝玉有一种特殊的情愫。

妙玉表面请黛玉和宝钗喝茶,实际上是请宝玉喝茶。喝茶期间,她和宝玉相谈甚欢,还要用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倒茶。

后来,庐雪庵联诗,宝玉输了。姐妹们想欣赏梅花,就罚宝玉就去栊翠庵找妙玉讨梅花。李纨让多跟几个人和宝玉一起去。黛玉说,不必!人多,反而不得了。宝玉独自前去,果然得了一枝好梅花。

邢岫烟看了妙玉的拜帖后,只顾用眼上下仔细打量宝玉。大量了好久,方才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给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梅花……”

邢岫烟觉得妙玉就应当恪守本分,不和男子有任何联系,如今主动给宝玉下生日贺帖,再联系到以前妙玉给宝玉梅花,便猜出妙玉对宝玉的心思。

说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就源于此。

第三、邢岫烟说妙玉“男不男,女不女”是因为妙玉行事不受世俗和佛法约束。

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妙玉有时候,洁身自好到来过人之后,用水擦地。有时候又不顾男女之别,用自己的茶杯给宝玉斟茶。似乎又没有了男女界线,男女大防,因此说妙玉“男不男,女不女”。

妙玉推崇范成大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自谓“槛外人”。

可是她并未自蹈于铁槛之外。她有世俗的喜怒哀乐,爱怨别离。

妙玉是一个性情中人,她特立独行,不受任何约束。有时候甚至不受男女有别的约束。她把贾宝玉也当作朋友。

贾宝玉懂得妙玉的心意,她他对邢岫烟说:“姐姐不知道,她原不在这些人中算,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因取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方给我这帖子”。

宝玉是告诉邢岫烟你误会我和妙玉了,她是世外高人,她只是“取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而已。

妙玉是修行之人,正如宝玉说的,不在大观园这些人中。修行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修行的第二个阶段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妙玉在大观园的前期就属于修行的第一阶段“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后来,妙玉的修行就进入了第二阶段:“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的身体不过是一具皮囊而已,无所谓男,也无所谓女。正如邢岫烟说“男不男,女不女”。

妙玉后来被掳走,沦落红尘。因为妙玉看透了大千世界,知道“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自己必遭此劫,所以她没有,而是坦然面对。

结语

邢岫烟对宝玉说,她自称“槛外之人”,你只说你是“槛内人”就好了,便别合了他的心。

于是宝玉写了槛内人的落款,将回帖从栊翠庵的门缝塞进去就回家了。

世事无常,原来的槛外人妙玉,被掳走后,成为了欲洁何曾洁的槛内人。槛内人——怡红公子贾宝玉,从温柔富贵乡里,拔出脚来,悬崖撒手出家当了和尚,成为槛外人。

邢岫烟这个看客,看到了妙玉的结局:“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难怪贾宝玉这样形容邢岫烟:“怪道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

邢岫烟是没坠入迷津的女子,她看透了妙玉的现在和未来: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雍正帝是采取什么手段解除他的兵权?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雍正对年羹尧的宠幸与年羹尧的飞扬跋扈

允禵被召回京,年羹尧受命与管理抚远大将军印务的延信共同执掌军务,半年后,即元年五月,雍正发出上谕西北军事,“俱降旨交年羹尧办理,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防边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边疆事务,断不可始误,并传谕大将军延信知之”,名为川陕总督的年奠尧,实际上揽到了西北军事指挥权,夺了抚远大将军延信的权力。

雍正告诫官员秉命于年尧,在云贵总督高其的奏折上批道:“年羹尧近年来于军旅事务边地情形甚为熟谙,且其才情实属出人头地。”“兵马粮饷一切筹备机宜,如及与年羹尧商酌者,与之会商而行”。

在四川提督岳钟琪的奏折上批示:“西边事务,朕之旨意,总交年羹尧料理调度”。唯年羹尧是赖、是信,说得非常明白。

同年十月,发生了青海厄鲁特罗卜藏丹津的,雍正遂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率师赴西宁征讨,次年成功,封年羹尧为一等公。这时年大将军威镇西北,兼预云南政事,是没有封王的西北王。他是雍正在外地的主要依靠者。

在用人和吏治方面,雍正更与年羹尧频频相商,并给予后者以巨大权力。在年的辖区内,“文官自督抚以至州县,武官自提镇以至千把”,俱听年羹尧分别用舍。元年四月,雍正令范时捷署理陕西巡抚,不久欲将之实授,意将原任巡抚噶世图调为兵部侍郎,就此项任命特同年羹尧相商。

川陕境外的官员的使用,雍正也常让年羹尧参谋意见,葛继孔原任江苏按察使、内阁侍读学士,被年奠尧参奏,降为鸿胪寺少卿。长芦巡盐御史宋师曾,年羹尧把他大为保荐。江西南赣总兵缺出,雍正拟用宋可进,年羹尧奏称他不能胜任,请将黄起宪补授,雍正采纳了他的建言。

