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其实挺简单的。找个机会,带孩子去吃些她没有吃过的好吃的东西,顺便外面玩玩,比如游乐园什么的,期间只管和她玩,不要问问题。
现在有自残的倾向?
这个其实挺简单的。找个机会,带孩子去吃些她没有吃过的好吃的东西,顺便外面玩玩,比如游乐园什么的,期间只管和她玩,不要问问题。
这一系列的操作,就是让孩子自己体会到美好的事物,让她对未来带有期望,同时这样会让心态处于一个比较松懈的状态,拉进你与她“朋友”一样的关系,最后再给她带上甜品吃的过程中,关心的聊起近况,最好是她自己主动描述,而非问答的形式,因为应试教育的愿意,现在孩子对问答的对话过程 是抱有“做题”般的抵触心理的。
静静聆听的过程中 及时有些你认为不是很对的地方,也不要当场去评论,皆表示理解的回应。在弄清楚一系列给孩子带来想逃避的压力因素后,再帮助孩子梳理问题,询问孩子是不是这些问题解决了 也就不会那么多不开心了。然后给予正向的引导和鼓励。比如说:你其实很聪明,生活中这些问题都被你看到了,但问题的存在就是可以被解决,现在没有办法也只是还没想到呢。那比如这个问题,聪明的你有解决的办法吗,如果没有看看我的建议怎么样……等等 带有鼓励引导的去诱导她学会解决面对问题。最后让她知道,其实很多事不用烦恼,冷静下来动动你聪明的小脑瓜,把问题都列出来然后去解决,就像打游戏通关一样,如果真有想不明白的,可以找我,我也可以给你一个小建议,相信聪明的你以后解决的问题多了,也就没有什么能击败你了呢。
以后多带孩子参加课外的活动,比如去一起野营啊什么的,这样可以极大提供孩子的动手能力,面对问题并解决的心态和心理承受能力。这是我们国家孩子比较缺少的部分,也是很多精英教育的重要一环。
基本也就是这样的意见和框架,希望能够帮助您[可爱]
你支持青少年玩游戏吗?
世界卫生组织之前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相关规定在6月19日起生效,游戏成瘾这个备受瞩目的问题,从此将写入医疗体系。
“网瘾离我们并不遥远,就我国而言,青少年游戏成瘾现象已经初步显现。”作为一名长期研究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学者,社会科学院大学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青少年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周华珍说,相比媒体时而曝出的网瘾个案,她所调研的网瘾现状要 “广泛得多”“直观得多”。
最近,由她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之一《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正式出炉。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大多数青少年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但依然有18%的青少年玩电子网络游戏超过“4~5小时”。
玩游戏在父母的眼中就是不学无术的代表。其实在我看来,游戏并不都是坏的。你可以观察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打游戏时,孩子处于一种高集中力的状态。所以说你的孩子做事不集中,不是因为本身,而是对它不感兴趣。你可以他感兴趣的,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的乐趣。而不是一味的打骂。
网络直播还能火多久?
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说,这样的直播只可能越来越火。毕竟这已经不仅仅是稀疏平常的玩乐消遣,而是正正经经的成为了很多人的职业,其相较于普通工作的轻松和高收入让不少人趋之若鹜。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网络直播可以说是成熟了不少了,包括了日常直播、歌唱直播、游戏直播等等。因为我自己平时也又在玩游戏,所以在游戏直播上关注的还是比较多的,像是触手主播、虎牙直播、快手直播等等。不能说这些直播在生活中占有多大的分量,只不过一个好的游戏主播确实可以给一个游戏小白不少操作上的帮助。而不知是不是由于游戏直播盛行,随之而起的电竞事业在国内也开始受到关注,虽然说几乎国内的游戏战队放在国际大赛上可以看做是小菜鸡,但从其关注的热度来说,可以看出它的未来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毕竟国家在现代社会培养了不少宅男宅女嘛。
不过我们也可以在网上看到不少一些关于网络直播播主“不健康”直播的消息(像是小黄鳝!我们走,我们走!之类的)。有些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一些不痛不痒的笑料,但是有些确实是违反了法律(让未成年的孩子看了多不好)。想来,之后会有相关的一系列的规定来规范这些问题,对这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目前来说健康的网络直播环境还是不可能的,毕竟网络这个东西太虚无缥缈了,一个小黄鳝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小泥鳅会站起来的。
从影响力而言,由于利益驱使和个性需要,直播内容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与中央倡导的传播社会正能量和核心价值观相违背。大量的受众多接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恶心、低俗、搞怪屡禁不止,对青少年身心造成极坏的示范。
而往往一些文化学者却不愿意用这样的传递文化需求,一方面是事业太忙,没有时间做正面教化,另一方面,此种媒体也得不到广大文化学者的认可。
网络直播,已经变成了低俗的代名词,一些直播者,往往也是素质低下,突出个性,反成恶心。建议监督部门,从两方面抓起:一,正规APP学习电视,邀请大家出席专门类节目,传递科学文化,二,对于低俗网站直播,直接查封,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三、培养扶持规范网络直播者的直播内容,对于直播者的身份、学历、特长严格把关,禁止无所事事的小混混形成所谓的“网红”。
网络直播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社会产物!其次,文化的发展要适应经济的发展,既能落后,也不能超前!最后,只有国家不断的规范互联网直播的发展规则,引诱互联网直播向好的方向发展,互联网直播才能持久健康的发展
各位老师我家孩子16岁网络成瘾?