二年(1724年)二月,李绂就广西巡抚任,保荐徐用锡同往,年羹尧却说徐是人品不端的小人,不能用。

雍正初,年羹尧两度进京,一次在元年春天,路过山西,因该地欠收,就叫晋抚德音奏请缓征钱粮德音没有照办,雍正就以此为一个缘由将德音免职,肯定了年羹尧的越境管事。

第二次是在二年十月至十一月间,雍正特令礼部拟定迎接年大将军的仪注,侍郎三泰草拟不够妥善,受到降一级处分。年到京时,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安坐而过,看都不看一眼。

王公下马问候他,他也只点点头。年羹尧在京的短暂日子里,与总理事务大臣马齐、隆科多等一起担任宣传上谕的使命,雍正说年是“藩邸旧人,记性甚好,能宣朕言,下笔通畅,能达朕意”,是以“令其传达旨意,书写上谕”,年奠尧俨然成为总理事务大臣了。

雍正跟年羹尧私交至厚,给予特殊的甚至是人臣所绝无的荣宠。元年,雍正认为象年羹尧这样的封疆大吏,有十来个人,国家就不愁治理不好。待到青海功成,雍正兴奋异常,把年羹尧视为自己的“恩人”,他也知道这样说有失至尊的体统,但还是情不自禁地说了,他又向年说:

你此番心行,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立功不必言矣,正当西宁危急之时,即一折一字恐朕心烦惊骇,委曲设法,间以闲字,尔此等用心爱我处,朕皆体到。每向怡(亲王)、舅(舅),朕皆落泪告之,种种亦难书述。总之你待朕之意,朕全晓得就是矣,所以你此一番心,感邀上苍,如是应朕,方知我君臣非泛泛无因而来者也,朕实庆幸之至。

把对年的宠异,当作是对天地的忠诚,既不伦不类,话也让人听了肉麻。

他还说:“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因有这样的臣子而严格要求君主,也是人们难于闻见的。雍正为了把对年羹尧的评价传诸久远,谕诸王大臣:对年羹尧这样为国出力的人,“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简直以对年羹尧的态度,判断人们的正确与否。雍正对年及其家属关怀备至。年羹尧的手腕、臂膀及妻子得病,雍正都加以垂询,对年父遐龄在京情况、年羹尧之妹年贵妃及她生的皇子福惠的身体状况,也时时谕知。

年妻是宗室辅国公苏燕之女,封为县君,又因她加恩多给她家一个公爵。雍正对年羹尧赏赐极多,元年春天,查抄原苏州织造李煦家产,将其在京房屋赏给了年,家奴任他挑选。赐药品、食物是经常的,一次赐鲜荔枝,通过从京师到西安的六天驿程的驿站传送,争取保存鲜美。这种赏赐,可与唐朝的向杨贵妃送荔枝比美了。

年羹尧以藩邸元老看不起隆科多,对皇帝说他是“极平常人”。雍正为使这两个宠臣不发生摩擦,多次为隆向年做工作。

在元年正月初二日年羹尧的奏折上就年是否进京陛见之事批道:有些事,舅隆科多说必得你来商量。表明隆对年的尊重。他接着说:“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帝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希望年能与隆和好共事。

雍正为揉合这两家,自行主张,把年的长子年熙过继给隆作儿子,隆已有两个儿子,获知这一恩赏,喜不自禁,说他命中该有三子,如今得到皇帝之赐,即如同上天所给的,就把年熙更名为得住,并表示一定和年羹尧团结共事:“我二人若少作两个人看,就是负皇上矣”。隆本具和好之意,年经过雍正的这些工作,自然也要和衷共济了。

他们得到雍正的殊宠异荣,有其客观原因。长期的朋党之争使雍正上台之后,不能完全依靠原来的朝臣,而必须在他们中选择倾向于自己的或持中立态度的官僚;对自己集团的老人,既要酬其往日的劳绩,又要为保持今日的稳定,用他们为核心,团结广大官员,建立起自己的班底,本集团的首要分子,自然就成为朝中的柱石。

雍正给年、隆的宠荣有一定的限度,隆职权虽重,但没有用为大学士,年无有朝中职务,大将军虽尊,干预事务虽多,然不能直接施行,假手于人,终非能为所欲为。

不过,雍正对他们,尤其是年羹尧,宠异过分,评价过高,征求意见过多,以致他们权势炳赫,几乎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也是雍正有以养成的。

早在元年,都统图腊、副都统鄂三等就说雍正“凌逼众阿哥,纵恣隆科多、年奠尧擅权”。被年羹尧保举的范时捷几次在雍正面前诉说年奠尧“狂纵”。戴铎向雍正揭发年羹尧违制用家奴桑成鼎为官。

二年上半年,来喜说雍正“听用总理事务大臣等之言,所用者皆系伊等亲友”。这些言论讲了两个内容,一是他们任用私人,一是擅权狂纵。这些人讲话时,都遭到了雍正的呵斥,说他们是无知之论,是庸人揣测皇帝的心意。但为时不久,他就以类似的言论开始责难年、隆,并不断升级,兴起大狱。

二、年羹尧之罪

年羹尧凭恃功劳大,皇帝宠信,行事不知检点,做出种种越权枉法的事,即使皇帝允许的,但也是不合制度的。他的行事不端,概要讲来:

1、全凭己意任用属员

年羹尧以总督的身分,任用属员,连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提督、总兵官等地方大员的任免也出于他的意志,所谓皇帝特简之权也就徒具形式了。

作为大将军的年羹尧,以军功保举官员,滥用私人,所谓“军中上功,吏部别为一格,谓之“年选’,尽与先除”。吏、兵二部给年羹尧特殊待遇,凡他的报功请封名单一律准行。

奴仆没有出籍不许做官,年羹尧的家仆桑成鼎以军功议叙,先任西安知府,后升直隶道员。另一仆人魏之耀也叙功,位至署理副将。

年的幕客赵士河的弟弟赵勖因军前效力得知县职衔,已经亡故,年就私令刘以堂顶替。

2、接赂,开奔竞之门

封建制度下皇帝开捐纳卖官鬻爵,高级官员自亦可纳贿用人。年羹尧大权在握,“于是鲜廉寡耻行贿钻营之徒相奔走于其门”。有人说年羹尧保题各官“悉多营私,赃私巨万”。被年奏参过的葛继孔,两次向年羹尧打点,送去铜器、瓷器、玉器、字画等物,年因而答应对其“留心照看”。被年密奏罢宫的赵之垣,向年赠送价值十万两银子的珠宝,年转而保举赵可以起用。

以私人关系用人、荐人,很容易形成举主与被举者,主官与属吏的隶属关系,严重的就产生宗派集团。年羹尧的周围就聚集了一伙人,如原陕西按察使王景灏被年推荐为四川巡抚,王对年百依百顺,被人称为年的于儿子。原陕西布政使胡期恒受年之荐,被擢为甘肃巡抚。经年推荐的南赣总兵黄起宪,原来是魏之耀的姻亲。

3、妄自尊大,违法乱纪,不守臣道

年羹尧为大将军,就其后来得的公爵讲,其权威顶不上清初统兵的诸王,更不能望允禵项背。但他因继允禵之职,在权势上要同这位大将军王相比拟。过去大学士图海出任大将军时,与督抚往来文书,俱用咨文,表示平等相待。

年羹尧正应同他一样,但是给将军、督抚函件竟用令谕,把同官视为下属。在军中蒙古诸王跪谒,连额附、郡王阿宝也不例外。他进京,都统范时捷、直隶总督李维钧跪迎。

雍正发往陕西的侍卫,因系皇帝身边的人,理应优礼相待,然而年用他们作仪仗队,前引后随,充下人厮役。年羹尧凡出衙署,先令百姓填道,临时戒严,兵丁把守街口,店铺关门停业。

即如二年十一月由京返陕,路过保定,“戴翎子数人轿前摆队,行馆前后左右断绝人行”好不威风。凡送礼给年的称为“恭进”,年给人东西叫做“赐”。属员禀谢称作“谢恩”,接见新属员叫“引见”。年饭称“用膳”,请客叫“排宴”。

这一切象是皇帝对臣工的样子。年身边的人也以老大自居,做视百官。年路过河南,本非其属吏的怀庆府同知穿着官服向年的巡捕官跪着回话,巡捕官安然受之。魏之耀进京,州县道旁打躬,游击、守备跪道,魏乘轿而过,全不答理。

据记,年家塾教师沈某回原籍江苏省亲,沿途“将吏迎候如贵宦,至江苏,巡抚以下皆郊迎”。如此情最说者未免夸大其词,然亦见年之权势慑人。

4、在雍正亲信间闹不团结

年羹尧权力的炙手可热,难免不同其他权臣发生。隆科多名望不及年羹尧,甘心与其结好,倒能相安无事。马齐等人无法与年比肩,便不在话下了。唯独怡亲王允祥是雍正的至厚弟兄,任总理事务王大臣,兼办宫中事务和雍亲王藩邸事项。

他可以代表皇帝联络封疆大臣,一些没有资格直接上奏折的地方官,亦可经雍正允许,通过允祥转奏。他的地位是任何人所不能取代的。对这样的人,年羹尧产生了妒意,于二年十一月对李维钧说:“怡亲王第宅外观宏厂,而内草率不堪矫情伪意,其志可见”。蔡延原本经由年氏父子拉入雍正集团,其川抚任内,年羹尧奏请在四川铸钱,蔡以不产铅把它否定。蔡逼死重庆知府蒋兴仁,受夔东道程如丝的,年以此蔡,蔡被革职拿问。

同蔡至好的李绂于元年任吏部右侍郎,时值议叙捐造营房一事,第一名就是年羹尧之子年富,趋炎附势的人要比照军前效力从优议叙,李绂以违例不同意,年乃“痛诋九卿,切资吏部”,怨恨李绂。