我是一名初三教师,亲见一个个孩子沉迷网络无法自拔,尤其是经过此次长假网课后。因而十分理解您的心情。其实,可以说现在整个人类都离不开甚至沉迷于网络。建议您千万不要过于焦躁忧虑而失去冷静智慧。据我观察严重沉迷网络的孩子有以下几个原因特点:
家庭不幸
昨天下午上课近二十分钟了,仍有七八个学生未到班级,级部主任在学校宿舍找到了他们,正围着一个带手机的学生一起看手机呢。级部主任要没收手机时,该生情绪激动立刻说“我绝不上交手机,我不在学校待了,我回家还不行吗?”接着该生给其奶奶打了,让奶奶来接他。
此生父亲因矛盾失手杀了亲兄弟坐牢多年仍未出来,其母干劳务,孩子跟着奶奶。许是觉得亏欠可怜而尤其溺爱,凡提要求尽量满足。没有严格要求好好管教过孩子。以致有了今日。
父母溺爱,心软忍让纵容
一些家长自己爱玩手机,不管孩子在不在跟前。孩子学大人也玩,不给玩就哭闹,家长过分疼爱便给孩子玩手机。待孩子长大了要手机就给买,甚至给买名牌的,于是,一家人齐玩手机。并带手机到学校,老师没收一块,还能拿出另一块来。班主任老师联系家长时,家长竟不知道孩子已多次带手机到校,甚至为孩子开脱说情。待班主任归还手机后,又继续带到学校来。
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自信,没有成就感,没有依托
还有一部分多是学习成绩落后,没有什么突出的特长和优点,经常遭受打击,从而失去自信,觉得自己啥都不行,对啥都没兴趣,诉说无门或不好意思诉说亦或是觉得自己不被理解。而网络世界中各种诱惑,“知心姐姐”“小哥哥”还有可以发泄找到成就感的厮杀游戏,未成年人怎能不轻易沉入如此“美好的世界”里?
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重回美好,转移注意力
想想孩子沉迷网络前,对什么感兴趣,最喜欢做什么。诚挚耐心地邀请孩子一起做孩子以前最喜欢做的事。边做边和孩子一起回忆以前孩子做得所有让父母骄傲开心的事情,夸赞鼓励孩子。
关爱孩子,倾听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
为了回答您的问题,今天下午我特意调查了几个沉迷网络的学生。他们知道沉迷其中不对,但无法控制自己,也正是这个时候他们最讨厌家长为此喋喋不休,空洞说教,甚至和父母大吵大闹,情绪激动,脾气暴躁。
因而一定要保持冷静,拿出耐心,关爱孩子的方方面面,放低姿态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和感受。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和担忧。讲述沉迷网络的危害和后果。
和孩子一起制定详细的戒网瘾计划并实施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共渡难关。共同制定戒网瘾计划,如一天一天的逐渐减少接触网络的时间。引导孩子利用网络学习,比如搜索不懂的学科知识。多陪孩子锻炼身体,培养新兴趣,做家务做等事情时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及时表扬鼓励孩子,表达对孩子的爱和欣赏。
爱、耐心、冷静、智慧肯定能让孩子改变。
借此建议各位家长:
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不要轻易给孩子手机!