是以年与蔡,李不和。年与傅鼐同是雍邸旧人中杰出者,雍正说年有才情,而傅忠厚,二年冬欲起用傅,年不高兴,说这将使皇上“耳目杂矣”,这是他二人素来不和的发展。

年还中伤河南巡抚田文镜、山西巡抚诺岷,造成双方关系的紧张。年在雍正班底内部与许多人不和好,只能把自己置于孤立地位。

三、雍正逐渐剥离年羹尧兵权及铲除年势力的过程

雍正对年羹尧态度的转变是在他第二次进京的时候。二年十月至京,雍正对他非常热情,要九卿给他优叙加恩,说他“公忠体国,不矜不伐”,“内外臣工当以为法,朕实嘉重之至”。不久,雍正赏军,都中传言这是接受了年尧的请求,又说整治阿灵阿等人,也是听了年的话。

这些话,似乎是说恩威不自上出,雍正被年羹尧玩弄于股掌上了,这就大大刺伤了雍正的自尊心,他受不了了,十一月十五日,对诸王大臣说:“朕岂冲幼之君,必待年羹尧之指点,又岂年羹尧强为陈奏而有是举乎?”“朕自揣生平诸事不让于人,向在藩邸时诸王大臣不能为之事,朕之才力能办之,诸王大臣见不到之处,朕之智虑能及之,今居天子之位,尽其心思才力以转移风俗,岂肯安于不能?”

年羹尧有大将军总督之才,而不具天子聪明才智。他还说,讲那些话的人,是设计陷害年羹尧。他又把话锋移向隆科多,说有人议论他,也无非是出于忌妒。

这些话明着是责难造言者,实际含有告诫年、隆不要盈满骄恣,而要防微杜渐。

这时有人密向雍正建议,不要放年羹尧回陕西,以便留京控制。能够作这种建言的,不会有几个人。究竟是谁,资料没有交待。据肖爽记载:“传闻隆、年之狱,阿、塞之死,皆禅僧文觉赞成”。很可能,在年离京之前,雍正与文觉密商了拘留他的问题,只是认为时机未到,把他放走,但年并不知晓,仍然耀武扬威地回任了。看来,雍正已经作出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打击年羹尧。

如果说这种决定是第一步的话,第二步是给有关人员打招呼,揭发或警惕年羹尧的活动。向疆吏透露对年羹尧态度的对象最早的可能是李维钧,雍正在李的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奏折上批道:“近日年羹尧陈奏数事,朕甚疑其居心不纯,大有舞智弄巧潜蓄览权之意”,你同他的密切关系是奉旨形成的,不必恐惧,但要与他逐渐疏远。

不久,雍正在湖广总督杨宗仁的同月十五日奏折上写道:“年羹尧何如人也?就尔所知,据实奏闻。‘纯’之一字可许之乎?否耶!密之”!

说白了,就是讲年不是纯臣。川抚王景灏的同月初二日的奏折,得到的朱批是:“年羹尧今来陛见,甚觉乖张,朕有许多不取处,不知其精神颓败所致,抑或功高志满而然。””你虽为年所荐,但不要依附于他,须知“朕非年羹尧能如何如何之主也”。

安徽巡抚李成龙与年羹尧有通家之谊,雍正在他的三年正月十一日奏折上知会他:“近日年羹尧擅作威福,逞奸纳贿,朕甚恶之”雍正在署凉州镇总兵宋可进三年三月初一日奏折上告诉他:“年羹尧颇不喜尔,尔须加意防范,勿露破绽,被伊指摘”。

其他得到雍正知照的官员还有,仅此数例可知,雍正打招呼的人有三种类型:

一是王景灏、李维钧等人,系年羹尧亲信,雍正要求他们与年划清界限,加以揭发,争取自身的保全,这是分化瓦解政策,最高限度地孤立年羹尧;一是齐苏勒、高其等人,原为年所不喜,使他们得知要搞年,更坚定地拥护皇帝;一是李成龙类的,与年有一般关系,要他们及早警觉,在皇帝与年羹尧双方不要站错阵线。雍正在这些批示中要求官员同允祥接近,表明他是这场斗争的依靠对象。

雍正经过二年冬至三年春的给官员打招呼,作好了向年羹尧公开进攻的准备。

第三步是直指年羹尧,将其调离陕西。雍正对年本人,在给其他官僚照会的同时,就有所暗示了。二年十二月十一日年奏报抵达西安,雍正在奏折上书写一段论功臣保全名节的话: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至返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警告年羹尧慎重自为,不可恃功招祸,在一个朱谕中,雍正告诉年:自你走后,揆会说你“立此奇功”,你的话“皇上不好不从”,他如此妄言,因将之发到允禵处,一同监禁。惩治年的吹捧者,对被奉承人也是打击。

公开责备年是从三年正月金南瑛事件开始的。年回陕即命已升任的胡期恒奏劾陕西驿道金南瑛,雍正说这是年、胡搞朋党的做法,以金系大学士朱轼、怡亲王允祥保荐的,不准奏。同月刑部奏蔡廷罪应拟斩,雍正反而召见蔡,问其川中情形,蔡奏年羹尧贪暴,诬陷他。

雍正这时不问他逼死人命事,只说蔡珽是年羹尧参劾的,若罪蔡,则人们将说皇帝听年的话杀了蔡延,这就让年羹尧操持了威福之柄,因此不能给蔡珽治罪,并把他起用为左都御史。

三年二月,有所谓“日月合壁,五星联珠”的嘉瑞,内外臣工均上贺表,年羹尧的表章颂扬皇帝朝乾夕惕,勋精图治,但把“朝乾夕惕”误书为“夕阳朝乾”,雍正以此为题目,于三月间发出上谕,说年羹尧“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归之于朕耳”,既然如此,“年羹尧青海之功,朕亦在许与不许之间而未定也。”又说:这件事可以看出“年羹尧自恃己功,显露其不敬之意,其谬误之处断非无心”,责令其回奏。这就把年羹尧的战幕正式揭开了。

接着,一面不停地责备年本人,一面调换川陕官员,将甘抚胡期恒撤职,遗缺由岳钟琪兼任,调署四川提督纳秦回京,派銮仪使赵坤前往署理,这样去掉年的亲信,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乱。

一面甄别、整伤年的属吏或曾为其下属的人,雍正说:“稂秀(莠)不除,嘉苗不长,年尧之逆党私人,即一员亦不可姑容”。三年三月初七日,大同总兵马觌伯折奏与年羹尧没有瓜连,朱批说他“满口支吾,一派谎词,对君父之前,岂可如此欺诳乎?”

河南省河北镇总兵纪成斌于三年二月初一日的奏折得到批,要他就年羹尧是什么样的人进行表态,五月十二日,纪奏称年“背恩负国”,雍正朱批嗔道他“颇留有余不尽地步”,下月二十八日,纪又回奏过去受年压抑情况,才获得雍正谅解,转令他报告宁夏镇总兵王暠与年的关系。

雍正的这些活动,试图搞清这些官员与年羹尧关系的深度,并促使他们与年分手。经过如此部署,可以对年本人釆取组织处理了。四月份,命年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年具折谢恩,雍正批道:

朕闻得早有谣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之语。朕今用你此任,况你亦奏过浙省观象之论,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此二语不知你曾闻得否?再你明白回奏二本,朕览之实实心寒之极,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上苍在上,联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

皇帝和臣下赌咒发誓,表示他不会功臣,但又怀疑臣子要夺帝位,这就说明两者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了。

雍正发出调令后,密切监视年的行动,年于五月到新任所,所经地方的大员,如豫抚田文镜都及时报告了年的行踪。

年在川陕十数载,建功立业,兵将俱有,一纸文书就把他调走了,反映了中央强而有力,也是雍正布置得宜。当时雍正近臣中有人因皇帝屡次降旨严责年羹尧,怕年在陕西称兵作乱,劝雍正不可过严,雍正把它看作是无识之见而不顾,自信“洞观远近之情形,深悉年羹尧之伎俩,而知其为也”。他的分析是正确的。年自赴浙,更成为雍正的釜中之肉,任其烹调了。

第四步勒令年羹尧自裁。

年调杭州,官员更看清形势,纷纷揭发他。李维钧连上三疏,说年“挟威势而作威福,招权纳贿排异党同,冒滥军功,侵吞国帑,无辜,残害良民”。署晋抚伊都立、都统范时捷、军前翰林院侍读学土怀亲、前川北镇总兵王允吉、原兵部职方司主事钱元昌、副都统董玉祥等先后揭奏年羹尧不法罪状,雍正把他们的奏疏一一发示年羹尧,令其回奏。

六月,严惩年氏子弟和亲信,年羹尧的儿子大理寺少卿年富、副都统年兴、骁骑校年逾削籍夺官,南赣总兵黄起宪、四川按察使刘世奇、原长芦盐运使宋师曾、鸿胪寺少卿葛继孔等人以年党、夤缘年夔尧的罪名,或削籍,或籍没资财,或罚修河工。

逮捕胡期恒、桑成鼎、魏之耀、河东运使金启勋、家人严大等人。七月,大学士九卿请将年奠尧,雍正命革其将军,以闲散章京安置杭州。

又考虑到他的影响大,对他的处置需要进一步动员,乃令地方大员各抒已见。封疆大吏自然看皇帝脸色行事,争相上疏。

广西巡抚李绂斥责年羹尧“阴谋叵测,狂妄多端,谬借阃外之权,以窃九重之威福”,“大逆不法,法所难宽”,要求诛戮。豫抚田文镜也作了同样的请求。

雍正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于九月下令逮捕年羹尧,十一月至京,十二月,议政大臣罗列年九十二大罪,请求立正典刑。这九十二条为大逆之罪五,欺罔罪九,僭越罪十六,狂悖罪十三,专擅罪六,贪婪、侵蚀罪分别是十八、十五款,忌刻罪四条。