第一次给孩子手机前先约定好使用的规则!
引导孩子把手机变为辅助学习的工具!
❤但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每个家庭都能幸福安康❤
如何找到对的心理咨询师?
如何判断网上心理咨询师的真伪?
这个问题很多网友都在问小明。这个问题很大,很难回答。所以一直都没有给大家写。但是问的人太多,反映出大家的迫切需要,所以今天专门给大家谈一下。
第1点,心理咨询是一个隐私性非常强的工作。心理咨询要求,对来访者的一切信息保密。除非来访者在危害自己与他人,以及来访者承诺愿意公开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才可以谈论来访者的案例。因此第1个判断的准则就是,但凡看到,网上那些整天泄露来访者心理咨询具体谈话内容的。却又提不出来访者承诺公开证明的。都不是专业的靠谱的心理咨询师该有的行为。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工作彼此之间都看不到对方,所以,同行之间,谁都不知道,对方的心理咨询,是真是假靠不靠谱?
这一点,比我们去网上选一个靠谱的瓷砖要难多了。至少网上还有十大瓷砖的排行。
但是在心理学界,你找不到任何可依赖的官方,或者协会对靠谱咨询师的排行。
所以小明只能给大家一些用于鉴别的参考。
第2点,在国内没有心理学家这样的官方认证。所以如果一个心理工作者用心理学家的头衔出来宣传,这多半是假的。目前国内能被称作心理学家的,也仅仅是极个别的那些老一辈的心理专家。
第3,一个心理咨询师,不能有价值观方面的偏见。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中,到底是该离婚好还是结婚好?比如说,哪一个党派更好?哪一个国家更好?心理咨询师也不能在咨询中,就像来访者传教。向来访者灌输自己的宗教倾向。所以但凡宣称人都是巨婴的,这样明显把一个国家的人都说成是精神病现象。(巨婴一词,来自于精神分析客体关系流派科胡特对自恋人格障碍早期发育期间自恋的婴儿的描述。)这一点无论是在心理学专业方面,还是对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伦理道德而言,都是不专业的行为。大家设想一下,假如说真的会有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一种精神病,那会在心理学界和科学界引起多大的科研成果。心理学术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从来都没有这样的研究成果。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有意的向大众传播不存在的伪科普,这就要怀疑其专业水平了。
第四,心理咨询师是一个技术活。这种技术活,是要在心理咨询临床学术界承认的。如果一个网上的心理专家,你从来看不到他在临床心理咨询学术界的任何有关学术活动,或出版过哪些心理咨询临床技术的书籍,这样我们就无法看到其真实水平了。
第五,心理咨询师的实际水平在心理咨询圈里面是有验证的方法。这种验证的方法就是现场模拟示范咨询,以及现场督导。如果一个网上的心理咨询专家。你从来看不到他在心理咨询圈里面的任何现场咨询示范或者现场督导这样的授课。那我们就无法评估它的实际水准。所以那些真正的心理咨询专家,多数会经常在心理咨询临床教育领域进行学术教学,示范活动。由于他们经常会受到心理咨询学员们的观察和监督其临床实际水平。所以至少他们的实际水平可以被人看到。以接受大家的监督。因此,多问一问,心理咨询师业内人员,会帮助你得到一些这方面的信息作为参考。
第六,在当前的情况下,由于国家没有,这方面的考核监督体系。所以如果一个网上的心理咨询师,由我们上面所说的各种情况。总是缺席于专业的学术圈活动。却善于在网上煽风点火,传播伪科普做自媒体宣传。那大家就要他们打一个问号了。因为这些人可能更多的身份是一个传媒工作者,而不是心理咨询师。
第七,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往往要有必备的行业内认证体系。这些认证体系最重要的内容,不是其是否有心理咨询师的头衔。(原因在于,国内的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曾经一度门槛非常低,所以不能作为任何可靠的参考标准)最重要的参考标准是,一个临床心理咨询师是否具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分析师和督导师。如果一个网上的心理咨询师,完全脱离于任何一个心理学会的约束。也缺席于自己的心理治疗和心理督导。那么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同样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而上述的这些参考标准,大家在寻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的时候,可以向对方索要证明资料。如果对方无法提供这些资料,大家就要小心谨慎了。
而大众往往唯一可以依靠的参照标准,就是粉丝量,其实却是在心理咨询行业内最无效的参考标准。