第一大罪是与静一道人、邹鲁等谋为不轨,邹鲁是占象人,据供:他说年奠尧将位至王爵,年自云不止此,五六年后又是光景,并说他住宅上的自气是王气。大逆之二是将朱批渝旨原折藏匿,而仿写交回。僭越罪、狂悖罪就是前面叙述过的那些凌虐同官狂诞不谨的事。

贪婪罪是捐纳人员额外银二十四万两,题补官员受谢规银四十余万两,收受乐户窦经荣脱籍银十万两,私行茶盐,贩卖木材、马匹。侵蚀罪是冒销四川军需银一百六十万两,加派银五六十万两,冒销西宁军需银四十七万两,等等。

雍正说这九十二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三十余条,但仍表示开恩,勒令年羹尧白裁,其父年遐龄、兄年希尧革职,年富斩立决,其余十五岁以上之子发遣广西、云南、贵州极边烟瘴之地充军,嫡亲子孙将来长至十五岁者,皆次第照例发谴,永不赦回,亦不许为官。

年妻因系宗室之女,发还母家。年羹尧父兄族中现任、候补文武官员者,俱革职。年羹尧及其子所有家产俱抄没入官,将现银一百十万两送西安,补其各项侵欺案件的亏空。邹鲁立斩,案内朋党胡期恒等人分别罪情,处以不同的刑法。

年羹尧接到自裁令,迟延不肯下手,总在幻想雍正会下旨赦免他,监刑的蔡延严加催促,年遂绝望地自缢,叱咤一世的年大将军怎会想到如此下场!

更有意思的是,雍正在给年羹尧的最后谕令上说“尔自尽后,稍有含怨之意,则佛书所谓永堕地狱者,虽万劫亦不能消汝罪孽也”。这对君臣平日往来文书爱用佛家语,永诀之时,雍正犹用佛家说教,令年心悦诚服,死而不敢怨。

雍正搞年羹尧,依靠了他的对立面蔡珽。蔡被任用都宪之后,同年四月兼正白旗汉军都统,七月任兵部尚书,八月署理直隶总督,九月调回尚任,十月为经筵讲官,他还是议政大臣,身兼五六个要职,蔡挺自与年羹尧反目成仇,就把年往死处整,故催其速死,他也得到了好处,雍正把年羹尧在京房屋一所、奴婷二百二十五口以及金银绫绮首饰衣服器皿等物赏给了他。

四、年羹尧之死的原因

年的作威作福已经造成了雍正的极度不满和某种疑惧,这是年羹尧致败的第一个原因。

封建时代最注重名分,君臣大义不可违背,做臣子的要按照各自的官职爵位,做本分内应做的事情,行本分内应行的礼节。年羹尧本来就权重权大,又在自已权限范围以外干预朝中政务,攘夺同僚权力,滥用朝廷名器,于是召来百官侧目和皇帝的不满、疑忌。

比较起来,百官侧目尤属小事,皇帝疑忌问题就大了。雍正说不因权重权大疑惧他,这话有实有虚。雍正从政大权独揽,为人自尊心极强,又好表现自己,年羹尧的位尊权重而不能自谨,将使皇帝落个受人支配的名声,甚而是傀儡的恶名,这是雍正所不能忍受的。

所以雍正最恨他不守臣节。另外,多少还有点怀疑年要,他转述“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的俗谚,把年与争皇位联系起来,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要说雍正怕年羹尧,自属不合实际。

他一步步地整治年,年只能俯首就诛,毫无防卫能力,惟有幻想看旧日的情分,手下超生。他反叛不了。所以雍正说:“朕之不防年羹尧,非不为也,实有所不必也”国。

至于年羹尧与邹鲁、静一道人图谋不轨的事,显系锻炼成词,原是欲加之罪,既不反映年要,也不表示雍正信他谋反叛。

雍正的疑忌不仅是嫉恨年羹尧擅作威福,还因其结成朋党,会危害政治的清明,这是大兴年狱的第二个原因。

年羹尧任用私人,排斥异己,在自已身边聚集了一批人。这些人有前面提到过的胡期恒、王景灏、金启勋、王暠、刘世奇、黄起宪,还有陕西按察使黄焜、甘肃按察使张适、神木道李世风翔知府彭耀祖等人。

这些人不一定都是死党,但与年羹尧体成相关,荣辱与共,年羹尧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脑,以陕甘四川官员为基干,包括其他地区官员在内的小集团。

他们基本上控制川陕,在别处虽有声威,然不能掌握。年羹尧任用私人,开始雍正睁一眼闭一眼,但发展下去,搞宗派活动,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了。雍正要他“解散党羽,革面洗心”,又以明珠与索额图党争的事例,说明朋党危害,不行解散,必加重责。以朋党警告年羹尧,可见雍正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致死年羹尧的第三个原因是他的贪取财富。

整饬吏治,打击贪赃不法,是雍正初年的一项重要政策。年羹尧在青海战事甫定之后,清理军饷是一件大事,他也知道这个道理,但不将详情奏报,以为可以自了。这本是擅权自专,又给他冒销军需贪赃不法作了掩护,他贪赃侵蚀钱粮,累计至数百万两之巨。

若在前朝,或许尚会容隐,雍正正在整理财政和吏治,对此不会放过。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崇祯帝向魏忠贤动手是不是错误的决定?

崇祯崇祯皇帝向魏忠贤动手,当然是个错误的决定了。

崇祯皇帝急不可耐的要魏忠贤,显然是因为崇祯皇帝认为,帝国存在两个政治集团,一个代表,一个代表正义,只要把代表的阉党清理出局,只要让代表正义的东林党上台,帝国马上就可以中兴了。

问题是,这是标准的把政治当童话看。

总的来说,阉党也罢、也罢、东林党也罢,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别,他们表现不同,只是因为他们处的利益害关系不同罢了。

东林党通常是以在野党的身份存在,自然是习惯性的以抨击时政为己任,而且总是一副让我们上位,就能如何如之何的样子。

问题是,真等他们上位后,与传说中的、阉党相比,也就是草驴换了一个叫驴罢了。

总而言之,整个大明帝,阉党执政时,自然是无官不贪、无贪不官;执政时,也是无官不贪、无贪不官,东林党执政时,也是无官不贪、无贪不官。

当然了,无论阉党执政、执政、东林党执政,帝国的财政危机也看不到解决的希望,帝国的边防危机、底层叛乱也看不到解决的希望。

只是因为东林党控制着话语权,所以东林党能把一切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总而言之,不论发生多大的事,也与他们无关。

万历皇帝死后的一段时间,那就是传说中的“众正盈朝”(东林党成员占据众多重要职务),结果呢?帝国很快丧失了广阔的辽东、辽西地区。

面对这种惊人的事实,东林党从来都是一副“这事不赖我”我的样,总而言之,这全是别人的错!

天启皇帝一看东林党这种样,当时就火了。天启皇帝一发火,魏忠贤那种恶人自然应运而生了。

天启皇帝死后的一段时间,也是传说中的“众正盈朝”(东林党成员占据众多重要的职务),结果呢?敌人的都打到了帝国都城之下了。

面对这种惊人的事实,东林党依然是一副“这事不赖我”的样,总而言之,这全是别人的错!

崇祯皇帝一看东林党这种样,当时就火了。崇祯皇帝一发火,对待官僚集团那是越来越残酷。

崇祯因为一直在书斋中长大,17岁时突然坐在了皇帝的位置上,自然会被各种扯淡的大道理所蒙蔽;所以一当皇帝,马上就把魏忠贤一伙打得万劫不复了。而且他也天真的认为,只要把阉党清除了,让最代表国家根本利益的东林党上台,帝国就会实现中兴。

但是崇祯皇帝终于发现,自己只是把政治当童话看了。

在满清时代,有一句话叫做:和绅跌倒、嘉庆吃饱。

意思是说,乾隆死后,他儿子嘉庆皇帝法办了大贪官和绅,马上就拥有了一大笔银子。

崇祯一个阉党集团,一共抄出多少赃银呢?可以说,少得都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知道,崇祯皇帝一上台,官员们在说解决财政危机时,开口闭口就是拿“内帑”解决。从来没有人说过,应该拿阉党的赃银去解决。

从理论上,无论帝国的财政危机始于何时,但在崇祯元年,显然不应该存在这种危机。因为阉党被成批后,仅这些阉党的赃款,就足以暂时缓解帝国的财政危机。问题是,翻遍历史书,阉党的赃银也只是一笔小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

其实呢,、东林党、阉党都是官僚集团的一部分。所以基于东林党的利益,他们只是希望皇帝让所谓的阉党成员下台,然后让他们上台;如果皇帝大打出手惩罚阉党成员,他们都会感觉兔死狐悲的。

所以,说起阉党的罪行时,东林党从来都是一副不杀不足平民愤的样子。问题是,崇祯皇帝一心要铲除传说中的阉党时,主持具体事务的东林党成员,却是一心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然了,说起阉党的贪污罪行时,那都是耸人听闻到了极点,但是真的阉党后,却没有一个东林党成员建议用阉党的赃银,暂时缓解帝国的财政危机,因为阉党的赃银,只是一笔小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数目。

虽然俗语有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是阉党骨干成员,身居高位多年,家里有十万两赃银的,有几个呢?实在屈指可数。把阉党的赃银全罗列出来,能折合百万两白银,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关键是,就是这么一笔银子,流向了哪里,也是莫名其妙的事。

就如崇祯所言,我一上位,各种大工程都停了,生祠也毁了(怎么也能变卖点钱吧),各处内镇也撤了,怎么也会省出一些钱吧。现在的问题,这些钱呢?

在天启年间,为魏忠贤建造生祠,之所以成为一种风气,固然是因为大家想讨好魏忠贤,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也是可以趁机贪污公款。因为建造生祠,这种小者几万两银子、大者十几万两银子的建筑工程,主持工程的相关责任人,能不从中大捞特捞吗?

事实上,建造生祠时的费用,大部分都被经手的官员贪污了。

为魏忠贤建生祠者的人,大都难逃被惩罚的命运,但在此过程中的经济问题呢?显然没有人关心的。因为阉党后,大家关心的只是人事问题,经济问题永远没有人管。

阉党被清理出局后,大明帝国的财政危机那是愈演愈烈。

面对此情此景,崇祯皇帝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魏忠贤在的时候,据说年年有大工程,据说全是贪官,但是帝国财政系统依然能正常运转;崇祯皇帝上位后,阉党被清除了,所有大工程都叫停了,换上大批忧国忧民的老官员,帝国的财政系统,反而一日不如一日。

阉党被清理出局后。

有一个监察部门的官员出面揭发说,帝国现在依然各种潜规则横行。说白了,就是贪污半公开的存在。

要知道,这一切可是在万恶的阉党被清理出局后的事;要知道,这一切可以发生在东林党众正盈朝的崇祯初年。

最让崇祯皇帝失望的事,大约还在后面,清理阉党之后大约两年时间,敌人就打到了帝国都城之下。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竟然是面对这种事实,官员们你推我,我推你,最后连个具体责任人也找不到,似乎一切都是皇帝的错。

其实到此为止,崇祯皇帝已完全明白,自己清理魏忠贤,无非是因为自己把政治当童话看了。因为下面的官员,你把他们当个人物看,都是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员,你把他们当王八旦看,全都是官场老油条。

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崇祯皇帝对官员的管理方法,越来越失之于简单粗暴。

总而言之,只要你们把工作干砸了,就千万不要给我找借口。因为找了也是白找。

许多人都认为袁崇焕之死,是因为崇祯皇帝中了反间计。其实呢,只要我们把当时的历史简单梳理一下,就知道袁崇焕之死,和所谓的反间计没有半毛钱关系。

刘策(蓟辽总督)、王洽(兵部尚书)与袁崇焕(蓟辽督师)的级别类似,如果说袁崇焕死于皇太极的反间计,那刘策、王洽死于什么?如果说刘策、王洽死于失职,那袁崇焕就真的不失职吗?

而且,后来发生类似的重大事件,主管官员通常连活命的幻想都不敢报,所以满清第三次入长城之后,梁廷栋(当时宣大总督)、张凤翼(当时的兵部尚书)连活命的幻想都不敢报了,干脆都了。

梁廷栋(宣大总督)、张凤翼(兵部尚书)与袁崇焕级别类似是而非。如果说袁崇焕是死于皇太极的反间计,梁廷栋、张凤翼又是死于什么呢?在这种背景下,崇祯皇帝再度开始全面启用。

当然了,崇祯皇帝对官僚集团的这种深深失望、痛恨。在临死前表现的更明显了。因为据说,崇祯在临死前说的话是,文臣个个可杀!

家装风格新中式和以往的传统中式相比?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回答这个问题,接下来我就来说说传统中式和新中式装修风格

1,传统中式风格家装,低调中散发出淡淡的古朴韵味!的传统美学,讲究对称讲究方正,似乎传统中式就意味着刻板与守旧,其实并非如此。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彰显出传统建筑构思的精妙,流传至今的明式家具穿越千年仍在现代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因此,传统建筑理念静水深流、蕴含丰富,而我们每个设计师“只取一瓢饮”便能变幻出无穷的现代中式。而这套居室的主人深爱传统文化,喜欢瓷器、热爱书法,性格中正谦和,所以他明确提出要用中式,并要尽量整饬简洁而且传统。中式的基调一旦确定,而如何避免传统中式中的单一、沉闷和压抑感就成了设计师首先要考虑的焦点问题。

2,新中式风格家具大多是古典家具或者是现代家具与古典家具相结合。

3,家具的颜色主要是以深色为主,有深厚沉稳的底蕴。

4,装饰造型主要采用硬朗简洁的直线条,空间具有层次感。既使得中式家具古典、质朴的内涵显现,又符合现代人追求的时尚感、实用性。

5新中式装修比较注重古典古香的基调、家具与装饰的搭配,如红木的家具、太师椅、有雕饰的装饰品以及灯光等。

中式家居所推崇的古朴典雅,是一种既有灵秀圆润的素简之美,亦有大气稳重的古典韵味的生活底蕴,是文化历史传承的积淀,是凡俗生活中的隽永原味。

版权声明:admin 发表于 2023年1月3日 上午12:03。
转载请注明:取名器在线玩,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是怎样的呢 | 热豆腐网址之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